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90120发布日期:2020-05-26 17:5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汽车等车辆主体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主要通过将固定在车体侧的固定体和组装有方向盘的旋转体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同轴地组装在一起而构成,在由所述固定体和所述旋转体形成的收纳空间内,以能够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收卷以及放卷的方式收纳有柔性扁平电缆(在以下内容中称为ffc)。

这样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在向车体组装或组装方向盘时,存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相对旋转,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偏离中立位置的情况。该情况下,ffc的卷绕状态会产生偏差。当像这样在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中立位置与方向盘的旋转方向上的中立位置之间产生偏移的状态下将它们组装时,在将方向盘向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向时,ffc的长度不足,存在无法使方向盘旋转所期望的转数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能够确认旋转连接器装置是否位于中立位置的各种旋转连接器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旋转连接器装置的顶板的旋转侧环板上设置用于从装置外部目视确认收纳空间的目视确认窗,以覆盖所述目视确认窗的方式粘贴透明的罩部件。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旋转连接器装置,通过以覆盖设置在所述旋转侧环板上的所述目视确认窗的方式粘贴具备粘接层的透明的罩部件,能够从装置外部经由所述目视确认窗目视在所述收纳空间中卷绕的ffc。因此,能够从装置外部目视确认贴在ffc上的表示中立位置的标记,从而能够确认所述旋转体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

然而,由于在透明的所述罩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粘接层,因此存在在将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目视确认窗之前异物和灰尘附着于所述粘接层而导致所述目视确认窗的目视确认性降低的担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69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目视确认窗的目视确认性降低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由旋转体和固定体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其中,所述旋转体具有环状的旋转侧环板以及形成在该旋转侧环板的内周缘处的圆筒状的内周筒部,所述固定体具有环状的固定侧环板以及形成在该固定侧环板的外周缘处的圆筒状的外周筒部,其中,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目视确认窗,该目视确认窗是用于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部观察所述收纳空间的贯通孔;罩部件,该罩部件以覆盖所述目视确认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目视确认窗上,该罩部件是透明的,且具有挠性;外侧限制部,其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罩部件的朝向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部的外侧面抵接;以及内侧限制部,其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罩部件的朝向所述收纳空间的内侧面抵接,所述罩部件配置在所述外侧限制部与所述内侧限制部之间。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旋转体和固定体以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方式组装成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设置目视确认窗,该目视确认窗是用于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部观察所述收纳空间的贯通孔,在所述目视确认窗的周缘设置外侧限制部和内侧限制部,使透明且具有挠性的罩部件以挠曲的状态通过所述外侧限制部,以覆盖所述目视确认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外侧限制部与所述内侧限制部之间,所述外侧限制部能够与所述罩部件的朝向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部的外侧面抵接,所述内侧限制部能够与所述罩部件的朝向所述收纳空间的内侧面抵接。

所述目视确认窗只要能够从所述装置外部目视确认所述收纳空间即可,配置位置没有限定,例如,除了配置在所述旋转侧环板、所述固定侧环板、所述内周筒部、所述外周筒部外,还包含配置在所述旋转侧环板和所述内周筒部所形成的角部等处的情况。

另外,所述目视确认窗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包含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关于所述罩部件,只要能够从所述目视确认窗确认ffc的中立位置即可,包含覆盖所述目视确认窗的结构、和嵌入并堵住所述目视确认窗的结构等。

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包含通过与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抵接来限制所述罩部件的移动的结构、由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将所述罩部件夹住来限制所述罩部件的移动的结构、以及使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相对于所述罩部件分离配置,例如通过阻拦因振动等而移动的所述罩部件来限制所述罩部件向所述装置外部等移动的结构。

此外,上述的所述外侧限制部或所述内侧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包含如下情况,一种情况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所述外侧限制部或内侧限制部彼此相互相对地配置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沿着所述目视确认窗的周向设置一个外侧限制部或内侧限制部,所述外侧限制部的一部分彼此相对配置、或所述内侧限制部的一部分彼此相对配置的情况等。即,所述外侧限制部或所述内侧限制部的数量不限于多个。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目视确认窗的目视确认性降低。

详细地说,通过将所述罩部件在弯曲的状态下贯插于保持空间,能够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目视确认窗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然后,通过将对所述罩部件施加的外力解除而产生的所述罩部件的恢复力,使得所述罩部件与形成所述保持空间的所述外侧限制部等抵接,从而能够将所述罩部件保持在所述保持空间中。

此外,具备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并且,所述罩部件构成为,与被相对配置的所述外侧限制部或所述内侧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彼此间的间隔相比,所述罩部件中的对应的尺寸较长,由此,能够限制保持在所述保持空间中的所述罩部件向所述装置外部侧以及所述收纳空间侧的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将所述罩部件组装到所述目视确认窗上。

这样,仅通过使所述罩部件在挠曲的状态下贯插于所述保持空间,就能够容易地将所述罩部件配置在所述目视确认窗上,并且能够将所述罩部件可靠地保持于所述目视确认窗,因此,在将所述罩部件安装在所述目视确认窗上之前不需要涂敷所述粘接层,从而能够防止异物和灰尘附着于所述粘接层而导致目视确认窗的目视确认性降低的情况。此外,由于仅通过使所述罩部件挠曲而贯插于所述保持空间就能够将所述罩部件配置于所述目视确认窗,因此能够可靠且迅速地进行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外侧限制部或所述内侧限制部双方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目视确认窗相对地配置一对。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关于所述目视确认窗而相互相对配置的位置,形成有一对所述保持空间,因此,能够使所述罩部件的两端侧贯插所述保持空间,并且能够利用以相互相对配置的所述外侧限制部或所述内侧限制部来限制所述罩部件向所述装置外部侧以及所述收纳空间侧的移动,因此能够将所述罩部件稳定地保持在所述保持空间中。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外侧限制部或所述内侧限制部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由形状保持部构成,该形状保持部将所述罩部件保持成向所述目视确认窗的连通方向突出的圆弧形状。

所述向所述目视确认窗的连通方向突出包含朝向所述装置外部成为凸状的情况、或成为凹状的情况。

所述形状保持部包含将所述外侧限制部以及所述内侧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圆弧形状的结构、以及将所述外侧限制部以及所述内侧限制部形成为圆弧状以使得形成在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之间的所述保持空间成为圆弧状的结构等。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具有挠性的所述罩部件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在所述罩部件产生朝向圆弧形状的径向外侧的恢复力。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形状保持部构成为将所述罩部件的形状保持成圆弧状,因此,因所述恢复力而向所述径外侧扩展的所述罩部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形状保持部发生干涉,从而在所述罩部件与所述形状保持部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所述罩部件被所述形状保持部保持。

具体而言,在所述形状保持部由通过所述外侧限制部以及所述内侧限制部向所述装置外部侧突出的圆弧状的槽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平板状的所述罩部件沿着所述形状保持部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在所述罩部件产生向所述装置外部侧的恢复力。

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形状保持部将所述罩部件保持成圆弧状,因此,所述罩部件通过恢复力而被按压在所述形状保持部上。因此,在所述罩部件与所述外侧限制部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所述罩部件在被所述形状保持部保持的同时被固定于所述目视确认窗,即使例如振动等产生的外力作用于所述罩部件,也能够防止所述罩部件从所述目视确认窗脱离的情况,能够防止异物浸入收纳空间。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形状保持部也可以形成为使所述罩部件朝向所述装置外部突出的圆弧状。

根据本发明,即使外力作用于所述罩部件,也能够防止所述罩部件进入所述收纳空间的情况。

详细地说,由于所述罩部件朝向装置外部形成为凸状,因此具有朝向所述装置外部侧的恢复力。由此,即使在外力从所述装置外部作用于所述罩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所述罩部件进入所述收纳空间侧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外力从所述收纳空间侧作用于所述罩部件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外侧限制部限制所述罩部件向装置外部侧的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防止所述罩部件脱离的情况。此外,即使万一脱离,由于所述罩部件是向所述装置外部侧脱离,因此也能够防止所述罩部件进入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情况。

此外,假设在将所述目视确认窗设置在旋转侧环板上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罩部件朝向上方侧形成为凸状,因此尘埃等异物难以停留在所述罩部件上,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目视确认窗的目视确认性降低的情况。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由所述外侧限制部和所述内侧限制部形成将所述罩部件向所述保持空间引导的引导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罩部件被引导至所述保持空间,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所述罩部件配置在所述目视确认窗上。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使所述罩部件卡定的卡定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目视确认窗卡定,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所述罩部件,并且能够防止所述罩部件脱离的情况。另外,所述卡定部例如包含利用所述罩部件的恢复力的结构、和在所述罩部件另行设置卡定部的结构等。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可以在被卡定的所述罩部件的位置上将所述卡定部设置在作用有恢复力的方向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利用具有挠性的所述罩部件的恢复力使所述罩部件卡定,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卡定所述罩部件。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将所述目视确认窗设置在旋转侧环板上。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将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组装于组合开关等的状态下,也能够确认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中的ffc。即,能够确认组装状态下的所述旋转体的中立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防止目视确认窗的目视确认性降低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α部的放大概要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将罩部件保持于目视确认窗的罩部件保持部的说明图。

图5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罩部件组装于目视确认窗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α部的放大概要立体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罩部件保持部的说明图。

图9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罩部件组装于目视确认窗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罩部件组装于目视确认窗的组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保持部的说明图。

图12是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保持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以及将罩部件50组装到设置于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的目视确认窗40上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1示出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概要立体图,图2示出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概要分解立体图。这里,将相对于定子20而言转子10所处的方向作为上方,将相对于定子20而言套筒30所处的方向作为下方。

图3示出图2中的α部的放大概要立体图,图4示出将罩部件50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的罩部件保持部60的说明图,图5示出将罩部件50组装于目视确认窗4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详细地说,图4的(a)示出组装有罩部件50的目视确认窗40的俯视图,图4的(b)示出图4的(a)中的a-a剖视图。

旋转连接器装置1通过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中组装柔性扁平电缆100(以下称为ffc100)而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由转子10、位于转子10的下方并与转子10组装的套筒30、以及夹在转子10和套筒30之间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组装的定子20构成,在通过转子10和定子20而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的内部形成的收纳空间s中能够收纳ffc100。

如图2所示,构成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的转子10由俯视观察时在中央部分具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的大致环状的旋转侧环板11和从旋转侧环板11的内周缘朝向下方而形成的内周筒部12一体地构成。

在旋转侧环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从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的外部连通至收纳空间s的目视确认窗40,在目视确认窗40上组装有透明且具有挠性的罩部件50(参照图3)。

此外,在旋转侧环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伴随转子10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的转子侧连接器13。该转子侧连接器13是收纳部,收纳安装于收纳空间s所收纳的ffc100的一端的连接器,该转子侧连接器13供如下连接器从外部连接,该连接器是与配置在方向盘上的喇叭开关、气囊单元等外部设备的电路连接的缆线(省略图示)的连接器。

如图2所示,与以此方式构成的转子10进行组装的套筒30是在俯视观察时在中央部分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的大致圆筒体。该套筒30与转子10从上下方向夹着后述的定子20而组装在一起,由此能够以旋转侧环板11的俯视观察时的中心轴为旋转轴,使转子10和定子20沿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相对旋转。

能够相对于转子10相对旋转的定子20是上表面开口的有底大致圆筒体,由构成底面的固定侧环板21、构成外周面的大致圆筒状的外周筒部22以及从定子20向外侧突出的两个定子侧连接器收纳部23构成。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侧连接器13以及定子侧连接器收纳部23为两个,但不限于此,能够适当调整其数量。

固定侧环板21形成为外径比旋转侧环板11的外径稍大,是在俯视观察时在中央部分具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的圆环状的板状体。

外周筒部22是从固定侧环板21的外周缘向上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的外周壁。

定子侧连接器收纳部23是收纳部,收纳安装于收纳空间s所收纳的ffc100的另一端的连接器,定子侧连接器收纳部23形成为能够与组合开关侧的外部连接器或仪表板侧连接。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转子10和定子20在组装状态下,通过旋转侧环板11和内周筒部12、以及固定侧环板21和外周筒部22形成收纳ffc100的收纳空间s。

接下来,根据图3和图4,对设置在旋转侧环板11的上表面的目视确认窗40、组装于目视确认窗40的罩部件50、以及将罩部件50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的罩部件保持部60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4的(a)、(b)所示,目视确认窗40是沿上下方向贯通旋转侧环板11的矩形的窗,由沿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x的长边窗框41以及沿短边方向y的短边窗框42形成。

这里,设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为长边方向x,设目视确认窗40的短边方向为短边方向y。该长边方向x是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x的中心处的、相对于旋转侧环板11的径向而言的切线方向。短边方向y是指在俯视观察时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

此外,长边方向x内侧是指沿着长边方向x朝向目视确认窗40侧的方向,长边方向x外侧是指沿着长边方向x远离目视确认窗40的方向。短边方向y内侧是指沿着短边方向y的靠旋转侧环板11的径向内侧,短边方向y外侧是指沿着短边方向y的靠旋转侧环板11的径向外侧。

罩部件50是透明且具有挠性的树脂制成的板状体,关于其厚度,构成为与后述的外侧限制部623相对于旋转侧环板11的上表面而言的底面的高度大致相同。此外,构成为,罩部件50的短边方向y上的长度比所对应的目视确认窗40的短边方向y上的长度长,长边方向x上的长度与后述的连结部611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足够长。

如图3和图4所示,罩部件保持部60由设置在目视确认窗40的内侧的内侧限制部61和设置在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x外侧的外侧保持部62构成。

内侧限制部61具有相对于目视确认窗40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内侧限制部61x和第二内侧限制部61y,第一内侧限制部61x与第二内侧限制部61y之间的第二最短距离l2构成为,在罩部件50配置在目视确认窗40上的状态下,比罩部件50的与第二最短距离l2对应的长度l3短。

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内侧限制部61由在目视确认窗40的内侧将长边窗框41彼此沿着短边方向y连结的连结部611、和从连结部611朝向长边方向x外侧突出的两个内侧突出部612构成,在内侧突出部612的上表面的长边方向x外侧设置有由随着朝向长边方向x外侧逐渐变细的锥面构成的内侧引导部613。另外,该连结部611以与旋转侧环板11相同的厚度构成。但是虽然该连结部61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与旋转侧环板11相同的厚度,但是不限于该厚度,能够适当变更。

内侧突出部612是在俯视观察时从连结部611朝向长边方向x外侧突出与连结部611的板宽相同长度的量的凸状体。该内侧突出部612从连结部611突出有两个,分别配置在与形成于短边方向y内侧和短边方向y外侧的长边窗框41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即,两个内侧突出部612在俯视观察时以关于连结部611的长边方向x中心线呈线对称的方式向长边方向x外侧等间隔地突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外侧保持部62由以下部分构成:长边侧框621,其在目视确认窗40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沿着长边方向x形成;短边侧框622,其在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沿着短边方向y形成;外侧限制部623,其从短边侧框622的中央向长边方向x内侧突出;以及3个限制突出部624,它们从外侧限制部623的长边方向x内侧端部起以等间隔排列。

外侧限制部623具有关于目视确认窗40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外侧限制部623x和第二外侧限制部623y,第一外侧限制部623x与第二外侧限制部623y之间的第一最短距离l1构成为,在罩部件50配置在目视确认窗40上的状态下,比罩部件50的与第一最短距离l1对应的长度l3短。

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长边侧框621和短边侧框622是以使高度与旋转侧环板11的板厚相同的方式从旋转侧环板11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框体,被设置成在俯视观察时围绕目视确认窗40。

详细地说,长边侧框621配置在比长边窗框41靠短边方向y的两端侧(参照图4的(a)),短边侧框622配置在使得长边方向x内侧端部与短边窗框42成为同一平面的位置(参照图4的(b))。因此,在俯视观察时,在长边侧框621的短边方向y内侧能够确认到旋转侧环板11。

另外,虽然使长边侧框621和短边侧框622的高度与旋转侧环板11的板厚相同,但不限于此,能够适当调整高度。

如图4的(b)所示,外侧限制部623是以上表面与短边侧框622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从短边侧框622的中央部分向长边方向x内侧突出的板状体,其板厚构成为从短边侧框622的高度减去罩部件50的板厚后得到的高度。

此外,外侧限制部623的沿短边方向y的长度构成为与所对应的目视确认窗40的沿短边方向y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外侧限制部623的板厚和短边方向的长度不限于所述板厚,能够适当调整。

限制突出部624是从外侧限制部623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和短边方向y的中央部分这三处朝向长边方向x内侧突出的凸部,分别沿着短边方向y隔开规定间隔配置。此外,在限制突出部624的长边方向x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外侧引导部625,该外侧引导部625由随着朝向长边方向x外侧而逐渐变细的锥面构成。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三个限制突出部624配置成与从俯视观察时以与外侧限制部623对置的方式配置的连结部611突出的两个内侧突出部612相互啮合(参照图4的(a))。此外,限制突出部624的末端配置在比内侧突出部612的末端靠长边方向x内侧。

在以此方式而构成的内侧限制部61与外侧限制部623之间形成有能够供罩部件50贯插并保持罩部件50的保持空间t(参照图4的(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罩部件50的厚度构成为与外侧限制部623的底面和旋转侧环板11的上表面的高度之差相同,但是不一定是该厚度,也可以使罩部件50的厚度比外侧限制部623的底面与旋转侧环板11的高度之差薄。

接下来,根据图5,对将罩部件50保持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罩部件保持部60并将罩部件50组装到目视确认窗40上的组装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的(a)所示,施加外力使罩部件50从短边方向y观察时以朝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挠曲,将罩部件50配置在,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侧两端能够贯插于保持空间t的位置。另外,由于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的长度与连结部611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足够长,因此,在弯曲的状态下,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侧两端边能够配置在保持空间t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通过将作用于罩部件50的外力解除,罩部件50的向原本的板状体恢复的恢复力f进行作用而使罩部件50贯插于保持空间t(参照图5的(b))。这时,通过内侧引导部613和外侧引导部625将罩部件50的端边向保持空间t引导。

进而,通过利用罩部件50的恢复力f使罩部件50恢复为板状体,从而将罩部件50保持在由内侧限制部6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形成的保持空间t中(参照图5的(c))。在该状态下,罩部件50向下方的移动能够被内侧限制部61限制,同样,向上方的移动能够被外侧限制部623和限制突出部624限制。

此外,由于罩部件50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部分被旋转侧环板11保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罩部件50保持在保持空间t中。由此,能够将罩部件50可靠地组装到目视确认窗40上。

另外,虽然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外侧的端面与短边窗框42不抵接,但是,只要罩部件50的两端部分别配置在对置配置的外侧限制部623的下方即可,端面也可以与短边窗框42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以施加外力而朝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挠曲的罩部件50的端部配置在能够贯插于保持空间t的位置,从而仅通过解除施加的外力,就能够使罩部件50保持于罩部件保持部60,从而能够将罩部件50组装到目视确认窗40上。

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由转子10和定子20以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组装而成,其中,转子10由环状的旋转侧环板11以及形成于旋转侧环板11的内周缘的圆筒状的内周筒部12构成,定子20由环状的固定侧环板21以及形成于固定侧环板21的外周缘的圆筒状的外周筒部22构成,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ffc100的收纳空间s,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具有:目视确认窗40,其连通收纳空间s和装置外部,使得能够从装置外部目视确认收纳空间s;以堵住目视确认窗40的方式配置的透明且具有挠性的罩部件50;外侧限制部623和限制突出部624,它们限制罩部件50向装置外部侧(上方)的移动;以及内侧限制部61,其限制罩部件50向收纳空间s侧(下方)的移动。内侧限制部6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关于目视确认窗40而相对配置,并且,罩部件50被保持在形成于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与内侧限制部61之间的保持空间t中,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的长度比以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限制部61彼此之间的间隔长,由此,能够防止目视确认窗40的目视确认性降低。

详细地说,如图5的(a)至(c)所示,通过将施加了外力而挠曲的罩部件50的端边配置在能够贯插于保持空间t的位置并将所施加的外力解除,使得罩部件50利用自身的恢复力f贯插于保持空间t并且滑入内侧限制部61与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之间,因此罩部件50被保持于保持空间t。

此外,构成为具备内侧限制部6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并且,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的长度比以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限制部61的间隔长,因此,能够使罩部件50在弯曲的状态下贯插于保持空间t,并且,能够利用内侧限制部6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来限制以原本的板状体被保持在保持空间t中的罩部件50向上方和下方的移动。

如上所述,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中,仅通过使罩部件50挠曲而贯插于保持空间t,就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50配置在目视确认窗40上,并且能够将保持罩部件50可靠地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因此不需要使用粘接层等。因此,不会有异物和灰尘附着于粘接层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目视确认窗40的目视确认性降低。

此外,由于仅通过使罩部件50贯插于保持空间t,就能够保持罩部件50,因此例如不需要在罩部件50上涂敷粘接层,能够防止附着于目视确认窗40的粘接剂由于老化而白浊而遮挡视野。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将罩部件50可靠地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因此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窗40目视确认收纳空间s,能够确认收纳在收纳空间s中的ffc100的状态。即,能够目视确认设置在ffc100上的标记,从而能够确认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中收纳ffc100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是否被固定在中立位置。此外,由于罩部件50被配置成堵住目视确认窗40,因此能够防止异物浸入收纳空间s。

此外,由于内侧限制部6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都是相对于目视确认窗40而相对配置,因此,能够将罩部件50的两端边贯插于保持空间t,并且,能够利用相对配置的连结部61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在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两端侧限制罩部件50向上方以及下方的移动,从而能够利用保持空间t稳定地保持罩部件50。

此外,内侧限制部61、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具备将罩部件50向保持空间t引导的内侧引导部613以及外侧引导部625,由此,能够将罩部件50向保持空间t引导,能够更容易地将罩部件50配置在目视确认窗40上。

此外,通过将目视确认窗40设置在旋转侧环板11上,从而即使将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中组装了ffc100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组装到组合开关等上的状态下,也能够确认收纳在收纳空间s中的ffc100。即,能够确认组装在组合开关等上的状态下的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够安全地将方向盘安装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上。

此外,对于组装在目视确认窗40上的罩部件50,通过在对罩部件50施加外力使罩部件50向上方挠曲的同时将罩部件50向装置外部拉伸,能够将罩部件50的端边从内侧限制部61与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之间拆下,由此能够相对于目视确认窗40拆卸罩部件50。这样,通过使罩部件50以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挠曲并向装置外侧拉伸,能够容易地更换罩部件50。

此外,不需要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使外侧保持部62从旋转侧环板11向装置外部(上方)侧立起设置,也可以使外侧保持部62从旋转侧环板11向收纳空间s侧立起设置。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6至图10,对具备作为罩部件保持部60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罩部件保持部70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b(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b)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在以下内容中进行说明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b(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b)的结构中的与上述旋转连接器装置1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示出旋转连接器装置1b的概要立体图,图7示出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b中的图6的α部的放大图,图8示出说明罩部件保持部70的结构的说明图,图9示出将罩部件50向罩部件保持部70组装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10示出图8的(a)中的b-b剖视图。

详细而言,图8的(a)示出组装有罩部件50的罩部件保持部70的俯视图,图8的(b)示出从短边方向y观察罩部件保持部70的侧视图,图8的(c)示出图8的(b)中的c-c剖视图。此外,图9的(a)示出将罩部件50组装于罩部件保持部70之前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图9的(b)示出将罩部件50组装于罩部件保持部70的中途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另外,在图9中省略旋转侧环板11、目视确认窗40、罩部件50以及罩部件保持部70以外的结构。

如图7和图8的(a)所示,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b的旋转侧环板11上设置有目视确认窗40、和将罩部件50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的罩部件保持部70。

如图7和图8的(a)所示,该罩部件保持部70形成在与目视确认窗40对应的部位,是以半圆为底面的大致圆柱体,在与目视确认窗40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并且该该罩部件保持部70由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和作为覆盖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的外周的圆筒体的、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构成。

如图8的(b)和图8的(c)所示,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是以直径比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x上的长度长且朝向上方呈凸状的半圆为底面、高度沿着短边方向y延伸的圆柱体,在与目视确认窗40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此外,在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侧上表面设置有内侧圆弧引导部73,该内侧圆弧引导部73由随着朝向目视确认窗40而逐渐变细的锥面构成。

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是以内周比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的直径扩径了罩部件50的板厚的量的半圆环为底面、高度沿着短边方向y延伸的筒状体,在俯视观察时,在与目视确认窗40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此外,在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侧下表面设置有外侧圆弧引导部74,该外侧圆弧引导部74由随着朝向目视确认窗40而逐渐变细的锥面构成。

另外,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和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的短边方向y上的长度比所对应的目视确认窗40的短边方向y上的长度长。

如图8的(b)和图8的(c)所示,以此方式形成的罩部件保持部70在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与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之间沿着短边方向y形成具有与罩部件50的板厚相同间隔的保持空间t,并且,在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和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侧形成有能够供罩部件50贯插的圆弧状的贯插孔g,因此,能够使罩部件50贯插而保持在罩部件保持部70上。

详细地说,将施加了外力而朝向上方挠曲成凸状的半圆的圆管状的罩部件50从短边方向y外侧朝向短边方向y内侧贯插于贯插孔g中(参照图9的(a)),通过沿着短边方向y压入(参照图9的(b)),能够将罩部件50保持在保持空间t中,由此能够将罩部件50组装于罩部件保持部70。

以此方式组装在罩部件保持部70上的罩部件50由于解除了挠曲成圆管状的外力,因此,向原本的板状体恢复的恢复力f起作用。然而,通过恢复力f,罩部件50被按压在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的内周面,使罩部件50在与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的内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将罩部件50固定在罩部件保持部70上(参照图10)。

换言之,利用作用于罩部件50的恢复力f将罩部件50卡定于罩部件保持部70,因此,罩部件50在可靠地堵住目视确认窗40的同时被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

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b由转子10和定子20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旋转自如地组装而成,其中,转子10由环状的旋转侧环板11以及形成于旋转侧环板11的内周缘的圆筒状的内周筒部12构成,定子20由环状的固定侧环板21以及形成于固定侧环板21的外周缘的圆筒状的外周筒部22构成,旋转连接器装置1b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ffc100的收纳空间s,旋转连接器装置1b具有:目视确认窗40,其连通收纳空间s和装置外部,使得能够从装置外部目视确认收纳空间s;以堵住目视确认窗40的方式配置的透明且具有挠性的罩部件50;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其限制罩部件50向装置外部侧的移动;以及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其限制罩部件50向收纳空间s侧的移动。构成为,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和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都是关于目视确认窗40而相对配置,并且,罩部件50被保持在形成于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与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之间的保持空间t中,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的长度比以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的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彼此之间的间隔长,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相同的效果。

此外,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构成为将罩部件50保持成向上方突出的圆弧形状,由此,在具有挠性的罩部件50上产生向圆弧形状的径向外侧、即从罩部件50的底面朝向上表面作用的恢复力f。另一方面,由于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构成为将罩部件50的形状保持成圆弧状,因此,针对通过恢复力f而向上方展开的罩部件50,作用有保持圆弧状的外力,该保持圆弧状的外力向与恢复力f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作用。因此,在罩部件50与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之间产生摩擦力。

由此,罩部件50在通过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而被保持形状的同时固定于目视确认窗40,即使意外的外力作用于罩部件50,也能够防止罩部件50从目视确认窗40脱离的情况,能够防止异物浸入收纳空间s的内部的情况。

此外,由于罩部件50由朝向上方呈凸状的圆弧形成,因此具有从罩部件50的底面朝向上表面作用的恢复力f。因此,即使在对罩部件50施加了朝向下方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罩部件50进入收纳空间s侧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外力从收纳空间s侧作用于罩部件50的情况下,由于利用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限制了罩部件50向装置外部侧的移动,因此,能够限制罩部件50容易脱离的情况,并且,即使万一脱离,罩部件50也会向上方脱离,因此能够抑制罩部件50进入收纳空间s侧的情况。

此外,通过在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和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分别形成内侧圆弧引导部73和外侧圆弧引导部74,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50引导至贯插孔g,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罩部件50配置在目视确认窗40上。

此外,由于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利用罩部件50的恢复力f进行卡定,因此能够将罩部件50可靠地卡定于罩部件保持部70。由此,能够能够将罩部件50稳定地保持于目视确认窗40,并且,能够将罩部件50固定于目视确认窗40,从而能够防止罩部件50脱离的情况。

此外,通过在卡定的罩部件50的位置将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设置于作用有恢复力f的方向上,从而能够利用具有挠性的罩部件50的恢复力f卡定罩部件50,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罩部件50脱离。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对应中,

旋转体与转子10对应,

固定体与定子20对应,

旋转连接器与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2、2b对应,

内侧限制部与内侧限制部61以及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对应,

外侧限制部与外侧限制部623以及限制突出部624、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对应,形状保持部与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对应,

引导部与内侧引导部613以及外侧引导部625、内侧圆弧引导部73以及外侧圆弧引导部74对应,

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多个实施方式。

例如,虽然目视确认窗40设置在旋转侧环板11上,但是,只要能够从装置外部目视确认收纳空间s即可,配置位置没有限定,例如,除了配置在固定侧环板21、内周筒部12、外周筒部22外,还可以配置在旋转侧环板11和内周筒部12所形成的角部等,此外,目视确认窗40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除了矩形外,还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扇形等各种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和本实施方式2中,是沿着短边方向y设置内侧限制部61、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等,但是也可以沿着长边方向x设置,此外,还可以设置在与长边方向x交叉的方向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采用了如下结构,一对内侧限制部61以及外侧限制部623、还有一对圆弧型内侧限制部71以及圆弧型外侧限制部72等都是关于目视确认窗40而相对配置的,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在设置沿目视确认窗40的长边方向x方向外侧以及短边方向y内侧的“コ”字状的内侧限制部61的情况下,内侧限制部61可以是一个,此外,外侧限制部623也可以是一个。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将罩部件50呈平板状地相对于目视确认窗40进行配置,但是,如图11和图12所示,还能够将罩部件50形成为圆弧状。

这里,图11和图12分别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保持部60c和罩部件保持部60d,图11的(a)示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目视确认窗40的俯视图,图11的(b)示出将罩部件50保持在保持空间t之前的图11的(a)中的e-e剖视图,图11的(c)示出保持有罩部件50的状态下的e-e剖视图,图12的(a)示出与图11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目视确认窗40的俯视图,图12的(b)示出保持有罩部件50的状态下的图12的(a)中的f-f剖视图。

例如,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与内侧限制部61对应的内侧限制部61c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状,将与外侧限制部623对应的外侧限制部623c的底面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状,是从长边方向x外侧朝向着长边方向x按照内侧外侧限制部623c和内侧限制部61c的顺序依次配置的结构(参照图11的(a)和图11的(b))。

此外,在长边窗框41的下端侧设置有向长边方向x内侧突出的突出部67c。

如图11的(b)所示,以此方式构成的罩部件保持部60c在使以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被施加外力而弯曲的罩部件50插入保持空间t之后,解除外力,从而能够将罩部件50保持在保持空间t中。

这时,罩部件50的上表面与外侧限制部623c抵接,并且,罩部件50的底面与内侧限制部61c抵接。此外,由于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外侧两端边卡定于作为卡定部发挥功能的短边窗框42c上,因此,罩部件50以向上方呈凸状的圆弧形状保持在保持空间t中(参照10的(c))。

另外,内侧限制部61c和外侧限制部623c的曲率可以为相同的曲率,但是,通过使内侧限制部61c的曲率大于外侧限制部623c的曲率,能够利用内侧限制部61c和外侧限制部623c把持罩部件50,从而能够可靠地固定罩部件50。

此外,如图12的(a)和图12的(d)所示,在罩部件保持部60d中,将与内侧限制部61对应的内侧限制部61d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状,并且,将与外侧限制部623对应的外侧限制部623d的底面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状,从长边方向x外侧向着长边方向x内侧按照外侧限制部623d、内侧限制部61d的顺序依次配置。

另外,外侧限制部623d虽然从短边窗框42向目视确认窗40侧突出,但不将短边窗框42彼此连结在一起(参照图12的(a))。

如图12的(b)所示,在以此方式构成的罩部件保持部60d中,将经由保持空间t配置的罩部件50形成为向下方呈凸状的圆弧形状,因此,罩部件50利用自身的恢复力使上表面与外侧限制部623d抵接,并且,使底面与内侧限制部61d抵接。此外,由于罩部件50的长边方向x外侧两端边卡定于作为卡定部发挥功能的短边窗框42上,因此罩部件50被保持在保持空间t中。

另外,内侧限制部61d和外侧限制部623d的曲率可以是相同的曲率,但是,通过使外侧限制部623d的曲率大于内侧限制部61d的曲率,能够利用内侧限制部61d和外侧限制部623c把持罩部件50,从而能够可靠地固定罩部件50。

此外,所述记载的结构是本发明的效果,只要得到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50组装到目视确认窗40上的效果,可以各自进行组合。

标号说明

2、2b:旋转连接器装置主体;

10:转子;

11:旋转侧环板;

12:内周筒部;

20:定子;

21:固定侧环板;

22:外周筒部;

40:目视确认窗;

50:罩部件;

61、61c、61d:内侧限制部;

61x、61cx、61dx:第一内侧限制部;

61y、61cy、61dy:第二内侧限制部;

613:内侧引导部;

623、623c、623d:外侧限制部;

623x、623cx、623dx:第一外侧限制部;

623y、623cy、623dy:第二外侧限制部;

624:限制突出部;

625:外侧引导部;

l1:第一最短距离;

l2:第二最短距离;

l3:罩部件的长度;

71:圆弧型内侧限制部;

72:圆弧型外侧限制部;

73:内侧圆弧引导部;

74:外侧圆弧引导部;

s:收纳空间;

t:保持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