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8271发布日期:2019-08-23 22:2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



背景技术:

针座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针座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可广泛用于PCB板等电路集中处,针座一般与针座插子相互配合,使用时针座插子插入针座内。针座主要由插针和塑壳组成。传统通过采用人工的方式将插针插入塑壳内,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以实现对针座的传送和定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主流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本体上设有用于传送针座的主料槽,所述主料槽前端设有主送料推杆,所述主料槽前端一侧设有塑壳传送口,所述主送料推杆与主气缸连接,通过所述主送料推杆、主气缸将所述主料槽内的针座向前推送。

所述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本体内设有塑壳定位装置,所述塑壳定位装置主要由拨料块和刹车块组成,所述拨料块轴接在所述主料槽下方,其一侧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刹车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主料槽上方,其上方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拨料块的来料侧设有斜面。

所述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本体上设有铆压装置,所述铆压装置具有铆压杆,所述铆压杆与铆压气缸连接,所述铆压杆上设有能伸入所述塑壳内腔的铆压头,通过所述铆压杆与铆压气缸将所述插针铆压至所述塑壳内。

所述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一侧设有弹簧座上,所述刹车块上方的复位弹簧上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座上。

所述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槽的右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供插针经过的插针槽。

所述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槽的右侧壁上设有二条供插针经过的插针槽。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优点如下:

1、可以实现对针座的传送和定位,以便全自动插针机对其塑壳进行插接和铆压;

2、采用模块化设计,其通用性更强,可适用于不同的全自动插针机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流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流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铆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全自动插针机的主流道,包括主流道本体71,所述主流道本体71上设有用于传送针座102的主料槽7,所述主料槽7前端设有主送料推杆8,所述主料槽7前端一侧设有塑壳传送口701,塑壳2通过该塑壳传送口701进入主料槽7内。所述主送料推杆8与主气缸9连接,通过所述主送料推杆8、主气缸9将所述主料槽7内的针座102向前推送。

进一步的,所述主流道本体71内设有塑壳定位装置36,所述塑壳定位装置36主要由拨料块37和刹车块38组成,所述拨料块37轴接在所述主料槽7下方,其一侧设有复位弹簧39,所述刹车块38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主料槽7上方,其上方设有复位弹簧39,所述拨料块37的来料侧设有斜面40。理想的,所述拨料块37的右侧面与刹车块38的左侧面在同一面上。当塑壳2传送过来时,通过定位装置36将其定位,使全自动插针机的推针装置能将插针1准确插入塑壳2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流道本体71上设有铆压装置22,所述铆压装置22具有铆压杆23,所述铆压杆23与铆压气缸24连接,所述铆压杆23上设有能伸入所述塑壳2内腔的铆压头25,通过所述铆压杆23与铆压气缸24将插针1铆压至塑壳2内。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块38一侧设有弹簧座381上,所述刹车块38上方的复位弹簧39上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座381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料槽7的右侧壁上设有二条供插针1经过的插针槽702。使针座102上的两排插针通过插针槽702传送,以保证针座102传送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