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121发布日期:2018-12-28 19:20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在电机上作为电流换向用,能够让电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结构上,它主要由绝缘基体和排布在基体圆周面上的换向片,相邻换向片之间设置绝缘草而将将各换向片分离绝缘,换向片一端折弯部分用于接线。现有的换向器制作过程通常采用的是,先将换向片圆周排列,再向其内浇注绝缘材质,成型为绝缘基体,期间,换向片长时间被触摸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其表面的导电性,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对换向片表面进行清理工作,步骤繁琐,生产成本高,且该换向器仅为一次性使用,某一换向片损坏或者基体损坏,整个换向器作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包括基体及换向片,换向片背部设有连接翼,所述基体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换向片包括间隔交替分布的换向片A和换向片B,换向片A的连接翼呈Y型,换向片B的连接翼呈柱形,Y型连接翼的端部设有通孔A,柱形连接翼端部设有通孔B;所述基体内设有与换向片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凹槽,与换向片A及换向片B对应的凹槽分别呈Y型和柱形, 所述柱形凹槽深度大于Y型凹槽,且柱形凹槽的最深处连通与之垂直的限位槽,限位槽设置在基体端面,限位槽穿过柱形凹槽,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杆。

Y型连接翼的展开端远离换向片设置。

限位槽的开口端配设有盖体,盖体与限位槽之间卡扣连接。

所述限位槽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弧形凹槽,盖体设置有L型槽、及与弧形凹槽对应的凸起,所述L型槽位于盖体的顶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改善了现有的换向器生产工序复杂,且仅为一次性使用产品的问题,该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通过换向片与基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使换向片一次性安装完毕直接入库,无需后期处理表面,保证换向片表面质量,较少工序,提高效率;同时可拆卸连接实现零部件可更换,充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结合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包括基体1及换向片2,换向片2背部设有连接翼3,所述基体1中心设有通孔4,所述换向片2包括间隔交替分布的换向片A21和换向片B22,换向片A21的连接翼3呈Y型,换向片B22的连接翼3呈柱形,Y型连接翼3的端部设有通孔A31,柱形连接翼3端部设有通孔B32;所述基体1内设有与换向片2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凹槽5,与换向片A21及换向片B22对应的凹槽5分别呈Y型和柱形, 所述柱形凹槽5深度大于Y型凹槽5,且柱形凹槽5的最深处连通与之垂直的限位槽6,限位槽6设置在基体1端面,限位槽6穿过柱形凹槽5,限位槽6内设有限位杆8。

Y型连接翼3的展开端远离换向片2设置,优选地,Y型连接翼3选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质。

限位槽6的开口端配设有用于防止限位杆8脱离的盖体7,盖体7与限位槽6之间卡扣连接,卡扣连接安装方便,只需按压即可安装即可。

所述限位槽6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弧形凹槽61,盖体7设置有L型槽62、及与弧形凹槽61对应的凸起71,所述L型槽62位于盖体7的顶部,L型槽62用于辅助工具将盖体7从限位槽6内取出,其中盖体7选用具有变形性能的材质,优选地橡胶或塑料材质,弧形凹槽61深度为0.5-1.5mm之间。

优选地,所述基体1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或采用分体式,分体式从附图2的A-A处分上下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具体安装步骤,首先,将换向片A21的Y型连接翼3通过手指压住两展开端,使其靠近,插入至与其对应的Y型凹槽5中,即被安装好的换向片A21相邻之间都间隔有一柱形凹槽5,相邻换向片A21的的Y型连接翼3的端部在相邻Y型凹槽5连通处叠放,即其通孔A31均位于柱形凹槽5内;其次,将换向片B22插入至与之配合的柱形凹槽5内,同时穿插过叠放的通孔A31;然后,将限位杆8插入限位槽6内,限位杆8穿过通孔B32抵达限位槽6底部;最后,通过按压将盖体7扣置在限位槽6的端部。组装完成没,操作简单。需要拆卸时,以上步骤反过来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改善了现有的换向器生产工序复杂,且仅为一次性使用产品的问题,该手持切割机用换向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通过换向片2与基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使换向片2一次性安装完毕直接入库,无需后期处理表面,保证换向片2表面质量,较少工序,提高效率;同时可拆卸连接实现零部件可更换,充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