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顶盖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624937阅读:来源:国知局
(152),设置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至少一个; 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设置有收容孔(1511)且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轴向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耐高温金属层(153); 基体用导电体(152)的数量至少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对应,各基体用导电体(152)穿设对应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收容孔(1511)且与该对应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轴向的上侧和下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电连接; 其中,当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沿竖直方向(V)设置全部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且竖直方向(V)相邻的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共用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耐高温金属层(153); 其中,全部基体用导电体(152)、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电阻构件(15)还包括: 金属镀层(154),沿竖直方向(V)设置于并电连接于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的外侧; 其中,全部基体用导电体(152)、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全部金属镀层(154)、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金属镀层(154)设置有将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收容于内的凹槽(154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电阻构件(15)还包括: 绝缘片(155),沿竖直方向(V)对应设置于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和金属镀层(154)之间且设置有容置孔(1551);以及 绝缘片用导电体(156),对应穿设绝缘片(155)的容置孔(1551)并对应与位于电阻构件(15)竖直方向(V)最外侧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和金属镀层(154)电连接; 其中,全部基体用导电体(152)、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全部金属镀层(154)、全部绝缘片用导电体(156)、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绝缘片(155)设置有收容对应的耐高温金属层(153)于内的凹部(15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 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至少一个; 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在周向侧面设置耐高温金属层(153); 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对应围绕该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且当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全部耐高温金属层(153)电连接在一起; 其中,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电阻构件(15)还包括: 绝缘层(157),数量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对应,各绝缘层(157)对应围绕一个耐高温金属层(153)的周向侧面,以使该一个耐高温金属层(153)位于对应的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和对应的一个绝缘层(157)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 电阻构件(15)还包括互连用导电体(159); 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设置有彼此面向的收容部(1512); 互连用导电体(159)收容于相邻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收容部(1512)内并与相邻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电连接; 其中,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全部互连用导电体(159)、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 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在轴向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导电层(158); 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的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与该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轴向的上侧和下侧的导电层(158)电连接在一起;其中,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设置的耐高温金属层(153)、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轴向的上侧和下侧设置的导电层(158)、顶盖片(10)以及第一极柱(11)电连接形成所述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10)和第一极柱(11)之间的全部耐高温绝缘基体(15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 电阻构件(15)还包括:绝缘层(157),数量与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对应,各绝缘层(157)对应围绕一个耐高温金属层(153)的周向侧面,以使该一个耐高温金属层(153)位于对应的一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和对应的一个绝缘层(157)之间; 其中,当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沿竖直方向(V)设置全部的耐高温绝缘基体(151),且竖直方向(V)相邻的两个耐高温绝缘基体(151)共用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导电层(158)。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耐高温金属层(153)由多根金属曲线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耐高温金属层(153)由多根金属曲线组成,耐高温金属层(153)的多根金属曲线围绕对应耐高温绝缘基体(151)的周向侧面间隔排列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顶盖还包括: 翻转片(23),设置于顶盖片(10)上,电连接于顶盖片(10);以及 短路保护导电片,位于翻转片(23)的上方,电连接于第二极柱(12); 其中,当动力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值时,翻转片(23)翻转以电连接短路保护导电片,从而第二极柱与顶盖片(10)电连接,以使第一极柱(11)和第二极柱(12)短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设置于顶盖片;第二极柱,设置于顶盖片并与顶盖片之间电绝缘;以及电阻构件,电连接于顶盖片和第一极柱;电阻构件包括:耐高温绝缘基体,位于顶盖片和第一极柱之间;以及耐高温金属层,设置于耐高温绝缘基体;其中,耐高温金属层与顶盖片和第一极柱电连接形成导电路径,所述导电路径通过顶盖片和第一极柱之间的耐高温绝缘基体。本实用新型的电阻构件通过设置于体积有限的耐高温绝缘基体的耐高温金属层,耐高温金属层与顶盖片和第一极柱电连接形成的导电路径通过耐高温绝缘基体,形成的电连接的路径为曲线路径,通过控制此导电路径能够实现控制电阻构件的电阻大小。
【IPC分类】H01M2-04, H01M10-42
【公开号】CN204333054
【申请号】CN201520016849
【发明人】蔡如来, 李全坤, 王鹏, 邓平华, 余鹏
【申请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2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