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ZnMgSnO薄膜与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39186发布日期:2018-12-11 22:5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晶ZnMgSnO薄膜与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尤其涉及一种非晶znmgsno薄膜与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tft)是微电子特别是显示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不论在目前先进显示市场中占绝对主导优势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还是代表未来柔性显示趋势的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tft器件均在其中的像素驱动单元中占据关键位置。此外,tft器件还在生物传感、紫外探照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因此,研制和发展tft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tft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沟道层材料,关于tft的研究也集中在沟道层材料的研发和选择上。

目前,工业生产中tft的沟道层材料主要是非晶硅(a-si)和低温多晶硅(ltps),但是a-sitft迁移率较低(~2cm2/vs),难以驱动大于90英寸的显示器,而基于多晶硅(p-si)技术的tft虽然迁移率高(~100cm2/vs),但是器件均匀性较差,电学性能不稳定,而且制作成本高,这限制了它的应用。同时,si是一种间接带隙窄禁带半导体,在可见光区域是不透明的,像素开口率不能达到100%,为了获得足够的亮度需要增加光源光强,从而增加功率。并且si基半导体材料沟道层光敏性强,需要加掩膜版,也严重影响了开口率。这些缺点制约了si基tft的发展。

此外,有机半导体薄膜晶体管(otft)也有较多的研究,但是otft的稳定性不高,迁移率也比较低(~1cm2/vs),这对其实际应用是一个较大限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近年来开始致力于非晶氧化物半导体(aos)tft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ingazno。一般的非晶材料由于传导过程为跳跃模式,迁移率不高,而ingazno中的in离子外电子壳层结构为4d105s0,s轨道电子云呈球形分布,并且半径足够大以至相互重叠,为半导体电子传输提供了通道,这使得该非晶氧化物半导体也具有较高的迁移率。与si基tft相比较,aostft具有如下优点:可见光透明,光敏退化性小,不用加掩膜层,提高了开口率,可解决开口率低对高分辨率、超精细显示屏的限制;易于室温沉积,适用于有机柔性基板;迁移率较高,可实现高的开/关电流比,较快的器件响应速度,应用于高驱动电流和高速器件;特性不均较小,电流的时间变化也较小,可抑制面板的显示不均现象,适于大面积化用途。

除了ingazno外,人们研究较多的还包括znmsno非晶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znmsno体系中,zn为ii族元素,在aos中含量最高,为材料基体元素,形成了aos的主体框架;sn为iv族元素,sn离子具有4d105s0的球形电子结构,球形电子云有很大的半径,即便在非晶态下也可以重叠,从而形成载流子传输的通道;m为载流子抑制元素,人们已研发的包括al、ga、hf、si、zr、nb等,其离子均具有+3价或+3价以上的价态,与基体元素zn相比,m元素与o有更高的结合能,因而可在材料生长过程中引入更多的o元素,从而减少o含量,抑制o空位,降低载流子浓度。因而,加入m元素,所起到的作用为载流子抑制剂,即减少载流子浓度,是单向的,无法实现可增可减的双向调控效果。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非晶znmgsno薄膜,选择mg作为m元素,mg与基体元素zn一样,为ii族元素,mg与zn相互组合或配合,可以减少或增加载流子浓度,可起到双向调控的效果,是一种载流子控制剂,而不仅仅是抑制剂。这对于非晶氧化物半导体电学性能的有效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求,提供一种非晶znmgsno薄膜与薄膜晶体管,并给出了其一种制备方法。基于此,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晶znmgsno薄膜,其中所述的非晶znmgsno薄膜中,zn:mg:sn的原子比为9:x:4,x=0.2~0.8,薄膜为非晶结构,室温禁带宽度4.13~4.96ev。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非晶znmgsno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溶液配备,配备浓度为0.20mol/l的单个zn、sn和mg前躯体溶液。

zn前驱体溶液,称量出0.1785g的zn(no3)2·6h2o,将其溶解于3ml的2-甲氧基乙醇溶剂中,并加入120μl乙酰丙酮和69μl氨水;

mg前驱体溶液,称量出0.1026g的al(no3)3·9h2o,将其溶解于2ml的2-甲氧基乙醇溶剂中,并加入80μl乙酰丙酮和46μl氨水;

sn前驱体溶液,称量出0.2369g的sncl2·2h2o和0.0840g硝酸铵,将其溶解于5.25ml的2-甲氧基乙醇溶剂中,并加入210μl乙酰丙酮和60μl氨水;

将上述zn、mg、sn的前驱体溶液分别放入磁子并密封,在室温下磁力搅拌12h,再将所得到的单个前驱体溶液分别静止陈化12h。

2)混合znmgsno前驱体溶液

将步骤1)得到的单个前驱体溶液用微型过滤器过滤后,分别取3ml的zn前躯体溶液、5.25ml的sn前躯体溶液和一定量mg前驱体溶液混合,再将混合溶液密封,超声清洗器超声处理2h,使得溶液均匀混合。最后将混合溶液静置陈化24h,即得到旋涂所需znmgsno前驱体溶液。

上述所述的一定量mg前驱体溶液,其体积分别是67μl、133μl、201μl或267μl,从而得到混合溶液中物质的量之比zn:mg:sn=9:x:4,其中x=0.2、0.4、0.6、0.8。

3)非晶znmgsno薄膜生长

将n++-si/100nmsio2衬底清洗并用高纯氮气吹干后,再对衬底表面进行进一步的氧等离子体处理,以去处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加强衬底与薄膜之间的附着力。

采用旋涂法制备薄膜,先将衬底牢固吸附,接着用量程100μl的移液枪将100μl的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衬底上,采用4000r/min的转速和45s旋涂时间进行旋涂,待停止旋转后,将旋涂好的样品放在预先加热至300℃的干净加热板上加热30min。将上述步骤重复4次,所得沟道层厚度约在35~40nm范围。

4)非晶znmgsnotft制备

采用1000μm×200μm沟道尺寸的tft掩模版,利用该掩膜板将步骤3)旋涂好的片子遮掩好后,再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以约0.4nm/s的镀膜速度蒸镀一层厚度为100nm的al电极,作为tfts器件的源极和漏极。n++-si衬底同时作为tft的栅极,100nmsio2薄膜作为绝缘层。

根据上述步骤制备所得的非晶znmgsno薄膜晶体管,具有显著的场效应特性,开关态电流比在105量级,场效应迁移率~0.1cm2/vs,阈值电压~0.5v。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非晶znmgsno薄膜中,mg与基体元素zn一样,同样为ii族元素,mg与zn相互组合或配合,可以减少或增加载流子浓度,是一种载流子控制剂,可双向调控载流子浓度,从而实现非晶氧化物半导体电学性能的有效调控。

2)非晶znmgsno薄膜,不含有稀有贵重的in元素,也不含有贵重金属ga,可显著降低材料成本。

3)非晶znmgsno薄膜,可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溶液中加入硝酸铵和硝酸盐,是一种典型的溶液燃烧法,可借助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有效降低外界的加热温度,不仅起到节能效果,而且还可适用于柔性基板,与印刷电子技术相兼容,可大幅度拓展其应用范围和领域。

4)非晶znmgsno薄膜晶体管具有较好的器件性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aos材料的新选择。

5)本发明提供的非晶znmgsno薄膜与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生产成本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各实施例生长的非晶znmgsno薄膜的x射线衍射(xrd)图。图中,zmto为znmgsno的缩写,括号中的数字为x=0.2、0.4、0.6、0.8。

图2为实施例生长的非晶znmgsno(zn:mg:sn的原子比为9:0.4:4)薄膜的tem图,(a)图为高分辨tem,(b)为选区电子衍射。

图3为实施例制备的非晶znmgsno(zn:mg:sn的原子比为9:0.6:4)薄膜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单个前驱体溶液配备

配备浓度为0.20mol/l的单个zn、sn和mg前躯体溶液。

zn前驱体溶液,称量出0.1785g的zn(no3)2·6h2o,将其溶解于3ml的2-甲氧基乙醇溶剂中,并加入120μl乙酰丙酮和69μl氨水;

mg前驱体溶液,称量出0.1026g的al(no3)3·9h2o,将其溶解于2ml的2-甲氧基乙醇溶剂中,并加入80μl乙酰丙酮和46μl氨水;

sn前驱体溶液,称量出0.2369g的sncl2·2h2o和0.0840g硝酸铵,将其溶解于5.25ml的2-甲氧基乙醇溶剂中,并加入210μl乙酰丙酮和60μl氨水;

将上述zn、mg、sn的前驱体溶液分别放入磁子并密封,在室温下磁力搅拌12h,再将所得到的单个前躯体溶液分别静止陈化12h。

(2)形成znmgsno前驱体溶液

将步骤1)得到的单个前驱体溶液用微型过滤器过滤后,分别取3ml的zn前躯体溶液、5.25ml的sn前躯体溶液和一定量mg前驱体溶液混合,再将混合溶液密封,超声清洗器超声处理2h,使得溶液均匀混合。最后将混合溶液静置陈化24h,即得到旋涂所需znmgsno前驱体溶液。

上述所述的一定量mg前驱体溶液,其体积分别是67μl、133μl、201μl、267μl,从而得到混合溶液中物质的量之比zn:mg:sn=9:x:4,其中x=0.2、0.4、0.6、0.8。

(3)生长非晶znmgsno薄膜

将n++-si/100nmsio2衬底清洗并用高纯氮气吹干后,再对衬底表面进行进一步的氧等离子体处理,以去处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加强衬底与薄膜之间的附着力。

采用旋涂法制备薄膜,先将衬底牢固吸附,接着用量程100μl的移液枪将100μl的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衬底上,采用4000r/min的转速和45s旋涂时间进行旋涂,待停止旋转后,将旋涂好的样品放在预先加热至300℃的干净加热板上加热30min。将上述步骤重复4次,所得沟道层厚度约在35~40nm范围。

(4)制备非晶znmgsnotft

设计采用1000μm×200μm沟道尺寸的tft掩模版,利用该掩膜板将步骤3)旋涂好的片子遮掩好后,再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以约0.4nm/s的镀膜速度蒸镀一层厚度为100nm的al电极,作为tfts器件的源极和漏极。n++-si衬底同时作为tft的栅极,100nmsio2薄膜作为绝缘层。

对生长得到的非晶znmgsno薄膜进行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测试。图1所示为非晶znmgsno(x=0.4)薄膜的xrd谱,从图中看到,除了在23°位置由石英衬底造成的“馒头状”的衍射峰外,没有出现其它明显衍射峰位,因而znmgsno薄膜为非晶态。图2所示为非晶znmgsno薄膜的tem图,由图(a)可以看到,薄膜内部没有明显的晶格结构,更没有原子团簇。由图(b)也可以看到,选区电子衍射得到了弥散的衍射环,由此可以进一步证实薄膜为非晶结构。光学测试表明其室温禁带宽度4.13~4.96ev。

对制备得到的非晶znmgsno薄膜晶体管进行测试和表征。图3所示为非晶znmgsno(x=0.6)薄膜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具有显著的场效应特性,且曲线具有饱和性。对不同mg含量的非晶znmgsno薄膜为沟道层制备的薄膜晶体管综合测试表明,场效应迁移率在0.1cm2/vs左右,开关态电流比在105量级,阈值电压约为0.5v左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