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1071发布日期:2019-01-22 22:4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应用也渐渐普及。充电桩的建设受到场地的影响较突出。传统立体车库,功能单一,如果能将充电桩和立体车库结合起来,这就大大扩展了车库和充电桩的应用场景。在立体车库上,因车库需要移动,其增加充电功能,需要解决供电端与接收端良好的通信和功率对接,现有技术中没有更多成熟、可靠的方案可供借鉴使用。

现有技术中有增加线缆长度的方式,实现通信和功率的传输,但对较高多层的车库,易受线缆长度限制。同时要考虑车库在移动过程中,线缆剪切避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

所述第一接驳组件上设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二接驳组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相对的第二触头;

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让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相互靠近或分离的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之间设有位置调整机构,以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靠近时,带动所述第一触头和/或所述第二触头调整位置后,使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对正,以能对应导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头和/或所述第二触头上设有对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之间的导通、分离状态进行监控的位置感应装置。

优选地,所述接驳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和位置感应装置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

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和/或所述第二触头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上的电极是否导通的接通感应件,所述接通感应件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在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导通后,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开始充电。

优选地,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和/或所述第二触头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上的电极是否分离,以及分离后的间隔的分断感应件,所述分断感应件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分离后的间隔距离以判断是否复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头和/或所述第二触头上还设有用于检测电极温度的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以在所述电极的温度超出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停止充电。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上可伸缩设置的升降机构,推动所述第一触头平移,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触头。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伸缩铰链以及可伸缩的推杆,所述推杆带动所述伸缩铰链伸缩,所述伸缩铰链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接驳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还包括对所述第一触头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驳组件的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触头的移动方向设置的若干导轨,若干所述导轨分布在所述第一触头外圈,所述第一触头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滚动配合的滚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驳组件包括第二接驳座,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

所述第一导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上,所述第二导向块设在所述第二触头上,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二触头相对的一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块与所述第一触头相对的一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向面;

在所述第一触头靠近所述第二触头时,所述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触头、第一触头相抵,使所述第二触头调整位置与第一触头对正。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的两相对边,并与所述第二触头相对,所述第二触头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对应的顺滑过渡面;

所述第二导向块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触头的两相对边,并与所述第一触头相对,所述第一触头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对应的顺滑过渡面;

所述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在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两相对端的周圈方向上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所述第二接驳座内,所述弹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接驳座和所述第二触头之间,以让所述第二触头在与所述第一触头相对的平面方向上移动;

所述弹性组件提供保持所述第二触头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力。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活动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活动框位于所述第二接驳座内,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所述活动框内;

所述第二触头的周圈分布有与所述活动框连接的若干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活动框和所述第二接驳座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支撑在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一触头相背的一侧的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对接时进行缓冲。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中的一个安装在用来承载车体、并可带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载车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还包括第一接驳座、翻盖保护机构;

所述第一触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接驳座内,所述第一接驳座与所述第二触头相对的一端设有开口,供所述第一触头进出;

所述翻盖保护机构包括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接驳座上的盖体,以打开或封盖所述开口;

在所述第一触头向所述第二触头靠近时,所述盖体向外翻转,打开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分离时,所述盖体向所述开口上翻转,以盖设到所述开口上。

优选地,所述翻盖保护机构还包括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一触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触头移动让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盖体翻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接驳座两相对侧的两组所述翻盖保护机构,两组所述翻盖保护机构的盖体翻转方向相反。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框架和用来承载车体、并带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载车件,所述车库框架上设有车位,所述车库框架和所述载车件之间设有权利要求至任一项所述的接驳装置,所述载车件上设有所述第一接驳组件,所述车位对应的车库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二接驳组件,在所述载车件带动所述车体移动到所述车位时,让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的第一触头向所述第二接驳组件的第二触头移动,以对应导通。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接驳装置让车库的布线和导通过程都变的更加简单,减小对停车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升导通效率;不受车库的高度、移动位置的影响,可靠实现移动立体车库的导通接驳,且在不需要导通的情况下可以不对接,保证了接驳部分电极的寿命,拓展了立体车库的应用。

另外,位置感应装置对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之间的导通、分离状态进行监控,让接驳装置可实现接驳件之间的准确、高效对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驳装置的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接驳组件的第一接驳座的部分侧壁打开后显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第一接驳组件的第一触头向开口外移动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第二接驳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第一接驳组件的第一触头与第二接驳组件的第二触头导通时的示意图;

图6是接驳系统对接驳装置控制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框架(未图示)和用来承载车体、并带动车体移动的载车件(未图示),车库框架上设有车位。车库框架上通常设有多个车位,让不同的载车件承载不同的车体停放。

载车件的移动方向有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等方向,载车件上通常可以分别设置充电插头等,在车体停放到载车件后即将充电插头插接到电动汽车的车体接口上。

如图1至图5所示,车库框架和载车件之间设有的接驳装置,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

第一接驳组件1上设有第一触头11,第二接驳组件2上设有与第一触头 11相对的第二触头21。本实施例中,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中的一个安装在用来承载车体、并可带动车体移动的载车件上,用于停车场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载车件上设有第一接驳组件1,与载车件上的充电插头、通信插头等接通,车位对应的车库框架上设有第二接驳组件2,与外部电源、通信线缆接通。

在载车件带动车体移动到车位时,第一接驳组件1上的第一触头11可以向第二接驳组件2上的第二触头21靠近。充电线缆、通信线缆和功率线缆分别与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上的电极连接,传递信号和电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也可仅用于充电,也可仅用于通信,领域也可不限于停车场充电。

第一接驳组件1上设有让第一触头11向第二触头21靠近的驱动机构1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在第二接驳组件2设置让第二触头21向第一触头11 靠近的驱动机构12,或者在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上均设置驱动机构12,让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靠近。

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之间设有位置调整机构3,以在第一接驳组件1、第二接驳组件2靠近时,带动第二触头21调整位置后,使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对正,以能对应导通,并与外部导通,为载车件上的车体充电、及进行通信等。接驳装置让车库的布线和导通过程都变的更加简单,减小对停车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升停车和导通效率。

接驳装置不受车库的高度、移动位置的影响,可靠实现移动立体车库的导通接驳,且在不需要导通的情况下可以不对接,保证了接驳部分电极的寿命,拓展了立体车库的应用。

优选地,第一触头上设有对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之间的导通、分离状态进行监控的位置感应装置412,位置感应装置412也可设置在第一触头上,或在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上同时设置位置感应装置412。依据指令及相应信号反馈来确定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是否可靠、正确完成接驳、分断动作,该方案检测方式便捷、可靠,能有效解决现有立体车库等接驳场合所面临的接驳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接驳组件2安装在载车件上,第一接驳组件 1安装在车库框架上。进一步地,位置调整机构3也可只带动第一触头11调整位置,或者同时调整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的位置,使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对正后能对应导通。

第一接驳组件1包括第一接驳座13、导向机构14、翻盖保护机构15。本实施例中,第一接驳座13为壳体结构,第一触头11设置在第一接驳座13内,第一接驳座13与第二触头21相对的一端设有开口131,供第一触头11进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驳座13也可为框体结构,预留供第一触头11 进出的开口131,第一接驳座13也可为板状座体结构,能供相应部件安装即可。

优选地,驱动机构12和导向机构14也设置在第一接驳座13内,可以受到第一接驳座13的保护。驱动机构12包括电性连接的伺服电机122、电机驱动器123,以及在第一接驳组件1上可伸缩设置的升降机构121,升降机构121 推动第一触头11平移,以靠近或远离第二触头21。

电机驱动器123与控制单元411通信连接,驱动机构12根据指令带动第一触头11靠近或远离第二触头21平移,可以不用载车件带着车体移动,增加载车件和第二接驳组件2之间的间距,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

升降机构121包括伸缩铰链1211以及可伸缩的推杆1212,通常,推杆1212 为伺服电机122上的活塞杆,推杆1212带动伸缩铰链1211伸缩,伸缩铰链 1211的活动端与第一接驳组件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依靠推杆1212 带动第一触头11靠近或远离第二触头21移动。

为了控制第一触头11移动时的方向不偏位,导向机构14对第一触头11 在靠近或远离第二接驳组件2的方向进行导向。

导向机构14包括沿第一触头11的移动方向设置的若干导轨,若干导轨分布在第一触头11外圈,第一触头11的侧面上设有与导轨滚动配合的滚轮111。第一触头11在移动时,滚轮111在导轨上滚动。

优选地,第一触头11的各角落均可布置导轨,或在第一触头11的各侧面布置导轨。在其他实施例中,滚轮111也可取消,让第一触头11的侧面与导轨滑动配合,也可依靠第一接驳座13的内壁面对第一触头11的侧向位置限位,并对第一触头11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盖保护机构15包括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一接驳座13 上的盖体151,以打开或封盖开口131。第一触头11与盖体151联动,在第一触头11向第二触头21靠近时,盖体151向外翻转,打开开口131;在第一触头11与第二触头21分离时,盖体151向开口131上翻转,以盖设到开口131 上。

优选地,翻盖保护机构15还包括连动杆152,连动杆152的两端分别与盖体151和第一触头11转动连接,连动杆152两端分别与盖体151和第一触头转动连接,让第一触头11与盖体151联动,使第一触头11移动让连动杆152带动盖体151翻转。当然,盖体151也可手动翻转打开或封盖开口131,或单独设置机构驱动盖体151翻转。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驳组件1包括设置在第一接驳座13两相对侧的两组翻盖保护机构15,两组翻盖保护机构15的盖体151翻转方向相反。两组翻盖保护机构15的盖体151分别从两侧盖合到开口131上,方便打开开口131,避免盖体151打开时与第一触头11干扰。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驳组件2包括第二接驳座22,位置调整机构3包括第一导向块31、第二导向块32、弹性组件33。

第二触头21位于第二接驳座22内,弹性组件33连接在第二接驳座22 和第二触头21之间,以让第二触头21在与第一触头11相对的平面方向上移动。在第二触头21与第一触头11未靠近接触时,第二触头21受到弹性组件 33的受力,处于初始位置。

第一导向块31设置在第一触头11上,第二导向块32设在第二触头21 上,第一导向块31与第二触头21相对的一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向面311,第二导向块32与第一触头11相对的一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向面321。

在第一触头11靠近第二触头21时,第一导向面311、第二导向面321分别与第二触头21、第一触头11相抵,使第二触头21调整位置与第一触头11 对正。

在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分离后,弹性组件33提供保持第二触头21 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力,让第二触头21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块3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触头11的两相对边,并与第二触头21相对,第二触头21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导向面311 对应的顺滑过渡面。第一导向面311会先与第二触头21上的过渡面配合,沿过渡面滑动调整第一触头11的位置。

第二导向块3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触头21的两相对边,并与第一触头11相对,第一触头11的边缘设有与第二导向面321对应的顺滑过渡面。第二导向面321会先与第一触头11上的过渡面配合,沿过渡面滑动调整第二触头21的位置。

第一导向块31、第二导向块32在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两相对端的周圈方向上错开设置,在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两相对端的周向不同方向上限位,定位更加的平稳。第一导向块31、第二导向块32的数量也可分别为一个或多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依靠第一导向块31与第二导向块32相抵配合实现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33包括活动框331和第一弹性件332,活动框331 位于第二接驳座22内,第二触头21位于活动框331内。

第二触头21的周圈分布有与活动框331连接的若干第一弹性件332,活动框331和第二接驳座22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弹性件332。在第二触头21与第一触头11靠近受到侧向偏移的力时,与偏移方向相背的一边的第一弹性件 332会受到的拉力相应增加,在第二触头21与第一触头11分离后,第一弹性件332的受力恢复平衡状态,让第二触头21回到初始位置。

在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分离后,也可依靠手动让第二触头21回到初始位置,或仍然保持在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靠近导通时的位置,在下次导通时,再依靠第一导向块31、第二导向块32的导向作用调整位置。

优选地,为了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第一触头11、第二触头21触点损坏,弹性组件33还包括支撑在第二触头21与第一触头11相背的一侧的第二弹性件333,在第一触头11与第二触头21对接时进行缓冲。

结合图6所示,为了控制和监控各接驳装置的接驳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接驳系统,接驳系统可以结合接驳装置应用。接驳系统可应用于立体车库、信号传输等领域。

接驳系统包括控制系统4,以及接驳装置,控制系统4包括控制组件41,控制组件41包括控制单元411、与控制单元411通信连接的位置感应装置412,驱动机构12与控制单元411电性连接,控制单元411控制驱动机构12运行,即根据指令让驱动机构12运转,带动第一触头11与第二触头21靠近或分离。控制组件41通常还包括扩展板413,本实施例中,为RS485扩展板413,控制单元411通过扩展板413分别与驱动机构12、位置感应装置412等连接,传递信号。

通常,控制组件41和接驳系统分别包括多组,且控制系统4的控制组件41与接驳装置一一对应连接,让每一控制组件41分别对一组接驳装置进行控制和监控,让每一接驳装置能独立的工作。

控制系统4包括与各控制组件41的控制单元411通信连接的主控单元42,控制单元411与主控单元42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让主控单元42能分别控制各控制组件41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感应装置412包括设置在第一触头上用于检测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上的电极是否导通的接通感应件4121,接通感应件4121与控制单元411通信连接,在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导通后,接通感应件4121会发出到位信号,让控制单元411发出指令开始充电。若在接驳后第一触头、第二触头没有接触到,接通感应件4121则会不会发出信号,控制单元411则会延时判断接驳出现故障并发出警告信号。

位置感应装置41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触头和/或第二触头上用于检测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上的电极是否分离的分断感应件4122,分断感应件4122与控制单元411通信连接。在驱动机构12让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分离后,分断感应件4122会发出分断信号,若控制单元411没接收到分断信号,控制单元411 则会延时判断分断出现故障并发出警告信号。

进一步地,分断感应件4122还对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分离后的间隔进行检测,控制单元411根据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分离后的间隔距离以判断是否复位。此时,分断感应件4122则会检测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分断是否到位,如果到位,则分断正常,进入下一次接驳的等待状态。

优选地,第一触头上还设有用于检测电极温度的温度检测件4123,温度检测件4123与控制单元411通信连接,以在电极的温度超出设定值时,控制单元411发出指令停止充电,同时,还会给出过温保护告警。若电极的温度在设定值正常范围内或恢复至设定值正常范围内,则充电会继续,等待断开指令。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