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顶盖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249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功率。
[0051]所述电阻根据不同的电池容量而不同,基本上在10?500mohm之间。
[0052]而电阻=电阻率P *电阻长度L/电阻横截面积S。
[0053]钨在18°C下的电阻率大约为5.32*1(Γ8Ω.πι,假如电阻的长度为20mm,如要做到1mohm 电阻,其横截面积=5.32*10_8*0.02/0.01 = 10.64*l(T8m2。
[0054]假如电阻宽度为10mm,则其厚度
[0055]= 10.64*10_8/0.01 = 10.64*10_6m = 10.64 μ m。
[0056]也就是说如果用钨等耐高温的材料做成10?500mohm电阻,其厚度需要做到非常薄。如果做成钨丝等型材,基本上不可能。
[0057]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中,电阻构件15通过设置于体积有限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耐高温金属层153,耐高温金属层153与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的导电路径通过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形成的电连接的路径为曲线路径,通过控制此导电路径能够实现控制电阻构件15的电阻大小。本实用新型的电阻构件15具有耐高温、阻值小、体积小、功率大、耐大电流、无需锡焊连接、抗压强度高等优点。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该电阻构件15的动力电池顶盖可应用于储能装置,例如单体动力电池,保证当动力电池发生过充等意外时能够控制动力电池外部回路的电流大小,在合理范围的电流下进行外部短路,停止过充,通过电阻构件15慢慢过流散热把动力电池内部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不会发生过充起火爆炸等危险,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005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柱11可为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相应地第二极柱12为负极极柱或正极极柱。
[005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7,所述动力电池顶盖还可包括:卡簧24,位于电阻构件15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上方、卡设于且电连接于第一极柱11且电连接电阻构件15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在此补充说明的是,卡簧24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阻构件15采用如后所述的不同结构时,卡簧24与电阻构件15的顶部的相应导电部件电连接。
[006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图8至图10、图16,所述动力电池顶盖还可包括:连接块13,位于电阻构件15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上方、固定于且电连接于第一极柱11且电连接电阻构件15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在此补充说明的是,连接块13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阻构件15采用如后所述的不同结构时,连接块13与电阻构件15的顶部的相应导电部件电连接。
[006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图8至图10、图16,顶盖片1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1及第二安装孔102 ;第一极柱11绝缘密封安装在顶盖片10的第一安装孔101内;第二极柱12与第一极柱11极性相反,绝缘密封安装在顶盖片10的第二安装孔102内。
[006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14,电阻构件15还可包括:基体用导电体152,设置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至少一个(在图4、图11示出的例子中,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一个,在图5、图12示出的例子中,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两个);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设置有收容孔1511且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轴向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耐高温金属层153 ;基体用导电体152的数量至少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对应,各基体用导电体152穿设对应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收容孔1511且与该对应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轴向的上侧和下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电连接;其中,当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沿竖直方向V设置全部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且竖直方向V相邻的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共用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耐高温金属层153 ;其中,全部基体用导电体152、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006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图11至图14,电阻构件15还可包括:金属镀层154,沿竖直方向V设置于并电连接于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的外侧;其中,全部基体用导电体152、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全部金属镀层154、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0064]金属镀层154可采用电镀的加工工艺,镀镍、镀锡、镀铜或镀铝,能够防止耐高温金属层153氧化,降低耐高温金属层153的接触电阻;同时具有缓冲的作用。
[006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 (结合图5)、图12和图14,金属镀层154可设置有将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收容于内的凹槽1541。
[006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图11至图14,电阻构件15还可包括:绝缘片155,沿竖直方向V对应设置于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和金属镀层154之间且设置有容置孔1551 ;以及绝缘片用导电体156,对应穿设绝缘片155的容置孔1551并对应与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和金属镀层154电连接。其中,全部基体用导电体152、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全部金属镀层154、全部绝缘片用导电体156、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0067]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图11和图13,绝缘片155可设置有收容对应的耐高温金属层153于内的凹部1552。
[006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7、图12、图14,当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大于一个时,竖直方向V处于相邻的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之间的耐高温金属层153收容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其中之一。在此需说明的是,虽然在图5、图7、图12、图14示出的例子中,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均为两个,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006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5、图18、图19,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至少一个;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在周向侧面设置耐高温金属层153 ;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对应围绕该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且当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电连接在一起。其中,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0070]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5、图18、图19,电阻构件15还可包括:绝缘层157,数量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对应,各绝缘层157对应围绕一个耐高温金属层153的周向侧面,以使该一个耐高温金属层153位于对应的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和对应的一个绝缘层157之间。
[007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9,电阻构件15还可包括互连用导电体159 ;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设置有彼此面向的收容部1512 ;互连用导电体159收容于相邻两个耐高温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