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9575发布日期:2020-10-09 18: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封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管壳是混合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着电路支撑、电信号传输、散热、密封及防护等作用,浅腔式集成电路管壳是混合集成电路最常用的管壳类型,近几年随着电路密度的不断提升,电路设计对浅腔式集成电路管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管壳结构设计难以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为了提高电路密度,电路设计需要在长宽高不变的条件下在管壳内部布设更多的电路,在管壳上增加更多的输入、输出电信号连接,但增加集成电路管壳输入、输出电信号连接引线(简称:外引线),必然会导致集成电路管壳侧壁强度降低,当管壳侧壁强度降低后,在进行后续的电路密封封装和试验工序时会有较大的机械应力,这个应力会导致管壳侧壁形变,因管壳侧壁上镶嵌有玻璃绝缘子,所以一旦玻璃绝缘子周围的金属侧壁形变应力大于玻璃绝缘子的强度,就会导致玻璃绝缘子裂纹,引起的密封失效,密封失效意味着产品报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通常会通过增加管壳侧壁厚度的设计来加强管壳侧壁的强度,即通过增强管壳侧壁的抗应力强度来抵御封装应力,但增加管壳侧壁厚度就会减少集成电路管壳内部的空间,这反过来又给提高电路密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管壳侧壁的厚度过小会在封装时产生应力使玻璃绝缘子破裂而增加管壳侧壁的厚度会减少内部空间的矛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及防止玻璃绝缘子断裂的方法,能够在不缩小集成电路管壳内部空间的同时保护好玻璃绝缘子不使其因管壳侧壁的形变而破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包括管壳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应压条。

上述弹性应压条的劲度系数小于管壳侧壁的劲度系数。

上述管壳侧壁的两端为承压端部;所述弹性应压条置于承压端部上。

上述弹性应压条与管壳侧壁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应压条与管壳侧壁组成台阶结构。

上述管壳侧壁的高度小于8mm,所述管壳侧壁的间距不大于3.81mm。

上述弹性应压条的高度为0.5-1.5mm,所述弹性应压条的厚度为1-2mm。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是通过增加侧壁厚度的设计方法来抵御封装应力的影响,而是通过在管壳局部释放封装应力的方法来减小封装应力对玻璃绝缘子的影响,解决了间距不大于3.81mm,高度小于8mm的混合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管壳玻璃绝缘子在使用中发生裂纹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管壳侧壁的承压端部设计为台阶形状,台阶下部按常规厚度设计以满足玻璃绝缘子烧结的工艺要求;台阶上部做厚度减薄的设计,可以通过上部较薄的部位在承受封装和试验应力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微量形变来释放应力,大大减少传递到玻璃绝缘子周边的应力,防止了封装和试验应力导致玻璃绝缘子发生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电路管壳的俯视图;

图2为集成电路管壳的正视截面图,其中:1、管壳侧壁;

图3为管壳侧壁的部分放大图,其中:2、玻璃绝缘子;3、弹性应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包括管壳侧壁1和多个镶嵌于管壳侧壁1的绝缘子安装孔,绝缘子安装孔内安装玻璃绝缘子2;管壳侧壁1的承压端部设置有弹性应压条3;

在传统的集成电路管壳的基础上,在4个管壳侧壁1的承压端面设置4条弹性应压条3,安装电路管壳时,弹性应压条3产生少量形变,进而分散管壳侧壁1的应力,保证玻璃绝缘子2不会被由管壳侧壁1传导的应力破坏而产生裂纹。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弹性应压条3的劲度系数小于管壳侧壁1,因此当安装电路管壳时,保证了弹性应压条3先产生形变。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应压条3与管壳侧壁1为一体结构,弹性应压条3与管壳侧壁1的端部组成台阶结构。

现以玻璃绝缘子2为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本集成电路管壳的管壳侧壁1高度为8mm,其中正常厚度的管壳侧壁1高7mm厚2.5mm,台阶状的弹性应压条3高度为1mm厚1.25mm。

玻璃的抗张强度为3.4*10-7pa,当玻璃绝缘子2承受的机械应力大于这个抗张强度时,玻璃绝缘子2就会发生开裂,使用传统标准集成电路管壳仿真模拟电路管壳的安装状况,测得玻璃绝缘子2周围的应力达到了6.0*10-7pa,机械应力6.0*10-7pa>抗张强度3.4*10-7pa,因此玻璃绝缘子2必然会发生裂纹,按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管壳通过仿真-调整参数-再仿真,最终我们把玻璃绝缘子2周围的应力降低到了2.45*10-7pa以下,此时机械应力2.45*10-7pa<抗张强度3.4*10-7pa。

实施例4:一种防止玻璃绝缘子2断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集成电路管壳的管壳侧壁1的承压端部设置弹性应压条3,弹性应压条3的劲度系数小于管壳侧壁1的劲度系数;

步骤2):在安装集成电路管壳时,因为封装必然会产生应力,所以将管壳侧壁1的承压端部压向安装电路管壳的电路板时弹性应压条3会产生弹性形变并带有弹性应力;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步骤2)所述的弹性应力小于能够使管壳侧壁1的承压端部产生形变并使绝缘子安装槽内玻璃绝缘子2断裂的应力;本实施例中采用劲度系数等于原管壳侧壁1一半,高度为1mm的弹性应压条3。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步骤1)的弹性应压条3的设置方式为:将原管壳侧壁1的承压端部的进行打磨,行成台阶形状的薄壁部分,台阶形状的薄壁部分形成弹性应压条3。

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薄壁部分的高度为1mm,厚度为1.25mm。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包括管壳侧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侧壁(1)上设置有弹性应压条(3);所述管壳侧壁的两端为承压端部;所述弹性应压条(3)置于承压端部上;所述弹性应压条(3)与管壳侧壁(1)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应压条(3)与管壳侧壁(1)组成台阶结构;所述弹性应压条(3)的高度为0.5-1.5mm,所述弹性应压条(3)的厚度为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应压条(3)的劲度系数小于管壳侧壁(1)的劲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侧壁(1)的高度小于8mm,所述管壳侧壁(1)的间距不大于3.8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封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集成电路管壳;混合集成电路管壳,包括管壳侧壁和多个镶嵌于管壳侧壁的绝缘子安装孔,绝缘子安装孔内安装绝缘子;管壳侧壁的承压端部设置有弹性应压条;防止玻璃绝缘子断裂的方法:在电路管壳的管壳侧壁的承压端部设置弹性应压条,在安装电路管壳时将管壳侧壁的承压端部压向安装电路管壳的电路板,使弹性应压条产生弹性形变并带有弹性应力;保持弹性应压条的弹性应力并封装电路管壳;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缩小集成电路管壳内部空间的同时保护好玻璃绝缘子不使其因管壳侧壁的形变而破裂,操作加工难度小且效果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董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伟京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