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833发布日期:2018-12-05 18:5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蓄电池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铅蓄电池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蓄电池槽体由于一个槽体装配几种容量不同的极群组,不同的极群组之间极板片数不一致,造成不同的极群组厚度不同,蓄电池装配时,为了保证极群组的装配压力,需对蓄电池槽体宽度进行调整保持,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分为以下几种:

1、蓄电池装配薄型极群时,蓄电池单格两侧或一侧配置不同厚度的塑料框架或玻璃,这种需要人工单独操作放置,费工费力,且只适合于手工操。

2、塑料槽体设计时,在槽体侧面设计出几条凸出的不可调整的竖筋,此类竖筋一次成型,适用于自动化生产,但不适用于多品种生产。

3、在槽体侧面设计出几条可弯曲可调整宽度的弹性竖筋,此类竖筋可适用多品种生产。

以上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属于落后生产技术,需要手动操作,不适应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第二种技术不适用于多品种生产,即一种规格的蓄电池槽体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极群组,适用性较差。第三种适用于多品种生产,可适用于机械化生产,但第二种、第三种均有一个相同的缺点:容易破坏极板,甚至切断极板,造成蓄电池容量、寿命不合格,导致蓄电池使用周期缩短,究其原因为极群入槽时弹性竖筋(或第二种技术中的竖筋)就会在极板表面划出凹痕,再者弹性竖筋夹紧极群后,竖筋与极群呈直线状接触,类似于几条刀刃夹着极板,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极群膨胀造成夹力越来越来大,且蓄电池装车使用时车辆呈颠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类似于刀刃的夹片压在极群上,很容易切断极板,造成蓄电池提前报废。

第二种技术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4740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槽,包括带槽口的槽体以及将槽体内腔划分为若干腔室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面以及与隔板相对的槽体内壁面上设有若干纵向设置的筋条,所述筋条的厚度由靠近槽口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第三种技术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289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电池槽,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和并排设置在外壳内部的若干隔板,所述的隔板间隔设置将上述内腔分隔成若干用于存放极群的单体槽,所述的单体槽的侧壁上对称设有多对弹性夹片,各弹性夹片竖直设置且与单体槽侧壁倾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槽,即能夹紧极群,适用于多种规格尺寸有细微差异的极群组,又能保护极群不会被划伤切断,影响电池质量。

一种铅蓄电池槽,包括用于放置极群的槽体,所述极群包括若干正、负极板,所述槽体与极群中极板排列方向垂直的两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纵向布置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倾斜固定在槽体内侧壁上的弹片本体,以及固定于弹片本体端部与安装弹片的槽体内侧壁平行的压片。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是单体电池,一个铅蓄电池槽中只设置一个极群。

一种铅蓄电池槽,包括槽体以及将槽体分隔成若干单格的分隔板,每个单格内放置一个极群,所述分隔板的两侧面以及与分隔板相对的槽体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纵向布置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倾斜固定在分隔板或槽体内侧壁上的弹片本体,以及固定于弹片本体端部与安装弹片的分隔板或槽体内侧壁平行的压片。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是一个铅蓄电池槽中设置有多个极群,铅蓄电池槽被分隔板分成若干单格,一般常用的比如1×6或2×3。

所述弹片本体的倾斜角度为10~75度。弹片本体保持合适的倾斜角度有利于保证弹片的弹性。

所述弹片本体的长度为5~50mm。弹片本体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铅蓄电池槽的尺寸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弹片本体的长度太小则弹性不足,适用性较差,太长则过于柔软,会影响对极群的夹紧。

所述弹片本体底部悬空,距离槽体底部10~100mm。弹片本体与槽体底部不相连,有利于保证弹片的弹性,因为弹片需要发生弹性形变,如果弹片本体与槽体底部相连,则弹片本体的底部弹性就不能发生形变,弹性就变差。

所述压片的中部与弹片本体端部固定。压片的中部与弹片本体端部固定,有利于保持压片的受力均衡。

所述压片宽度为10~40mm。压片的宽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宽度太小则与极群接触面积太小,则相同压力下,极群受到的压强较大,对极群的保护作用就相对较小。压片的宽度过大,则压片两侧没有受到弹片本体的足够支撑力,容易变形,则无法起到分摊压力,降低极群受到的压强的作用。

所述压片的底部不高于弹片本体的底部。压片的底部不高于弹片本体,即压片底部与弹片本体底部齐平,或者略长出弹片本体,因为压片底部如果高于弹片本体,则局部弹片本体未被压片覆盖,容易划伤极群。但最好是两者底部齐平,因为如果压片底部比弹片本体底部长出一段,则生产时不容易脱模。

所述压片的顶部高于弹片本体10~40mm。压片顶部高于弹片本体,可以在极群入槽时,压片顶部受力发生变形,避免弹片本体顶部直接与极群接触,划伤极板。

所述压片的顶部设有导角。导角设置,保证极群入槽时极群顺着导角自然向下落入电池槽中,达到保护极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槽通过弹片的设置,弹片包括倾斜设置的弹片本体以及固定于弹片本体端部与安装弹片的槽体内侧壁平行的压片,通过使极群与压片直接接触,再由弹片本体间接受力,增大极群的受力面积,减小极群所受压强,在保证适用于多种尺寸略有差异的极群的情况下,即能夹紧极群,又能保护极群不被划伤,影响电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铅蓄电池槽,包括用于放置极群的槽体1,极群包括若干正、负极板,极群为常规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槽体1与极群中极板排列方向垂直的两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纵向布置的弹片,弹片包括倾斜固定在槽体内侧壁上的弹片本体4,以及固定于弹片本体4端部与安装弹片的槽体内侧壁平行的压片5。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是单体电池,一个铅蓄电池槽中只设置一个极群。

如图3所示,一种铅蓄电池槽,包括槽体1以及将槽体1分隔成若干单格3的分隔板2,每个单格3内放置一个极群,分隔板2的两侧面以及与分隔板2相对的槽体1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纵向布置的弹片,弹片包括倾斜固定在分隔板2或槽体内侧壁上的弹片本体4,以及固定于弹片本体4端部与安装弹片的分隔板2或槽体内侧壁平行的压片5。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是一个铅蓄电池槽中设置有多个极群,铅蓄电池槽被分隔板2分成若干单格3,一般常用的比如1×6或2×3,图3中为1×6的结构。

如图1~3所示,弹片本体4的倾斜角度为10~75度。该倾斜角度即弹片本体4与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弹片本体4保持合适的倾斜角度有利于保证弹片的弹性。

弹片本体4的长度为5~50mm。弹片本体4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铅蓄电池槽的尺寸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弹片本体4的长度太小则弹性不足,适用性较差,太长则过于柔软,会影响对极群的夹紧。

弹片本体4底部悬空,距离槽体1底部10~100mm。弹片本体4与槽体1底部不相连,有利于保证弹片的弹性,因为弹片需要发生弹性形变,如果弹片本体4与槽体1底部相连,则弹片本体4的底部弹性就不能发生形变,弹性就变差。

压片5的中部与弹片本体4端部固定。压片5的中部与弹片本体4端部固定,有利于保持压片5的受力均衡。

压片5宽度为10~40mm。压片5的宽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宽度太小则与极群接触面积太小,则相同压力下,极群受到的压强较大,对极群的保护作用就相对较小。压片5的宽度过大,则压片5两侧没有受到弹片本体4的足够支撑力,容易变形,则无法起到分摊压力,降低极群受到的压强的作用。

压片5的底部不高于弹片本体4的底部。压片5的底部不高于弹片本体4,即压片5底部与弹片本体4底部齐平,或者略长出弹片本体4,因为压片5底部如果高于弹片本体4,则局部弹片本体4未被压片5覆盖,容易划伤极群。但最好是两者底部齐平,因为如果压片5底部比弹片本体4底部长出一段,则生产时不容易脱模。

压片5的顶部高于弹片本体4,高出10~40mm。压片5顶部高于弹片本体4,可以在极群入槽时,压片5顶部受力发生变形,避免弹片本体4顶部直接与极群接触,划伤极板。

压片5的顶部设有导角6。导角6由压片5顶部向弹片本体4一侧倾斜而成,导角6的设置,保证极群入槽时极群顺着导角6自然向下落入电池槽中,达到保护极板的目的。

弹片的数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为宜,比如一侧设置2~8个,优选情况为4~6个,如图1和3中所示,为一侧设置4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