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467发布日期:2019-08-20 23:4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电池电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的金属导电体,即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生产过程中,极耳上需要粘附胶片,以便防止电池封装时金属带与铝塑膜之间发生短路,并且封装时通过加热与铝塑膜热熔密封粘合在一起防止漏液。电芯生产完成后需要将极耳片连接至电芯的正负极上,并需要在极耳片的正反两侧面及极耳片与电芯之间粘附胶片;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在电芯与极耳片连接处、电芯端面及胶片处粘附胶片,粘附胶片后需要将极耳片及胶片折弯,以使极耳位置固定,且使极耳片与电芯之间形成胶片保护;因此,在胶片粘附后需要进行折弯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极耳片及胶片折弯,以使极耳片与电芯之间形成胶片保护,有效提高极耳加工生产产能及质量的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设置于极耳自动化加工产线的折弯工位处,用于将转盘载具内的电芯上的电芯及胶片折弯,包括上顶组件、下压组件及拨动折弯组件,其中,上述上顶组件设置于机台上,并位于转盘载具的下方,其上部对准转盘载具内的电芯的第一胶片设置;上述下压组件设置于上顶组件上方,且输出端对准第一胶片设置,上顶组件及下压组件相对运动,分别从下部及上部夹紧固定第一胶片水平延伸出电芯外侧的部分;上述拨动折弯组件设置于上顶组件及下压组件的一侧,拨动组件的输出端从水平延伸出第一胶片的极耳片上部向下拨动极耳片,使极耳片向下折弯90°。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折弯支座及第一折弯支板,其中,上述第一折弯支座设置于机台上,第一折弯支板设置于第一折弯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上顶组件包括第一折弯上推气缸及第一折弯上推块,其中,上述第一折弯上推气缸设置于第一折弯支座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第一折弯上推块连接于第一折弯上推气缸上,且经第一折弯上推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下压组件包括第一折弯下压气缸及第一折弯下压块,其中,上述第一折弯下压气缸设置于第一折弯支板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折弯上推气缸的上方;上述第一折弯下压块连接于第一折弯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上。

优选地,所述的拨动折弯组件包括第一折弯直线气缸、第一折弯直线滑座、第一折弯传动电机、第一折弯传动轮、第一折弯旋转座及第一折弯拨板,其中,上述第一折弯直线气缸水平设置于第一折弯支板上,第一折弯直线滑座连接于第一折弯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经第一折弯直线气缸驱动而直线运动;上述第一折弯传动电机设置于第一折弯直线滑座上,第一折弯传动轮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弯直线滑座的一侧壁上,且通过传动带与第一折弯传动电机连接;上述第一折弯旋转座设置于第一折弯直线滑座的另一侧壁上,且与第一折弯传动轮连接,第一折弯传动电机驱动第一折弯传动轮带动第一折弯旋转座旋转运动;上述第一折弯拨板连接于第一折弯旋转座并向外延伸;折弯极耳片时,第一折弯上推块及第一折弯下压块分别从下侧及上侧抵住电芯上水平延伸的第一胶片;第一折弯拨板经第一折弯直线气缸驱动靠近极耳片,并经第一折弯传动电机驱动使极耳片贴着第一折弯上推块向下折弯90°。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折弯支座、第二折弯上推气缸、第二折弯上推块、第二折弯传动电机、第二折弯传动轮、第二折弯旋转座、第二折弯拨板、第二折弯下压气缸及第二折弯下压块,其中,上述第二折弯支座设置于机台上;第二折弯上推气缸设置于第二折弯支座的侧部,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第二折弯上推块连接于第二折弯上推气缸的输出端上;上述第二折弯传动电机设置于第二折弯支座上,第二折弯传动轮间隔设置于第二折弯传动电机的外侧,且通过传动带与第二折弯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折弯传动电机驱动第二折弯传动轮旋转运动;上述第二折弯旋转座与第二折弯传动轮连接,并经第二折弯传动轮驱动而旋转运动;上述第二折弯拨板连接固定于第二折弯旋转座上;上述第二折弯下压气缸设置于第二折弯上推气缸的上方,且其输出端朝下设置,第二折弯下压块连接于第二折弯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且在竖直投影方向与第二折弯上推块交错设置;二次折弯时,第二折弯拨板水平设置,并从下方贴紧第一胶片,第二折弯传动电机驱动第二折弯拨板旋转90°至竖直方向,使第一胶片带动极耳片向上折弯,并使第一胶片与第二胶片通过第三胶片粘附固定,且极耳片随第一胶片旋转至水平方向,第二折弯上推块及第二折弯下压块分别从下方及上方压紧极耳片以便对极耳片位置进行校正整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将极耳片及胶片折弯,以使极耳片与电芯之间形成胶片保护,有效提高极耳加工生产产能及质量的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本实用新型位于极耳自动化加工产线中的一个或二个工位处,其在前工序为贴胶片工位,贴胶完成后,电芯的下侧面水平贴有第一胶片,且第一胶片水平延伸至电芯外侧,电芯的右端面贴附有第二胶片,且第二胶片向上延伸至电芯上侧面后粘附在电芯的上侧面,第三胶片贴附于电芯右端面的第二胶片表面;因此,本实用新型要完成的技术动作为将极耳片水平延伸出第一胶片右侧部分向下折弯,再将第一胶片及其粘附的极耳部分由水平面向上折弯,使第一胶片与第二胶片通过第三胶片粘附固定,形成对极耳与电芯之间的胶片保护。本实用新型包括二个实施例,以分别实现极耳片的向下折弯以及第一胶片和极耳片同步向上折弯功能;其中,实施例1的折弯机构通过第一折弯上推块及第一折弯下压块分别从下部及上部抵住水平的第一胶片后,通过第一折弯拨板的旋转运动将水平的极耳片沿着第一胶片的侧边向上折弯90°;实施例2的折弯机构的第二折弯拨板水平设置,并从下方贴紧第一胶片,第二折弯拨板旋转90°至竖直方向,使第一胶片带动极耳片向上折弯90°,且使第一胶片与第二胶片通过第三胶片粘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芯在实施例1折弯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5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设置于极耳自动化加工产线的折弯工位处,用于将转盘载具内的电芯上的电芯及胶片折弯,包括上顶组件、下压组件及拨动折弯组件,其中,上述上顶组件设置于机台上,并位于转盘载具的下方,其上部对准转盘载具内的电芯的第一胶片E设置;上述下压组件设置于上顶组件上方,且输出端对准第一胶片E设置,上顶组件及下压组件相对运动,分别从下部及上部夹紧固定第一胶片E水平延伸出电芯0外侧的部分;上述拨动折弯组件设置于上顶组件及下压组件的一侧,拨动组件的输出端从水平延伸出第一胶片E的极耳片C上部向下拨动极耳片C,使极耳片向下折弯90°。

还包括第一折弯支座121及第一折弯支板122,其中,上述第一折弯支座121设置于机台上,第一折弯支板122设置于第一折弯支座121上。

上顶组件包括第一折弯上推气缸129及第一折弯上推块1210,其中,上述第一折弯上推气缸129设置于第一折弯支座121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第一折弯上推块1210连接于第一折弯上推气缸129上,且经第一折弯上推气缸129驱动而升降运动。

下压组件包括第一折弯下压气缸1211及第一折弯下压块1212,其中,上述第一折弯下压气缸1211设置于第一折弯支板122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折弯上推气缸129的上方;上述第一折弯下压块1212连接于第一折弯下压气缸1211的输出端上。

拨动折弯组件包括第一折弯直线气缸123、第一折弯直线滑座124、第一折弯传动电机125、第一折弯传动轮126、第一折弯旋转座127及第一折弯拨板128,其中,上述第一折弯直线气缸123水平设置于第一折弯支板122上,第一折弯直线滑座124连接于第一折弯直线气缸123的输出端上,且经第一折弯直线气缸123驱动而直线运动;上述第一折弯传动电机125设置于第一折弯直线滑座124上,第一折弯传动轮126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折弯直线滑座124的一侧壁上,且通过传动带与第一折弯传动电机125连接;上述第一折弯旋转座127设置于第一折弯直线滑座124的另一侧壁上,且与第一折弯传动轮126连接,第一折弯传动电机125驱动第一折弯传动轮126带动第一折弯旋转座127旋转运动;上述第一折弯拨板128连接于第一折弯旋转座127并向外延伸;折弯极耳片C时,第一折弯上推块1210及第一折弯下压块1212分别从下侧及上侧抵住电芯0上水平延伸的第一胶片E;第一折弯拨板128经第一折弯直线气缸123驱动靠近极耳片C,并经第一折弯传动电机125驱动使极耳片C贴着第一折弯上推块1210向下折弯90°。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将极耳片及胶片折弯,以使极耳片与电芯之间形成胶片保护,有效提高极耳加工生产产能及质量的电芯极耳、胶片自动化折弯装置。本实用新型位于极耳自动化加工产线中的一个或二个工位处,其在前工序为贴胶片工位,贴胶完成后,电芯的下侧面水平贴有第一胶片,且第一胶片水平延伸至电芯外侧,电芯的右端面贴附有第二胶片,且第二胶片向上延伸至电芯上侧面后粘附在电芯的上侧面,第三胶片贴附于电芯右端面的第二胶片表面;因此,本实用新型要完成的技术动作为将极耳片水平延伸出第一胶片右侧部分向下折弯,再将第一胶片及其粘附的极耳部分由水平面向上折弯,使第一胶片与第二胶片通过第三胶片粘附固定,形成对极耳与电芯之间的胶片保护。本实用新型包括二个实施例,以分别实现极耳片的向下折弯以及第一胶片和极耳片同步向上折弯功能;其中,实施例1的折弯机构通过第一折弯上推块及第一折弯下压块分别从下部及上部抵住水平的第一胶片后,通过第一折弯拨板的旋转运动将水平的极耳片沿着第一胶片的侧边向上折弯90°;实施例2的折弯机构的第二折弯拨板水平设置,并从下方贴紧第一胶片,第二折弯拨板旋转90°至竖直方向,使第一胶片带动极耳片向上折弯90°,且使第一胶片与第二胶片通过第三胶片粘附固定。

实施例2: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二折弯支座131、第二折弯上推气缸132、第二折弯上推块133、第二折弯传动电机134、第二折弯传动轮135、第二折弯旋转座136、第二折弯拨板137、第二折弯下压气缸138及第二折弯下压块139,其中,上述第二折弯支座131设置于机台上;第二折弯上推气缸132设置于第二折弯支座131的侧部,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第二折弯上推块133连接于第二折弯上推气缸132的输出端上;上述第二折弯传动电机134设置于第二折弯支座131上,第二折弯传动轮135间隔设置于第二折弯传动电机134的外侧,且通过传动带与第二折弯传动电机13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折弯传动电机134驱动第二折弯传动轮135旋转运动;上述第二折弯旋转座136与第二折弯传动轮135连接,并经第二折弯传动轮135驱动而旋转运动;上述第二折弯拨板137连接固定于第二折弯旋转座136上;上述第二折弯下压气缸138设置于第二折弯上推气缸132的上方,且其输出端朝下设置,第二折弯下压块139连接于第二折弯下压气缸138的输出端,且在竖直投影方向与第二折弯上推块133交错设置;二次折弯时,第二折弯拨板137水平设置,并从下方贴紧第一胶片E,第二折弯传动电机134驱动第二折弯拨板137旋转90°至竖直方向,使第一胶片E带动极耳片C向上折弯,并使第一胶片E与第二胶片G通过第三胶片J粘附固定,且极耳片C随第一胶片E旋转至水平方向,第二折弯上推块133及第二折弯下压块139分别从下方及上方压紧极耳片C以便对极耳片C位置进行校正整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