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浮栅器件及其形成方法_5

文档序号:9580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质层之后,在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表面、以及衬底表面形成浮栅层,且所述浮栅层的表面高于所述衬底表面,之后,通过刻蚀所述浮栅层,直至暴露出位于沟槽一侧侧壁表面的部分第一介质层顶部表面为止,能够形成浮栅。所述形成的浮栅能够与第一阱区相接触,由于浮栅层内掺杂有第二掺杂离子,第一阱区内掺杂有第一掺杂离子,所述第一掺杂离子和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因此相接触的浮栅和第一阱区能够构成PN结,进而形成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由于所述浮栅由一层完整的浮栅层刻蚀形成,因此所形成的浮栅内不存在容易导致性能不良的界面或杂质,尤其是浮栅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接触界面性能稳定。因此,所形成的浮栅性能改善,使得所形成的半浮栅器件的性能更为稳定、可靠性提高。
[0103]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半浮栅器件,请继续参考图15,包括:衬底200,所述衬底200内具有第一阱区201,所述第一阱区201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位于所述衬底200内的沟槽(未示出),所述沟槽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阱区201的底部;位于所述沟槽的侧壁和底部表面的第一介质层205 ;浮栅207a,所述浮栅内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相反,所述浮栅207a包括位于所述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205表面的第一结构271、以及位于第一结构271部分表面的第二结构272,所述第二结构272与位于沟槽一侧的部分第一阱201相接触,且所述第二结构272暴露出位于沟槽另一侧侧壁表面的第一介质层205顶部;位于所述浮栅207a表面的第二介质层208,所述第二介质层208与所述浮栅207a暴露出的第一介质层205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208表面的控制栅209。
[0104]本实施例中,所述沟槽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浮栅位于所述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表面、且暴露出位于沟槽一侧侧壁表面的部分第一介质层顶部表面。所述浮栅能够与第一阱区相接触,由于浮栅内掺杂有第二掺杂离子,第一阱区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所述第一掺杂离子和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因此相接触的浮栅和第一阱区能够构成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浮栅内部不存在容易导致电性能不良的界面或杂质,因此所形成的浮栅性能良好,使得所述半浮栅器件的性能更为稳定、可靠性提高。
[0105]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阱区,所述第一阱区内掺杂有第一掺杂离子; 在所述衬底内形成沟槽,所述沟槽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阱区的底部; 在所述沟槽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 在所述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表面和衬底表面形成浮栅层,所述浮栅层的表面高于所述衬底表面,所述浮栅层内掺杂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相反; 刻蚀部分浮栅层,形成浮栅,所述浮栅包括位于所述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表面的第一结构、以及位于第一结构部分表面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与位于沟槽一侧的部分第一阱区相接触,且所述第二结构暴露出位于沟槽另一侧侧壁表面的第一介质层顶部; 在所述浮栅表面形成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与所述浮栅暴露出的第一介质层相连接; 在所述第二介质层表面形成控制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浮栅层之前,在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表面形成牺牲层,所述牺牲层的表面低于所述衬底表面;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暴露出靠近衬底表面的部分沟槽的侧壁表面;在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之后,去除所述牺牲层;在去除所述牺牲层之后,形成所述浮栅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刻蚀部分浮栅层之后,所述第二结构仅位于所述第一结构表面,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述沟槽暴露出的侧壁表面与第一阱区相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刻蚀部分浮栅层之后,所述第二结构还位于沟槽一侧的部分衬底表面,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述沟槽暴露出的侧壁表面、以及所覆盖的衬底表面与第一阱区相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部高于或齐平于所述衬底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刻蚀部分浮栅层之后,所述第二结构还位于沟槽一侧的部分衬底表面,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覆盖的衬底表面与第一阱区相接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形成工艺包括:在衬底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暴露出部分衬底表面;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衬底,在所述衬底内形成沟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形成工艺为氧化工艺。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包括:位于衬底表面的氧化硅层、以及位于所述氧化硅层表面的氮化硅层。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浮栅层之前,在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表面形成牺牲层;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刻蚀所述掩膜层,直至暴露出靠近衬底表面为止;在刻蚀所述掩膜层之后,去除所述牺牲层;在去除所述牺牲层之后,形成所述浮栅层。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表面低于所述衬底的表面,还包括: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暴露出靠近衬底表面的部分沟槽的侧壁表面。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表面高于或齐平于所述衬底表面。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栅和第二介质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在衬底表面、第一介质层暴露出的顶部表面、以及浮栅表面形成第二介质膜;在所述第二介质膜表面形成控制栅层;刻蚀所述控制栅层和第二介质膜,直至暴露出衬底表面为止,形成第二介质层和控制栅层。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控制栅之后,在所述控制栅、第二介质层、浮栅和第一介质层两侧的第一阱区内形成源区和漏区,所述源区和漏区内掺杂有第一掺杂离子,且所述源区和漏区内的掺杂浓度高于第一阱区内的掺杂浓度。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源区和漏区之前,在所述控制栅的侧壁表面形成侧墙。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衬底内的第一阱区底部形成第二阱区,所述第二阱区内掺杂有第二掺杂离子。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阱区的掺杂浓度低于所述第一阱区的掺杂浓度。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栅层内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一阱区内的掺杂浓度。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浮栅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材料为硅;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浮栅层的材料为多晶硅;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控制栅的材料为多晶硅。2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方法所形成的半浮栅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阱区,所述第一阱区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 位于所述衬底内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阱区的底部; 位于所述沟槽的侧壁和底部表面的第一介质层; 浮栅,所述浮栅内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相反,所述浮栅包括位于所述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表面的第一结构、以及位于第一结构部分表面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与位于沟槽一侧的部分第一阱区相接触,且所述第二结构暴露出位于沟槽另一侧侧壁表面的第一介质层顶部; 位于所述浮栅表面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与所述浮栅暴露出的第一介质层相连接; 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表面的控制栅。
【专利摘要】一种半浮栅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衬底内具有第一阱区;在衬底内形成沟槽,沟槽的底部低于第一阱区的底部;在沟槽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在沟槽内的第一介质层表面和衬底表面形成浮栅层,浮栅层的表面高于衬底表面,浮栅层内和第一阱区内的掺杂类型相反;刻蚀部分浮栅层,形成浮栅,浮栅包括位于沟槽内的第一结构、以及位于第一结构部分表面的第二结构,第二结构与位于沟槽一侧的部分第一阱区相接触,且第二结构暴露出位于沟槽另一侧侧壁表面的第一介质层顶部;在浮栅表面形成第二介质层,第二介质层与浮栅暴露出的第一介质层相连接;在第二介质层表面形成控制栅。所形成的半浮栅器件性能改善。
【IPC分类】H01L21/336, H01L29/423, H01L29/788, H01L21/28
【公开号】CN105336622
【申请号】CN201410370627
【发明人】王文博, 卜伟海, 康劲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7月30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