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081发布日期:2019-01-18 19:2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关于一种连接器扩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是在连接器开口中插设排线结构,然而,当连接器中插设排线结构时,排线结构可能因排线被拉扯或导电单元松脱而导致讯号传输接触不良,又,当连接器需设置于不同规格的装置中时,由于各装置中对外开口的接触位置不同,而使连接器被安装时须根据安装位置而重新设计,相对地就增加连接器加工工序、组装成本及时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解决上述公知问题而构思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扩充结构,以改善上述公知技术的困难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连接器扩充结构,包含连接器、后塞块。连接器包括基座、片状接触部、壳状构件以及导电端子,基座具有两端面,分别为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一片状接触部设置于该基座上,具有沿该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一片状结构以及沿该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一延伸结构,且该延伸结构包括有一延伸开口,于该延伸开口的两侧设置有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以阶梯结构弯曲的卡合部件以及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至少一限位部件;壳状构件为包覆基座的一环状结构,且沿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沿伸以遮蔽片状接触部,壳状构件还包括有多个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沿伸的多个导引片,各导引片设置有相对导引片水平方向突起的前扣抵部及后扣抵部;以及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片状接触部上,自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沿片状结构经基座后穿设延伸开口向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沿伸,后塞块设置于片状接触部上,后塞块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对应多个限位部件的多个限位轨道以及对应该多个卡合部件的多个卡合轨道,以及容纳导电端子的导电端子轨道;后塞块设置于片状接触部上,其中,后塞块可于壳状构件的后扣抵部与延伸结构之间距距离内滑动。

较佳地,限位部件与卡合部件分别设置于延伸结构两侧,且限位部件与卡合部件的上下位置相同对应而设置。

较佳地,限位部件与卡合部件分别设置于延伸结构两侧,且限位部件与卡合部件的上下位置是分别相反的对应设置。

较佳地,卡合部件具有面向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的卡合斜板结构以及面向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的卡合平板结构,排线单元沿卡合斜板结构插入卡合部件中,并被卡合平板结构顶抵。

较佳地,限位部件具有并排的两个棒状结构,棒状结构分别具有面向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的限位斜板结构以及面向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的限位平板结构,当限位部件沿限位斜板结构插入限位轨道中时,限位部件被限位平板结构顶抵而不脱离限位轨道。

较佳地,后塞块是被限位部件支撑并对限位部件施加向下的正向力,并抵顶限位部件于延伸结构上滑动。

较佳地,导电端子包括弧状弯曲的被夹合部,当后塞块沿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导电端子轨道通过被夹合部而对导电端子施加夹合导电端子的夹合力。

较佳地,若排线单元未插入连接器扩充结构但后塞块被滑动至抵顶延伸结构,则导电端子被导电端子轨道夹合而使排线单元不能被插入连接器扩充结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还包括包覆连接器的固定结构,此固定结构两侧分别设置具有空心孔的固定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还包括包覆连接器的限位块,以固定连接器扩充结构于传输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其可具有下述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藉由将导电端子设置为延伸至基座之外,搭配导电端子的被夹合部以及后塞块的导电端子轨道,其中,后塞块可于前后不同定位位置移动,通过移动后塞块而对导电端子施加夹合力,增加导电端子以及所插设排线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藉由设置于连接器扩充结构外的固定结构以及包覆连接器的限位块,使得仅需改变固定结构以及限位块的样式即可使连接器适用于不同的讯号传输接口,使连接器可不需依使用情境完全更换,减少零组件替换,且增加连接器的适用性。

(3)本实用新型的壳状构件设置的导引片除可导引后塞块的轨道活动之外,还可于后塞块中遮蔽高频信号,以改善所传输的讯号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排线单元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导引片剖面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导电端子轨道第一剖面图。

图5b为本发明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导电端子轨道第二剖面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限位轨道第一剖面图。

图6b为本发明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限位轨道第二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限位块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连接器

11:基座

12:片状接触部

121:片状结构

122:延伸结构

1221:延伸开口

1222:限位部件

12221:限位斜板结构

12222:限位平板结构

1223:卡合部件

12231:卡合斜板结构

12232:卡合平板结构

1224:凹口固定部

12:片状接触部

13:壳状构件

131:导引片

1311:前扣抵部

1312:后扣抵部

14:导电端子

141:被夹合部

142:接触部

20:后塞块

21:导电端子轨道

22:限位轨道

221:限位轨道突出部

23:卡合轨道

24:导引片轨道

241:金属扣抵部

30:排线单元

70:固定结构

71:固定部

80:限位块

L1:第一预定长度

L2:第二预定长度

h1:第一开口高度

h2:第二开口高度

h3:第三开口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合先叙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或为可拆卸地固定于另一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以相同元件符号所标示。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主要包括连接器10、基座11、片状接触部12、壳状构件13、导电端子14,以及后塞块20。

进一步来说,基座11包括有面向前端的第一端面以及面向后端的第二端面;而片状接触部12设置于基座11内,其具有沿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121以及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延伸结构122,延伸结构 122包括有延伸开口1221、于延伸开口1221的两侧设置有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并以阶梯结构弯曲的卡合部件1223,以及自延伸开口1221开始并沿第二端面法线方向延伸的至少一限位部件1222。

又,壳状构件13为包覆基座11的环状结构,围绕基座11的外围贴合基座11并自基座11的位置,相对基座11向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以向前以环状形状遮蔽片状结构121,壳状构件13还包括有多个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引片131,其中,各导引片131设置有相对导引片水平方向突起的前扣抵部1311及后扣抵部1312,请参照图2,通过前扣抵部1311与凹口固定部1224相互扣合以固定壳状构件13及片状接触部12。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端子14设置于片状接触部12上,贴合片状结构121,自片状结构121的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经基座11后,穿设片状接触部 12及延伸结构122,由延伸开口1221穿出,而裸露于延伸开口1221之外,其中,导电端子14的延伸长度可依所配置连接器的需要而为超出延伸开口 1221、终止于延伸开口1221的垂直切面,或不超出延伸开口1221的垂直切面。

后塞块20包括导电端子轨道21、限位轨道22及卡合轨道23,其中,如图2所示,当后塞块20抵顶延伸结构122时,导引片131容置于导引片轨道 24中、限位部件1222容置于限位轨道22中、卡合部件1223容置于卡合轨道23中、导电端子14容置于导电端子轨道21中,特别还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导引片131的后扣抵部1312亦容置于导引片轨道24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后塞块20通过限位部件1222而固定后塞块20的高度位置,进一步使后塞块20通过限位部件1222的支撑而相对延伸结构122前后滑动。

又,图1及图2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限位部件1222及卡合部件1223在图中是于左右两侧上下相反的位置而设置,举例而言,若片状接触部12左侧限位部件1222设置于卡合部件1223下方,则片状接触部12右侧设置为限位部件1222设置于卡合部件1223上方,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亦可为于左右两侧相同对应的上下位置设置,即,片状接触部12左侧限位部件1222设置于卡合部件1223下方,则片状接触部12右侧设置亦为限位部件1222设置于卡合部件1223下方。

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排线单元剖面图,如图所示,卡合部件1223具有面向第二端面法线方向的卡合斜板结构12231 以及卡合平板结构12232,当排线单元30插入卡合部件1223时,排线单元 30首先抵顶卡合斜板结构12231,由于卡合部件1223为弹性塑料所构成,因此卡合斜板结构12231沿倾斜边缘受力时,会以相反于卡合斜板结构12231 的倾斜方向产生形变,而产生容纳排线单元30插入卡合斜板结构12231之内的空间;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排线单元30容置于卡合部件1223之内时,若拉动排线单元30,则排线单元30抵顶卡合平板结构12232,由于卡合平板结构12232为面向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的平面结构,因此此时卡合部件1223 不因被施加上下方向的分力而导致卡合部件1223沿上下方向产生形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件1222包括并排的棒状结构,各棒状结构分别具有面向该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的限位斜板结构12221,以及面向该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的一限位平板结构12222,通过限位斜板结构12221使限位部件1222更容易地将限位斜板结构12221插入限位轨道22中;在限位斜板结构12221被插入到限位轨道22时的情况下,通过限位平板结构12222顶抵限位轨道22以增加限位部件1222与后塞块20的接合稳固程度。

其中,在未插入排线单元30,而后塞块20拉近延伸结构122而抵顶前扣抵部1311的情况下,卡合部件1223被后塞块20抵顶而向下形变,导致卡合部件1223抵顶后塞块20,此时,排线单元30不能被插入延伸结构122中。

进一步而言,卡合部件1223构成的材料不限于弹性塑料,其亦可为其他绝缘弹性材料。

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法线方向移动时的导引片剖面图,如图所示,后塞块20中设置有于导引片轨道 24中凸起的金属扣抵部241,当后塞块20被向后拉动,由于壳状构件13的前扣抵部1311固定于延伸结构122的凹口固定部1224中,因此,当金属扣抵部241随后塞块20的向后移动而往后移,则金属扣抵部241因顶抵后扣抵部1312而不能继续后移,如图所示,后塞块20可于其前缘接触延伸结构122 至金属扣抵部241顶抵后扣抵部1312间的滑动距离间滑动。

请参阅图5a及图5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导电端子轨道第一剖面图及第二剖面图,如图所示,导电端子14包括有一以弧状弯曲且呈角状凸出的被夹合部141,又,导电端子轨道21为一宽度由宽渐窄的斜坡空间且位于后塞块20接近延伸结构122的一端的部分,导电端子轨道21为一具有高度h1、距离第一预定长度L1的第一开口,再以一斜坡倾斜,渐减至一第二开口高度h2、距离第二预定长度L2后,以一直角角度向下形成第三开口高度h3。

请进一步参照图5a,当后塞块20抵顶至延伸结构122,此时导电端子 14容置于导电端子轨道21的具有第二开口高度h2的部分中,由于第二开口高度h2较导电端子14的被夹合部141的角状突出部顶点间距为短,因此,此时导电端子14通过被夹合部141而被导电端子轨道21整体施加被上下夹合的夹合力。

其中,导电端子14由弹性金属材料所构成,因此,导电端子14被施加夹合力时会于导电端子轨道21中产生部分形变。

请进一步参照图5b,当后塞块20被拉离延伸结构122,此时导电端子 14容置于导电端子轨道21的具有第一开口高度h1的部分中,由于第一开口高度h1较导电端子14的被夹合部141的角状突出部顶点间距长,因此,此时导电端子14的被夹合部141不被导电端子轨道21施加夹合力。

其中,由于导电端子14为以弧状弯曲凸出的方式设计被夹合部141,因此当导电端子14在被拉离延伸结构122的过程中,会随著相应的导电端子轨道21的开口高度渐减而被施加的夹合力渐增。

进一步而言,导电端子轨道21的第一预定长度L1、第二预定长度L2、第一开口高度h1、第二开口高度h2、第三开口高度h3间的关系可因所适用的场合而调整,举例而言,若因配置需要而使后塞块20远离片状接触部12 时不对导电端子14施加夹合力的滑动距离较长,则增加第一预定长度L1,反之则减少;若欲使后塞块20远离片状接触部12时对导电端子14施加夹合力的滑动距离较长,则增加第二预定长度L2,反之则减少。

请进一步参阅图6a及图6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后塞块沿第二端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的限位轨道第一剖面图及第二剖面图,如图6a所示,在后塞块20向延伸结构122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后塞块20 的限位轨道突出部221而对限位部件1222施加一形变力,使限位部件1222 的二棒状结构受力而被向内夹合,使后塞块20能够进一步接近延伸结构122;而如图6b所示,当后塞块20沿延伸结构122移动至抵顶延伸结构122时,通过限位平板结构12222与限位轨道突出部221抵顶,而进一步卡合限位部件1222与后塞块20,以增加限位部件1222固定于后塞块20中的稳定性。

请进一步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为包覆连接器10的壳状结构,此固定结构70两侧分别设置具有空心孔位的固定部7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形态,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不限于此,使用者可依使用需要,进一步设置其他部分或完全包覆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请进一步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限位块示意图,如图所示,限位块80为进一步容置连接器的块状结构,通过限位块80的设计,可使连接器能够被稳定容纳于预设高度的容置空间中,其中,限位块80 的尺寸、大小以及外观凹口可依适用情况而被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其可通过调整后塞块的位置而调整排线结构被导电端子接触的紧密程度,使使用者可依需要而调整后塞块的位置,以及通过导电端子及导电端子轨道的设置增加所插设排线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可根据适用场合调整连接器的固定位置以及限位装置,进一步增加连接器的适用性。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扩充结构的导引片除可导引后塞块之外,还可遮蔽后塞块中的高频信号,以改善所传输的讯号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