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8131发布日期:2020-05-12 15:1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通信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

目前的同轴电缆在与同轴连接器装配时,耗时很长,需要对准插入,操作精度有限,并且单纯的插接连接结构会导致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强度不高,插接处易松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并且当连接强度不高时,电缆的第一外导体与连接器的第二外导体之间的间隙增减,屏蔽效果降低,第一外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之间的信号差将会增大,最后导致三项交调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包括电缆主体和连接器主体;所述电缆主体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之间装配连接;所述电缆主体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的内部同轴设有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第一内导体之间电绝缘;

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外壳体、第二外导体以及第二内导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同轴设有所述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内部同轴设有第二内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与所述第二内导体之间电绝缘;

所述第二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内导体电接触,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第二外导体电接触;

所述第一外导体上开设有外螺纹槽,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所述外螺纹槽与所述内螺纹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第二外导体之间干涉装配;所述干涉装配用以提高连接强度并抑制三阶交调。

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槽的径长为d1,所述外螺纹槽的径长为d2,所述d1<d2。

进一步地,所述径长为内径、中径以及外径中的任意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槽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有多个,各个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径长互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主体还包括外壳体、固定管,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尾端安装有所述第二内导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前端安装有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外导体,所述固定管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外导体之间留有扩张间隙,所述固定管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外导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导体为弹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导体包括形变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形变部分设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外端,所述形变部包括镜像对称设置的圆弧片,所述圆弧片为弹性结构,所述固定部分为圆管结构,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分与所述扩张间隙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槽的螺距为p1,所述内螺纹槽的螺距为p2,所述p1≠p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导体包括连接管和夹持环,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第一外导体螺旋嵌入到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外端部设有夹持环,所述电缆主体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包裹于所述第一外导体的外壁,所述外套嵌入于所述夹持环的内部,所述夹持环的内径长度为d3,所述外套的外径长度为d4,所述d3<d4,所述夹持环用以夹持固定所述外套。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环的入口处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由外至内倾斜向下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螺距不同、径长不同以及夹持固定外套的方式,能够实现第一外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之间干涉连接,从有效的提高连接器与电缆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器的外导体与电缆内导体松脱、出现间隙;并且在通过上述方案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减低导体间的信号差,最终达到有效抑制三阶交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端接结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端接结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第二外导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电缆主体与第二外导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端接结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电缆主体与第二外导体装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1、电缆主体,11、外套,12、第一外导体,121、外螺纹槽,13、第一内导体,2、连接器主体,21、外壳体,22、固定管,221、扩张间隙,23、第二外导体,231、内螺纹槽,24、第二内导体,25、连接管,26、夹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包括电缆主体1和连接器主体2;所述电缆主体1与所述连接器主体2之间装配连接;所述电缆主体1包括第一外导体12和第一内导体13;所述第一外导体12的内部同轴设有第一内导体13;所述第一外导体12与所述第一内导体13之间电绝缘;

所述连接器主体2包括外壳体21、第二外导体23以及第二内导体24,所述外壳体21的内部同轴设有所述第二外导体23;所述第二外导体23的内部同轴设有第二内导体24,所述第二外导体23与所述第二内导体24之间电绝缘;电绝缘用以保证外导体可形成屏蔽结构;

所述第二内导体24与所述第一内导体13电接触,所述第一外导体12与所述第二外导体23电接触;内外导体的电接触能够实现同轴连接器的连接;

所述第一外导体12上开设有外螺纹槽121,所述第二外导体2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231,所述外螺纹槽121与所述内螺纹槽231相互配合;所述外螺纹槽121、所述内螺纹槽231用以将电缆主体1与所述连接器主体2快速装配;

所述第一外导体12与所述第二外导体23之间干涉装配;所述干涉装配用以提高连接强度并抑制三阶交调;干涉装配能够提高连接强度,降低信号差,进而抑制三阶交调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螺纹槽231的径长为d1,所述外螺纹槽121的径长为d2,所述d1<d2;通过将外螺纹槽121前端局部(1牙或数牙)的径长加工成小于内螺纹槽231的径长,外螺纹槽121螺纹在旋合时会与内螺纹槽231相互干涉,从而实现线缆相对第二外导体24的锁紧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径长为内径、中径以及外径中的任意一项;可根据现场加工需要,将区别径长设计为内径、中径、外径中任一种,均可达到干涉的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螺纹槽231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有多个,各个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径长互不相同;通过对连接段进行进一步的分区划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干涉抵触效果,增强连接强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器主体2还包括外壳体21、固定管22,所述外壳体21的内部尾端安装有所述第二内导体24,所述外壳体21的内部前端安装有所述固定管22,所述固定管22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外导体23,所述固定管22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外导体23之间留有扩张间隙221,所述固定管22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外导体2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导体23为弹性结构;固定管22用以将第二外导体23固定在外壳体21内,扩张间隙221用以方便第二外导体23在形变时,可向外扩张,第二外导体23形变用以保证,第一外导体12能够快速、方便的旋入;弹性结构用以保证第二外导体23能够被向外撑开,从而向内夹紧第一外导体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外导体23包括形变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形变部分设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外端,所述形变部包括镜像对称设置的圆弧片,所述圆弧片为弹性结构,所述固定部分为圆管结构,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分与所述扩张间隙相对设置;利用两个弹性的圆弧片,能够便于旋入拧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螺纹槽的螺距为p1,所述内螺纹槽的螺距为p2,所述p1≠p2;通过两者不相等螺距旋合时形成的干涉来实现线缆相对第二外导体24的锁紧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外导体包括连接管25和夹持环26,所述连接管25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231,所述第一外导体12螺旋嵌入到所述连接管25的内部,所述连接管25的外端部设有夹持环26,所述电缆主体1还包括外套11,所述外套11包裹于所述第一外导体12的外壁,所述外套11嵌入于所述夹持环26的内部,所述夹持环26的内径长度为d3,所述外套11的直径长度为d4,所述d3<d4;安装时,通过第二外导体23与第一外导体12的螺纹旋合的方式,能够以更为省力的方式突破它俩之间的干涉力,让夹持环26过盈压配到外套11上,从而实现线缆与连接器的安装与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环26的入口处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由外至内倾斜向下设置;利用斜面结构能够实现外套11更为顺畅的插入到夹持环26内,使得夹紧过程更为牢固,连接更为简便。

实施例一:

如图1所述,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端接结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连接器主体2包括外壳体21、第二外导体23、第二内导体24;外壳体21的内部外端部嵌入有第二外导体23,第二外导体23为螺旋状,第二外导体2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231,外壳体21的内部中线处设有第二内导体24;

电缆主体1包括外套11、第一外导体12、第一内导体13,外套11、第一外导体12、第一内导体13由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第一外导体12为螺纹状,第一外导体12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槽121;

第一外导体12螺旋拧入到第二外导体23的内部,内螺纹槽231与外螺纹槽121配合;内螺纹槽231的螺距p1≠外螺纹槽121的螺距p2;可以是p1>p2,也可是p1<p2;

在实施时:当将电缆旋入到连接器内时,外螺纹槽121与内螺纹槽231相互干涉,第一外导体12在旋入的过程中会受到第二外导体23的抵触限位;内螺纹槽231与外螺纹槽121相互干涉,当旋入完毕后,第一内导体13插入到第二内导体24内,外套11的端面与连接器主体2的端面贴合,第一外导体12与第二外导体23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信号通过第一内导体13传输至第二内导体24,第一外导体12的电流传输至第二外导体22,然后再传输至外壳体21内壁,外壳体21在第二内导体24外部形成电屏蔽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端接结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图2的第二外导体与第一外导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连接器主体2包括外壳体21、固定管22、第二外导体23、第二内导体24;外壳体21的内部外端部嵌入有固定管22,固定管2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外导体23,固定管22的内部靠里处固定连接第二外导体23,固定管22的内部靠外处与第二外导体23间隔设置形成扩张间隙221;

第二外导体23为螺旋状,第二外导体2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231,外壳体21的内部中线处设有第二内导体24;

第二外导体23与扩张间隙221相对的部分为两个半圆结构,两个半圆结构能够向外弹性扩张进入到扩张间隙221内,并反向夹持第一外导体12,第二外导体23的其余部分为完整圆管结构,完整圆管结构与固定管22之间固定连接;

电缆主体1包括外套11、第一外导体12、第一内导体13,外套11、第一外导体12、第一内导体13由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第一外导体12为螺纹状,第一外导体12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槽121;第一外导体12螺旋拧入到第二外导体23的内部,内螺纹槽231与外螺纹槽121配合;内螺纹槽213中的径长小于外螺纹槽121的径长;

径长可以是外径、中径以及内径中的任意一种;

内螺纹槽231的内部可以根据实际加工状况,设置有多个连接段,各个连接段之间的径长可以相同、也可互不相同;各个部分的变化可以是渐变的,也可是突变、不规则的;只要能够形成干涉抵触便可;

示例性的:

示例性方案1、径长是内径;内螺纹槽231分为两个部分,即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一连接段的外部,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为d11,第二连接段的内径为d12,外螺纹槽121的内径d2;d11<d12<d2;形成连续渐变结构;

在旋入过程中,第一外导体12旋入到第二外导体23内,在旋入过程中,由于d12<d2,在电缆进入到第二连接段时,第一外导体12向外抵触挤压第二外导体23,使得第二外导体23向外扩张进入到扩张间隙221内;弹性结构的第二外导体23会反向夹持第一外导体1,使得第二外导体23与第一外导体1连接更为充分、强度更高;随后继续旋入电缆,由于d11<d12,会使得电缆在进入到第一连接段区域时,第二外导体23继续向外抵触制成第一外导体12,使得第一外导体12继续向外扩张,反向夹持力更大,进一步的提高连接强度;当第一内导体13完全插入到第二内导体23中时,电缆停止旋动,电缆与连接器便可快速、高强度连接起来;信号通过第一内导体13传输至第二内导体24,第一外导体12的电流传输至第二外导体22,再通过固定管22传输至外壳体21内壁,外壳体21在第二内导体24外部形成电屏蔽结构;

示例性方案2、径长是内径;内螺纹槽231不进行划分,内螺纹槽213的内径相同均为d1,d1<d2。

示例性方案3、径长是外径;内螺纹槽231不进行划分,内螺纹槽213的外径相同均为d1,d1<d2。

实施例三:

所述第二外导体2包括连接管25和夹持环26,所述连接管25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231,所述第一外导体12螺旋嵌入到所述连接管25的内部,所述连接管25的外端部设有夹持环26;

所述电缆主体1还包括外套11,所述外套11包裹于所述第一外导体的外壁,所述外套嵌入于所述夹持环的内部,所述夹持环26的内径长度为d3,所述外套的外径长度为d4,所述d3<d4;

在旋入过程中,第二外导体23旋入到第一外导体12内,内螺纹槽231与外螺纹槽121相互配合,当第二外导体23旋入到一定位置时,外套11开始与夹持环26的内壁斜面夹持,由于d3<d4,橡胶材质的外套11会被夹持环26向内挤压变形,从而从外部对电缆主体1进行夹持限位;当第二内导体24插入到第一内导体13时,电缆完全插入到连接器内,第二外导体23与第一内导体24螺纹连接在一起,夹持环26对外套11进行夹持限位;信号通过第一内导体13传输至第二内导体24,第一外导体12的电流传输至第二外导体22,然后再传输至外壳体21内壁,外壳体21在第二内导体24外部形成电屏蔽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