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1986发布日期:2018-12-28 19:1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磁性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4年5月7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3589349U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固定于该金属壳体的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设有外围表面,所述磁性元件的外围表面设有凹槽,金属壳体设有与该凹槽相固定配合的固定部,使得磁性元件的固持效果较佳。然而,该磁性元件为防止与金属壳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而限制磁性元件体积,进而降低电连接器的磁力大小,使得该电连接器不能满足某些需要大磁力的电连接器的性能要求。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磁性件固持效果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及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磁性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环绕所述对接腔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连接第一、第二侧壁的两个端壁,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凸伸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磁性件而形成的容置腔,所述磁性件与所述金属外壳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属外壳通过焊接与磁性件固定,可以提高金属外壳与磁性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增大磁性件的体积,使得电连接器的磁力增大,满足对大磁力电连接器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

图7是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8是如图7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

图9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如图10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对接腔 10 第一侧壁 11

第二侧壁 12 端壁 13

插槽 131 卡持部 14

导引面 140 抵持边 15

定位块 16 安装槽 17

导电端子 2 接触部 21

金属外壳 3 容置腔 31

通孔 32 抵持部 33

缺口部 34 定位片 340

主体部 35 上侧壁 351

下侧壁 352 平板部 353

翼部 354 圆孔 355

分叉状焊接部 356 磁性件 4

上表面 41 下表面 42

后表面 43 导向槽 430

前表面 44 线缆组件 5

屏蔽片 6 线缆 7

第一接地条 8 第二接地条 9

上接地条 91 上焊接部 911

下接地条 92 下焊接部 921

电连接器 100’ 金属外壳 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1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3及固定于金属外壳3的磁性件4。绝缘本体1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10及环绕对接腔10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连接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两个端壁13。若干导电端子2分别安装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每一导电端子2设有凸伸于对接腔10内的接触部21。金属外壳3设有用于收容磁性件4而形成的容置腔31,磁性件4与金属外壳3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以提高金属外壳3与磁性件4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增大磁性件4的体积,满足电连接器对磁性件增大磁力的需求。

金属外壳3通过点焊与磁性件4固定在一起。参图1和图2,金属外壳3与磁性件4焊接处为排列成一排的焊点。参图10和图11,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设有在金属外壳3’呈X字形排列的焊点。

参图3和图4,第一、第二侧壁11、12分别为上、下两侧,磁性件4的上、下表面41、42均为光滑平面,磁性件4的后表面43设有向内凹陷的导向槽430。磁性件4的前表面44为竖直平面,磁性件4的前表面44暴露于金属外壳3。导向槽430的设置便于分辨磁性件4的正负两极,避免磁性件4正负两极安装错误。

绝缘本体1设有自端壁13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插槽131,插槽131向后延伸出端壁13。绝缘本体1设有自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两端向外突伸的卡持部14。卡持部14的后端设有一倾斜向下的导引面140,金属外壳3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金属外壳3的通孔32,卡持部14卡持于通孔32。金属外壳3设有自通孔32的边缘向内弯折延伸而形成的悬臂状抵持部33,抵持部33抵持于插槽131。

绝缘本体1分别设有自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前端向外突伸的抵持边15。抵持边15设有向其两侧后延伸的定位块16,金属外壳3设有与定位块16相对应的缺口部34。第一、第二侧壁11、12均设有自定位块16向内凹陷且向后延伸出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安装槽17。金属外壳3设有自缺口部34向内弯折且向前延伸的悬臂状定位片340。悬臂状定位片340沿安装槽17从后往前固持于定位块16,金属外壳3抵持于抵持边15且金属外壳3的缺口部34卡持于定位块16。

请参照图5至图8所示,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连接一排导电端子2的线缆组件5和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屏蔽片6。线缆组件5包括连接于一排导电端子2的线缆7和分别焊接于一排线缆7上方与下方的第一接地条8和第二接地条9。第二接地条9焊接于屏蔽片6。电连接器100包括上、下两排线缆7,焊接至上一排线缆7的第二接地条9为上接地条91,焊接至下排线缆7的第二接地条9为下接地条92。上接地条91具有自其两端向后突伸的上焊接部911,下接地条92具有自其两端向前延伸的下焊接部921。上、下焊接部911、921分别焊接至屏蔽片6。

金属外壳3包括用于收容磁性件4而形成的两个容置腔31及分别连接两个容置腔31的主体部35。主体部35包括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上、下两侧的上侧壁351和下侧壁352。主体部35设有自上侧壁351向后延伸的平板部353及自平板部353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翼部354。翼部354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翼部354的圆孔355。上、下侧壁351、352均设有向内弯折且向后延伸的分叉状焊接部356,分叉状焊接部356焊接于第一接地条8。位于上侧壁351的分叉状焊接部356的数量为三个,位于下侧壁352的分叉状焊接部356的数量为两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