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端子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493发布日期:2018-09-25 20:50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端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端子用外壳。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端子的压接是线束接线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通过挤压端子将设于端子内的线束通过压刀将线束与端子挤压固定,既要保证连接端子与线束应尽可能连接紧密,又要保证连接端子和线束不超过其强度极限而断裂。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专业的压接工具挤压端子上的压刀部分,从而实现线束与端子的连接,然后压接工具携带不方便,有时工作人员忘记携带压接工具时,便无法完成线束与端子的连接工作,浪费时间,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端子用外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线束端子用外壳,包括壳体、压刀和压接组件,所述压刀设于所述壳体上端且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置与所述压刀位置对应,所述压接组件包括承载板、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杆和压板,所述承载板设于所述壳体下端,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承载板宽度大于所述壳体宽度,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板两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以所述转轴为轴心向靠近所述壳体侧壁方向转动,所述连接板长度大于所述壳体高度,所述压板设于所述压刀上方,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压板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上端铰接。

将线束通过穿插在壳体内,利用压刀压向壳体,实现线束与端子的连接,定位块与定位孔的配合,一方面用于确定承载板的位置,从而确定压板的位置,确保压板与压刀位置对应,另一方面将承载板通过定位孔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承载板用于对壳体起保护作用,用于防止压接组件挤压压刀时壳体受力不均匀产生破裂,连接板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施加力的作用,通过连接杆将压板压向压刀,连接板越长压接线束时越省力。

进一步,为了防止工作人员操作时手打滑,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为毛面。方便工作人员施加作用力。

进一步,为了防止定位块凸出承载板影响压接线束的操作,所述定位块厚度小于所述承载板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线束端子用外壳,采用端子上设置压接组件压接线束,避免了工作人员忘记携带压接工具的尴尬局面,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压刀,3、定位块,4、承载板,5、连接板,6、连接杆,7、压板,8、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线束端子用外壳,包括壳体1、压刀2和压接组件,所述压刀2设于所述壳体1上端且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下端设有两个定位块3,所述定位块3位置与所述压刀2位置对应,所述压接组件包括承载板4、两个连接板5、两个连接杆6和压板7,所述承载板4设于所述壳体1下端,所述承载板4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块3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定位块3过盈配合,所述承载板4宽度大于所述壳体1宽度,两个所述连接板5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板4两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承载板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5以所述转轴为轴心向靠近所述壳体1侧壁方向转动,所述连接板5长度大于所述壳体1高度,所述压板7设于所述压刀2上方,两个所述连接杆6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压板7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板5上端铰接。

所述连接板5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为毛面。

所述定位块3厚度小于所述承载板4厚度。

工作原理:

将线束8插入壳体1内,工作人员对连接板5上的毛面施加作用力,将两连接板5向中间挤压,压板7在连接杆6的作用下压向压刀2,使压刀2将线束8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完成线束8与端子的连接。

图2中箭头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