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86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延伸并且限制该可动触头132的转动变位的金属制的滑动引导件403。
[0117]其中,优选滑动引导件403为2个以上。
[0118]根据该结构,实现了以下效果。
[0119]为了进行固定触点部与可动触点部的接触分离,可动触头132进退(stroke:行程,冲程)时,可动触头132以可动支承体131为轴在旋转方向上摇动并且进行冲程(stroke,进退)。此时,上述可动触头132要在旋转方向上摇动时,可动触头132的宽度方向端面部与上述金属制的滑动引导件403抵接。由此,可动触头132在旋转方向的摇动量被滑动引导件403部限制并且进行冲程(stroke,进退)。S卩,可动触头132在进退方向上进行冲程时,该可动触头132与金属制的滑动引导件403部分地滑动并且进行冲程(stroke,进退)。
[0120]此时,滑动引导件403是金属制的,即,滑动引导件403比绝缘筒体140有硬度,因此与可动触头132与绝缘筒体140滑动接触并且进行冲程(stroke,进退)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磨耗粉的产生。
[0121]进而,即使从滑动引导件403产生磨耗粉,该磨耗粉进入触点部之间,因为该磨耗粉是导电性的,所以能够避免导通不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流通路的开闭的可靠性。
[0122](2)滑动引导件403由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被支承在收纳容器上的弹性材料构成。能够例示弹簧钢板作为弹性材料。
[0123]根据该结构,滑动引导件403中,与可动触头132滑动接触的部分成为悬空的状态,能够弯曲。因此,可动触头132与滑动引导件403抵接时可动触头132被施加返回初始位置的弹力,可动触头132易于返回初始位置。
[0124]此处,使基板部404与滑动引导件403的弯曲不足90度,由此成为将滑动引导件403的前端部压在相对壁部401上的状态。由此,抑制可动触头132在滑动引导件403上滑动引起的该滑动引导件403的振动。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将滑动引导件403的前端部(抵接部403a)压在相对壁部401上,能够简易地对该滑动引导件403定位。
[0125](3)至少具有4个滑动引导件403,4个滑动引导件403中,每2个滑动引导件403组成一组,夹着该可动触头132配置在上述可动触头132的宽度方向两侧,第一组滑动引导件403位于比与可动支承体131的连结部靠一个可动触点部侧的位置,第二组滑动引导件403位于比与可动支承体131的连结部靠另一个可动触点部侧的位置。
[0126]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用金属制的滑动引导件403限制可动触头132的旋转方向的摇动。
[0127](4)具有使多个滑动引导件403的电磁体单元200侧的端部一体连结的基板部404。使上述基板部404与上述绝缘筒体140的电磁体单元200侧的底部的外表面相对地配置,使上述各滑动引导件403分别贯通在底部形成的开口,从而将各滑动引导件403配置在上述收纳容器内。
[0128]根据该结构,能够简易地成为使多个滑动引导件403的下端部侧被绝缘筒体140支承的状态。
[0129]此外,在滑动引导件403向绝缘筒体140的安装时,由于仅将滑动引导件403插入开口中进行组装,因此容易组装。
[0130](5)上述基板部404由独立的2个基板部404构成,第一基板部404与上述第一组滑动引导件403的端部连结为一体,第二基板部404与上述第二组滑动引导件403的端部连结为一体。
[0131]根据该结构,也能够简易地成为使多个滑动引导件403的下端部侧被绝缘筒体140支承的状态。
[0132](6)包括绝缘筒体140的收纳容器是至少密封上述固定触点部、可动触头132和可动触头132的密封结构。
[0133]如上所述,能够抑制产生磨耗粉,并且即使产生磨耗粉且处于接点之间,也能够避免导通不良。其结果是,即使触点部被密封,也能够提高电流通路的开闭的可靠性。
[0134]以上,本申请主张优先权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2-271280(2012年12月12日申请)的全部内容,为了参考而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0135]此处,参考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权利范围不限定于此,基于上述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改变对于本行业从业者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主权项】
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固定触点部,其隔开预先设定的距离地配置; 可动触头,其在所述隔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两端部侧具有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部分别相对配置的一对可动触点部; 轴状的可动支承体,其支承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延伸方向中央部; 收纳容器,其至少收纳所述固定触点部和可动触头,由非导电体构成; 电磁铁单元,其使所述可动支承体进退而使所述可动触点部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分离;和 滑动引导件,其在所述收纳容器内沿着所述可动触头进退的方向延伸来限制该可动触头的转动位移, 所述滑动引导件与所述收纳容器是不同的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引导件是金属制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引导件由延伸方向两端部被支承在收纳容器上的弹性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四个所述滑动引导件,四个滑动引导件中,每两个滑动引导件组成一组,夹着该可动触头配置在所述可动触头的宽度方向两侧,第一组滑动引导件位于比与可动支承体的连结部靠一个可动触点部侧的位置,第二组滑动引导件位于比与可动支承体的连结部靠另一个可动触点部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基板部,其与所述多个滑动引导件的电磁铁单元侧的端部一体连结, 使所述基板部与所述收纳容器的电磁铁单元侧的底部的外表面侧相对配置,使所述各滑动引导件分别贯通在底部形成的开口,由此将各滑动引导件配置在所述收纳容器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部由独立的两个基板部构成,第一基板部与所述第一组的两个滑动引导件的端部连结为一体,第二基板部与所述第二组的两个滑动引导件的端部连结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容器构成至少密封所述固定触点部、可动触头、和可动触头的密封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电流通路的开闭的可靠性的电磁接触器。电磁接触器包括:一对固定触点部;在两端部侧具有与上述一对固定触点部分别相对配置的一对可动触点部的可动触头(132);和支承上述可动触头(132)的上述延伸方向中央部的轴状的可动支承体(131)。此外,上述固定触点部和可动触头(132)被收纳在非导电性的绝缘筒体(140)内。电磁体单元(200)在轴向即进退方向上驱动上述可动支承体(131)而使上述可动触点部相对于上述固定触点部接触分离。进而,具有限制上述可动触头(132)的转动变位的滑动引导件(403)。滑动引导件(403)与绝缘筒体(140)是不同的部件。
【IPC分类】H01H50-02, H01H50-54
【公开号】CN104704593
【申请号】CN201380052055
【发明人】中康弘, 高谷幸悦, 铃木健司
【申请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9月26日
【公告号】US20150206685, WO2014091650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