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5818发布日期:2020-11-27 12:5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射频元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移动通信设备朝着更高集成度、多频多模的方向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作为传输信号或者功率元器件,在移动通讯设备中广泛使用。为满足移动通信设备高集成度要求,连接器也朝着集成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小型化的多射频通道连接器逐步在移动通信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在不同通讯设备间的信号或功率需要使用同轴电缆进行大距离传递。电连接器的小型化使得其只能适配较小直径的同轴电缆,而较小直径的同轴电缆存在插入损耗过大的不利因素,这样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较大衰减,导致信号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较小直径线缆在使用时受到拉力和扭矩,易产生不可修复的损伤,在较小直径线缆轴向空间内添加支撑件;或者加设保护外壳,可使组件整体注塑成型,提高整体组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多射频通道连接器,与所述的多射频通道连接器电连接设置多条电缆组件,在所述的多条电缆组件间设置沿轴向延伸、径向支撑的支撑体(5);所述的支撑体为块体构件;

所述支撑体远离多射频通道连接器的端部直径大于支撑体靠近多射频通道连接器的端部直径。

可选的,沿电缆的延伸方向,支撑体的直径渐增,且在所述的块体构件上设置径向凹陷式电缆槽。

可选的,所述支撑体的轴向长度为40~60mm。

可选的,所述的电缆组件沿轴向依次电连接设置第一电缆、电缆转接器和第二电缆,第一电缆的直径小于第二电缆的直径,且第一电缆与所述的多射频通道连接器电连接。

可选的,包覆所述的第二电缆设置封线体,所述的封线体设置有管式的连接限位件,连接限位件的一端面上覆盖密封台,在所述的密封台上设置一个电缆孔或多个电缆孔。

可选的,包覆所述的第二电缆设置封线体,所述的封线体包括第一结构和封线芯,所述的第一结构设置管式的连接限位件,连接限位件的一端面上覆盖密封台,在所述的密封台上设置电缆孔;

所述的封线芯为与所述的电缆孔嵌合的块体结构,块体结构为与所述电缆孔形成多个电缆通道的结构。

可选的,连接所述的封线体和多射频通道连接器套设护套。

可选的,电缆转接器沿轴向设置至少在端部开放的外导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放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壳体开放端的内径;在所述外导体内同轴设置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端部设置绝缘体。

可选的,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开放端和第二壳体开放端均为焊接连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内导体的端部内径对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部内径;对应第一壳体开放端设置环状的第一绝缘体,对应第二壳体开放端设置环状的第二绝缘体,第一绝缘体直径小于第二绝缘体直径。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小型化的多射频通道连接器适配大直径同轴电缆,满足信号在同轴电缆组件传输过程中低损耗的要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电缆连接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封线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封线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缆转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

1-第一电缆、2-电缆转接器、21-第一绝缘体、22-第一壳体、23-密封圈、24-内导体、25-第二壳体、26-第二绝缘体、3-第二电缆、4-多射频通道连接器;

5-支撑体、51-支撑槽、6-封线体、61(61’)-电缆孔、611’-第一限位台、612’-第一插接位、62-密封台、63-连接限位件、64-封线芯、641-第二限位台、642-第二插接位、7-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具有二个及二个以上的独立的射频通道。第二电缆3因直径较大,无法直接适配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因此采用直径较小的第一电缆1和电缆转接器2进行转接。第一电缆1两端分别连接到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和电缆转接器2,电缆转接器2另外一端是与电缆转接器2和第二电缆3连接。结合图2,本发明的电缆组件,包括沿轴向依次电连接设置第一电缆1、电缆转接器2和第二电缆3,第一电缆1的直径小于第二电缆3的直径;电缆转接器2为本发明公开的电缆转接器2。

结合图1-6,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与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电连接设置至少一条电缆组件,电缆组件为本发明的电缆组件,且第一电缆1与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电连接。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适配大直径同轴电缆组件的注塑后,会产生如下问题:a)、第一电缆1因受到注塑压力产生偏斜影响电性能指标;b)注塑胶体需完全填满多根同轴电缆一之间的缝隙,需要注塑胶量大,成本高;c)注塑时间长,生产效率低;d)注塑胶量较大,注塑胶体因冷却收缩,注塑外观发生变化。

在不装入支撑体5时,在注塑后发现如下问题:a)、第一电缆1因受到注塑压力产生偏斜影响电性能指标;b)注塑胶体需完全填满多根第一电缆1之间的缝隙,需要注塑胶量大,成本高;c)注塑时间长,生产效率低;d)注塑胶量较大,注塑胶体因冷却收缩,注塑外观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第一电缆1间还设置沿轴向延伸、径向支撑的支撑体5;支撑体5为块体构件。比如,沿第一电缆的延伸方向,块体构件的直径渐增,且在块体构件上设置径向凹陷式电缆槽。即在多根第一电缆1之间设置一种支撑体5。其整体设计为锥形,外层有多个半圆形沟槽状的支撑槽51,其目的在于使第一电缆1与支撑体5贴合,在注塑时,由于支撑体5对第一电缆1提供的径向支撑,第一电缆1不会因注塑压力产生偏斜。另外,支撑体5填满大部分第一电缆1之间缝隙,这样注塑所需胶料大大降低,减低注塑成本和注塑时间,同时,也因注塑胶量的减少,护套7冷却收缩幅度会减小,注塑外观未出现明显变化,满足注塑外观要求。通过对放入的不同长度的支撑体5对整体器件电性能、注塑参数等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长度支撑体5的研究实验,具体见表1:

表1

由表1中的实验结果可知,支撑体5的轴向长度在40~60mm的尺寸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电性能,同时注塑时间短、注塑量小,器件外观良好。

为解决多射频通道连接器适配大直径同轴电缆组件的注塑问题,在第二电缆3上设置封线体6,确保注塑模具能够在第二电缆3上合模。在第二电缆3上还设置封线体6,封线体6设置有管式的连接限位件63,连接限位件63的一端面上覆盖密封台62,在密封台62上设置一个电缆孔61’或多个电缆孔61。

还可以,在第二电缆3上还设置封线体6,封线体包括第一结构和封线芯64,第一结构设置管式的连接限位件63,连接限位件63的一端面上覆盖密封台62,在密封台62上设置电缆孔61’;封线芯64为与电缆孔61’嵌合的块体结构,块体结构为与电缆孔61’形成多个电缆通道的结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封线体6和多射频通道连接器4套设护套7。为提高整体组件的结构可靠性,采用注塑工艺,在第一电缆1以及电缆转接器2上形成护套7,然而模具无法完成在多根第二电缆3上密封,因此设计封线体6,封线体6上设计有多个电缆孔61,通过调整电缆孔61与第二电缆3之间的间隙,确保第二电缆3能顺利穿入封线体6,且确保注塑胶体不从电缆孔61溢出。封线体6上设计密封台62,与注塑模具封胶。此外,封线体6的连接限位件63上还设计有多个环形沟槽,比如为螺纹,可以与护套7螺纹连接的同时进行轴向限位,其作用在于使护套7与封线体6在径向产生干涉,限制封线体6的轴向位移,这样在线缆组件长时间使用后,护套7与封线体6结合面处不会有缝隙产生。

封线体还可以为图5中的分体式结构,其优势在于可预先将电缆孔61’、密封台62和螺纹63组成的构建穿在第二电缆3上,这样由于电缆孔61’内孔直径较大,第二电缆3穿入较为便利。待电缆转接器2焊接完成后,再将封线芯64装入多股第二电缆3之间。封线芯64外表面与电缆孔61’内表面上均设有限位台和插接位,比如沿轴向依次设置在电缆孔61’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台611’和第一插接位612’,设置在封线芯64外壁上的第二限位台641和第二插接位642,推动密封台62,第一插接位612’与第二插接位642插接,第一限位台611’与第二限位台641沿轴向顶紧,封线芯64与电缆孔61’组合成一个完成的封线体6,且不发生轴向窜动,满足注塑要求。

结合图6,本发明的电缆转接器,沿轴向设置至少在端部开放的外导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5;第一壳体22开放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壳体25开放端的内径;在外导体内同轴设置内导体24,内导体24端部设置绝缘体。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5的设置,实现了转接器用于转接大直径电缆和小直径电缆,以便于连接小型化的多通道射频连接器4的要求,比如,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5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并且第一壳体22上设置有密封圈23,保证第一壳体22与第二壳体25连接后具有可靠的防水性能。两同轴电缆的芯线分别与内导体24左右端相连接,可以通过绝缘体进行绝缘隔离和固定。

为了简化制作工艺和连接安装工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将作为外导体的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5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22开放端和第二壳体25开放端均为焊接连接结构,即第一壳体22开放端和第二壳体25开放端均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待连接的电缆连接,比如,第一电缆1外导体以及第二电缆3外导体分别与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5进行焊接,然后通过螺纹结构将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5连接,实现二种同轴电缆外导体导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内导体24的端部内径对应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5的端部内径;对应第一壳体22开放端设置环状的第一绝缘体21,对应第二壳体25开放端设置环状的第二绝缘体26,第一绝缘体21直径小于第二绝缘体26直径。同时,套设内导体24设置有第一绝缘体21和第二绝缘体26,第一绝缘体21和第二绝缘体26对内导体24起轴向固定作用,同时保证内导体24与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5之间的同轴度。比如,内导体24两端设置弹性插孔或一端弹性插孔,另外一端为圆形深孔,两种电缆的芯线则是分别插入到内导体24的左右端,或者一端插入内导体24,另外一端可通过焊接方式保证二种同轴电缆芯线导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