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1669发布日期:2018-12-14 22:1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接受卡的卡适配器以及供接受卡的卡适配器插入的卡连接器本体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使卡被接受于卡适配器,将接受卡的状态的卡适配器插入卡连接器本体的类型的卡连接器被广泛地使用。

在此,考虑与正规的插入姿态不同的、例如上下翻过来的姿态的卡适配器插入卡连接器本体。在该情况下,存在卡未正常动作,根据情况在插入时卡或卡连接器的一部分损坏的风险。

在将接受卡的状态的卡适配器插入卡连接器本体时,卡适配器保持卡不会落下的姿态。因此,通常情况下,卡适配器以上下翻过来的姿态插入的风险较小。因此,在卡适配器的情况下,没有设置防止以错误的姿态插入的手段,或者即使设置了,也只是具备使插入的方向的前端部的一侧的角部成为倾斜地削减的形状的程度的误插入防止手段。

然而,在该程度的误插入防止手段中,卡适配器插入到卡连接器本体的相当深的位置。因此,存在用户误解插入完成的风险。另外,如果强地插入,则也存在插入到进一步深的位置而使卡适配器或卡连接器本体的接触件等损坏的风险。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卡连接器,其具备载置有卡的卡适配器。但是,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卡连接器不具备阻止卡适配器的不正确的姿态下的插入的手段。

在此,关于相对于卡连接器本体,卡适配器以上下翻过来的姿态插入的风险的某一现象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果对micro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3ff卡)和nanosim卡(4ff卡)进行比较,则microsim卡的尺寸大。但是,连接垫片设置于相同的位置,其作用也是同样的。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将microsim卡用的卡连接器搭载于电子设备,并能够同样地应对希望使用nanosim卡这样的使用者。

一直以来,虽然不是由电子设备的制造商保证的使用方法,但有时使用如下的适配器:在外形上,具有microsim卡的尺寸,形成有承载nanosim卡的托盘状的凹陷。在现有的这样的适配器的情况下,nanosim卡以卡的形成有连接垫片的第一面向上的姿态承载于适配器。如果使该适配器上下反向,则承载的nanosim卡落下。另一方面,在搭载有卡连接器本体的电子设备中,还存在很多预定将sim卡以使其第一面向下的姿态装卸的电子设备。在那样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当将承载nanosim卡的适配器装卸于卡连接器时,有必要使电子设备上下反向。在这样的情况中,在卡适配器和卡连接器本体的相对的姿态产生了混乱,增大以上下反向的姿态插入的风险。或者,为了去掉将电子设备成为上下反向的必要,开发具备即使将承载卡的状态的卡适配器成为上下反向的姿态,卡也不会落下的构造的卡适配器。该情况中,由于从卡落下的担忧解放,因而不严加注意卡适配器的上下的方向,而保持上下反向的状态插入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369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卡适配器以上下反向的姿态插入卡连接器本体的卡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卡适配器,其具有接受卡的卡接受部;以及

卡连接器本体,其具有供在卡接受部接受卡的状态的卡适配器插入的适配器插入开口,

上述卡适配器在与向适配器插入开口的插入的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侧,具有以阶梯差为界而厚度减小、沿插入的方向延伸的薄壁部,

上述适配器插入开口为具有对应于上述阶梯差的阶梯部和以该阶梯部为界而开口的高度减小的对应于上述薄壁部的窄开口部的形状的开口。

依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由于设有上述的阶梯差以及阶梯部和上述的薄壁部以及窄开口部,因而处于上下反向的姿态的卡适配器在适配器插入开口的入口处的插入被阻止。因此,可靠地防止卡适配器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卡连接器本体。

在此,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优选的是,卡连接器本体具备:壳体;以及外壳,其在与该壳体之间形成适配器插入开口并覆盖壳体,上述阶梯部设于外壳。

通过将阶梯部设于外壳,从而该阶梯部承担加强肋的作用,能够增大外壳的坚固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优选的是,

上述的卡适配器为装配有在第一面形成有连接垫片的第一卡,与所装配的该第一卡一起插入供尺寸比该第一卡更大的第二卡插入的卡连接器的卡适配器,

上述的卡接受部为具有带有底面的凹陷形状,以使作为第一卡的与第一面相对的背面的第二面与底面面对面的姿态接受该第一卡的卡接受部,

上述的卡适配器还具备:

卡保持部,其对被卡接受部接受的第一卡的第一面的与插入的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缘部进行按压;以及

卡止部,其卡止于被卡接受部接受的第一卡的插入的方向的后端,对第一卡进行定位,并且,当被卡接受部接受的状态的第一卡与插入的方向反向地以超过既定的力的力按压时,卡止脱落。

依据该构造的卡适配器,由于具备上述的卡保持部,因而即使装配有第一卡的状态的卡适配器上下反向,也防止第一卡的落下。而且,依据该卡适配器,由上述的卡止部关于面内方向而进行定位。另外,以超过既定的力的力按压该第一卡,由此,能够使该卡止部所导致的卡止脱落,将第一卡从卡适配器拆卸。

在此,优选的是,上述的卡适配器还具备板簧,该板簧设于底面,对被卡接受部接受的第一卡沿从底面抬起的方向施力。

如果具备该板簧,则由该板簧和卡保持部对所装配的第一卡沿厚度方向进行定位。

另外,在上述的卡适配器中,优选的是,卡接受部的插入的方向的前端壁的至少一部分自底面起的高度以比第一卡的厚度更低的高度形成。

在这样的前端壁低的卡适配器的情况下,容易将指甲或夹具等卡在所装配的第一卡的前端缘,所装配的第一卡的拆卸变得容易。

而且,上述的卡适配器是如下的优选方式:由树脂壳体和金属板构成,至少卡止部由金属板的一部分形成。在该情况下,进一步优选的是,卡保持部由金属板的一部分形成,另外,在具备上述的板簧的构成的情况下,该板簧为由金属板的一部分形成也是优选方式。

如果具备这样的金属板,则减小厚度尺寸,而且,构成强韧的卡适配器。

发明的效果

依据以上的本发明,实现可靠地防止卡适配器以上下反向的姿态插入卡连接器本体的卡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卡连接器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姿态翻过来的姿态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a)和沿着图2(a)的箭头a-a的截面图(b);

图3是当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a)和图3(a)的圆r的部分的放大图(b);

图4是示出将nanosim卡装卸于卡适配器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矩形区域d的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具备卡适配器和卡连接器本体。在此,首先关于构成该卡连接器的卡适配器的构造进行说明,并且随后,关于包含卡连接器本体的卡连接器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卡连接器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在此,图1(a)是仅卡适配器的立体图。另外,图1(b)是装配有nanosim卡的状态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

在该卡适配器10,装配有nanosim卡20。在该nanosim卡20的朝向图1(b)中的上方的第一面21,形成有多个连接垫片22。如果这些连接垫片22插入卡连接器本体30(参照图5),则与该卡连接器本体30的接触件33接触。然后,那些连接垫片22经由所接触的接触件33,从搭载有卡连接器本体30的电子设备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在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交接。

在此,该卡适配器10成为与尺寸比nanosim卡20更大的microsim卡的外形尺寸相同的外形尺寸。然后,该卡适配器10保持装配有nanosim卡20的状态插入适合于microsim卡的卡连接器。在此,nanosim卡20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卡的一个示例。而且,microsim卡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卡的一个示例。

该卡适配器10具有卡接受部11,卡接受部11接受nanosim卡20。该卡接受部11成为具有底面111的凹陷形状。然后,在该卡接受部11,nanosim卡20以图1(b)所示的姿态(即,使作为与图1(b)所示的第一面21相对的背面的第二面(未图示)与底面111面对面的姿态)被接受。

另外,在该卡适配器10的卡接受部11的底面111,设置有板簧12。

图2是从图1所示的姿态翻过来的姿态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a)和沿着图2(a)的箭头a-a的截面图(b)。

在该图2中,示出装配有nanosim卡20的状态的卡适配器10。

如图2(b)所示,板簧12具有从卡接受部11的底面111切开后取出的形状。然后,该板簧12对被卡接受部11接受的nanosim卡20沿从底面111抬起的方向(在图2(b)中,为右方向)施力。

回到图1,继续说明。

在该卡适配器10,设置有一对卡保持部13。这些卡保持部13以从与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两侧突出至卡接受部11上的方式,沿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延伸。但是,为了使后述的将nanosim卡20向卡适配器10的装卸变得容易,这些卡保持部13未延伸至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的后端部,nanosim卡20的后端部分从卡保持部13解放。

如果nanosim卡20被卡接受部11接受而在板簧12抬起,则这些卡保持部13抵接于nanosim卡20的第一面2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缘。由此,无论是稍厚的nanosim卡20或稍薄的nanosim卡20中的哪个,其第一面21的nanosim卡20的厚度方向的位置都一个意义地规定。因此,装配有该nanosim卡20的卡适配器10装配于卡连接器本体30时的接触件33(参照图5)与连接垫片22的接触压力一定,实现可靠度高的电连接。

另外,被卡接受部11接受的nanosim卡20由底面111的板簧12和卡保持部13夹着。因此,即使将卡适配器10如图2所示地上下反向,nanosim卡20也保持与卡适配器10一体化的状态,而不从卡适配器10脱落。因此,卡适配器10向卡连接器的插入变得容易。

而且,该卡适配器10在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的后端部设有卡止部14。

图3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卡适配器的立体图(a)和图3(a)的圆r的部分的放大图(b)。

如图3(b)所示,卡止部14承担抵接于nanosim卡20的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的后端面23,对nanosim卡20进行定位以及卡止的作用。在此,该卡止部14的朝向nanosim卡20的后端面23侧的面成为斜面141。当将装配于该卡适配器10的nanosim卡20从该卡适配器10拆卸时,如后所述,对nanosim卡20与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反向地进行按压。卡止部14的朝向nanosim卡20侧的面成为斜面141是为了使朝向卡接受部11沿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行进的nanosim卡20滑入卡接受部11而作出的。另外,该面成为斜面141也是为了在nanosim卡20的拆卸时,使nanosim卡20上到卡止部14而作出的。在后文中详细地描述nanosim卡20向卡适配器10的装卸。

再次回到图1,继续说明。

在该卡适配器10,在卡接受部11的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的前端壁的一部分,形成有低壁部15。该低壁部15自底面111起的高度比nanosim卡20的厚度更低。因此,当将装配于卡适配器10的nanosim卡20从卡适配器10拆卸时,能够利用指甲或夹具来容易地对nanosim卡20的前端面24进行按压。

在此,该卡适配器10通过树脂壳体10a和金属板10b的嵌件成形而构成。而且,底面111、板簧12、卡保持部13、以及卡止部14由金属板10b的各一部分构成。为了实现以下所说明的nanosim卡20向卡适配器10的装卸,卡止部14由金属板10b的一部分构成。相对于此,还考虑到,底面111、板簧12以及卡保持部13成为与树脂壳体10a一体的树脂制。但是,为了抑制卡适配器10的整体的厚度且维持必要的强度,优选的是,这些底面111、板簧12以及卡保持部13同样地由金属板10b的各一部分构成。如果这样地构成卡适配器10,则零件数也变得最少。

图4是示出将nanosim卡向卡适配器装卸的情况的示意图。

当将nanosim卡20装配于卡适配器10时,如图4(a)所示,使作为与nanosim卡20的形成有连接垫片22的第一面21相对的背面的第二面朝向底面111侧。而且,如图4(a)所示,使nanosim卡20的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的前端成为接近于底面111的倾斜的姿态。然后,以使nanosim卡20从插入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的后方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滑动,使nanosim卡20滑入卡保持部13的下方的方式,配置于底面111上,并卡止于卡止部14。由此,nanosim卡20被卡接受部11接受。然后,卡适配器10保持接受有nanosim卡20的状态代替microsim卡插入未图示的供microsim卡插入的卡连接器。

接着,对将装配于卡适配器10的nanosim卡20从卡适配器10拆卸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在卡适配器10的低壁部15的区域,以超过既定的保持力的力沿箭头y的方向对nanosim卡20的前端面24进行按压。于是,nanosim卡20的后端面23与卡止部14的卡止脱落,nanosim卡20的后端部沿着卡止部14的斜面141抬起,同时,nanosim卡20沿箭头z的方向移动。这样,将nanosim卡20从卡适配器10拆卸。

再一次回到图1,继续说明。

在与该卡适配器10的插入的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端部侧),具有阶梯差18,以及以该阶梯差18为界而厚度减小、沿箭头f所示的插入的方向延伸的壁薄部19。该阶梯差18形成于卡适配器10的两表面。此外,阶梯差18也可以仅形成于卡适配器10的单面。这些阶梯差18和壁薄部19承担防止该卡适配器10以上下反向的姿态插入卡连接器本体30(参照图5)的功能。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另外,图6是图5所示的矩形区域d的部分的放大图。

该卡连接器100由至此说明的卡适配器10和供该卡适配器10插入的卡连接器本体30构成。

在卡适配器10,装配有nanosim卡20。虽然该nanosim卡20成为向下的姿态,但如上所述,该nanosim卡20不会从卡适配器10脱落,维持向卡适配器10的装配。

卡连接器30具备壳体31和外壳32。在壳体31支承有连接件33。另外,在壳体31和外壳32之间,形成有供卡适配器10插入的适配器插入开口34。该适配器插入开口34成为具有对应于卡适配器10的阶梯差18的阶梯部341和以该阶梯部341为界而开口的高度减小的窄开口部342的形状的开口。因此,卡适配器10仅在处于正确的姿态时插入适配器插入开口34。即,如果将处于上下反向的姿态的卡适配器10从适配器插入开口34插入卡连接器本体30,则卡适配器10的插入的方向的前端碰到适配器插入开口34的入口,从而阻止插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卡适配器10插入卡连接器本体30,以此保证卡适配器10处于正确的姿态。

在此,适配器插入开口34的阶梯部341形成于外壳32。该阶梯部341起到外壳32的加强肋的作用,并强化外壳32。

此外,在此,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卡和第二卡的各一个示例,提出了nanosim卡20和microsim卡而进行说明。本发明能够作为具备装配有外形尺寸不同且连接垫片配置位置、作用等共同的两种卡中的尺寸小的卡的卡适配器的卡连接器而广泛地适用。

另外,本发明也不一定必须是两种卡所共用的卡连接器。也可以是将本发明适用于仅被适配器接受的一种卡插入,而另一种卡不插入的卡连接器,并阻止以上下反向的姿态的插入。

符号说明

10卡适配器

10a树脂壳体

10b金属板

11卡接受部

111底面

12板簧

13卡保持部

14卡止部

141斜面

15低壁部

18阶梯差

19薄壁部

20nanosim卡

21第一面

22连接垫片

23后端面

24前端面

30卡连接器本体

31壳体

32外壳

33接触件

34适配器插入开口

341阶梯部

342窄开口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