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7282发布日期:2019-03-30 08:2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指一种两端均能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且具有较高气密性与防水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7572564u号揭示了一种板端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舌板及底座,所述金属壳体环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出所述底座的侧缘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焊接部之间在上下方向隔设有隔离块。然而该板端连接器仅可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无法满足在电子设备小型化下多功能互联的需求,而难以适用于目前各类轻薄的电子设备。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点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实现两端均可稳定电性连接至对接连接器的效果且具有较高气密性与防水性能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座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座体包括定义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基部及自基部的第一表面延伸的若干第一侧壁,所述若干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排列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延伸部及穿过所述基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侧壁在邻接第一表面处设置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凹孔与所述第一对接腔相连通而使得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部分裸露于该第一凹孔内,所述基部的第一表面及第一凹孔内具有防水胶而使得导电端子在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第一表面时具有防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孔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所述第一侧壁在对应第一凹孔处设置有密封件,防止防水胶溢胶。

进一步,所述绝缘座体包括自所述基部的第二表面延伸的若干第二侧壁,所述若干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固定部延伸而排列在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侧壁在邻接第二表面处设置有贯穿其外侧面且连通所述第二对接腔的第二凹孔,所述基部的第二表面及第二凹孔内具有防水胶而使得导电端子在延伸出所述基部第二表面时具有防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孔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凹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面,所述第二侧壁在对应所述第二凹孔处设置有密封件,防止防水胶溢胶。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组装至第一侧壁的外侧后,所述防水胶再注入第一对接腔。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为塑料件或金属件而贴附至所述第一凹孔外。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为一塑料矩形框,所述塑料矩形框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为矩形长条状或矩形框或带倒勾的长条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提供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延伸部及固定部;第二步骤,提供绝缘座体,将所述绝缘座体及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座体定义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基部及自基部的第一表面延伸的若干第一侧壁,所述若干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一延伸部排列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基部,所述第一侧壁在邻接第一表面处设置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凹孔与所述第一对接腔相连通而使得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部分裸露于该第一凹孔内;第三步骤,提供防水胶,将所述防水胶注入所述第一对接腔及第一凹孔内。

进一步,在第二步骤后提供密封件,将所述密封件贴覆在第一侧壁而密封第一凹孔,然后再注入所述防水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一个一体的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两个相对的对接端均可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可以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的两端均可随意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占据较小空间可满足各类轻薄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进一步的,其第一侧壁在邻接第一表面处设置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凹孔与所述第一对接腔相连通而使得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部分裸露于该凹孔内,所述基部的第一表面及凹孔内具有防水胶而使得导电端子在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第一表面时具有防水效果,从而提升所述电连接器气密性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对接连接器200

绝缘座体1基部10

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

第一侧壁11

第一凹孔111凹槽112

固持槽1121第二侧壁12

第一端壁13第二端壁14

第一对接腔15第二对接腔16

端子收容槽17端子容纳槽18

导电端子2第一延伸部21

第一接触部211第二延伸部22

第二接触部221固定部23

防水胶3外设有密封件4、5、6、7

平板部61倒勾部62

上表面71下表面72

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第三方向z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7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连接器定义有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结合图1,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从第二方向y对接配合至所述电连接器100。

本发明提供四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的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沿着第二方向y的两个相反方向的两端均可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座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座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注入所述绝缘座体1内的防水胶3及可密封所述绝缘座体1的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为塑料件或金属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绝缘座体1包括定义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的基部10、自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延伸的若干第一侧壁11、自所述基部10的第二表面102延伸设置的若干第二侧壁12,所述基部10呈现为自其中部向上凸起,因而所述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位于中部的部分在第二方向y上高于所述两端的部分,但所述第二表面102的中部及两端均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若干第一侧壁11之间形成第一对接腔15,所述若干第二侧壁12之间形成第二对接腔16。具体的,所述绝缘座体1设有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两端的第一端壁13及连接第二侧壁12两端的第二端壁14,所述若干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一端壁13及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对接腔15,所述若干第二侧壁12与所述第二端壁14及基部10的第二表面102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对接腔16,所述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若干第一侧壁11、基部10、第一端壁13及第一对接腔15可形成一第一对接部(未标号),所述若干第二侧壁12、基部10、第二端壁14及第二对接腔16可形成一第二对接部(未标号),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均可与一对接连接器200对接配合。所述基部10在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z上突出于所述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的外侧面,使得所述基部10可供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抵接。

结合图5至图8,所述第一侧壁11沿着第一方向x在邻接第一表面101处设置有第一凹孔111,所述第二侧壁12在邻接第二表面102处设置有贯穿其外侧面且连通所述第二对接腔16的第二凹孔(未图示),本发明图示中,未对所述第二凹孔进行图示,是由于具有第一凹孔111便可以满足本发明所要解决之技术问题,设置第二凹孔则能达到较佳效果,该等结构中,所述第一凹孔111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1沿着第一方向x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凹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12的外侧面。

重点参阅图4,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排列在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延伸部21、穿过所述基部10的固定部23及所述自固定部23延伸而排列在所述第二侧壁12的第二延伸部22,所述第一延伸部21具有第一接触部211而对应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2具有第二接触部221,所述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均设有向内凹设的端子收容槽17及向外凹设的端子容纳槽18,所述端子收容槽17及端子容纳槽18相连通以供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第二接触部211、221穿过。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第二延伸部21、22均收容固定至所述端子收容槽17并分别暴露于所述第一对接腔15及第二对接腔16,以与对接连接器200达成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2的固定部23、第一延伸部21及第二延伸部22均朝第二方向y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固定至所述端子收容槽17,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211、221分别自所述第一、第二延伸部21、22沿着第一方向x向外弯折延伸并容纳固定至所述端子容纳槽18,且分别暴露于所述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凹孔111与所述第一对接腔15相连通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1部分裸露于该第一凹孔111内,所述第一侧壁11在对应第一凹孔111处设置有密封件4,防止防水胶3溢胶,所述密封件4为矩形长条状以完全遮蔽所述第一凹孔111,具体的,所述密封件4组装至所述第一侧壁11的外侧后,再将所述防水胶3注入所述第一对接腔15,所述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及第一凹孔111内具有防水胶3而使得导电端子2在延伸出所述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时具有防水效果,且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对接腔15、16的部分具有较佳的气密性,不会导致气体、水分从第一对接腔15运动至第二对接腔16或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影响第一、第二对接部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电性连接稳定性。例如,当所述第一对接部装设固定至一电子设备内侧,并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外装设屏蔽罩(未图示),且在所述屏蔽罩会冲入氦气等所需气体,由于第一对接腔15与第一凹孔111内注入由防水胶3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1与所述第二对接腔16完全隔离,并不会导致氦气从所述第一对接腔15运动至所述第二对接腔16,因而便可以满足本发明所要解决之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图示中未图示,但若具有该等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气密性及防水性,如:所述第二凹孔置于所述第二侧壁12上,所述第二凹孔与所述第二对接腔16相连通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二延伸部22部分裸露于该第二凹孔内,所述第二侧壁12在对应第二凹孔处设置有密封件4,防止防水胶3溢胶,所述基部10的第二表面102及第二凹孔内具有防水胶3而使得导电端子2在延伸出所述基部10第二表面102时具有防水效果,因而所述第一、第二对接腔15、16内均注入所述防水胶3,可以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个相反方向均可实现较佳的密封性及防水性,从而提升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100整体的气密性及防水性能。

请参照图1至图8,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之电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如下:

第一步骤,提供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及固定部23。

第二步骤,提供绝缘座体1,将所述绝缘座体1及导电端子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座体1定义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的基部10及自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延伸的若干第一侧壁11,所述若干第一侧壁11之间形成第一对接腔15,所述第一延伸部21排列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所述第一延伸部21具有第一接触部211,所述固定部23穿过所述基部10,所述第一侧壁11在邻接第一表面101处设置第一凹孔111,所述第一凹孔111与所述第一对接腔15相连通而使得导电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1部分裸露于该第一凹孔111内。

第三步骤,提供密封件4,将所述密封件4贴覆在第一侧壁11而密封第一凹孔111,接着再提供防水胶3,将所述防水胶3注入所述第一对接腔15及第一凹孔111内。以此可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1与第一对接腔15的底部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的防水胶3,使得整个电连接器100具有较佳的气密性及防水性能。

请参照图9至图11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件5为一矩形框,所述密封件5围设至所述第一侧壁11、第一端壁13之外并将所述第一凹孔111密封住,以此使得所述防水胶3可简便的注入至所述第一对接腔15与第一凹孔111内。

请参照图12至图14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件6为一带倒勾的长条状,所述密封件6包括平板部61及自所述平板部61两端弯折延伸的倒勾部62,所述第一侧壁11设有自其外侧面向内凹设凹槽112及自所述凹槽112进一步向内凹设的固持槽1121,所述平板部61贴覆至所述凹槽112而所述倒勾部62固持至所述固持槽1121,以此使得所述密封件6可将所述第一凹孔111紧紧的密封,从而使得所述防水胶3不会溢出所述第一凹孔111外,以此使得所述防水胶3可简便的注入至所述第一对接腔15与第一凹孔111内。

请参照图15至图17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方式。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件7为一塑料矩形框,所述塑料矩形框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并可与所述基部10配合成一个整体,所述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与所述密封件7沿第二方向y向上设置的上表面71相平行,所述基部10的下表面102与所述密封件7沿第二方向y向下设置的下表面72相平行,使得所述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上表面71及下表面72可供对接连接器200抵接。然而,所述密封件7遮蔽贴覆至所述第一凹孔111的外侧,亦可将所述第一凹孔111紧紧的密封,从而使得所述防水胶3不会溢出所述第一凹孔111外,以此使得所述防水胶3可简便的注入至所述第一对接腔15与第一凹孔111内。

籍此,本发明通过设置一个一体成型的绝缘座体1,所述绝缘座体1两个相对的对接端均可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200,可以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两端均可随意电性连接至一对接连接器200,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占据较小空间可满足各类轻薄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进一步的,其第一侧壁11在邻接第一表面101处设置第一凹孔111,所述第一凹孔111与所述第一对接腔15相连通而使得导电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1部分裸露于该第一凹孔111内,所述基部10的第一表面101及第一凹孔111内具有防水胶3而使得导电端子2在延伸出所述基部10第一表面101时具有防水效果;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凹孔111外设有密封件4、5、6、7中的一种,本发明所展示的密封件具有较佳的四种样态,该等样态的密封件4、5、6、7均可将所述第一凹孔111紧紧的密封住,使得所述防水胶3的注入简单而便捷,从而提升所述电连接器气密性、防水性的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12也可以设置类似于上述的第二凹孔及密封件4、5、6、7,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两个相对的对接端均可具有较佳气密性及防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