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3573发布日期:2018-12-14 23:0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网的建设普及,对电器元件的需求量及质量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射频同轴连接器又称RF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时需要考虑特性阻抗、频率范围、绝缘耐压、损耗、驻波比和机械耐久性更因素。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般采用镀硬金和合金壳体、插针、插孔、绝缘体和接触件等结构组成,插座式连接器的插针一般采用凸出于壳体结构,以法兰式连接,然而由于外插数量较多,存在细插针连接不紧密的缺陷,存在隐患,同时一体式外壳结构在易震动、晃动、扭曲的电缆连接时存在连接部位变形多大,耐久性和电性能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采用内壳体可旋转的双壳体插座结构,在限位与配合作用下保证内导体装配及接插紧密,以适应电缆连接扭转,提高机械耐久性和用电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内壳体、外壳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其中,所述内壳体外部设有外螺纹、限位环和限位槽,所述外螺纹与限位环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内壳体与第一导体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一侧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导体两端均设有插孔;

所述外壳体位于限位环一侧,且一端设有装配槽和第二凸环、另一端设有座体,所述装配槽与内壳体端部形状配合,且设有第三凸环,所述第三凸环与限位槽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凸环外壁与第一凸环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座体上设有若干插杆和弧形凸起,若干弧形凸起呈圆周分布,所述外壳体内壁上设有第四凸环和第五凸环;

所述第二导体两侧均设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插孔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导体上设有第七凸环,所述第七凸环两侧分别与第四凸环和第五凸环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套和第三绝缘套。

上述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内壳体外设有第六凸环,所述外螺纹位于第六凸环外部,所述限位环外壁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

上述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限位槽一侧与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一锥面,所述内壳体一端外边缘设有第二锥面。

上述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上分别设有第三锥面和第四锥面,所述第四锥面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二绝缘套之间。

上述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体外部设有锥形凸起,所述锥形凸起与外壳体之间设有若干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紧凑、设计合理、使用装配方便,采用带插杆和弧形凸起的座体结构,以锥形凸起和凹槽轻松将连接器整体通过插针导电连接,接触可靠紧密,保护插针防止松动;采用装配槽与内壳体端部形状配合,且第三凸环与限位槽形状配合,使连接器另一端通过插孔电连接的内壳体,以外螺纹紧密连接后,可在外壳体上旋转,这种双壳体插座结构不仅通过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和第三绝缘套在锥面结构下形成紧密的绝缘支撑,避免内部电晕现象,且适应了电缆连接扭转,从而提高机械耐久性和用电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图。

(图中,内壳体1、外壳体2、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4,外螺纹5、限位环6和限位槽7,O形密封圈8,第一锥面9,第二锥面10,第一绝缘套11,第一凸环12,插孔13,装配槽14和第二凸环15、座体16,第三凸环17,插杆18和弧形凸起19,第四凸环20和第五凸环21,插针22,第二绝缘套23和第三绝缘套24,第三锥面25和第四锥面26,第六凸环27,锥形凸起28,凹槽29,第七凸环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直式插座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4,其中,所述内壳体1外部设有外螺纹5、限位环6和限位槽7,所述外螺纹5与限位环6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8,所述限位槽7一侧与内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锥面9,所述内壳体1一端外边缘设有第二锥面10,所述内壳体1与第一导体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套11,所述第一绝缘套11一侧设有第一凸环12,所述第一导体3两端均设有插孔13;

所述外壳体2位于限位环6一侧,且一端设有装配槽14和第二凸环15、另一端设有座体16,所述装配槽14与内壳体1端部形状配合,且设有第三凸环17,所述第三凸环17与限位槽7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凸环15外壁与第一凸环12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座体16上设有若干插杆18和弧形凸起19,若干弧形凸起19呈圆周分布,所述外壳体2内壁上设有第四凸环20和第五凸环21;

所述第二导体4两侧均设有插针22,所述插针22与插孔13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导体4上设有第七凸环30,所述第七凸环30两侧分别与第四凸环20和第五凸环21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套23和第三绝缘套24;

所述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4上分别设有第三锥面25和第四锥面26,所述第四锥面26位于第二导体4与第二绝缘套23之间

所述内壳体1外设有第六凸环27,所述外螺纹5位于第六凸环27外部,所述限位环6外壁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外壳体2外部设有锥形凸起28,所述锥形凸起28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若干凹槽2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以带凹槽29的锥形凸起28将座体16,通过插杆18和弧形凸起19与一侧用电器连接,使第二导体4的插针22形成紧密的导电连接,防止松动,可靠接触,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刚性,另一端通过扳手等固定正六边形的限位环6,使第六凸环27上的外螺纹5在内壳体1外部形成可靠的螺纹连接,并以O形密封圈8密封,限位环6形成限位,第一道题的插孔13形成紧密的导电连接,由于第三锥面25和第四锥面26结构,使第一绝缘套11、第二绝缘套23和第三绝缘套24分别形成可靠的绝缘支撑,防止电晕现象,由于装配槽14与内壳体1端部形状配合,且第三凸环17与限位槽7形状配合,不仅通过第二凸环15外壁与第一凸环12内壁间隙配合装配第一绝缘套11,且使连接后的内壳体1可绕外壳体2旋转,以适应电缆连接扭转,提高机械耐久性和用电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