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1643发布日期:2018-12-14 22: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上并供一对接件插置,使该对接件与该电路板相互电性连接的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设置有多端子的连接器,诸如usb3.0连接器等。

背景技术

一般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的连接器接口为大众所普遍使用,从usb1..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现有usb3.0连接器,包含有type-a、type-b以及type-c等规格,其中又以type-c规格的usb连接器产品体积最小,且其内部的多个端子问排列也相当紧密。

如中国台湾公告第i573350号『插座电连接器』,其揭露一种type-c规格的usb3.0连接器。该插座电连接器内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其该绝缘本体利用一第一座体与一第二座体的两件式结构所组合而成。该第一座体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时结合于多个该上排端子,该第二座体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时结合于多个下排端子与接地片,使其在组装时,将该第一座体结合于该第二座体的上方固定。又揭露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可为一体式结构,以利用一体式结构的该绝缘本体与所有的该端子(多个该上排端子及多个该下排端子)和接地片以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方式制成,使该绝缘本体直接和所有的该端子(多个该上排端子及多个该下排端子)与该接地片结合。

然,前述利用二件式组成的该绝缘本体,其在组装时需要先将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进行组装,再组装于一屏蔽外壳内,但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在组装时,需要注意组合时的方向以及对位,因此组装工序较为复杂。而一体式的该绝缘本体,虽然可以使组装工序简化,但多个该上排端子与多个该下排端子在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过程中,因为所述端子间的排列相当紧密,且所述端子的体积也相当的小,而当该绝缘本体在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过程中,因为该绝缘本体的体积较大容易使所述端子在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过程中产生变形,而影响生产上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是提出一种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上并供一对接件插置,使该对接件与该电路板相互电性连接的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设置有多端子的连接器,诸如usb3.0连接器等,据以提供一可快速组装、且生产良率高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含有多个一外壳体以及一端子模块。该外壳体用以定位于该电路板上。该端子模块设置于该外壳体内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端子模块包含: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固定片以及一模块本体。该第一端子组包含有多个用以与该电路板及该对接件相互电性连结且彼此相互间隔的第一端子以及至少一用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定位模块,每一该第一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部以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多个用以与该电路板及该对接件相互电性连结的且彼此相互间隔第二端子以及至少一与该第一定位模块相对应并用以固定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定位模块,每一该第二端子包含有一第二接触部以及一第二焊接部。该固定片设置于该第一端子模块与该第二端子模块间,该固定部的二侧设有相对应并用以与该对接件相互卡扣的扣持部。模块本体,设置于该外壳体内并包覆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以及该固定片,该模块本体包含有一可伸入该对接件内并提供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与该对接件相互电性连结的舌片部以及一提供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与该电路板相互电性链接的定位部,每一该第一端子与每一该第二端子的该接触部以及该固定片的该扣持部暴露于该舌片部,每一该第一端子与每一该第二端子的该焊接部暴露于该定位部。

于一实施例中,该外壳体进一步还包含有一用以包覆该端子模块的第一壳体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外部并用以将该第一壳体固定于电路板上的一第二壳体。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上具有一插口部,且该端子模块的该舌片部设置于该插口部内。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上进一步还包含有多个用以固定于该电路板上的固定板以及一用以该将端子模块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内的盖板。

于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进一步还包含有一模块组接件,该模块组接片包含有一环设在该舌片部的套接部以及一连接该套接部并延伸至该固定部的组接片,且该组接片位于该固定部与该外壳体间。

于一实施例中,该模块本体的该固定部上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固定凸部,且该外壳体相对于该固定凸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可供该固定凸部嵌设的嵌设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冲压成型多个分别具有接触部及焊接部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一具有二扣持部的固定片以及一外壳体。于所述第一端子上射出成形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以形成一第一端子组。于所述第二端子上射出成形有至少一第二固定部,以组成一第二端子组。将该固定片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间,并于该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与该固定片上射出成形一具有一舌片部以及一定位部的模块本体,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该接触部及该固定片的该二扣持部暴露于该舌片部,且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该焊接部暴露于该定位部外,以形成一端子模块。将该端子模块组装于该外壳体内,进而组构成一该连接器。

于一实施例中,该外壳体进一步包含以一用以包覆该端子模块的第一壳体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外部并用以将该第一壳体固定于电路板上的一第二壳体。

于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冲压成型有一模块组接件,该模块组接片包含有一环设在该舌片部的套接部以及一连接该套接部并延伸至该固定部的组接片,且该组接片位于该固定部与该外壳体间。

于一实施例中,该模块本体的该固定部上还射出成型有一至少一固定凸部,且该外壳体相对于该固定凸部的位置处还冲压成型有至少一可供该固定凸部嵌设的嵌设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可快速组装、且生产良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1至5-4为本发明端子模块成型时的各阶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10,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为一usb3.0ctype,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上并供一对接件插置(为已知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该连接器10包含有一外壳体20、一端子模块30以及一模块组接件40。

该外壳体20包含有一第一壳体21以及一第二壳体22,该第一壳体21与该第二壳体22主要是利用冲压成型方式所形成,该第一壳体21上具有一可供该对接件插设的一插口211以及一与该插口211相对的一组设口212,且该第一壳体21上自该组设口212朝向该插口211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嵌设槽213,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该第一壳体21上设置有二该嵌设槽213为实施态样。该第二壳体22设置于该第一壳体21的外侧,且该第二壳体22上具有多个用以将该第一壳体22固定于该电路板上的固定板221以及一覆盖于该第一壳体21的该组设口212位置后方的盖板222。

请同时配合图5-1至图5-4所示,该端子模块30设置于该外壳体20的该第一壳体21内,由该第一壳体21的该组设口212朝向该插口211的方向延伸,并利用该第二壳体22的该盖板222将该端子模块30固定在该第一壳体21内。

该端子模块30包含有一第一端子组31、一第二端子组32、一固定片33以及一模块本体34。该第一端子组31包含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端子311以及一第一固定部312,每一该第一端子311是以冲压成型方式所形成,并于每一该第一端子311上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部313以及一第一焊接部314。该第一固定部312以射出成型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311间,以通过该第一固定部312将所述第一端子311延一方向相互间隔排列并加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所述第一端子311上形成有二该第一固定部312,二该第一固定部312分别形成在每一该第一端子311靠近该第一接触部313与该第一焊接部314的位置处。该第二端子组32包含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端子321以及一第二固定部322,每一该第二端子321是以冲压成型方式所形成,并于每一该第二端子321上形成有一第二接触部323以及一第二焊接部324。该第二固定部322同样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端子321间,以通过该第二固定部322将所述第二端子321延一方向相互间隔排列并加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所述第二端子321上形成有二该第二固定部322,二该第二固定部322分别形成在每一该第二端子321靠近该第二接触部323与该第二焊接部324的位置处。该固定片33则是利用冲压方式所形成,该固定片33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组31与该第二端子组32间,且该固定片33上具有二相对应的并用以与该对接件相互卡扣的扣持部331以及二相互对应并用以固定于该电路板上的二固定插接脚332。模块本体34同样是利用射出成型方式所形成,并包覆于该第一端子组31、该第二端子组32以及该固定片33的外部,该模块本体34包含有一可伸入该对接件内并提供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与该对接件相互电性连结的舌片部341以及一提供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与该电路板相互电性链接的定位部342,其中该每一该第一端子311的第一接触部313暴露在该舌片部341的上方,而每一该第二端子321的第二接触部323则设暴露于该舌片部341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323相对,该固定片33的二该扣持部331则是暴露在该舌片部341相对应的二侧边,此外每一该第一端子311的该第一焊接部314与每一该第二端子321的该第二焊接部324暴露于该定位部342的下方,该第一焊接部314在该定位部342的下方以smt(表面黏着式)方式呈现,该第二焊接部324在该定位部342下方呈二列排列并以dip(插入式)方式呈现,藉以组构成一体式的端子模块30。而该模块本体30的该定位部342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与该外壳体20的该嵌设槽213相对应并能嵌设于该嵌设槽213内的固定凸部343,在本实施例中是在该定位部342上设置有与二该嵌设槽213相对应的二该固定凸部343,每一该固定凸部343分别可嵌设于对应的每一该嵌设槽312。

如图3及图4所示,该模块组接件40以冲压成型方式所形成,包含有一套接部41以及一自该套接部41延伸的组接片42,该套接部41环设在该舌片部341的位置处,该组接片42由该套接部41自该舌片部341朝向该定位部342的方向延伸且位于该定位部342与该外壳体20间。

请同时参阅所有附图所示,本发明的该连接器10组装时,仅需将该端子模块30的该舌片部341穿过该模块组接件40的该套接部41,使该套接部41环设在该舌片341部邻近该定位部342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端子311的第一接触部313与所述第二端子321的第二接触部323以及该固定片33的扣持部331得以暴露于该舌片部341的外侧,而该模块组接件40的该组接片42则位于该定位部342的外侧,再将该端子模块30由该第一壳体21的该组设口212朝向该插口211的方向置入该第一壳体21内,直至二该固定凸部343嵌设至二该嵌设213槽内后,再将该第二壳体22的该盖板222覆盖于该定位部342的后端,进而得以组构成一该连接器10。

另外,本发明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主要是先个别将该外壳体10、该第一端子311、该第二端子321、该固定片33以及该模块组接件40冲压成型后,再于所述第一端子31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321上分别以射出成形有至少一该第一固定部312以及至少一该第二固定部322,以分别形成一第一端子组31与一该第二端子组32,接着将该固定片33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组31与该第二端子组32间,并于该第一端子组31、该第二端子组32与该固定片33上射出成形具有该舌片部342以及该定位部343的该模块本体341,使所述第一端子311的该第一接触部313与所述第二端子321的该第二接触部323及该固定片33的该二扣持部331暴露于该舌片部342的位置处,并使所述第一端子311的该第一焊接部314与所述第二端子321的该第二焊接部32暴露于该定位部343外,以形成该端子模块30,最后将该端子模块30与该模块组接件40组合后,再组装于该外壳体20内,进而组构本发明的该连接器10。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的该端子模块30主要是将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先利用射出成形方式,使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通过该第一固定部312与该第二固定部322加以连接固定而形成一第一端子组31以及一第二端子组32,接着再于该第一端子组31、该第二端子组32以及该固定片33利用射出成形方式形成一该模块本体34后,即可组构成一体式的该端子模块30,因此组装时仅需将该端子模块30组装于该外壳体20内,即可形成一该连接器10,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该连接器10的组装时间,同时亦能避免所述第一端子组31与该第二端子组32在组装时,造成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因组装时因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而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亦可在冲压完成后即以射出成形方式形成有分别将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连结的该第一固定部312及该第二固定部322,因此当所述第一端子311与该第二端子321再运送的过程中,亦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31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2的固定并加强所述第一端子311与所述第二端子321的结构强度,如此一来可以大幅改善所述第一端子311与该第二端子321在运送过程中因为碰撞所造成的损坏,进而能够大幅的提升生产良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之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化。因此,本发明之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之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