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19080阅读:来源:国知局
Inject1n Layer)即阴极侧电子注入层332。彼此相邻的层相互直接接触。
[0027]电子注入层优选是将迀移率高的材料例如BCP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双相磷酸I丐)、Alq3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三(8-轻基喹啉)招)、恶二挫(PBD:Polybutadiene,聚丁二稀)类、苯三卩坐(triazole)类的材料与L1、Mg、Ca及Cs等碱金属混合而成的层。电荷发生层优选是例如HAT — CN(6) (I, 4, 5, 8, 9, 12-hexaazatriphenylene-hexacarbonitrile)等电子受主材料。空穴注入层可以使用例如HAT — CN(6)、CuPc及PEDOT:PSS的任一种等。在空穴传输层可以使用例如NPB (N,N’ _Di_[ (1-naphthyl)-N,N’ -diphenyl] -1, I’ -biphenyl) _4,4’ -diamine,N, N’ - 二苯基-N, N’ - (1-萘基)-1, I’ -耳关苯-4,4’ - 二胺)等。电子传输层可以使用 Alq3 与 Liq (8-hydroxy-quinolinato_lithium,锂喹啉配合物)的共蒸镀而成的层。在此,也可以使用Li等来取代Liq。上述各层所用的材料不限于在此所举出的例子,作为各层的材料,可以适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使用的材料。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阳极电极285与阳极侧电荷发生层312之间具有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因此难以引起从阳极电极285向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的空穴注入,此外,由于阳极侧电荷发生层312产生有助于发光的空穴并将其迀移到阳极侧空穴传输层314,因此不会影响阳极电极285的空穴注入性,就能驱动有机EL元件340。此外,在阳极侧电荷发生层312产生的电子经由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而移动到阳极电极285。因而,无论阳极电极285的表面处理状态如何都能控制空穴的量,因此可以提高元件效率、延长有机EL元件340的寿命。需要说明的是,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与阴极侧电子注入层332可以是相同材料,也可以是不同材料。此外,对于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之上的、从阳极侧空穴注入层313到阴极侧电子注入层332的构成未特别限定,这些构成可以以任意方式层叠,只要在阳极电极285上存在难以引起空穴注入的电子注入层311,并在其上具有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层即可。
[0029]此外,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将阳极电极285所用的材料为空穴注入性低、即功函数小的金属。阳极电极285通常所用的ITO的功函数为4.26eV左右,但通过O2等离子体处理等改性为5.0?5.5eV左右来使用。但是,若能降低阳极电极285的空穴注入性,则可以使用功函数低的金属、例如4.28eV的Al、4.26eV的Ag等,在该情况下与使用ITO时相比,具有成本优势,而且能够谋求通过改善阳极电极285的平坦性来降低泄露。此外,由于无透明性,因此在利用光学干涉时不需要进行阳极电极285的膜厚的微调整。
[0030]在图5概略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有机层390的层叠构造的图。与图4的有机层300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在阳极电极285直接形成阳极侧电荷发生层312,其他方面与图4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该情况下,阳极电极285的空穴注入性会对元件效率有影响。
[0031]图6是表示关于图4的有机层300及图5的有机层390中的亮度相对于通电时间的变化的实测结果的曲线图。如该曲线图所示,具有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的有机层300,在通电50小时后还保持接近通电开始时亮度的亮度,而不具有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的有机层390,变为大致一半的亮度。因而,通过使用图4的有机层300的构成,能够抑制有机EL元件340的劣化,延长寿命。
[0032]图7是表示关于图4的有机层300及图5的有机层390中的有机EL元件340的驱动电压相对于通电时间的变化的实测结果的曲线图。如该曲线图所示,与不具有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的有机层390相比,具有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的有机层300,在通电50小时后驱动电压几乎不发生变化,不增加功耗。
[0033]图8是概略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串联(tandem)构造的有机层400的层叠构造的图。与图4的有机层300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光部320配置成阳极侧发光层322与阴极侧发光层328这2层发光层未相互接触、即成为所谓的串联构造的发光部320。
[0034]发光部320按顺序层叠有:形成于阳极侧发光层322上的电子传输层即串联电子传输层323 ;形成于串联电子传输层323上的电子注入层即串联电子注入层324 ;形成于串联电子注入层324上的电荷发生层即串联电荷发生层325 ;形成于串联电荷发生层325上的空穴注入层即串联空穴注入层326 ;形成于串联空穴注入层326与阴极侧发光层328之间的空穴传输层即串联空穴传输层327。
[0035]即使在如此有机层400具有串联构造的发光部320的情况下,由于在阳极电极285与阳极侧电荷发生层312之间具有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因此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串联构造的2层发光层之间的层叠构造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使用其他层叠构造。此外,虽然将串联构造做成2层发光层,但也可以做成3层以上的发光层来应用。
[0036]在本发明的思想范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各种变更例及修正例,应了解,这些变更例及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对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或设计变更而成的方案,或进行了工序的追加、省略或条件变更而成的方案,只要具备本发明的要旨,就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包括: 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阳极电极; 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阴极电极; 所述阳极电极及所述阴极电极之间的、形成于所述阳极电极上的电子注入层即阳极侧电子注入层;以及 形成于所述阳极侧电子注入层上的电荷发生层即阳极侧电荷发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阳极侧电子注入层相互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侧电子注入层与所述阳极侧电荷发生层相互直接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侧电子注入层阻碍来自所述阳极电极的空穴注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阳极侧电荷发生层产生的电子经由所述阳极侧电子注入层而移动到所述阳极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阳极侧电荷发生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即阳极侧空穴注入层; 形成于所述阳极侧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即阳极侧空穴传输层; 发光部,其形成于所述阳极侧空穴传输层上,且具有由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至少一层的发光层; 形成于所述发光部上的电子传输层即阴极侧电子传输层;以及 形成于所述阴极侧电子传输层及所述阴极电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即阴极侧电子注入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侧电荷发生层与所述阳极侧空穴注入层相互直接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侧电荷发生层产生有助于所述至少一层的发光层的发光的空穴并将其迀移到所述阳极侧空穴传输层。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包括: 由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阴极侧发光层; 由有机发光材料形成、且形成于比所述阴极侧发光层靠阳极侧的阳极侧发光层; 形成于所述阳极侧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即串联电子传输层; 形成于所述串联电子传输层上的电子注入层即串联电子注入层; 形成于所述串联电子注入层上的电荷发生层即串联电荷发生层; 形成于所述串联电荷发生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即串联空穴注入层;以及 形成于所述串联空穴注入层及阴极侧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即串联空穴传输层。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即使在阳极电极的空穴注入性有偏差的情况下也能以更高的元件效率并具有更长元件寿命的有机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阳极电极(285);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阴极电极(287);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之间的形成于阳极电极上的电子注入层即阳极侧电子注入层(311);形成于阳极侧电子注入层上的电荷发生层即阳极侧电荷发生层(312)。
【IPC分类】H01L51/50, H01L51/52, H01L27/32
【公开号】CN105140258
【申请号】CN201510303503
【发明人】军司雅和, 佐藤敏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公告号】US2015035759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