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5539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绝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抑制或延迟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被传递到外部,并且抑制发热部件的温度急剧上升的绝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伴随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IC等发热部件的发热量变大,引起框体变热或者由于IC的温度过度上升因而IC的动作速度变慢的情况。因此采取了通过使像石墨片那样热传导性优异的构件与IC接触,来使所产生的热扩散这样的对策。
[0003]在上述方法中,虽然能够应对某种程度的发热,但若瞬间的发热进一步变大,则难以应对。特别是下载大量数据的电子设备,在下载时突发性地发热。通常,由于下载的时间不那么长,因此暂时性地抑制该热所引起的温度上升是非常重要的。
[0004]另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发明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I。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JP特表2008-5164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或延迟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被传递到外部,并且抑制发热部件的温度急剧上升的绝热片。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绝热片具有蓄热片、第I绝缘片和热传导片。蓄热片包含第I树脂、和以凝聚的状态混入该第I树脂中且内包有潜热蓄热剂的多个微胶囊。第I绝缘片具有与蓄热片粘合的第I面、和该第I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热传导片与第I绝缘片的第2面粘合。蓄热片中的微胶囊的比例为40wt%以上且90wt%以下,蓄热片在与第I绝缘片相接的部分具有不存在微胶囊的层。通过上述构成,能够抑制或延迟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传递到外部,并且抑制发热部件的温度急剧上升。此外,能够将蓄热片和热传导片稳定地连接,能够将在热传导片扩散的热高效地传递到蓄热片。其结果,使由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通过热传导片而扩散,并且从热传导片传递到蓄热片的热若成为给定的温度则作为用于使潜热蓄热剂熔解的热而被消耗。因此,能够使发热部件的温度上升延迟。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绝热片的剖面图。
[001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绝热片的使用例的图。
[0012]图3A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绝热片的制造方法中的片成型进行说明的图。
[0013]图3B是表示图3A所示的步骤之后的切断为给定的形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4]图3C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绝热片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绝热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绝热片的剖面图。
[0016]该绝热片具有蓄热片13、第I绝缘片14、和热传导片15。蓄热片13是对内包有潜热蓄热剂的微胶囊11和第I树脂12进行混合,并成型为片状。在此微胶囊11是在由甲醛树脂(formalin resin)形成的胶囊中,作为潜热蓄热剂而封入了恪点为约39°C的石錯的粒子,胶囊的直径为I?3 μπι程度。胶囊的球体凝聚而形成大小为50 μm程度的块,微胶囊11形成了粉状体。通过将微胶囊11与第I树脂12混合并成型为片状而构成了厚度约0.6mm的蓄热片13。作为第I树脂12,例如使用了聚氨酯树脂。像这样通过使用聚氨酯树月旨,从而即使增大微胶囊11的量,也能够不毁坏微胶囊11地进行混合,并且蓄热片13还具有柔软性。
[0017]蓄热片13中的微胶囊11的比例,例如设为重量比约70%。作为蓄热片13的性能,越增大微胶囊11的比例则越提高,但若该比例超过重量比90%则混炼变得困难,此外难以保持作为片的强度、形状。另一方面,若微胶囊11的比例不足重量比40%,则成为微胶囊11的块彼此零乱地浮在第I树脂12中的状态。因此热传导性下降,难以发挥蓄热片13的性能。通过将微胶囊11的比例设为40%以上,从而成为微胶囊11的块彼此相互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快速地向蓄热片13整体传热。由此,将蓄热片13中的微胶囊11的比例设为重量比40 %以上、90 %以下较为理想。更优选为50 %以上、90 %以下。
[0018]在蓄热片13的一个面上,例如粘合有由厚度约10 μπ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记作PET)形成的第I绝缘片14的第I面。在第I绝缘片14的第I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经由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的粘着材料,粘合有热传导片15。作为热传导片15,例如使用厚度约25 μπι的热分解石墨片。另外,作为热传导片15,除了热分解石墨片以外,可以使用铜膜、铝膜等。像这样,通过使用至少在面方向上具有lOOW/m.Κ以上的热传导率的片,能够进一步发挥本发明效果。但是若上述热分解石墨片的面方向的热传导率为约1600W/m.K,则在面方向上热传导率远远高于这些金属膜。而且石墨片在柔软性方面也优异因而较为理想。
[0019]在此在蓄热片13的与第I绝缘片14相接的部分,以厚度5?10 μπι设置有不存在微胶囊11的层13Α。即层13Α仅由聚氨酯树脂形成,容易与第I绝缘片14粘接。进而将第I绝缘片14的与蓄热片13相接的第I面极化来使用较为理想。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提高第I绝缘片14与蓄热片13的接合强度。为了像以上那样将第I绝缘片14极化,可以采用通过对第I绝缘片14实施电晕处理,来形成氢氧基或者羧基等极性基的方法。
[0020]进而在热传导片15的、与蓄热片13粘合的第I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还粘合有第2绝缘片16较为理想。这样一来,在处理时能够保护热传导片15。此外也可以使第2绝缘片16为双面胶带。这样一来,能够使发热部件与热传导片15密接,能够使热传导片15的性能进一步得到发挥。进而,也可以在蓄热片13的与第I绝缘片14粘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还粘合第3绝缘片18。通过第3绝缘片18能够保护蓄热片13。
[0021]另外,使蓄热片13与第I绝缘片14粘合意味着作为结果是被粘合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在形成了蓄热片13之后,粘合第I绝缘片14的方法,或者在第I绝缘片14上对蓄热片13进行成型等方法来形成。
[0022]图2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绝热片的使用例进行说明的剖面图,绝热片的热传导片15侧经由第2绝缘片16与安装于基板20的IC等发热部件19或者对其进行收纳的框体抵接。即使在发热部件19上粘合蓄热片13,也由于蓄热片13本身热传导性不佳,因而热仅传递到接近发热部件19的部分。相对于此,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构成,从而在发热部件19产生的热传递到热传导片15,并在面方向上扩散。由于热传导片15整体与蓄热片13可靠地粘合,因此热顺利地传递到蓄热片13整体。传递到蓄热片13的热,若成为给定温度则作为用于使潜热蓄热剂熔解的热而被消耗,因此能够使温度上升延迟。由此,特别能够对下载时的急剧的发热进行吸收、扩散。
[00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潜热蓄热剂的熔点为约39°C,但也可以不像这样使用一种微胶囊11,而是对例如封入了熔点为约39°C的潜热蓄热剂的微胶囊、封入了约60°C的潜热蓄热剂的微胶囊、和第I树脂12进行混合来制作蓄热片13。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热部件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