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830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
一般的圆形电缆内有数根线材,这些线材是由导线与包覆导线的绝缘外层所构成,而圆形电缆必须通过一连接器与周边装置(如电脑周边、电子仪器周边等)电性连接以传输信息。


图1所示,一般的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10、一设在该金属壳体10内的绝缘块体11及数根传导端子12,该绝缘块体11设有数个贯穿孔110以供这些传导端子12插设,这种连接器与圆形连接电缆2连接组装的方式为先分别将该圆形电缆2中的导线20抽出,再让导线20一一分别与这些传导端子12以锡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焊接之前,必须先在该导线20后方套有一以塑胶材质制成并与该导线20保持一间隙的绝缘套管13,以便当导线20与传导端子12焊接后,可将绝缘套管13向前移动,使得该绝缘套管13可以将导线20与接触端子12的焊接处14套住,由于该绝缘套管13与焊接处14保持有一间隙,因此还要再使用加热压夹工具加热该绝缘套管13,使绝缘套管13产生热塑并夹压变形以包覆焊接处以保护焊接处14,最后,再把这些传导端子12插入绝缘块体11的贯穿孔110一端,并使该传导端子12的一端凸出于这些贯穿孔110的另一端的一段适当距离,而这种电连接器1与圆形缆线2的连接方式却非常地耗工耗时,这是因为传导端子12与导线20是以锡焊加工连接的方式,由于焊接点非常小,所以在焊接这个加工步骤非常麻烦,而该绝缘套管13还需要用到加热压夹工具才能完全包覆在焊接处14,如果包覆不完全又容易造成短路。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保护电连接器10与防止电磁干扰(EMI),因此该电连接器10还设有一具有上壳体15与下壳体16的保护壳体,而该上、下壳体15、16卡合的方式为在该绝缘块体11的上缘和下缘各设有一卡勾槽111,该上壳体15的上缘设有两卡勾凸缘151、两侧各设有一卡扣孔152,以及该下壳体16的下缘设有两卡勾凸缘161、两侧各设有一卡扣块162,因此,先将该上、下壳体15、16的卡勾凸缘151、161勾入该绝缘块体11上、下缘的卡勾槽111中,同时让上壳体15的卡扣孔152与下壳体16的卡扣块162相互卡扣,以达到该上、下壳体15、16可相互卡合,但这种结合构造与方式可从图2中清楚看出,该上、下壳体15、16的两侧是以单边卡合,容易造成松脱,且卡合的力量集中在前方,容易造成该上、下壳体15、16在卡合时尾部翘开,而包覆不完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可节省工时,以及具有卡合牢固且紧密的保护壳体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是用于圆形电缆与周边装置作电性连接,该圆形电缆内具有数根线材,该线材具有绝缘外层与被缘绝外层包覆的导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座体,且该座体具有一连接面与一插设面,并在该座体内设有数个接触端子,这些接触端子的一端凸出于该插设面一段距离,另一端也是凸出该连接面并使该连接面可与周边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座体的插设面的一端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具有一接触面与一插接面,该插接面与该接触面之间贯通设有数个供插孔,这些供插孔在该接触面的一端可供凸出于该插设面的这些接触端子对应插入,在该插接面的这些供插孔内设有数个接引端子,这些接引端子的一端分别供这些导线插置,另一端可分别与这些接触端子作电性连接。
上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中,在这些接引端子的两端之间设有一卡制槽,而这些供插孔的两端之间并配合该卡制槽位置处设有一卡制凸块。
上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中,这些接引端子是略呈一中空条状,其一端是供该导线插置,而另一端是供该接触端子插设,使该导线与该接触端子在该接引端子内电性接触。
上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中,在该接引端子近该导线插置处设有可使该导线固定在接引端子内的一对称夹固凸缘,而该接引端子接近可供该接触端子插入的一端设有一可将该接触端子夹住的夹持件。
上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更设有一防止电磁干扰与该保护该座体与该连接座的介面、该连接座与这些接引端子的介面、以及这些端子与这些导线的夹持处的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具有一上护壳及一可与该上护壳相互卡合的下护壳。
上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中,在该座体顶面与底面各设有第一卡制部、该连接座的两侧面各设有第二卡制部、该上护壳的两侧设有第三卡制部与第四卡制部、顶面设有第五卡制部、以及该下护壳的两侧设有第六卡制部与第七卡合部、底面设有第八卡制部,该座体顶面的第一卡制部是与该第五卡制部相配合卡制,该座体底面的第一卡制部与第八卡制部相配合卡制,而该连接座两侧的第二卡制部是与该第三卡合部与该第六卡合部相互配合卡制,且该上壳体的第四卡制部与该下壳体的第七卡制部相互卡制。
上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中,该座体设有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具有一外凸而可容置凸出于该连接面的接触端子的容置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和与圆形电缆连接的方式,是先将数个导线插分别地插置于这些接引端子的一端,接着,这些接引端子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座的供插孔中,并与插入该供插孔中的接触端子作连结,使得该导线可进一步地与接触端子电性连接,如此,可解决以往传导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需多一道焊接制程与容易造成短路的缺点。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电磁干扰(EMI)与保护该座体与连接座的介面、该连接座与该接引端子的介面、以及该接引端子与导线的夹持处,因此设有一具有上、下护壳的保护壳体,先在该座体顶面与底面各设有第一卡合部、该连接座的两侧面各设有第二卡合部,而在该上护壳的两侧设有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顶面设有第五卡合部、以及在该下护壳的两侧设有第六卡合部与第七卡合部、底面设有第八卡合部,所以该上、下护壳的卡合方式为在该座体顶面的该第一卡合部与该上护壳的第四卡合部相配合卡制、位在该座体底面的该第一卡合部与该下护壳的第八卡合部相配合卡制,而该连接座两侧的第二卡合部分别与该上护壳的三卡合部和该下壳体的第五卡合部相互配合卡制,以及该上护壳的第四卡合部与该下护壳的第六卡合部相互卡制,如此就可让该上、下护壳卡合在一起,而该第一卡合部对应第四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对应第三卡合部与第五卡合部、以及第七卡合部对应第八卡合部可为凹槽或是与该凹槽相配合卡制的凸起块,或是以其他类似可配合卡制的机构配合取代。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该上、下护壳以更多的卡合点,并且是以一种卡合力量散布的方式(也就是将该上、下护壳的卡合点遍布在该座体的顶、底面与该连接座的两侧,以及该上、下护壳上),所以比以往连接器的保护壳体更为牢固,以解决以往保护壳体卡合不牢固的问题,而使该上、下护壳能包覆完整并紧密。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般电连接器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一般电连接器构造设有保护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与保护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座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座的其中一个供插孔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接引端子的上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接引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供插孔、接引端子、导线、接触端子的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连接器与保护壳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欲连接的圆形电缆3具有数根线材30,而该线材30是由导线301与包覆导301线的绝缘外层302所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4、一连接座5与数个接引端子6。
该座体4是由绝缘材质制成,如图3、4所示,其具有一连接面40与一插设面41,在座体4内设有数个呈整齐排列的接触端子42,并使得这些接触端子42的两端各凸出于连接面40与插设面41一段适当距离,在座体4外设有一金属外壳43,金属外壳43具有一外凸的容置穴430,可将凸出于该连接面40的接触端子42容置在容置穴430中,该金属外壳43是用于保护座体4,并且该金属外壳43向外突出的容置穴430可让凸出于该连接面40的数个接触端子42更容易与周边装置(图未示)相连接。
如图3、5、6所示,位于该插设面41一侧的连接座5,是由绝缘材质制成,其具有一接触面50与一插接面51,并在该插接面51与接触面50之间贯通设有数个整齐排列的供插孔52,且在该供插孔52两端之间设有一卡制凸块520。
如图3、7、8所示,数个接引端子6略呈中空条状,其一端可让该导线301插置,而另一端可供该接触端子42插设,在该接引端子6接近导线301插置处设有一对夹固凸缘61、接近该接触端子42插入处设有一夹持件62,并且在该接引端子6的夹固凸缘61、夹持件62之间设有一可对应卡制凸块520位置的卡制槽63,使得该接引端子6插入供插孔52后不易脱出。
配合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圆形电缆3连接的方式为先将各个导线301插入各接引端子6供导线301插置的一端,当该导线301插入后,可利用夹具之类的工具将该夹固凸缘61夹扁,使得该导线301固定在接引端子6内,接着将该接引端子6供接触端子42插置的一端插入位在该插接面51的供插孔52中,而该接引端子6插入后,由于该卡制槽63与供插孔52中的卡制凸块520相互干涉,使得该接引端子6不容易从供插孔52中脱出,特别的是,本实施例为了配合自动化作业,可将数个接引端子6借一坯条64排成一排(如图7所示),并各对应供插孔52的位置,如此,在作业时可将数根导线301一次插入成排状的数个接引端子6中,然后再用夹具一次将数个接引端子6的夹固凸缘61一次夹扁,接着再将数个接引端子6插满在数个供插孔52中。当该接引端子6插入连接座5的供插孔52后,再将该座体4的接触端子42对应插入供插孔52位在接触面50的一端,如图9所示,在该接触端子42插入供插孔52时,也就是该接触端子42插入接引端子6的一端内,并与该导线301作电性接触,同时,接触端子42被接引端子6的夹持件62所夹住,使得接触端子42不容易从接引端子6内脱出。而电连接器与圆形电缆3连结后的情形,如图10所示,并借电连接器与圆形电缆连结3的方式,非常省时省工,并且可在自动化作业中容易实施。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电磁干扰(EMI)与保护该座体4与连接座5的介面、该连接座5与接引端子6的介面、以及该接引端子6与导线301的夹持处,因此,还设有一具有上、下护壳70、71的保护壳体。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为了与上、下护壳70、71组装,先在该座体4顶面与底面各设有两凹槽44作为第一卡合部、该连接座5的两侧面各设有一前突块53与一后突块54作为第二卡合部,而该上、下护壳70、71与电连接器组装的部分,是在该上护壳70的两侧各设有一卡孔700作为第三卡合部与一向内凸起的卡掣块701作为第四卡合部、顶面设有两个向下凹的抵块702作为第五卡合部,以及在该下护壳71的两侧各设有一卡孔710作为第六卡合部与一卡掣孔711作为第七卡合部、底面设有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抵块712作为第八卡合部。
所以,由图3与图11可清处地看出,该上、下护壳70、71的卡合方式为位在该座体4顶面的两凹槽44与该上护壳70的抵块702相配合卡制、位在该座体4底面的两凹槽44与该下护壳71的抵块712相配合卡制,而该连接座5两侧的前突块53对应该上护壳70的卡孔700、该后突块54对应下护壳71的卡孔710而相互配合卡制、以及该上护壳70的卡掣块701与该下护壳71的卡掣孔711相配合卡制,借上述的方式,就可让该上、下护壳70、71卡合在一起(如图11所示)。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座体4顶面的两凹槽44与上护壳70的抵块712、该座体4底面的两凹槽44与该下护壳71的抵块712、该连接座5的前突块53与该上护壳70的卡孔700、该连接座5的后突块54与该下护壳71的卡孔711、该上护壳70的卡掣块701与该下护壳71的卡掣孔711也可互换其设置位置而仍然具有相同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与圆形电缆连接的方式,是先将数个导线多分别插置于数个接引端子的一端,接着,这些接引端子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座的这些供插孔中,并与插入这些供插孔中的这些接触端子作连结,使得这些导线可进一步地与接触端子电性连接,如此,可解决以往传导端子与导线之间的连接需多一道焊接制程与容易造成短路的缺点,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护该壳体的上、下护壳卡合的方式,具有比往保护壳体更多的卡制点以及卡制力量是以一种遍布分散的方式,使得该上、下护壳卡合更加牢固,借此,可解决以往保护壳体卡合不牢固的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是用于圆形电缆与周边装置作电性连接,该圆形电缆内具有数根线材,该线材具有绝缘外层与被缘绝外层包覆的导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座体,且该座体具有一连接面与一插设面,并在该座体内设有数个接触端子,这些接触端子的一端凸出于该插设面一段距离,另一端也是凸出该连接面并使该连接面可与周边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座体的插设面的一端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具有一接触面与一插接面,该插接面与该接触面之间贯通设有数个供插孔,这些供插孔在该接触面的一端可供凸出于该插设面的这些接触端子对应插入,在该插接面的这些供插孔内设有数个接引端子,这些接引端子的一端分别供这些导线插置,另一端可分别与这些接触端子作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这些接引端子的两端之间设有一卡制槽,而这些供插孔的两端之间并配合该卡制槽位置处设有一卡制凸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接引端子是略呈一中空条状,其一端是供该导线插置,而另一端是供该接触端子插设,使该导线与该接触端子在该接引端子内电性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接引端子近该导线插置处设有可使该导线固定在接引端子内的一对称夹固凸缘,而该接引端子接近可供该接触端子插入的一端设有一可将该接触端子夹住的夹持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更设有一防止电磁干扰与该保护该座体与该连接座的介面、该连接座与这些接引端子的介面、以及这些端子与这些导线的夹持处的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具有一上护壳及一可与该上护壳相互卡合的下护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座体顶面与底面各设有第一卡制部、该连接座的两侧面各设有第二卡制部、该上护壳的两侧设有第三卡制部与第四卡制部、顶面设有第五卡制部、以及该下护壳的两侧设有第六卡制部与第七卡合部、底面设有第八卡制部,该座体顶面的第一卡制部是与该第五卡制部相配合卡制,该座体底面的第一卡制部与第八卡制部相配合卡制,而该连接座两侧的第二卡制部是与该第三卡合部与该第六卡合部相互配合卡制,且该上壳体的第四卡制部与该下壳体的第七卡制部相互卡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设有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具有一外凸而可容置凸出于该连接面的接触端子的容置穴。
专利摘要一种圆形电缆用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一连接座与数个接引端子,在座体内设有数个接触端子,且这些接触端子凸出于座体的两端,在座体的两端设有数个贯穿的供插孔,这些供插孔的一端可供这些接触端子插入,这些接引端子的一端可供圆形电缆的导线插入,另一端则插入供插孔的另一端,并与接触端子作电性连接,另外,该电连接器还设有一具有上、下护壳的保护壳体。
文档编号H01R13/42GK2404233SQ9925880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吴国泰 申请人: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