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1072发布日期:2019-01-14 19: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有若干或单独一根导电端子以及用以承载该导电端子以对导电端子周围进行绝缘处理的绝缘本体。然而传统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接触部的延伸方向相反,从而造成导电端子在纵向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因此不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另外,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突露于绝缘本体后侧容易造成碰撞偏斜甚至损坏。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向尺寸较小且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内的固持力较佳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及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的至少一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内且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与所述固定部后端相连的尾部,所述尾部设有与所述接触部同向延伸以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焊接部,所述固定部于其长度范围内设有向外突伸以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定位的干涉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材料厚度为t,于前后方向上,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t,且于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干涉部的后端面位于所述固定部1t至2t的长度区间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部还具有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焊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底端向前弯折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底部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凹陷部以及位于该凹陷部内的至少一支撑部,所述焊接部向前弯折以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并使其上表面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干涉部后侧且呈弯曲状的撕裂部,所述连接部的顶端与所述撕裂部一体相连,且于横向方向上,所述撕裂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焊接部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还具有用以于成型时与料带连接的一对料带连接部,所述一对料带连接部分置于所述撕裂部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前、后表面,所述料带连接部的连接端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后表面前侧且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表面后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端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端面与所述前表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部于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固定部于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后端并与所述干涉部相定位的安装壁,所述端子槽沿前后方向将所述安装壁贯穿以供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端子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壁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端子槽上下两侧的上段及下段,所述下段中与所述导电端子对应的部分被所述导电端子环抱于其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涉部成对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固定部于高度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凸设有与所述安装壁进一步定位的突出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及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具有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固定的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后端相连的尾部,所述尾部设有与所述接触部同向延伸以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采用折弯方式自所述固定部弯折成型而成,且所述接触部的水平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其垂直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

本发明电连接器通过将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设置成与接触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有效减小产品的纵向尺寸,并且将导电端子的固定部的长度缩短,且干涉部的后端面设置于固定部两侧1t至2t的长度区间内,进而保证干涉部在绝缘本体内的固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绝缘本体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至图8是图6所示导电端子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9至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至少一导电端子2。

请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空间101以及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的至少一端子槽102,所述端子槽102与所述收容空间101相连通。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壁11、与所述上壁11相对设置的下壁12及将所述上、下壁11、12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相连的一对侧壁13,所述上、下壁11、12及一对侧壁13围设形成供对接连接器插接的所述收容空间101。

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位于其后端的安装壁14,所述安装壁14于后侧将所述上、下壁11、12及侧壁13相连,所述端子槽102沿前后方向将所述安装壁14贯穿。

如图5所示,从绝缘本体1的后侧看,所述端子槽102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一槽1021、位于中部的第二槽1022及位于下侧的第三槽102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槽1021、1022、1023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槽1021沿前后方向将所述安装壁14贯穿,所述第二、第三槽1022、1023自所述安装壁14的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且并未沿前后方向将所述安装壁14贯穿。于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槽1021及第三槽1023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槽1022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槽10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槽1023的宽度。

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部(也即下壁12的底面)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21以及位于该凹陷部121内的至少一支撑部1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22与所述导电端子2一对一设置。每一所述侧壁13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131,所述容置槽131沿横向方向向外开放设置,且在本实施例中其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t形。

所述安装壁14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端子槽102上下两侧的上段141及下段142,所述安装壁14还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前突出形成的突伸部1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突伸部143形成为环绕于所述端子槽102周围的矩形环状结构,以增加导电端子2的电弧爬行距离,同时可加大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纵向结合深度,增强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保持力。

请参图1至图3并结合图6至图9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固定于所述端子槽102内且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固定的固定部21、自所述固定部21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2及与所述固定部21后端相连的尾部23,所述接触部22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01内以与对接端子(未图示)相接触。

请参图3、图6及图7所示,所述固定部21于其长度范围内设有向外突伸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定位的干涉部211,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2的材料厚度为t,于前后方向上,所述固定部21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4t,且于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干涉部211的后端面2110位于所述固定部1t至2t的长度区间内。

具体来讲,请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的长度l为其前端面210到连接端面2130的长度,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长度l为4t,以所述导电端子2的材料厚度t为单位,将所述固定部21划分成4个等份,每份的长度为t,所述干涉部211的后端面2110位于自前向后的第二个等份内,也即,于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干涉部211的后端面2110位于所述固定部1t至2t的长度区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的长度也可以小于4t,如此,以有效缩短导电端子2沿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同时,将干涉部211的后端面2110的位置设置在固定部的1t至2t的长度区间范围内,可有效保证固定部21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固持力,实现所述导电端子2较为可靠、稳定的定位,避免因导电端子2纵向长度缩短而造成保持力欠佳的情况。

所述尾部23包括与所述接触部22同向延伸以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底部的焊接部231以及自所述固定部2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32,所述焊接部231自所述连接部232的底端向前弯折延伸。如此,通过将焊接部231设置成与接触部22同向延伸,可有效减小电连接器100于纵向方向(也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所述焊接部231收纳于绝缘本体1底部而非暴露于其后侧,避免焊接部暴露在外而造成的碰撞偏斜甚至损坏。

同时,所述焊接部231向前弯折以收容于所述凹陷部121内并使其上表面抵接于所述支撑部122的下表面,且所述焊接部231的底面平贴于电路板(未图示)上并与其相焊接。利用与焊接部231对应设置的支撑部122来对寒假部231提供平面支撑,进而提高两个或多个导电端子2之间的共面度,提升焊接质量。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231采用折弯方式自所述固定部21弯折成型而成,且所述接触部22的水平接触面221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其垂直接触面223的表面粗糙度。具体地,所述导电端子2自料带(未图示)上裁切并进行折弯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接触面223为所述接触部22与料带分离的裁切面。

所述固定部21还具有位于所述干涉部211后侧且呈弯曲状的撕裂部212,所述连接部232的顶端与所述撕裂部212一体相连,且于横向方向上,所述撕裂部212的宽度小于所述焊接部231的宽度。

所述固定部21还具有用以于成型时与料带连接的一对料带连接部213,所述一对料带连接部213分置于所述撕裂部212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干涉部211成对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1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固定部21于高度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侧凸设有与所述安装壁14进一步定位的突出部214。

所述连接部232具有相对设置的前、后表面2321、2322,所述料带连接部213的连接端面2130位于所述连接部232的后表面2322前侧且位于所述连接部232的前表面2321后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面2130与所述后表面232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端面2130与所述前表面2321之间的距离,如此以利于将料带掰除,同时不会对所述尾部23的折弯造成不利影响,避免焊接部231歪斜而影响稳定性及共面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231于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固定部21于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内部,以使所述固定部21与绝缘本体1之间具有足够的固持力。

请参图1至图3及图9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应侧壁13外的一对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l形,其具有与所述侧壁13相配合的安装部31及自所述安装部31朝向远离相应侧壁13的方向延伸的焊脚32,所述安装部31插置于所述侧壁13的容置槽131内,所述焊脚32的下表面贴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之相焊接。

组装时,所述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插入对应的端子槽102内,且所述干涉部211与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安装壁14相定位,所述安装壁14的下段142中与所述导电端子2对应的部分被所述导电端子2环抱于其中,所述焊接部231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部。

本发明电连接器100通过将焊接部231设置成与所述接触部22同向延伸,可有效减小电连接器100于纵向方向(也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所述焊接部231收纳于绝缘本体1底部而非暴露于其后侧,避免焊接部暴露在外而造成的碰撞偏斜甚至损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