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2358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碳化娃(siliconcarbide,SiC)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0SFET)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碳化娃(siliconcarbide,SiC)由于具有宽能带系数(3. 26eV)、高临界崩溃电场 强度(3MV/cm)及高热导系数(4.9W/cm-K)等特性,被认为是功率开关元件的极佳材料。碳 化娃制成的功率元件可以轻松承受1000伏特以上的崩溃电压(breakingdownvoltage)。 而在相同崩溃电压条件下,以碳化硅为基材制成之功率元件的耐压层(低掺杂浓度的漂移 层)厚度仅为硅功率元件厚度的1/10。
[0003] 然而,目前的垂直碳化娃功率元件普遍有通道迁移率(channelmobility)过低 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碳化硅氧化成二氧化硅(Si02)时,在栅极氧化层与碳化硅的交界面 产生的碳簇(carboncluster)等结构会在导带(conductionband)附近形成受体缺陷 (acceptordefect)。这些受体(acceptor)容易捕获通道中的其他自由电子,降低载子浓 度,且当电子被受体缺陷捕捉后,缺陷会由电中性转为带负电,而对载子的移动形成库伦散 射(coulombscattering)。此外,目前的碳化娃在进行耐压层的嘉晶时,为降低嘉晶缺陷, 通常采用斜角(off-angle)嘉晶,而形成台阶状(step-bunching)表面;再加上植入杂质 后的高温活化步骤会造成表面粗糙,亦会对载子形成粗糙散射(roughnessscattering)。 自由电子减少、库伦散射以及粗糙散射影响了源极至漏极的电流传导,进而造成低通道迁 移率与高导通电阻。一般来说,碳化硅功率元件的通道迁移率只有碳化硅本身载子迁移率 (bulkmobility)的 1/10 以下。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藉由多层结构的埋层磊晶(外延)通道, 提高SiCM0SFET通道电子迁移率,降低导通电阻,以及提高元件的电流密度。
[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包括基材、漂移层、至 少一掺杂区、磊晶通道、栅极氧化层、栅极金属以及绝缘层。漂移区位于基材之上,且基材及 漂移层具有n型导电型。掺杂区包括p型阱、n型掺杂区及p型掺杂区,其中n型掺杂区设 置于P型阱之内,至少一部分的P形掺杂区设置于P型阱之内且与n型掺杂区相邻。磊晶 通道位于漂移层之上,且覆盖至少一部分的n型掺杂区。磊晶通道由至少二层磊晶层构成, 此些磊晶层的导电型或掺杂浓度不完全相同。栅极氧化层位于磊晶通道之上。栅极金属位 于栅极氧化层之上。绝缘层位于栅极金属与栅极氧化层之上。
[000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7]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
[0008] 图2A至图2D绘示图1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实施例;
[0009]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其磊晶通道部分的放大图;
[0010] 图3B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其磊晶通道部分的放大图。
[0011] 其中,附图标记
[0012] 1〇 :半导体结构
[0013] 100 :基材
[0014] 110:漂移层
[0015] 120:p型阱
[0016] 121:接面场效应晶体管区
[0017] 131 :p型掺杂区
[0018] 132 :n型掺杂区
[0019] 140 :磊晶通道
[0020]141 :第一磊晶层
[0021] 142:第二磊晶层
[0022]143 :第三磊晶层
[0023] 151:栅极氧化层
[0024] 152 :栅极金属
[0025] 160 :绝缘层
[0026] 170:源极导电通道
[0027] 171 :源极接触层
[0028] 172:源极导电层
[0029] 180:漏极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是用以标示相 同或类似的部分。需特别注意的是,附图已经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且附图上的 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并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
[0031]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半导体结构10 为一垂直架构的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SiCMOSFET),包括基材100、漂移层 ll〇、P型阱120、p型掺杂区131、n型掺杂区132、磊晶(外延)通道140、栅极氧化层151、 栅极金属152、绝缘层160、源极导电通道170与漏极导电层180。漂移层110(driftlayer) 位于基材100之上。P型讲120 (p-wellregion)、p型掺杂区131 (p+region)与n型掺杂区 132 (n+region)于漂移层110中构成多个掺杂区(dopingregion)。图1中的半导体结构 是绘示两个掺杂区,也就是有两个P型阱120、两个p型掺杂区131及两个n型掺杂区132。 位于两个P型阱120间的漂移层110形成接面场效晶体管区121(JFETregion)。其中n型 掺杂区132位于p型阱120之内,而至少一部分的p型掺杂区131位于p型阱120之内,且 P型掺杂区131与n型掺杂区132相邻。磊晶通道140为多层磊晶层结构(此处以两层为 例),至少覆盖于部分P型阱120及n型掺杂区132之上。栅极氧化层151位于磊晶通道 140之上。栅极金属152则位于栅极氧化层151之上。绝缘层160位于栅极金属152之上。 一接触孔(contacthole)贯穿绝缘层160及嘉晶通道140,与p型掺杂区131及n型掺杂 区132形成具良好欧姆接触的源极导电通道170。漏极导电层180位于基材100与漂移层 110接触的相反侧(此图中为基材100之下)。当M0SFET开启时,载子(电子)由源极经 源极导电通道170、n型掺杂区132、开启的磊晶通道140、接面场效应晶体管区121、漂移层 110、基材100、漏极导电层180,流到漏极。电流是在元件底部的漏极元件表面的源极间垂 直流动,故称为垂直式M0SFET。
[0032] 半导体结构10属功率元件,图1中以n型M0SFET为例,故将基材100与漂移层 110的导电型标示为n型,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亦可为p型M0SFET(所有元件的导 电型与n型M0SFET相反),本发明并不限制M0SFET的导电型。
[0033] 以下以图2A至图2D说明图1的半导体结构10的一制造方法实施例。
[0034] 首先,如图2A所示,提供基材100,并于其上形成漂移层110。基材100的材料可 选用不同晶形的碳化硅,例如是3C-SiC,6H-SiC或4H-SiC。基材100与漂移层110皆具有 n型导电型,而基材100的掺杂浓度较漂移层110高,分别以n+基材与n-漂移层表示。在 一实施例中,n+基材100的掺杂浓度约为1018至1021cnT3,而n-漂移层110的掺杂浓度约 为 1014 至 1017cm3。
[0035] 接着,如图2B所示,于n-漂移层110中形成掺杂区。掺杂区包括p型阱120、p型 掺杂区131及n型掺杂区132。p型掺杂区131与n型掺杂区132相邻,其中p型掺杂区 131只需有一部分位于p型阱120之内,而n型掺杂区132是整个设置于p型阱120之内。 p型阱120的掺杂浓度较n-漂移层110高,而p型掺杂区131与n型掺杂区132的掺杂浓 度则较P型阱120高。图2B中,在漂移层110中形成了两个间隔设置的掺杂区,共有两个p 型阱120、两个p型掺杂区及两个n型掺杂区132。两p型阱120间的n-漂移层110会形 成接面场效晶体管区 121(junctionfieldeffecttransistor,JFETregion)。
[0036] 然后,如图2C所示,形成磊晶通道140于p型阱120、接面场效晶体管区121、p型 掺杂区131及n型掺杂区132之上。磊晶通道140为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此处以两层, 第一磊晶层141、第二磊晶层142为例)。之后,在磊晶通道140上形成栅极氧化层151。随 后,在栅极氧化层151上形成栅极金属152。栅极金属152的位置至少对应部分的n型掺杂 区132、部分的p型阱120 (位于n型掺杂区132与接面场效晶体管区121之间),以及接面 场效晶体管区121。栅极金属152上更形成有绝缘层160,以隔离栅极与源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