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775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蓄电池盖上设置有气锁单元,以防止蓄电池内的电解液外漏的蓄电池。


图1所示,以往蓄电池1包含一个容装极板与电解液的本体11,本体11顶端热压粘接一个电池盖2,电池盖2是由两个上下密接的中盖21与上盖22所构成,中盖21上框设有一个长方形的框壁211,框壁211间利用多数条直侧壁212及一条横侧壁213区隔成多数个框缘,框缘在靠近中盖中央处内分别形成一个注入孔214,并与本体11上设置的容纳槽111相对应,框缘在靠近中盖21边缘是呈长条状,内部形成一个个的循环槽215,每一个循环槽215上设有一个回流孔216及一个蒸发孔217。上盖22粘接在中盖21的顶端,上盖22盖体内侧设有与中盖21上的框壁211、直、横侧壁212、213相对接的纵横交错框条,使中盖21上的循环槽215形成独立的封闭状,注入孔214周缘突出的突缘218和上盖22下突的唇缘221相对接,使电解液注满容纳槽111时封闭注入孔214。
如图2所示,是以往蓄电池的部份组合剖视图,当蓄电池1的中盖21与上盖22互相结合,且电池盖2固定连接在本体11顶面后,借回流孔216与蒸发孔217的导通,本体11上的每一个容纳槽111会和电池盖2上对应的循环槽215相导通,并形成独立的回收循环系统。蓄电池1在使用上因导电而生热时,位于容纳槽111内的电解液,虽然会因为温度升高而经回流孔216或蒸发孔217流向电池盖2的循环槽215内,但是由于上盖22和大气接触,所以,借二者温度的差异,使蒸发的液体逐渐地凝结并由回流孔216回流到本体11的容纳槽111内,如此,在电解液无法蒸发的情况下,蓄电池1就无需保养或添加电解液。
上述的蓄电池1在制造上每一个构件间的熔接必须非常密封良好,否则当蓄电池1在搬运过程产生倾倒时,位在容纳槽111内的电争液就很容易经回流孔216、蒸发孔217流向电池盖2的每一个循环槽215,再由循环槽215周缘粘接不牢固的缝隙外渗,造成电解液的外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要防止蓄电池因加工上的瑕疵,而造成电解液外漏的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蓄电池的电池盖上的每一个循环槽内分别加设有一个气锁单元,气锁单元可使蓄电池无论向那一个方向倾倒,都可因气锁单元的设备,而防止气体不断地进入蓄电池容纳槽内,造成蓄电池容纳槽内电解液不断地外流,以解决蓄电池因加工不良所产生电解液外漏的缺失。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蓄电池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以往蓄电池的部份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部份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锁单元放大俯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直线Ⅵ-Ⅵ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后倾的气锁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左倾的气锁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右倾的气锁状态示意图。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蓄电池包含一个本体3以及一个盖设在本体3上的电池盖4,本体3上设有数个延伸至两侧壁间的平行板31,平行板31将本体3区隔出多数个容纳槽32,电池盖4由一个中盖5及一个上盖6所构成,中盖5具有一个四周封闭的框壁51,框壁51内具有多数个与本体3容纳槽32对应的注入口52,每一个注入口52周缘延伸有一个环突缘53,框壁51内以平行的侧壁区隔出多数个与容纳槽32上下对应的循环槽54,循环槽54上穿设与容纳槽32相通的一个蒸发孔55及回流孔56。上盖6与中盖5的环突缘53相对应处设有唇缘61,唇缘61与环突缘53对接,而中盖5的循环槽54因上盖6的盖合、熔接形成对闭状。
如图4、5所示,中盖5的每一个循环槽54内分别设有一个气锁单元57,为了方便灌模,每个气锁单元57设置的方向不同,而实质上的构造均相同,所以在此只举其中一个作说明。本实施例的气锁单元57包含一个延伸到循环槽54前侧壁541的第一隔板571,第一隔板571端部垂直延伸一个第二隔板572,第一、第二隔板571、572及循环槽54的右侧壁542围成一个空间50,此空间50将蒸发孔55回流孔56限制在内,第二隔板572与对应的右侧壁542间则形成一个第一通口581。右侧壁542上向循环槽54的左侧壁543延伸一个与第二隔板572平行的第三隔板573,第三隔板573端缘垂直延伸一个与第一隔板571平行的第四隔板574,第四隔板574末端形成一个向第一隔板571垂直延伸的弯折部577,二者间形成一个第二通口582,第二隔板572端部和第四隔板574板壁间形成一个第三通孔583。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的前后位置介于第二隔板572与第四隔板574的弯折部577间,左右位置则介于第一隔板571与第一通口581间。第三隔板573后方由左侧壁543垂直延伸一个第五隔板575,注入口52周缘的突缘53上向第五隔板575垂直延伸一个第六隔板576,第四、五隔板574、575间形成一个第四通口584,第五隔板575至右侧壁542间则形成一个第五通孔585,第五、六隔板575、576间垂直设有一个第六通口586。另外,上盖6上也设有对应于气锁单元57的各隔板,以互相盖合并熔接,使其不会造成气隙。
如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为了增进电解液回收时的顺畅性,每一个循环槽54的底板544由第六隔板576向第一隔板571逐渐地降低,第一、二隔板571、572与右侧壁542所围成的空间50内形成四个倾斜面545,倾斜面545的底缘对应于容纳槽32的回流孔56,蒸发孔55设在一个突柱59上,蒸发孔55位在循环槽54内的开口端551高于回流孔56。为了品质管理上检测容纳槽32内水位的方便,中盖5上的突缘53向下突出两个弧形且相对应的高、低水位观测壁531、532,高、低水位观测壁531、532伸入于本体4的容纳槽32内,在添水时借表面张力的作用,可在电解液添加到一定高度时,借电解液水位和高、低水位观测壁531、532间所形成的吸附状态,来提供给品质管理人员较佳的目测讯息,提高蓄电池的品质管理效益。
如图5、6所示,当蓄电池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电解作用所产生的热气同样会造成电解液的蒸发,蒸发后液体经中盖5的蒸发孔55进入循环槽54的空间50内,再借循环槽54内所形成的各通孔流通于槽内,来进行冷却的作用,冷却后的冷凝水就可延循环槽54的通道,以及倾斜底板544设计流向回流孔56,而回流到容纳槽32内。由于本实施例的蒸发孔55开口端551高于回流孔56,所以,在气体一进一出的循环下,蒸发回收上非常顺畅。
如果蓄电池在加工上构件间因加工不良产生缝隙,且搬运过程又向前倾倒时,每一个容纳槽32内的电解液就会经由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流向中盖5上对应的循环槽54内。当电解液渐渐地充满第一隔板571和右侧壁542间所形成的空间50时,流入的电解液会由第一通孔581淹过第二隔板572,并将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淹盖,如此位于循环槽54的空气就无法经由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进入容纳槽32内,在此容纳槽32内的电解液无法和外界空气对流的情况下,位于容纳槽32内的电解液就无法流出,借此形成气锁的效果。当蓄电池被扶正时,位在空间50内以形成气锁效果的电解液就可经回流孔56回流到容纳槽32内。
如图6、7所示,相同地,当蓄电池向后倾倒时,由于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位在循环槽54的较高处,所以,位在容纳槽32内的电解液就会经第一通孔581流向第二、三隔板572、573间,当液面高度和第二隔板572平行时,受到液面的阻隔,位在第二隔板572上方的气体就无法流向空间50,所以,在气体无法不断地向容纳槽32补充的情况下,电解液就会停止外流,而形成气锁的效果。所以,即使蓄电池加工上产生缝隙且向后翻倒时,本实施例的蓄电池同样地可借电解液本身来形成气锁效果,防止电解液外漏。
如图8、9所示,当蓄电池向左倾倒时,虽然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都位在循环槽54的右上角,但是当经此二者流出的电解液液面逐步地上升到第一通口581时,由于第二隔板572端部位置高过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所以,在液面淹过蒸发孔55及回流孔56时,就可阻断气体流向容纳槽32,以达到气锁的目的。当本实施例向右倾倒时,由于蒸发孔55及回流孔56位在左下角,因此,只要电解液的液面高度高过第一隔板571,就可产生气锁的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无论在任何方向倾倒,都可借电解液来达到气锁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突柱59使蒸发孔55的开口端551高度高于回流孔56的目的,在于使电解液的循环更为顺畅,也就是说,蒸气可由蒸发孔55排出,但凝结液则由回流孔56回流。
本实用新型在注入口52周缘的突柱53向下突伸一端形成两个高、低水位观测壁531、532的目的,在于方便检测每一个容纳槽32的水位高度。
本实用新型气锁单元57的气锁功能在于靠近蒸发孔55与回流孔56处的第一、二、三、四隔板571、572、573、574间的对应关系,借前述隔板间的阻隔使得电解液在流出少量时,自动地形成气锁的效果,所以对于气锁效果来说,第五、六隔板575、576不是必要构造。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盖上利用多数个隔板形成一个气锁单元,气锁单元的设计在蓄电池盖的加工上产生气密效果不佳的瑕疵时,可防止蓄电池在倾倒时因为气体不断地经蒸发孔或回流孔流入容纳槽,造成内外空气的对流,导致容纳槽内的电解液外漏。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该蓄电池包含一个本体及一个盖设在本体上的电池盖,本体上设有多数个容纳槽,电池盖是由一个中盖与一个上盖所构成,中盖上设有多数个与容纳槽对应的注入口,中盖上形成多数组与容纳槽相对应的蒸发孔与回流孔,每一组蒸发孔及回流孔分别框设在中盖周缘封闭的循环槽内,循环槽具有相对应的前、后侧壁与左、右侧壁,循环槽与注入口与上盖盖设且形成封闭状,其特征在于中盖与上盖间的每一个循环槽内设有一个气锁单元,每个气锁单元包含一个延伸到循环槽的前侧壁上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端部延伸一个相垂直的第二隔板,第一、二隔板及循环槽的前、右侧壁形成一个空间,蒸发孔与回流孔限制在该空间内,第二隔板与循环槽的右侧壁间形成一个第一通口;循环槽右侧壁上向左侧壁延伸一个与第二隔板平行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靠近左侧壁的端缘垂直延伸一个与第一隔板平行的第四隔板,第四隔板末端向第一隔板垂直延伸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第一隔板间形成一个第二通口,第二隔板端部和第四隔板板壁间形成一个第三通孔;蒸发孔与回流孔设置的前后位置介于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的弯折部间,左右位置则介于第一隔板与第一通口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中盖底部设有一个突柱与四个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蒸发孔设在该突柱上,回流孔设在倾斜面的底缘,蒸发孔位在循环槽内一端的开口高于回流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注入口周缘延伸一个环突缘,此环突缘向下突伸一端伸入于本体的容纳槽内,环突缘上形成具有不同突伸长度的高、低水位观测壁。
专利摘要一种蓄电池的构造,该蓄电池包含一个具有容纳槽的本体,本体顶端固设一个电池盖,电池盖由一个中盖与一个上盖相固接而成,其特征在于电池盖上设有气锁单元,气锁单元可在蓄电池倾倒时快速地封闭中盖上所贯穿的蒸汽孔与回流孔,以避免电池盖在固接时因加工不良产生缝隙时,位在容纳槽内的电解液因为空气不断地由蒸汽孔与回流孔进入,而产生循环回流的现象,以确保容纳槽内的电解液不会外漏。
文档编号H01M2/04GK2200869SQ9422139
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4日
发明者林永华 申请人:成光蓄电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