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717发布日期:2019-08-16 21:5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分布、抗干扰要求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基站天线。由于天线类型的选择与地形、地物,以及话务量分布紧密相关,可以将天线使用环境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城区、密集城区、郊区、农村地区、交通干线等。板状天线属于定向天线,板状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一种,主要用于室外信号覆盖。无论是GSM还是CDMA,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

现有技术中的板状天线一般是通过支架和抱箍安装于支撑结构上,由于板状天线的迎风面较大,因此容易受到风力以及被风吹起的各种杂物(塑料袋等)的冲击损坏或连接松动,需要频繁的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受到风力以及被风吹起的各种杂物的冲击损坏,使用寿命长的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板状天线,板状天线通过抱箍安装于支撑柱上;板状天线的外侧设有挡风机构,该挡风机构包括挡风板、上套筒、下套筒和风向标,挡风板整体呈弧形,挡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安装座与上套筒固定连接,下安装座与下套筒固定连接,上套筒和下套筒均匀支撑柱间隙配合,上套筒的套在支撑柱的顶部,上套筒的顶部固定设有端盖,风向标的底部固连端盖的顶部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柱呈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挡风板的上下两端设有连接耳,便于挡风板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风向标的转动轴底端固连上套筒的端盖的中心,风向标包括尾翼、平衡锤、指向杆和转动轴,其中指向杆与转动轴垂直设置并固定连接转动轴顶端,指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翼和平衡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板状天线通过转向连接结构连接支撑柱,该转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其中第一套筒和第三套筒套在支撑柱上,第一套筒通过螺丝连接立柱,第二套筒位于第三套筒与第一套筒之间,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板状天线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二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的顶部向上凸起构成圆柱部,该圆柱部的直径小于第一套筒的直径,第二套筒套在该圆柱部上,第三套筒与圆柱部通过螺丝固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向连接结构设有两个,这两个转向连接结构的第二套筒分别通过连接杆连接板状天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设计能够跟随风向转动的挡风板,能够时刻阻挡天线受风,避免天线结构受到风力以及被风吹起的各种杂物的冲击损坏或连接松动,延长天线寿命,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设有挡风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天线结构,包括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上设有板状天线2,板状天线2通过抱箍安装于支撑柱1上;板状天线2的外侧设有挡风机构,该挡风机构包括挡风板3、上套筒4、下套筒5和风向标6,挡风板3整体呈弧形,挡风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安装座7和下安装座8,上安装座7与上套筒4固定连接,下安装座8与下套筒5固定连接,上套筒4和下套筒5均匀支撑柱1间隙配合,上套筒4的套在支撑柱1的顶部,上套筒4的顶部固定设有端盖,风向标6的底部固连端盖的顶部中心;

上述,支撑柱1呈圆柱形。

上述,挡风板3的上下两端设有连接耳9,便于挡风板3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

上述,风向标6的转动轴底端固连上套筒4的端盖的中心。风向标6为现有结构,风向标6包括尾翼、平衡锤、指向杆和转动轴,其中指向杆与转动轴垂直设置并固定连接转动轴顶端,指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翼和平衡锤。其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由于风向标6转动会受到挡风板3惯性的影响,因此当风速微小时可能无法带动挡风板3转动,这时由于风速较小,因此板状天线2即使不被挡风板3挡风也并无不利影响;由于风为逐渐变大和转向,因此不会出现瞬间逆风导致的挡风板3受力过大无法转动的情况,在此本实用新型不考虑台风等极端天气。

为了使套筒与支撑柱1之间的转动连接更加顺畅,可以在上套筒4、下套筒5与支撑柱1之间设置轴承。

上述挡风板3的材料应该为不具备屏蔽性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首先挡风板3通过上套筒4和下套筒5连接支撑柱1,由于套筒与支撑柱1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挡风板3能够绕支撑柱1转动,上套筒4的顶部连接风向标6,风向标6始终指向风的方向,因此会跟随风向转动,进而带动上套筒4转动,进而带动挡风板3跟随套筒旋转,使挡风板3始终位于板状天线2面对风向的一侧(挡风板3在位置上与风向标6的尾翼分别对称设置于支撑柱1的两侧),为其挡风,又由于挡风板3弧形迎风面的设置,能够尽可能降低对于支撑柱1的冲击。

上套筒4与下套筒5之间的空间安装板状天线2。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5,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为了方便板状天线2的角度的调节,将抱箍替换为可对天线旋转的转向连接结构,该转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套筒11、第二套筒12和第三套筒13,其中第一套筒11和第三套筒13套在支撑柱1上,第一套筒11通过螺丝连接立柱,第二套筒12位于第三套筒13与第一套筒11之间,第一套筒11与第三套筒13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板状天线2通过连接杆14连接第二套筒12;第二套筒12通过第一套筒11与第三套筒13之间挤压产生摩擦力固定,当第一套筒11和第三套筒13之间的螺丝拧松时第二套筒12可做回转运动,从而使与第二套筒12连接的板状天线2能够绕支撑柱1旋转,调节角度,调节完成后再旋紧螺丝即可再次固定。

上述,第一套筒11的顶部向上凸起构成圆柱部15,该圆柱部15的直径小于第一套筒11的直径,第二套筒12套在该圆柱部15上。第三套筒13与圆柱部15通过螺丝固连。

上述,转向连接结构设有两个,这两个转向连接结构的第二套筒12分别通过连接杆14连接板状天线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