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9531发布日期:2019-04-16 22: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性的太阳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以及太阳能电池串内的太阳能电池片(简称为电池片)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则当太阳光照射至该位置处的背板上时会直接射出光伏组件,从而降低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以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在光伏组件背板表面对应间隙的位置上设置反射层,或者在光伏组件的下层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设置反射层,以实现对太阳光的反射。但是,太阳光在上述反射层中所发生的反射均为漫反射,因此,太阳光的反射率比较低。而且由于是在背板或者下层EVA中设置反射层的,因此,其实现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则导致其不易实现在光伏组件批量化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制备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以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并实现在光伏组件批量化生产中的应用,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制备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及光伏组件,以提高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从而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并实现在光伏组件批量化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制备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包括绕制呈卷状结构的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粘结层表面且依次排开的反光体,所述反光体与预设尺寸的所述粘结层构成反光膜,其中:

所述反光体包括绝缘层、及位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的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的表面为凹凸结构;

所述反光体的尺寸均不小于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串间距、及太阳能电池串内电池片之间的片间距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凹凸结构为三角锥形、曲面弧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反光膜内所述反光体的尺寸均不大于所述粘结层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粘结层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光伏组件长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粘结层为EVA、POE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反光层具体为铝箔层。

优选的,所述反光体在所述粘结层表面均匀分布。

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正面玻璃、第一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第二胶膜层、背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正面玻璃与所述第一胶膜层之间、所述第一胶膜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所述第二胶膜层与所述背板之间中的任一位置上或任意多个位置上的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背板具体为玻璃。

优选的,当所述反光膜位于所述正面玻璃与所述第一胶膜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胶膜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时,所述反光膜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粘结层、与所述粘结层相接触的反光层、及与所述反光层相接触的绝缘层;

当所述反光膜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胶膜层与所述背板之间时,所述反光膜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粘结层表面的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的所述反光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及光伏组件,其中,该反光结构包括绕制呈卷状结构的粘结层、设置在粘结层表面且依次排开的反光体,反光体与预设尺寸的粘结层构成反光膜,其中:反光体包括绝缘层、及位于绝缘层表面的反光层,反光层的表面为凹凸结构;反光体的尺寸均不小于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串间距、及太阳能电池串内电池片之间的片间距的尺寸。

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反光体放置在绕制呈卷状结构的粘结层表面,并使反光体与预设尺寸的粘结层构成反光膜,其中,反光体的尺寸均不小于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串间距、及太阳能电池串内电池片之间的片间距的尺寸,当制备光伏组件时,则直接按照光伏组件的尺寸切割反光结构,以得到反光膜,并将反光膜运用在光伏组件中,从而实现了反光结构在光伏组件批量化生产中的应用,并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制备效率。另外,反光体中所包含的反光层表面为凹凸结构,因此,则可以增加太阳光的反射率,而且该凹凸结构还会使太阳光发生全反射,从而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光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可以包括绕制呈卷状结构的粘结层1、设置在粘结层1表面且依次排开的反光体2,反光体2与预设尺寸的粘结层1构成反光膜3,其中:

反光体2包括绝缘层21、及位于绝缘层21表面的反光层22,反光层22的表面为凹凸结构;

反光体2的尺寸均不小于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串间距、及太阳能电池串内电池片之间的片间距的尺寸。

预先根据所要制备的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串间距、及太阳能电池串内部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片间距的尺寸设置每个反光体2的尺寸(包括长度和宽度),其具体要求为:每个反光体2的尺寸均不小于串间距的尺寸和片间距的尺寸。其中,反光体2包括绝缘层21和位于绝缘层21表面的反光层22,反光层22可以通过镀制、粘结等方式设置在绝缘层21的表面,而且在设置反光体2时可以先设置长度比较长的总反光体,然后,再按照上述具体要求将所得到的总反光体切割成多个反光体2,当然,也可以直接根据上述具体要求直接单独进行设置,以得到反光体2。由于制备反光体2的绝缘层21表面为凹凸结构,因此,设置在绝缘层21表面的反光层22表面也为凹凸结构,且该凹凸结构与绝缘层21表面的凹凸结构相同。

在得到反光体2之后,则可以通过加热、粘结等方式将反光体2设置在绕制呈卷状结构的粘结层1的表面,并使得粘结层1和反光体2可以共同绕制呈卷状结构。其中,反光体2在粘结层1的表面依次排开,与预设尺寸的粘结层1构成反光膜3,即构成一个反光单元模块,从而得到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及的预设尺寸可以为预先根据所要制备的光伏组件内的串间距和片间距所设置的尺寸。将粘结层1、反光结构绕制呈卷状结构不仅可以便于存储,而且还可以便于对反光结构进行切割。对反光结构进行模块化处理则使其可以便于运用在光伏组件的批量化生产中。

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预先得到绕制呈卷状结构的反光结构。在批量化生产光伏组件的过程中,将反光结构通过裁剪机等切割成尺寸与光伏组件的尺寸相匹配的反光单元模块,即将反光结构切割成多个反光膜3。切割完成之后,将切割好的反光膜3放置在摆串完成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串间距处和片间距处,并通过非接触加热等方式使反光膜3可以粘结在太阳能电池串的串间距和片间距上,然后,进行光伏组件的后续制备过程。

反光膜3内的粘结层1用于将反光膜3粘结在胶膜层和/或太阳能电池片上,以防止反光膜3在光伏组件的制备过程中发生移动;在反光膜3与太阳能电池片相接触时,绝缘层21起到绝缘作用,可以防止太阳能电池片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因接触而发生短路,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由此可知,该反光结构可以实现在光伏组件批量化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制备效率。另外,将该反光结构运用在光伏组件的制备中还可以减少贴附反射层等所使用的设备,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

在将反光膜3放置在摆串完成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串间距处和片间距处时,由于反光膜3内部的反光体2的尺寸不小于串间距的尺寸和片间距的尺寸,因此,则反光膜3内部的反光体2可以完全覆盖住串间距和片间距,使得照射至串间距和片间距处的太阳光可以均发生反射,从而可以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反光体2内部的反光层22表面为凹凸结构,因此,在太阳光照射至反光层22表面时,则会使太阳光发生全反射而照射至太阳能电池片上,从而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所制备出的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反光体放置在绕制呈卷状结构的粘结层表面,并使反光体与预设尺寸的粘结层构成反光膜,其中,反光体的尺寸均不小于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串之间的串间距、及太阳能电池串内电池片之间的片间距的尺寸,当制备光伏组件时,则直接按照光伏组件的尺寸切割反光结构,以得到反光膜,并将反光膜运用在光伏组件中,从而实现了反光结构在光伏组件批量化生产中的应用,并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制备效率。另外,反光体中所包含的反光层表面为凹凸结构,因此,则可以增加太阳光的反射率,而且该凹凸结构还会使太阳光发生全反射,从而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凹凸结构可以为三角锥形、曲面弧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

反光层22表面的凹凸结构具体可以为三角锥形、曲面弧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其中,图2中所示出的为三角锥形),具体可以根据光伏组件的需求或者反光膜3贴附位置的不同而设置凹凸结构的形状,以使太阳光在反射层的表面可以发生全反射,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反光膜3内反光体2的尺寸均不大于粘结层1的尺寸。

在反光结构的每个反光膜3内,反光体2的尺寸均不大于粘结层1的尺寸,也即粘结层1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反光体2的尺寸,使得反光体2以外的粘结层1可以通过加热、固化等工艺而粘结在胶膜层和/或太阳能电池片上,从而防止反光膜3在光伏组件的后续制备过程中移出串间距和片间距的位置处而影响太阳光的反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粘结层1的宽度不小于光伏组件长度的一半。

考虑到光伏组件的长度大约为宽度的两倍,则可以令反光结构中粘结层1的宽度不小于光伏组件长度的一半,从而使得该反光结构不仅可以适用于完整太阳能电池片构成的光伏组件,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半片太阳能电池片构成的半片光伏组件等不同版型的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粘结层1可以为EVA、POE中的任意一种。

反光结构中的粘结层1具体可以为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OE(Polyolefin elastomer,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用于粘结反光体2,并将反光体2粘结在胶膜层和/或太阳能电池片上。

当然,也可以利用具有粘结性的其它高分子材料作为粘结层1,如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甲醛)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反光层22具体可以为铝箔层。

反光层22具体可以为铝箔层,其具有良好的反光性,因此,可以提高对太阳光的反射率,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并提高所制备出的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

当然,也可以利用具有较高反射率的其它材料作为反光层22,如利用银层作为反光层22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光结构,反光体2在粘结层1表面可以均匀分布。

反光体2可以在粘结层1的表面进行均匀分布,从而便于反光结构的制备和切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可以包括正面玻璃、第一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第二胶膜层、背板,还可以包括:

位于正面玻璃与第一胶膜层之间、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胶膜层之间、第二胶膜层与背板之间中的任一位置上或者任意多个位置上的反光膜3。

光伏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可以包括正面玻璃、第一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第二胶膜层、背板,其中,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具体可以为EVA、POE、PVB中的任意一种。

除此之外,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反光膜3,其中,反光膜3可以位于正面玻璃与第一胶膜层之间、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胶膜层之间、第二胶膜层与背板之间的任一位置上或者任意多个位置上。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串的间隙位置处、及太阳能电池片的间隙位置处时,则可以利用反光膜3内部的反光层22对该部分的太阳光进行反射,使得该部分太阳光可以照射至太阳能电池片中,从而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背板具体可以为玻璃。

应用在光伏组件中的背板具体可以为玻璃,以使光伏组件可以应用在建筑墙壁上、大棚上等。另外,当背板为玻璃时,光伏组件中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具体可以为双面太阳能电池片,以实现双面发电,从而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当然,除了利用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外,还可以利用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背板、APE背板等作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其中,TPE背板是一个总称,通常包括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类树脂、共聚多酯、聚氨酯和聚酰胺)、以及热塑性弹性体掺混物及合金(热塑性聚烯烃和热塑性硫化橡胶);APE背板:A层为尼龙12膜,具有综合的、优良的耐候性,中间层是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合金,E层为能与第二离型膜6结合的改性聚烯烃材料,具有很高的耐紫外辐射老化性能。

请参见图3和图4,其中,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当反光膜3位于正面玻璃与第一胶膜层之间、和/或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时,反光膜3从上至下依次可以包括粘结层1、与粘结层1相接触的反光层22、及与反光层22相接触的绝缘层21;

当反光膜3位于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胶膜层之间、和/或第二胶膜层与背板时,反光膜3从下至上依次可以包括粘结层1、位于粘结层1表面的绝缘层21、位于绝缘层21表面的反光层22。

当反光膜3位于正面玻璃与第一胶膜层之间、和/或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时,反光膜3的具体结构从上之下依次可以包括粘结层1、与粘结层1相接触的反光层22、以及与反光层22相接触的绝缘层21,其中,粘结层1与第一胶膜层相接触,并且当反光膜3位于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时,粘结层1除与第一胶膜层相接触外,还与太阳能电池片相接触。当然,该结构的反光膜3并不局限于贴附在正面玻璃与第一胶膜层之间、和/或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

其中,粘结层1用于将反光膜3粘结在第一胶膜层上,反光层22表面的凹凸结构用于对太阳光起到反射的作用,当反光膜3位于第一胶膜层与太阳能电池串之间时,绝缘层21则用于防止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发生短路,从而保证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当反光膜3位于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胶膜层之间、和/或第二胶膜层与背板之间时,反光膜3的具体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可以包括粘结层1、位于粘结层1表面的绝缘层21、以及位于绝缘层21表面的反光层22,其中,当反光膜3位于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胶膜层之间时,粘结层1除与第一胶膜层相接触外,还与太阳能电池片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粘结层1、绝缘层21、及反光层22的作用在上述已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而且这里所提及的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是以正常放置的光伏组件为参考的,也就是说,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是以正面玻璃→第一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第二胶膜层→背板这个方向为参考的。

另外,上述结构的反光膜3也并不局限于贴附在太阳能电池串与第二胶膜层之间、和/或第二胶膜层与背板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