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111发布日期:2018-12-28 19:2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主要用于电机行业,换向器分为平面型换向器、槽型换向器及钩形换向器,它主要由绝缘基体和排布在基体圆周面上的换向片,相邻换向片之间设置绝缘草而将将各换向片分离绝缘,换向片一端折弯部分用于接线。换向器安装到电机上时,需要对换向器上的换向片与导线连接,导线为导体外有漆层,传统是使用电焊技术,利用高压高电流使得导线漆层融化进而达到绕组接通的效果,在点焊的过程中调试复杂、仪器高功率产生能耗和易产生电火花及烟雾,连接操作复杂,增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同时该结构连接导致换向片只能一次性使用,由于被焊接损坏原有结构,难以再次使用,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器,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向器,包括基体及换向片,所述基体中心处设有固定孔,换向片一端部一体设有与之垂直设置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V缝隙,V缝隙配设有塞块,所述塞块包括塞体端Ⅰ和一体设置的塞体端Ⅱ,所述塞体端Ⅰ与V缝隙相适配,塞体端Ⅱ端部宽于塞体端Ⅰ端部,所述塞体端Ⅱ上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绳索,塞块上下两面上均设有T型凹槽。

所述换向片绕基体圆周分布,相邻换向片之间设有绝缘槽,所述绝缘槽内部填充有橡胶条。

所述塞体端Ⅰ和塞体端Ⅱ的切面均呈锥面结构设置。

所述T型凹槽的底部延伸至塞体端Ⅱ的端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改善了现有的换向器的换向片与导线连接时操作复杂的问题,该换向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通过在换向片连接端设置缝隙及与与之配合的塞块配合使用,避免电焊的情况下,将导线固定在换向片上,且可拆卸导向,不影响换向器的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体;2、连接端;21、V缝隙;3、固定孔;4、绝缘槽;5、塞块;51、塞体端Ⅰ;52、塞体端Ⅱ;6、通孔;7、绳索;8、T型凹槽;9、槽;10、换向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结合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换向器,包括基体1及换向片10,所述基体1中心处设有固定孔3,换向片10一端部一体设有与之垂直设置的连接端2,所述连接端2上开设有V缝隙21,V缝隙21配设有塞块5,所述塞块5包括塞体端Ⅰ51和一体设置的塞体端Ⅱ52,所述塞体端Ⅰ51与V缝隙21相适配,塞体端Ⅱ52端部宽于塞体端Ⅰ51端部,所述塞体端Ⅱ52上设有通孔6,通孔6内穿设绳索7,塞块5上下两面上均设有T型凹槽8。

所述塞块5与V缝隙21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换向片10绕基体1圆周分布,相邻换向片10之间设有绝缘槽4,所述绝缘槽4内部填充有橡胶条,方便更换。

所述塞体端Ⅰ51和塞体端Ⅱ52的切面均呈锥面结构设置。

所述T型凹槽8的底部延伸至塞体端Ⅱ52的端面。

相邻连接端2之间形成槽9。

具体地,将导线绕置于连接端2上,绕置完毕,将塞块5的塞体端Ⅰ51沿V缝隙21钉入,将连接端2撑开,相邻连接端2的端部被撑开将绕置于槽9内的导线固定在槽9内,避免导线从槽9中脱离开来;再讲绳索7依次穿过每一个塞块5上的通孔6,最后绳索7首尾绑紧,避免塞块5在换向器运作时受力脱离V缝隙21,从而对导线固定不牢的问题。

当需要拆卸导线时,首先取下通孔6内的绳索7,通过T型工具置于T型凹槽8内,将塞块5从V缝隙21中拉出;再将塞体端Ⅱ52对准相邻连接端2之间的槽9,通过锤子工具将相邻连接端2端部分别复位,即打开槽9,将导线取出,更换新的导线,重复上述动作将新导线固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改善了现有的换向器的换向片与导线连接时操作复杂的问题,该换向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通过在换向片连接端设置缝隙及与与之配合的塞块5配合使用,避免电焊的情况下,将导线固定在换向片2上,且可拆卸导向,不影响换向器的再次使用。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