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6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支承导体部114,其在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贯通孔106和107中插通,在上端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和(:字状部115,其与该支承导体部114连结而配设在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下表面侧,并且向内侧开放。
[0065]C字状部115包括:沿着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的下表面向外侧延长的固定触点安装部116 ;从该固定触点安装部116的外侧端部向下方延长的中间部117 ;和从该中间部117的下端侧与固定触点安装部116平行地向内侧即固定触头111和112的面对方向延长的触点形成部118。这样,C字状部115形成为在由中间部117和触点形成部118形成的L字状加上固定触点安装部116而成的C字状。
[0066]此外,从图1可知,固定触点安装部116与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相比向可动触点部130侧伸出地配置。
[0067]此处,在支承导体部114的下端面突出形成的销114a被插通在C字状部115的固定触点安装部116上形成的贯通孔120内。该状态下,支承导体部114与C字状部115例如通过钎焊被固定。此外,支承导体部114和C字状部115的固定,不限于钎焊,也可以使销114a嵌合在贯通孔120,或在销114a上形成阳螺纹,在贯通孔120中形成阴螺纹,使二者螺合。
[0068]进而,设置有覆盖固定触头111和112的C字状部115的固定触点安装部116和中间部117的绝缘罩121。该绝缘罩121是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是限制对固定触点安装部116和中间部117产生电弧的部件。
[0069]该绝缘罩121包覆C字状部115的固定触点安装部116和中间部117的内周面。绝缘罩121,如图3所示,包括:沿着固定触点安装部116和中间部117的内周面的L字状板部122 ;从该L字状板部122的前后端部分别向上方和外侧延长来覆盖C字状部115的固定触点安装部116和中间部117的侧面的立起部123 ;和从该立起部123的上端向内侧形成的与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支承导体部114上形成的小径部114b嵌合的嵌合部(未图示)。
[0070]通过该绝缘罩121,在C字状部115的内周面仅使触点形成部118的上表面侧露出而成为触点部118a。
[0071]此处,上述L字状板部122包括与固定触点安装部116相对的上侧罩部122a和与中间部117相对的侧方罩部122b。
[0072]进而,在固定触头111和112的C字状部115内配设有左右的可动触点部130。具体而言,具有在左右的固定触头111和112的隔离方向上延伸的金属制的可动触头132。在该可动触头132的左右两端部形成上述可动触点部130,该形成的可动触点部130被分别配置在C字状部115内。该可动触头132被由在后述的电磁体单元200的可动铁芯215上固定的轴体构成的可动支承体131支承。该可动触头132,如图1和图4所示,在位于中央部的可动支承体131的附近,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凹部,在该凹部形成使可动支承体131插通的贯通孔133。可动支承体131在上端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1a。对于该可动支承体131,从下端侧插通接触弹簧134,接着在可动触头132的贯通孔133中插通,而使接触弹簧134的上端与凸缘部131a抵接。然后,以通过该接触弹簧134得到预先设定的作用力的方式,例如用C型环135对可动触头132定位。
[0073]该可动触点部130,在释放状态下,如图1所示,成为两端的触点部130a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C字状部115的触点形成部118的触点部118a保持预先设定的间隔地分离的状态。此外,可动触点部130设定为在接通位置两端的触点部与固定触头111和112的C字状部115的触点形成部118的触点部118a以接触弹簧134产生的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接触。
[0074]进而,在消弧室102的方筒体104的内周面配设有非导电性的收纳容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收纳容器由图5所示的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筒体140构成的情况。
[0075]上述绝缘筒体140,如图1所示,包括在方筒体104的内周面配置的方筒部140a和封闭该方筒部140a的下表面侧的底板部140b。此外,上述固定触点支承绝缘基板105构成收纳容器的顶板部分。
[0076]在上述绝缘筒体140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内部形成有在绝缘筒体140的短边方向(与可动触头13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别相对的2组壁部400。S卩,在绝缘筒体140内形成有4个壁部400。
[0077]此外,第一组的壁部400与第二组的壁部400在绝缘筒体140的长度方向上对称地配置。各壁部400是横截面呈L字形的壁体,下端部与底板部140b连结为一体,并且具有与上述可动触头132相对的相对壁部401。在上述短边方向上成对的壁部400的相对壁部401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上述可动触头132的宽度宽一些。此外,在各相对壁部401的端部形成有引导部401a。各引导部401a以向可动触头132侧突出的状态,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然后,成为上述可动触头132配置在相对的各组壁部400之间的状态。由此,通过上述相对壁部401,将可动触头132的旋转方向的摇动限制得较小。
[0078]进而,如分解图即图6所示,在各相对壁部401的前侧,分别在上述相对壁部401与可动触头132之间配置有滑动引导件403。具体而言,滑动引导件403配置在比上述端部侧的引导部401a靠中央侧的位置。各滑动引导件403由在可动触头132的进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金属板构成。如上所述,沿着各相对壁部401具有4个滑动引导件403。
[0079]上述4个滑动引导件403,如图7所示,下端部与一个基板部404连结为一体。即,4个滑动引导件403和基板部404,是在对一个金属板通过进行冲压加工、其他加工而成形后,使滑动引导件403的下端部向上方弯折不足90度而构成的。由此,4个滑动引导件403从基板部404呈足状地向上侧立起设置。此外,在基板部404的中央部形成有大的开口404a。此外,各滑动引导件403的上端部向相对壁部401侧弯折而成为与该相对壁部401抵接的抵接部403a。此处,各滑动引导件403相对于基板部404的弯折量被加工为小于90度(略微向外变扩的弯折量)。
[0080]而且,如上下颠倒后的图8所示,在绝缘筒体140的底板部140b的中央部,在4处形成各滑动引导件403能够贯通的开口 140c,通过使各个滑动引导件403插入该开口而如上所述地配置该滑动引导件403。
[0081]此时,基板部404与上述底板部140b的外表面抵接,由此各滑动引导件403的下端部成为被绝缘筒体140支承的状态。此外,因为使滑动引导件403的弯折不足90度,所以被插入绝缘筒体140内的滑动引导件403要向外侧扩宽时,其前端部即抵接部403a按压在相对壁部401上。即,滑动引导件403的抵接部403a顶在相对壁部401上而以被定位的状态支承在该相对壁部401上。结果,各滑动引导件403部的两端部被绝缘筒体140支承,其间的部分成为悬空的状态。其中,优选滑动引导件是具有弹性的金属。
[0082]图9是表示插入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0083]电磁体单元200,如图1所示,包括:可动铁芯215,其将一端部侧连结在可动支承体131而使轴朝向沿着该可动支承体131的驱动方向的方向;固定铁芯203,其在上述可动铁芯215的轴向另一端部侧与该可动铁芯215同轴地配置,在离开该可动铁芯215的方向上延伸;和至少配置在固定铁芯203的外周侧的励磁线圈2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