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37367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一体铸型成形时的信号线路的移动所导致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将该信号线路的阻抗的失谐保留在最小限的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对绝缘板(21)而言,通过在一体铸型成形后除去一体铸型成形时沿信号线路(23、25)的宽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限制该信号线路(23、25)的位置的成型模具而沿板厚方向贯通绝缘板(21)或者从绝缘板(21)的板面凹入的切除部(27-2、28-2、27-1、27-3、28-1、28-3)在信号线路(23、25)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位置形成,该切除部以使信号线路(23、25)的板厚面以及该信号线路(23、25)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范围的板面露出的方式形成。
【专利说明】
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两个电连接器彼此的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连接两个电连接器彼此的连接板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知。对于该专利文献I的连接板而言,由金属带状片制成的多个信号线路件沿该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排列,通过由电气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板利用一体铸型成形而被保持。该一体铸型成形维持着将多个信号线路件在成型模具内排列的状态,将电气绝缘材料注入上述成型模具内来进行。此时,需要以在成型模具内接受电气绝缘材料的注入的压力的信号线路件不会从正规位置偏移的方式限制信号线路件的沿宽度方向、板厚方向的移动。
[0003]作为限制信号线路件移动的方法,例如公知有如下方法:通过设置于成型模具的限制部,在信号线路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位置,遍及该信号线路件的整周,按压该信号线路件的两板面以及两侧端面,从而将信号线路件维持在正规位置。在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的连接板中,对于信号线路而言,在上述成型模具的限制部所处的位置,信号线路的整周面从绝缘板露出与空气接触。
[0004]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3 — 080648
[0005]在上述信号线路从绝缘板露出与空气接触的部分中,与该信号线路被绝缘板覆盖的部分比较,有效的介电常数变小,其结果是,阻抗变大。即,上述信号线路在被绝缘材料覆盖的范围与从绝缘材料露出的范围,阻抗不同,沿该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产生阻抗的失谐。这种阻抗的失谐成为基于信号反射的信号劣化的原因,不优选。特别是在通过信号线路传送的信号是高速的情况下,由于要求精确的阻抗整合,所以需要将阻抗失谐保留在最小限。另一方面,若为了在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的全部范围使阻抗整合,在沿该长度方向的全部范围将信号线路的整周面通过绝缘板覆盖,则无法将用于限制信号线路件的位置偏移的限制部设置于成型模具,难以在一体铸型成形时将信号线路维持在正规位置。

【发明内容】

[0006]鉴于这种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一体铸型成形时的信号线路的移动所导致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将该信号线路的阻抗的失谐保留在最小限的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0007]根据本发明,上述课题通过具有以下的第一发明的连接板、第二发明的连接板的电连接器来解决。
[0008]<第一发明>
[0009]对于第一发明的连接板而言,由金属带状片制成的多个信号线路沿该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通过一体铸型成形被绝缘板保持而制成,所述多个信号线路的两端具有连接两个电路连接部件彼此的接点。
[0010]在该连接板中,在第一发明中,对于绝缘板而言,通过在一体铸型成形后除去在一体铸型成形时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限制该信号线路的位置的成型模具从而沿板厚方向贯通绝缘板或者从绝缘板的板面凹入的切除部在信号线路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位置形成,上述切除部以使信号线路的板厚面以及该信号线路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范围的板面露出的方式形成。
[0011]如上述那样,在第一发明中,绝缘板的切除部以使信号线路的板厚面以及该信号线路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范围的板面即仅使信号线路的周面的极窄的范围露出的方式形成。因此,对于连接板的信号线路而言,由于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通过成型模具接受位置限制的上述一部分范围以外的范围,板面被绝缘材料覆盖,所以与如以往那样信号线路的整周面露出的情况比较,有效的介电常数较大,进而阻抗变小。即,与以往相比,将信号线路的沿长度方向的阻抗的失谐抑制为较小。另外,在一体铸型成形时,信号线路在露出的板厚面以及上述一部分范围的板面,通过成型模具限制沿宽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的移动,因此将该信号线路可靠地保留在正规位置。
[0012]在第一发明中,绝缘板的切除部也可以形成于使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该信号线路的两方的侧缘部(信号线路的靠近侧缘部分)中的、单方的侧缘部的板面以及侧端面露出的位置。在将上述切除部形成于这种位置的情况下,在一体铸型成形时,成型模具与上述侧缘部的板面抵接,从而沿上述板厚方向的信号线路的移动被限制,并且上述成型模具与上述侧缘部的侧端面抵接,从而信号线路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向上述单方的侧缘部侧的移动被限制。
[0013]在第一发明中,绝缘板的切除部也可以分别形成于该信号线路的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这样切除部与信号线路的两方的侧缘部分别对应地形成,从而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通过成型模具,即便是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任意方向,也能够限制信号线路的移动。
[0014]在第一发明中,绝缘板的切除部也可以为,在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该信号线路的一侧形成的切除部、与在另一侧形成的切除部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假如,若一侧的切除部与另一侧的切除部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形成于相同位置,则与仅在单侧形成有切除部的情况比较,沿设置有切除部的长度方向位置,信号线路露出的面积倍增,不优选。通过使一侧的切除部与另一侧的切除部沿上述长度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能够进行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信号线路的位置限制,并且能够将信号线路的露出面积保留在最小限。
[0015]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为,信号线路在沿该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域,用于该信号线路的位置限制的被限制孔部沿该信号线路的板厚方向贯通形成,绝缘板的切除部使上述被限制孔部的内周板面的周向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该被限制孔部的内周板厚面露出。这样,通过将被限制孔部形成于信号线路,能够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限制该信号线路的沿信号线路的板厚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移动。
[0016]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为,信号线路的、沿该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与切除部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比其他部分大的宽度尺寸形成。若增大信号线路的宽度尺寸,则信号线路彼此间的距离变小。通过这样增大信号线路的宽度尺寸,并且使信号线路彼此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信号线路的有效介电常数较大,进而阻抗变小。因此,通过在与切除部对应的位置,增大信号线路的宽度尺寸,从而增大有效的介电常数,从而能够抵消或抑制信号线路在该切除部露出所引起的有效的介电常数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的该切除部的位置中的阻抗的增加,能够缩小阻抗的失谐。
[0017]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为,对于连接板而言,与信号线路邻接地并行的接地线路与该信号线路成为同列并且通过一体成形被绝缘板保持,对于该接地线路而言,沿该接地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与切除部对应的位置的部分的侧缘与其他部分的侧缘相比,位于与信号线路接近的位置。若使接地线路的侧缘与信号线路接近,则有效的介电常数较大,进而阻抗变小。因此,通过在与切除部对应的位置,使接地线路的侧缘与信号线路接近,从而能够抵消或抑制在该切除部信号线路露出所引起的有效的介电常数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的该切除部的位置中的阻抗的增加,能够缩小阻抗的失谐。
[0018]<第二发明>
[0019]具有第二发明的连接板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利用壳体将第一发明的多个连接板隔开间隔地保持,该壳体在上述连接板的接点所处的两端侧开口,对象连接器以能够通过该接点与连接板连接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壳体嵌合。根据该电连接器,在具有第一发明的连接板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连接两个对象连接器。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绝缘板的切除部以使信号线路的板厚面以及沿上述宽度方向的该信号线路的一部分范围的两板面露出的方式形成,因此与如以往那样信号线路的整周面露出的情况比较,有效的介电常数较大,进而阻抗变小,其结果是,与以往相比,能够将信号线路的沿长度方向的阻抗的失谐抑制为较小。另外,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通过成型模具限制信号线路的沿宽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将信号线路保留在正规位置。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板的作为中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以及与其连接的两个对象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3 ]图2A?图2C表示图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连接板,图2A是其立体图,图2B是表示图2A的连接板的与绝缘板的铸型一体成形前的直线对、交叉对以及接地线路的排列状态的立体图,图2C是图2A的连接板的左半部的主视图。
[0024]图3A是抽出图2B中的一对直线对并将其示出的立体图,图3B是抽出图2B中的一对交叉对并将其示出的立体图,图3C是抽出图2B中的一个接地线路并将其示出的立体图,图3D是放大表示图3B的交叉对的交叉域的立体图。
[0025]图4A是表示图2A的连接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并且用虚线表示信号线路以及接地线路的外形中的被绝缘板埋没的部分。图4B、图4C是将图4A的连接板的相对于线路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4B表示在窗部的位置的剖面,以及,图4C表示在较短的切口部的剖面。
[0026]图5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并且用虚线表示信号线路以及接地线路的外形中的被绝缘板埋没的部分。图5B是将图5A的连接板的相对于线路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并且表示在被限制孔部的位置的剖面。
[0027]图6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并且用虚线表示信号线路以及接地线路的外形中的被绝缘板埋没的部分。图6B、图6C是将图6A的连接板的相对于线路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6B表示在孔凹部的位置的剖面,以及,图6C表示在切口凹部的剖面。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中间连接电连接器;11.??绝缘保持体;20…连接板;21…绝缘板;23、25...信号线路;26...接地线路;27 —1、27 —3...切口部(切除部);27 —2...窗部(切除部);28 —1、28 —3…切口部(切除部);28 —2...窗部(切除部);30、40...对象连接器;227 —1、227 —3...切口凹部(切除部);227 —2...孔凹部(切除部);228—1、228 —3...切口凹部(切除部);228 —2...孔凹部(切除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第一实施方式>
[0032]图1是表示将具有多个本发明的连接板20并且通过绝缘保持体11保持的中间连接电连接器10、以及与其连接的两个作为电路连接部件的对象连接器30、40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3]对中间连接电连接器10而言,使由后述的多个连接板20构成的连接板群的板面平行,如在图1中观察那样,作为四边形筒状的壳体,通过构成绝缘保持体11的上保持体IlA与下保持体IlB从上下被定位并且被保持。上保持体IlA以形成有收容保持两片连接板彼此的上部的上下贯通的保持孔12A的块体IIA — I结合有多个的方式形成。另外,下保持体IIB彼此以形成有收容保持两片连接板彼此的下部的上下贯通的保持孔(在图1中未示出)的块体IlB — I结合有多个的方式形成。由上保持体IlA与下保持体IlB构成的绝缘保持体11通过各块体11A — I的保持孔12A以及块体IIB — I的保持孔上下开口,并且在彼此以嵌合接受的方式结合对象连接器30与对象连接器40的嵌合部分,从而两连接器30、40的端子(接触部)与上述连接板20的接点进行接触连接。
[0034]对象连接器30与对象连接器40大致制作成相同的方式,在图1中,上下相互反向地定位。另一方面,对象连接器30、40在朝向中间连接电连接器10—侧,以构成连接板群的上述绝缘保持体11的数量,形成有狭缝开口 41 (由于对象连接器30的狭缝开口朝向下方所以看不见),另外,在相反侧的面设置有安装于端子的焊球32、42。两对象连接器30、40通过焊球与彼此的对应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对应电路部焊接连接而被使用。如此,两对象连接器30、40分别以安装于对应电路基板的状态,如图1那样对置地经由上述中间连接电连接器10连接。
[0035]如图2A以及省略了绝缘板21的图2B所示那样,连接板20具有通过基于作为电气绝缘材料的绝缘板21的一体铸型成形利用该绝缘板21保持的构成直线对22的一对信号线路23、构成交叉对24的一对信号线路25以及接地线路26。
[0036]作为信号用的差动成对线路的上述直线对22、交叉对24以及接地线路26例如通过将钣金冲裁成带状并且沿板厚方向部分地弯曲从而制作成,如在图2B中观察那样,通过上述绝缘板21依次反复配置有接地线路26、交叉对24、接地线路26以及直线对22,它们均延伸至绝缘板21的两端(在图中为上下端)的边缘部,从而在两端分别具有接点23A、接点25A以及接点26A。
[0037]如在图3A中观察那样,形成直线对22的一对信号线路23相互左右对称并且上下对称。如已经叙述那样,信号线路23在两端具有接点23A,并且在沿长度方向(上下方向)相对于中央位置AO上下接近的两个靠中央位置Al、接近接点23A的两个靠端部位置A2以及靠中央位置Al与靠端部位置A2之间的两个中间位置A3,侧缘稍微突出从而形成有宽部23 — 1、23 — 2、23 — 3,但两端的接点23A间大致以相同宽度形成直线形状。如在图3中观察那样,宽部23 — 1、23 — 2在一对信号线路23配置为直线对22的状态下,侧缘沿宽度方向向外侧突出,但宽部23 — 3的侧缘向内侧突出。
[0038]接下来,形成交叉对24的一对信号线路25在两端具有接点25A,并且如在图3B中观察那样,沿长度方向将中央位置BO(通过将与直线对22的长度方向的各位置AO?A3对应的各位置替换掉A标注B从而用于交叉对24。此外,针对接地线路26也相同,替换掉A标注C。)与其附近的交叉域BX除外时的方式与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呈相同形状,通过在上述交叉域BX,一方的信号线路25与另一方的信号线路25在沿板厚方向分离的方向弯曲从而以非接触交叉(参照放大表示交叉域的图3D)。沿长度方向的靠中央位置B1、靠端部位置B2、在中间位置B3的各自的宽部25 — 1、25 — 2、25 — 3也与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相同地形成。
[0039]如在图3C中观察那样,接地线路26在两端具有接点26A,并且以比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交叉对24的信号线路25宽度宽的带体形成,在沿长度方向成为中央位置CO的两侧的靠中央位置Cl形成有窄部26 — I,在靠端部位置C2形成有宽部26 — 2。在接地线路26中,中间位置C3位于比直线对22中的中间位置A3、交叉对24的中间位置B3靠中央位置CO的位置,在该中间位置C3形成有与未图示的接地板连接用的连接孔26 - 3。
[0040]这样,如图3A?C那样形成的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交叉对24的信号线路25以及接地线路26在成型模具(未图示)内,以如图2B那样配置的状态,如图2A那样通过树脂等的绝缘材料被一体铸型成形,从而被该绝缘板21保持,作为整体形成连接板20。
[0041]如在图2A中观察那样,对于连接板20而言,设置于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的两端的接点23A、设置于交叉对24的信号线路25的两端的接点25A以及设置于接地线路26的两端的接点26A从绝缘板21的上下的两端缘突出。
[0042]如在图2A、图2C中观察那样,对于绝缘板21而言,除突出露出的接点23A、25A、26A之外,在图2A、图2C中相对于纸面靠近前侧的面以及背面侧的面通过几乎所有的部分埋没保持直线对22与交叉对24,相对于接地线路26,部分地埋没该接地线路26的侧缘部,通过仅保持其侧缘来露出几乎所有的面。由于该接地线路26在图3C所示的靠中央位置Cl形成有窄部26 — I,所以该窄部26 — I未被绝缘板21保持。
[0043]这样,在通过绝缘板21保持有直线对22、交叉对24以及接地线路26的连接板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反两面安装有上述未图示的接地板。在一方(例如在图2中相对于纸面靠近前侧)的接地板,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与接地线路26的露出部分接触的肋,该肋通过设置于绝缘板21的后述的突部29(参照图2A、图2C)保持。在另一方(在图2中相对于纸面靠背面侧)的接地板,与上述一方的接地板相同地也形成有肋,该肋通过设置于绝缘板21的后述的突部29保持。另外,在一方以及另一方的接地板设置有从沿各肋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缘部突出的突起,一方以及另一方的接地板的各突部贯通在接地线路26形成的已经叙述的连接孔26 — 3,从而与另一方以及一方的接地板的肋接触。
[0044]在覆盖直线对22的埋没带27以及覆盖交叉对24的埋没带28,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在长度方向(在图2C中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作为沿绝缘板21的板厚方向贯通的切除部,形成有切口部27 —1、27 — 3、28—1、28 — 3、窗部27 — 2、28 — 2。作为在铸型成形后拔出并除去在绝缘板21的铸型成形时将直线对22以及交叉对24沿它们的宽度方向(在图2C中左右方向)以及板厚方向(在图2C中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限制位置的成型模具P、Q的限制突部P3、Q3(参照图4B、图4C)的结果,形成有上述切口部27 —1、27 — 3、28 —1、28 — 3、窗部27 — 2、28 — 2。
[0045]首先,在覆盖直线对22的埋没带27的侧缘部,且在与直线对22的靠中央位置Al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较长的切口部27 — I,在与中间位置A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较短的切口部27 — 3,在埋没带27的宽度方向中央,且在与靠端部位置A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窗部27 — 2。
[0046]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切口部27— 1、27 — 3沿绝缘板21的板厚方向(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观察,在埋没带27的两侧的侧缘位置朝向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并且沿上述板厚方向贯通地形成。在各切口部27 — 1、27 — 3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位置(未开口一侧的位置),构成直线对22的一对信号线路23的彼此位于相反侧的侧缘部(以下,称为“外侧缘部”)露出。即,在切口部27 — I内,宽部23 — I的外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以及两板面露出,在切口部27 — 3内,宽部23 — 3的外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以及两板面露出。
[0047]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窗部27— 2呈遍及构成直线对22的一对信号线路23的相互接近地对置的侧缘部(以下,称为“内侧缘部”)彼此的四边形形状,并且沿上述板厚方向贯通地形成。在窗部27 — 2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各信号线路23的宽部23 — 2的内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以及两板面露出。
[0048]从绝缘板21露出的宽部23 — 1、23 — 2、23 — 3的侧缘部是相对于信号线路23整体微小的部分,直线对22实际上除接点23A之外的几乎所有的部分埋没于绝缘板21。
[0049]接下来,在覆盖交叉对24的埋没带28的侧缘部,且在与交叉对24的靠中央位置BI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较长的切口部28 — I,在与中间位置B — 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较短的切口部28 — 3,在埋没带28的宽度方向中央,且在与靠端部位置B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窗部28 — 2(针对切口部28 — I以及窗部28 — 2,也参照图4A)。
[0050]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切口部28— 1、28 — 3沿绝缘板21的板厚方向(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观察,在埋没带28的两侧的侧缘位置,朝向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并且沿上述板厚方向贯通地形成。在各切口部28 — 1、28 — 3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位置(未开口一侧的位置),构成交叉对24的一对信号线路25的彼此位于相反侧的侧缘部(以下,称为“外侧缘部”)露出。即,在切口部28—I内,宽部25 — I的外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以及两板面露出,在切口部28 — 3内,宽部25 — I的外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以及两板面露出。
[0051]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窗部28— 2呈遍及构成交叉对24的一对信号线路25的彼此接近地对置的侧缘部(以下,称为“内侧缘部”)彼此的四边形形状,并且沿上述板厚方向贯通地形成。在窗部28 — 2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各信号线路25的宽部25 — 2的内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以及两板面露出。
[0052]另外,在覆盖交叉对24的埋没带28还形成有使位于该交叉对24的中央位置BO的交叉域BX露出的窗状的调整域28 — O。由于交叉对24的交叉域BX在该窗状的调整域28 — O露出,所以在该调整域28 — O的范围,在支承有交叉对24的绝缘板21形成有不存在绝缘材料的空气层,即便相对于不具有该调整域的直线对22,交叉对24的线路长在交叉域BX比直线对22长,也由于空气层与绝缘板比较介电常数低,所以以该程度使信号传递速度提高,能够减小与直线对22的信号传递时间差,一旦设定调整域28 — O的大小,就能够消除上述信号传递时间差。这样的窗状的调整域28 — O与上述切口部28 — 1、28 — 3、窗部28 — 2相同能够通过定位铸型成形的金属模的限制突部,在铸型成形后拔出并除去该限制突部来形成。
[0053]从绝缘板21露出的宽部25 — 1、25 — 2、25 — 3的侧缘部以及交叉域BX是相对于信号线路25整体微小的部分,交叉对24实际上除接点25A之外几乎所有的部分埋没于绝缘板21。
[0054]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绝缘板21在连接孔26— 3的附近的长度方向两个位置形成有从绝缘板21的两板面彼此沿板厚方向突出的突部29。该突部29以安装已经叙述的接地板(未图示)之前的状态,在图2C中与纸面成直角方向(近前方向)以短棱柱状突出地形成。而且,在通过在接地板形成的对应孔向该突部29安装有该接地板之后,上述突部29在熔融状态下被压变形从而扩展,如在图2A中观察那样,呈角板状地如铆钉那样固定接地板。因此,接地线路26在该突部29存在的极窄的位置埋没于绝缘板21。此外,图2A省略了被固定的接地板的图示。
[005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经叙述那样,绝缘板21的切口部27 —1、27 — 3、28 —1、28 — 3以及窗部27 — 2、28 — 2以仅使信号线路23、25的侧缘部的侧端面以及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两板面即信号线路23、25的周面的极窄的一部分范围露出的方式形成。因此,对于连接板20的信号线路23、25而言,由于在上述一部分范围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范围,两板面被绝缘材料覆盖,所以与如以往那样信号线路的整周面露出的情况比较,有效的介电常数较大,进而阻抗变小。即,与以往相比,能够将信号线路23、25的沿长度方向的阻抗的失谐抑制为较小。
[005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2C中观察那样,针对一组信号线路23、25彼此,在一方的侧缘侧形成有切口部27 — 1、27 — 3、28— 1、28 — 3,在另一方的侧缘侧形成有窗部27 —
2、28 — 2,该切口部27 —1、27 — 3、28 —1、28 — 3与该窗部27 — 2、28 — 2沿信号线路23、25的长度方向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其结果是,与切口部和窗部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形成于相同位置的情况比较,由于能够使在该长度方向位置的信号线路23、25的露出面积较小,所以阻抗失谐的抑制效果提高。
[005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信号线路23、25而言,在绝缘板21的切口部27 — 1、27 — 3、28 — 1、28 — 3的位置,宽部23 — 1、23 — 3、25 — 1、25 — 3露出,在窗部27 — 2、28 — 2的位置,宽部23 — 2、25 — 2露出。这样,通过使信号线路23、25的露出部分的宽度尺寸较大,能够抵消或抑制由信号线路23、25的露出引起的有效的介电常数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信号线路23、25的沿长度方向的上述露出部分中的阻抗的增加,从而能够减小阻抗的失谐。
[00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线路26沿其长度方向,在位于与在信号线路23、25形成有宽部27 — 2、28 — 2的靠端部位置A2、B2相同位置的靠端部位置C2,形成有宽部26 — 2,该宽部26 — 2的侧缘以比其他部分的侧缘接近信号线路23、25的方式定位。这样,通过使接地线路26的宽部26 — 2的侧缘与信号线路23、25接近,能够抵消或抑制由信号线路23、25的露出引起的有效的介电常数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沿上述长度方向的宽部27 — 2、28 — 2中的阻抗的增加,从而能够减小阻抗的失谐。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信号线路23、25,在该信号线路23、25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切除部(切口部、窗部),但也可以仅在任意一侧形成切除部。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信号线路23、25的露出面积,从而能够更加良好地抑制阻抗的失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信号线路23、25,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的切除部与在另一侧形成的切除部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不同位置,但一侧的切除部与另一侧的切除部也可以形成于沿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信号线路23、25,上述切除部形成于在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但上述切除部也可以仅形成于在上述长度方向的一个位置。
[0060]接下来,对连接板2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如已经叙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交叉对24的信号线路25以及接地线路26(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称为“线路23、25、26”),在该线路23、25、2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托架(未图示)被切去之前的状态下,按照图2B那样的排列顺序,配置于成型模具内,然后如图2A那样用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铸型成形,排列保持于绝缘板21来制造。
[0061 ]在详细叙述连接板20的制造工序之前,首先,基于图4A?图4C,对上述成型模具的形状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图2A的连接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并且用虚线表示信号线路以及接地线路的外形中的被绝缘板埋没的部分。图4B是将图4A的靠端部位置A2、B2、C2中的、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连接板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示出的剖视图,以及,图4C是将图4A的中间位置A3、B3中的、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连接板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62]虽未图示,但在靠中央位置A1、B1、C1的连接板20以及成型模具的剖面成为与在图4C所示的中间位置A3、B3的剖面相同的剖面。另外,在图4B、图4C中,仅将接地线路26以及交叉对24的信号线路25与成型模具一起图示出,未图示出直线对22的信号线路23及其附近的成型模具的剖面,但其剖面与信号线路25及其附近的成型模具中的对应位置的剖面相同。
[0063]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成型模具由沿线路25、26的板厚方向(图4B、图4C中的上下方向)能够分割的两个金属模构成。以下,针对这些金属模,将位于图4B、图4C中的下方的金属模称为“下侧金属模P”,将位于上方的金属模称为“上侧金属模Q”。
[0064]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下侧金属模P以用于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限制线路25、26的位置的多个下侧限制突脊部P2以及多个下侧限制突柱部P3从下侧主体部Pl的成形面(在图4B、图4C中上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下侧限制突脊部P2与接地线路26的下侧板面接触,并且与后述的上侧限制突脊部Q2相互配合,沿该接地线路26的板厚方向(在图4B、图4C中上下方向)限制该接地线路26的位置。下侧限制突柱部P3在靠端部位置A2、B2、C2,如在图4(B)中观察那样,与相互邻接的两个信号线路25的侧端面以及下侧板面接触,限制该信号线路25的宽度方向(在图4B中左右方向)以及板厚方向(在图4B中上下方向)中的位置。另夕卜,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下侧限制突柱部P3在中间位置A3、B3,通过其肩部与相互邻接的信号线路25和接地线路26彼此的侧端面以及下侧板面接触,与后述的上侧限制突柱部Q3相互配合,限制线路25、26的宽度方向(在图4C中左右方向)以及板厚方向(在图4C中上下方向)中的位置。
[0065]下侧限制突脊部P2以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接地线路26的中间位置沿该接地线路2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图4B、图4C中的纸面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下侧限制突脊部P2的上表面成为与接地线路26的下表面(板面)面接触从而限制该接地线路26的沿板厚方向的向下方的移动的平坦面。
[0066]下侧限制突柱部P3以点着于下侧主体部Pl的成形面的方式设置。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下侧限制突柱部P3具有:基部P3A,其从下侧主体部Pl的成形面(在图4B、图4C中上表面)以棱柱状突出;以及突起P3B,其在该基部P3A的宽度方向中央域从该基部P3A的上表面突出。
[0067]如在图48中观察那样,基部?3六在靠端部位置六2、82、02,位于遍及相互对置的信号线路25的侧缘部(内侧缘部)彼此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范围(包含对置的两个内侧缘部的范围),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在中间位置A3、B3,形成于遍及信号线路25与接地线路26的相互对置的侧缘部彼此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范围(包含对置的两个侧缘部的范围)。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与接地线路26的侧缘部对应设置的基部P3A、即与下侧限制突脊部P2邻接的基部P3A沿上述宽度方向与该下侧限制突脊部P2连续地成为一体。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该基部P3A的上表面(位于突起P3B的两侧并且成为肩部的部分的平坦面)与信号线路25或者接地线路26的侧缘部的下表面(板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线路25、26的沿板厚方向的向下方的移动。
[0068]另外,如在图4B中观察那样,突起P3B在靠端部位置A2、B2、C2,位于对置的信号线路25的内侧缘部彼此间,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在中间位置A3、B3,位于对置的信号线路25的外侧缘部与接地线路26的侧缘部之间。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突起P3B通过其侧面与信号线路25或者接地线路26彼此的侧端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线路25、26的沿宽度方向(图4B、图4C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
[0069]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上侧金属模Q以用于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限制线路25、
26的位置的多个上侧限制突脊部Q2以及多个上侧限制突部Q3从上侧主体部Ql的成形面(在图4B、图4C中下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上侧限制突脊部Q2与接地线路26的上侧板面接触,与已经叙述的的下侧限制突脊部P2相互配合,沿该接地线路26的板厚方向(在图4B、图4C中上下方向)限制该接地线路26的位置。如在图4B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柱部Q3在靠端部位置A2、B2、C2,与相互邻接的两个信号线路25的上侧板面接触,与已经叙述的下侧限制突柱部P3相互配合,限制该信号线路25的沿板厚方向(在图4B中上下方向)的位置。另外,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柱部Q3在中间位置A3、B3,与相互邻接的信号线路25和接地线路
26彼此的上侧板面接触,限制线路25、26的沿板厚方向(在图4C中上下方向)的位置。
[0070]上侧限制突脊部Q2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接地线路26的中间位置,以沿该接地线路2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图4B、图4C中的纸面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脊部Q2的下表面成为与接地线路26的上表面(板面)面接触从而限制该接地线路26的沿板厚方向的向上方的移动的平坦面。
[0071]如在图48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柱部03在靠端部位置六2、82、02,沿上述宽度方向与相互对置的信号线路25的侧缘部(内侧缘部)对应地一一形成。另外,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柱部Q3在中间位置A3、B3,沿上述宽度方向与信号线路25和接地线路26的相互对置的侧缘部对应地一一设置。如在图4C中观察那样,与接地线路26的侧缘部对应设置的上侧限制突柱部Q3、即与上侧限制突脊部Q2邻接的上侧限制突柱部Q3沿上述宽度方向与该上侧限制突脊部Q2连续地成为一体。
[0072]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柱部Q3的下表面与信号线路25或者接地线路26的侧缘部的上表面(板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线路25、26的沿板厚方向的向上方的移动。
[0073]另外,在相互邻接的一对上侧限制突柱部Q3彼此间形成的空间Q4成为与下侧金属模P的突起P3B对应的形状,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若组合下侧金属模P与上侧金属模Q,则下侧金属模P的突起P3B进入上述空间Q4,从而该突起P3B与一对上侧限制突柱部Q3紧贴地组合。
[0074]在连接板20的制造时,首先,在下侧金属模P内以图2B那样的排列顺序配置线路23、25、26。此时,对于下侧金属模P的下侧限制突柱部P3而言,基部P3A的上表面分别从下方支承对应的线路23、25、26的侧缘部,并且突起P3B在线路23、25、26彼此间从下方突入,通过该突起P3B的侧面限制线路23、25、26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关于线路25、26,参照图48、图4C)。
[0075]接下来,如在图4B、图4C中观察那样,从上方设置上侧金属模Q并使其与下侧金属模P组合。其结果是,接地线路26的宽度方向中间部通过限制突脊部P2、Q2沿上下方向(板厚方向)被夹住并且被保持,并且线路23、25、26的侧缘部通过下侧限制突柱部的基部P3A与上侧限制突柱部Q3沿上下方向(板厚方向)被夹住并且被保持。通过沿该上下方向的保持,线路23、25、26的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被限制从而被保留在正规位置。另外,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突起P3B的前端部进入上侧限制突柱部Q3彼此间,通过其侧面与线路23、25、26的侧端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线路25、26的沿宽度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是,线路23、25、26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位置被限制从而保留在正规位置。
[0076]接下来,向在成型模具P、Q彼此间形成的空间注入树脂,将线路23、25、26与绝缘板
21—体铸型成形,然后(关于线路25、26,参照图4B、图4C),通过拔去两金属模P、Q获得连接板20。通过拔去两金属模P、Q,在限制突脊部P2、Q2所处的范围,接地线路26的两板面露出。另外,在限制突柱部P3、Q3所处的范围,在绝缘板21形成有窗部27 — 2、28 — 2以及切口部
27—1、27 — 3、28—1、28 — 3(参照图2C)。而且,在该窗部27 — 2、28 — 2内以及该切口部27 —1、27 — 3、28 — 1、28 — 3内,各自对应的线路23、25、26的侧缘部的两板面以及侧端面露出。在这样获得的连接板20,在绝缘板21的两板面分别安装有屏蔽板(未图示)。
[0077]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连接板的线路连接的两个电路连接部件是连接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取代于此,使两个电路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例如是电路基板。在该情况下,对于连接板的线路而言,在与电路基板连接一侧的端部形成的接点例如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被焊接连接。
[0078]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接地线路沿连接板的板厚方向,配置于与信号线路相同位置,即,配置于相同面(假想面)上,但配置接地线路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沿上述板厚方向配置于与信号线路不同的位置。例如,接地线路也可以沿上述板厚方向配置于信号线路与板面对置那样的位置。另外,在这样配置接地线路的情况下,该接地线路可以沿上述板厚方向仅配置于信号线路的单侧,另外,也可以配置于两侧。
[0079]<第二实施方式>
[008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仅使信号线路23、25的侧缘部从绝缘板21露出,将其他部分的面通过绝缘板21覆盖,从而实现阻抗整合,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中的微小区域从绝缘板露出,将其他部分通过绝缘板覆盖,从而实现阻抗整合,在该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081]以下,基于图5A、图5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并且用虚线表示信号线路以及接地线路的外形中的被绝缘板埋没的部分。图5B是将图5A的连接板的相对于线路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示出的剖视图,并且示出后述的被限制孔部的位置中的剖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记上加上“100”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82]如在图5A中观察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板120的信号线路125与接地线路126沿连接板120的宽度方向(图5A中的左右方向)交互地排列。信号线路125形成为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信号线路23、25宽度宽。
[0083]如在图5A中观察那样,在线路125、126,在沿其长度方向(图5A中的上下方向)的靠上端部位置,在线路125、126的宽度方向中间域,用于限制沿该宽度方向的线路125、126的位置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沿线路125、126的板厚方向(在图5A中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贯通地形成。该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在沿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形成于各线路125、126。
[0084]绝缘板121在与各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对应的位置,相对于该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呈同心圆地形成有将绝缘板121沿板厚方向贯通的作为切除部的窗部128 — 2。如在图5A中观察那样,窗部128 — 2形成比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直径稍微大的直径,由此,在该窗部128 — 2内,线路125、126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形成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侧缘部(以下,称为“周边部”)的两板面以及内周端面遍及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整周露出。
[0085]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路125在沿信号线路125的长度方向(在图5A中上下方向)的绝缘板121的范围,除上述被限制孔部125 — 4的周边部之外,两板面被绝缘板121覆盖,因此与如以往那样信号线路的整周面露出的情况比较,有效的介电常数较大,进而阻抗变小。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以往相比,能够将信号线路的沿长度方向的阻抗的失谐抑制为较小。
[008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窗部128 — 2内,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周边部遍及该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整周露出,但上述周边部也可以在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沿周向的一部分范围露出。在通过信号线路125传送的信号是高速信号的情况下,该高速信号具有在信号线路125的棱线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剖面的角部)流动的趋势。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路125露出的周边部沿上述宽度方向位于该信号线路125的中央域,上述棱线部被绝缘板121覆盖。因此,由上述周边部露出引起的对高速信号传送的影响限制在最小限。
[0087]如图5B所示,在用于各线路125、126与绝缘板121的一体铸型成形的成型模具P’、Q’中,下侧金属模P’在沿上述宽度方向与各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对应的位置,具有从下侧主体部P1’的成形面(图5B的上表面)突出的大致销状的下侧限制突柱部P3’。对于该下侧限制突柱部P3’而言,无论与哪个线路对应,全部以相同形状形成。
[0088]下侧限制突柱部P3’具有:基部P3A’,其与沿上述宽度方向的线路125、126的中央域对应地设置,并且从下侧主体部Pl,的成形面(在图5B中上表面)突出;以及突起P3B,,其在该基部P3A’的中央域从该基部P3A’的上表面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信号线路125对应的基部P3A’呈圆锥台形状,与接地线路126对应的基部P3A’呈圆柱形状。如在图5B中观察那样,基部P3A’的周边部的上表面(位于突起P3B’的周围的部分的平坦面)与在线路125、126形成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周边部的下表面(板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线路125、126的沿板厚方向的向下方的移动。
[0089]如在图5B中观察那样,突起P3B’的下部呈与基部P3A’的上表面相比直径稍微小的圆柱状,突起P3B’的上部呈前端细的形状。如在图5B中观察那样,突起P3B插通于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内,该突起P3B’的下部的周面与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4的内周板厚面对置地定位,从而限制线路125、126的沿宽度方向(图5B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
[0090]上侧金属模Q’具有用于在一体铸型成形时限制线路125、126的位置的多个上侧限制突部Q3’以及多个上侧限制孔部Q4’。上侧限制突部Q3’设置于与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对应的位置,并且从上侧主体部QI的成形面(在图5B中下表面)突出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信号线路125对应的上侧限制突部Q3’呈圆锥台外形,与接地线路126对应的上侧限制突部Q3’呈圆柱外形,突出顶面(图5B中的下表面)的直径均比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直径稍微大。
[0091]如在图5B中观察那样,上侧限制突部Q3’的周边部的下表面(后述的上侧限制孔部Q4’的周围的平坦面)与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126的周边部的上表面(板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线路125、126的沿板厚方向的向上方的移动。
[0092]如图5B所示,上侧限制孔部Q4’沿上下方向观察呈与被限制孔部125 —4、126 —4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参照图5B),并且贯通上侧限制突部Q3’以及上侧主体部Q1’沿上下方向延伸。该上侧限制孔部Q4’以在一体铸型成形时下侧金属模P’与上侧金属模Q’组合的状态,从下方接受下侧金属模P’的突起P3B’。
[0093]在连接板120的制造时,首先,将信号线路125与接地线路126以交互地排列的状态配置于下侧金属模P’内。此时,在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将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突起P3B’从下方插通,通过该突起P3B’的下部的侧面限制线路125、126的沿宽度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是,线路125、126以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位置被限制的方式被保留在正规位置。另外,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基部P3A’从下方支承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周边部。
[0094]接下来,如在图5B中观察那样,从上方带来上侧金属模Q’与下侧金属模P’组合。其结果是,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周边部通过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基部P3A’与上侧限制突部Q3 ’沿上下方向(板厚方向)被夹住并且被保持,从而线路125、126以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被限制的方式保留在正规位置。
[0095]接下来,向在成型模具P’、Q’彼此间形成的空间注入树脂,如在图5B中观察那样,将线路125、126与绝缘板121—体铸型成形,然后,通过拔去两金属模P’、Q’获得连接板120。通过将两金属模P’、Q’拔去,在下侧限制突柱部P3’以及上侧限制突部Q3’所处的范围,在绝缘板121形成窗部128 — 2。而且,在该窗部128 — 2内,各自对应的线路125、126的被限制孔部125 — 4、126 — 4的周边部的两板面以及内周端面露出。在这样获得的连接板120,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绝缘板21的两板面分别安装屏蔽板(未图示)。
[0096]<第三实施方式>
[009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沿板厚方向贯通绝缘板21形成的作为切除部的窗部27— 2、
28— 2以及切口部27 —1、27 — 3、28 —1、28 — 3内,线路23、25、26的彼此的侧缘部露出,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绝缘板21形成有从绝缘板的板面凹入的作为切除部的凹部,各线路的侧缘部在上述凹部内露出,在该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098]以下,基于图6A?图6C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板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并且用虚线表示信号线路以及接地线路的外形中的被绝缘板埋没的部分。图6B是将图6A的连接板的靠端部位置A2、B2、C2的、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示出的剖视图,以及,图6C是将图6A的连接板的中间位置A3、B3的、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中的剖面与成型模具一起示出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也包含未图示的部分,标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记上加上“200”的附图标记。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9]虽未图示,但在靠中央位置A1、B1、C1的连接板220以及成型模具P”、Q”的剖面成为与在图6C所示的中间位置A3、B3的剖面相同的剖面。另外,在图6B、图6C中,仅接地线路226以及交叉对224的信号线路225与成型模具P”、Q” 一起被图示,直线对222的信号线路223及其附近的成型模具P”、Q”的剖面未被图示,但其剖面与信号线路225及其附近的成型模具P”、Q”中的对应位置的剖面相同。
[0100]如在图6A中观察那样,绝缘板221的整体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板21相同,但取代该绝缘板21的窗部28 — 2,后述的孔凹部228 — 2作为切除部形成,并且取代切口部28 —3,后述的切口凹部228 — 3作为切除部形成。另外,虽未图不,但在绝缘板221,与此相同地,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板21的窗部27 — 2,形成有孔凹部227 — 2(未图示),取代切口部
27— 1、27 — 3、28 — 1,形成有切口凹部227 — 1、227 — 3、228 — 1(未图示)。
[0101]如在图6A中观察那样,孔凹部228 — 2形成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窗部28 — 2相同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从绝缘板221的一方的板面(图6A中的近前侧的板面、图6B中的下表面)凹入的凹部。如在图6B中仔细观察那样,在孔凹部228 — 2的位置,绝缘板221未贯通。
[0102]如在图6B中观察那样,孔凹部228 — 2具有:后述的浅凹部228 — 2A,其沿绝缘板221的板厚方向形成于靠上述一方的板面;以及后述的深凹部228 — 2B,其形成于比该浅凹部228 — 2A靠另一方的板面。
[0103]如在图6B中观察那样,浅凹部228 — 2A沿上述宽度方向(图6B中的左右方向),遍及一对信号线路225的相互接近地对置的侧缘部(以下,称为“内侧缘部”)彼此,沿上述板厚方向(图6B中的上下方向)形成于比信号线路225的下表面靠下侧(绝缘板221的上述一方的板面侧)。在该浅凹部228 — 2A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各信号线路225的宽部225 —2的内侧缘部的板面(在图6A中位于近前侧以及在图6B中位于下侧的板面)露出。
[0104]另外,深凹部228— 2B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一对信号线路225的内侧缘部彼此间的位置,沿绝缘板221的板厚方向,与信号线路225的下表面相比向上方延伸,形成为到达至比该信号线路225的上表面靠上方。在该深凹部228 — 2B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各信号线路225的宽部225 — 2的内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露出。
[010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路225的两板面中的、位于图6B中的上侧(图6A中的里侧)的板面遍及沿上述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被绝缘板221覆盖,不露出。即,信号线路225在靠端部位置A2、B2、C2,仅宽部225 — 2的内侧缘部的侧端面以及该内侧缘部的单方的板面(在图6B中位于下侧的板面)在孔凹部228 — 2内露出,其他部分被绝缘板221覆盖。
[0106]如在图6A中用虚线表示那样,切口凹部228 — 3沿绝缘板221的板厚方向(在图6A中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观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口部28 — 3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从绝缘板221的另一方的板面(图6A中的里侧的板面、图6C中的上表面)凹入的凹部。如在图6C中仔细观察那样,在切口凹部228 — 3的位置,绝缘板221未贯通。另外,该切口凹部228 — 3沿绝缘板221的板厚方向观察,在埋没带228的两侧的侧缘位置,朝向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
[0107]如在图6C中观察那样,切口凹部228 — 3具有:后述的浅凹部228 — 3A,其沿绝缘板221的板厚方向形成于上述另一方的板面附近;以及后述的深凹部228 — 3B,其形成于比该浅凹部228 — 3A靠上述一方的板面附近。
[0108]如在图6C中观察那样,浅凹部228 — 3A遍及在上述宽度方向(图6C中的左右方向)相互邻接的信号线路225以及接地线路226的相互对置的侧缘部彼此,沿上述板厚方向(图6C中的上下方向)形成于比信号线路225的上表面靠上侧(绝缘板221的上述另一方的板面侧)。该浅凹部228 — 3沿上述宽度方向在接地线路226侧开口。在该浅凹部228 — 3A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位置(未开口一侧的位置),信号线路225的宽部225 — 3的外侧缘部的板面(在图6A中位于里侧以及在图6C中位于上侧的板面)露出。
[0109]另外,深凹部228— 3B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相互邻接的信号线路225以及接地线路226的相互对置的侧缘部彼此间的位置,沿绝缘板221的板厚方向与信号线路225的上表面相比向下方延伸,并且形成为到达至比该信号线路225的下表面靠下方。在该深凹部228 —3B内,在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位置,各信号线路225的宽部225 — 3的外侧缘部的侧端面(板厚面)露出。
[01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路225的两板面中的、位于图6C中的下侧(图6A中的近前侧)的板面遍及沿上述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被绝缘板221覆盖,不露出。即,信号线路
225在中间位置A3、B3,仅宽部2 25 — 2的外侧缘部的侧端面以及该外侧缘部的单方的板面(在图6C中位于上侧的板面)在切口凹部228 — 3内露出,其他部分被绝缘板221覆盖。
[01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经叙述那样,信号线路225在孔凹部228 — 2内以及切口凹部228 — 3内,仅该信号线路225的单侧的侧缘部的侧端面以及该侧端部的单方的板面露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信号线路的单侧的侧缘部的侧端面以及两板面在窗部内或者切口部内露出的情况比较,露出面积减小侧缘部的另一方的板面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进一步使介电常数变大,进而使阻抗变小,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将信号线路225的沿长度方向的阻抗的失谐抑制为较小。
[0112]如图6B、图6C所示,在用于各线路225、226与绝缘板221的一体铸型成形的成型模具P”、Q”中,下侧金属模P”形成有下侧限制突脊部P2”、下侧限制突柱部P3”以及下侧凹部P5”。下侧限制突脊部P2”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下侧金属模P2的下侧限制突脊部P2相同的形状,因此这里省略说明。下侧限制突柱部P3”设置于靠端部位置A2、B2、C2,如在图6B中观察那样,成为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下侧金属模P2的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突起P3B缩短那样的形状。下侧凹部P5”设置于中间位置A3、B3,如图6C所示,沿上述宽度方向,在遍及位于一对信号线路225的两侧的接地线路226的侧缘部(与信号线路225的外侧缘部对置的侧缘部)彼此的范围,从下侧金属模P”的上表面凹入地形成。如在图6C中观察那样,在金属模P”、Q”彼此组合的状态下,该下侧凹部P5”的底面位于比在上侧金属模Q”设置的后述的上侧限制突柱部Q3”的突起Q3B”的下端靠下方。
[0113]上侧金属模Q”形成有上侧限制突脊部Q2”、上侧限制突柱部Q3”以及上侧凹部Q5”。上侧限制突脊部Q2”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上侧金属模Q2的上侧限制突脊部Q2相同的形状,因此这里省略说明。上侧限制突柱部Q3”设置于中间位置A3、B3,如在图6C中观察那样,成为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上侧金属模Q2的上侧限制突柱部Q3的突起Q3B缩短那样的形状。上侧凹部Q5”设置于靠端部位置A2、B2、C2,如图6B所示,沿上述宽度方向,在遍及位于一对信号线路225的两侧的接地线路226的侧缘部(与信号线路225的外侧缘部对置的侧缘部)彼此的范围,从上侧金属模Q”的下表面凹入地形成。如在图6B中观察那样,在金属模P”、Q”彼此组合的状态下,该上侧凹部Q5”的底面位于比已经叙述的下侧金属模P”的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突起P3B”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0114]在连接板220的制造时,首先,以与图2B的线路23、25、26相同的排列顺序,将线路223、225、226配置于下侧金属模P”内。此时,对于下侧金属模P”的下侧限制突柱部P3”而言,基部P3A”的上表面从下方支承各自对应的线路223、225的侧缘部,并且突起P3B”从下方突入线路223、225彼此间,通过该突起P3B”的侧面,限制线路223、225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关于线路225、226,参照图68)。
[0115]接下来,如在图6B、图6C中观察那样,从上方设置上侧金属模Q”并使其与下侧金属模P”组合。其结果是,接地线路226的宽度方向中间部通过限制突脊部P2”、Q2”沿上下方向(板厚方向)被夹住并且被保持。通过沿该上下方向的保持,接地线路226以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被限制的方式保留在正规位置。
[0116]另外,如在图6C中观察那样,对于上侧金属模Q”的上侧限制突柱部Q3”而言,基部Q3A”的上表面从上方支承各自对应的线路223、225、226的侧缘部,并且突起Q3B”从下方突入线路223、225、226彼此间,通过该突起Q3B”的侧面限制线路223、225、226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关于线路225、226,参照图6C)。通过下侧限制突柱部P3”的基部P3A”以及上侧限制突柱部Q3”的基部Q3A”的沿上下方向的保持,线路223、225、226以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被限制的方式保留在正规位置。
[0117]接下来,向在成型模具P”、Q”彼此间形成的空间注入树脂,将线路223、225、226与绝缘板221—体铸型成形,然后(关于线路225、226,参照图6B、图6C),通过拔去两金属模P”、Q”获得连接板220。通过拔去两金属模P”、Q”,在限制突脊部P2”、Q2”所处的范围,接地线路226的两板面露出。另外,在限制突柱部P3”、Q3”所处的范围,在绝缘板221形成有孔凹部227 — 2、228 — 2以及切口凹部227 —1、227 — 3、228 —1、228 — 3。在这样获得的连接板220,根据需要在绝缘板221的两板面分别安装有屏蔽板(未图示)。
【主权项】
1.一种连接板,对所述连接板而言,由金属带状片制成的多个信号线路沿该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通过一体铸型成形被绝缘板保持而制成,所述多个信号线路的两端具有连接两个电路连接部件彼此的接点, 所述连接板的特征在于, 对于绝缘板而言,通过在一体铸型成形后除去在一体铸型成形时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限制该信号线路的位置的成型模具从而沿板厚方向贯通绝缘板或者从绝缘板的板面凹入的切除部在信号线路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位置形成, 所述切除部以使信号线路的板厚面以及该信号线路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范围的板面露出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绝缘板的切除部形成于使该信号线路的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两方的侧缘部中的、单方的侧缘部的板面以及侧端面露出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绝缘板的切除部分别形成于该信号线路的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绝缘板的切除部而言,在该信号线路的沿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的切除部、与在另一侧形成的切除部沿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对信号线路而言,在沿该信号线路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域,用于该信号线路的位置限制的被限制孔部沿该信号线路的板厚方向贯通形成, 绝缘板的切除部使所述被限制孔部的内周板面的周向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该被限制孔部的内周板厚面露出。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信号线路的、沿该信号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与切除部对应的位置的部分以比其他部分大的宽度尺寸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连接板而言,与信号线路邻接地并行的接地线路与该信号线路成为同列并且通过一体成形被绝缘板保持, 对于该接地线路而言,沿该接地线路的长度方向位于与切除部对应的位置的部分的侧缘与其他部分的侧缘相比,位于与信号线路接近的位置。8.—种电连接器,利用壳体将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多个连接板具有间隔地保持,该壳体在所述连接板的接点所处的两端侧开口,对象连接器以能够通过该接点与连接板连接的方式能够向所述壳体嵌合。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5896146SQ20161009134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8日
【发明人】玉井畅洋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