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组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049发布日期:2019-01-18 19:2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组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端子组合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连接器,其外接插头的端子都是通过一片金属片弯折成“U”型而制成的,在使用时,把插头插入端子的中间处,从而就会使得插头与端子电导通,实现通电或者数据传输的效果。但是,这种端子具有以下的不足:由于端子是一片端子弯折形成的,而弯折时,由于金属片的厚度不大,因此容易因在弯折成型时,因设备对金属片所施加的冲击力过大而导致金属片弯折程度过大,或者金属片断裂,从而导致良品率降低,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端子组合式连接器,能够避免金属片弯折程度过大或者金属片断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端子组合式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两片正对设置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包括固定端和连接于固定端的外接端,固定端容设于所述壳体内,外接端突伸出所述壳体;固定端设置有导通端,两片连接端子的导通端正对设置且彼此抵触;

固定端设置有让位槽,导通端包括抵触部和连接于抵触部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让位槽的内侧壁,抵触部突伸出让位槽,两片连接端子的导通端的抵触部正对设置且彼此抵触。

进一步的,外接端、固定端和导通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连接端子还包括倾斜端,外接端和导通端分别连接于倾斜端的两端,外接端和导通端不位于同一平面上。

更进一步的,外接端、导通端和倾斜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信号端子组,若干个端子组件对称分布于所述信号端子组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置有数量与连接端子相同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插槽以及连通插槽的定位槽;固定端设置有定位孔和定位端,定位端的一端连接于定位孔的内壁,定位端的另一端突伸出定位孔;抵触部和定位端的所述另一端分别位于固定端的两侧;当固定端插入插槽时,定位端的所述另一端与定位槽的内壁抵触以使得固定端不会晃动。

进一步的,固定端与定位端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的,固定端设置有两个让位槽以及两个导通端,安装孔位于两个让位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固定件。

进一步的,抵触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片连接端子组成端子组件,且两片端子分别设置有相互抵触的抵触部,用以构成“U”型端子,从而在端子组件能够抵触住外界插头的前提下,避免了通过弯折形成一体的U型端子,从而避免因弯折时冲击力过大而导致金属片弯折程度过大或者断裂,进而提升了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公端子与母端子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母端子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端子组件,3—信号端子组,4—公端子,5—母端子,11—安装槽,12—固定件,21—连接端子,22—固定端,23—外接端,24—导通端,25—让位槽,26—倾斜端,27—定位孔,28—定位端,51—倒扣,111—插槽,112—定位槽,211—信号连接端,241—抵触部,24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组合式连接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端子组件2,端子组件2包括两片正对设置的连接端子21,连接端子21包括固定端22和连接于固定端22的外接端23,固定端22容设于所述壳体1内,外接端23突伸出所述壳体1;固定端22设置有导通端24,两片连接端子21的导通端24正对设置且彼此抵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片连接端子21组成端子组件2,且两片连接端子21均设置有抵触部241,两片连接端子21的抵触部241相互抵触,用以构成“U”型端子,从而在端子组件2能够抵触住外界插头的前提下,避免了通过弯折形成一体的U型端子,从而避免因弯折时冲击力过大而导致金属片弯折程度过大或者断裂,进而提升了良品率。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固定端22设置有让位槽25,导通端24包括抵触部241和连接于抵触部241的连接部242,连接部242连接于让位槽25的内侧壁,抵触部241突伸出让位槽25,两片导通端子的导通端24的抵触部241正对设置且彼此抵触。即当端子组件2安装于壳体1时,两片连接端子21的导通端24正对设置并彼此抵触;当有插头插入两片连接端子21之间时,由于两片连接端子21的导通端24相互抵触,因此插头与连接端子21可导通,从而使得插头与连接端子21可以流过电流;而让位槽25的设置,则是为了避免在生产连接端子21时,因抵触部241长度过大而导致其与固定端22接触,从而避免了固定端22与抵触部241之间形成了回路而导致的短路,进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接端23、固定端22和导通端24一体成型,使得外接端23、固定端22和导通端24三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和可靠。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21还包括倾斜端26,外接端23和导通端24分别连接于倾斜端26的两端,外接端23和导通端24不位于同一平面上。具体的,当端子组件2安装于壳体1时,两片连接端子21的外接端23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片固定端22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外接端23、导通端24和倾斜端26一体成型,即外接端23、导通端24和倾斜端26三者通过一块金属片弯折形成,保证了外接端23、导通端24和倾斜端26三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信号端子组3,若干个端子组件2对称分布于所述信号端子组3的两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设置有数量与连接端子21相同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包括插槽111以及连通插槽111的定位槽112;固定端22设置有定位孔27和定位端28,定位端28的一端连接于定位孔27的内壁,定位端28的另一端突伸出定位孔27;抵触部241和定位端28的所述另一端分别位于固定端22的两侧;用以使得固定端22插入插槽111时,定位端28的所述另一端与定位槽112的内壁抵触以使得固定端22不会晃动,从而保证了连接端子21安装于壳体1时的稳定性,避免因连接端子21晃动而导致与插头接触不良。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端22与定位端28一体成型,使得固定端22与定位端28的连接更为稳定和可靠。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固定端22设置有两个让位槽25以及两个导通端24,安装孔27位于两个让位槽25之间。通过设置有两个导通端24,使得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导通端24出现故障而无法导通时,另一个导通端24还能够正常工作,从而让本实用新型能够继续工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固定件12,具体为壳体1设置有通孔(图中未标注),而固定件12卡接于通孔内,固定件12插入外界的PCB板,使得本实用新型与PCB板的连接更为稳定。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拆下固定件12,通过螺丝穿过通孔后连接于PCB板的方式,来把本实用新型与PCB板进行连接。

如图2或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触部241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用以增加两个抵触部24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两个连接端子2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用于公端子4,也可用于母端子5,如图5所示,图5中的公端子4和母端子5均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用于母端子5上时,该母端子5的侧边设置有倒扣51,用以扣住安装有该母端子5的壳体1,从而增加母端子5与壳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2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信号传输端211,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连接的稳定性:信号连接端211用以抵触外接的插头,从而与外接的插头进行信号传输;当其中一个信号连接端211出现故障时,另一个信号连接端211还能够正常工作,从而让本实用新型与外接的插头还能够保持信号交流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