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匣式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63563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态样,并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合先叙明。
[0065]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附的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在所附的附图中仅标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此外,附图中提供有座标轴,是用以供参阅各附图时方向的依据,先予叙明。
[0066]请参阅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匣式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6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匣式电连接器la,例如但不限于指一种可应用于伺服器上的多插座组件(Multiple Jack Assembly),藉以供外部插头插设或插座数量的扩充之用。如图所示,卡匣式电连接器Ia包括一组装框10及多个连接端口模块20。组装框10可用以锁固于伺服器机柜(未绘示)上,而连接端口模块20为可拆卸地卡扣于组装框10上,用以供外部插头插设之用。
[0068]请参阅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组装框的示意图。
[0069]如图所示,组装框10包括一框体110及多个弹片130。这些弹片130设置于框体110上。框体110与弹片130可以但不限于为一体成型,且分别可以但不限于以塑胶所制成。
[0070]进一步的,框体110具有一组装空间SI,用以容置前述的连接端口模块20,并同图1?图2可知,至少部分的连接端口模块20可容置于组装框10的组装空间SI中,并位于两弹片130之间。可理解的是,框体110的尺寸及其结构均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可依不同数量或尺寸的连接端口模块20来调整。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组装框10内可仅容置一个连接端口模块20,或者,于框体110的组装空间SI中设置多层隔板(未绘示),藉以将组装空间SI区隔成多个子组装空间的排列阵列来容纳多个连接端口模块20。
[0071]而各弹片130包括一连接部131及一第一^^扣部133。连接部131设置于框体110上,第一卡扣部133连接于连接部13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33为一卡槽,形成于连接部131上。
[0072]更详细的说,连接部13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固定端131a及一自由端131b,固定端131a设置于框体110上,而自由端131b是指连接部131上远离框体110的一端。藉由弹片130本身材料特性所具备的弹力,自由端131b接受压力时得以可活动地位于组装空间SI芳。
[0073]接着,请参阅图3A?图3B,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端口模块的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端口模块的爆炸图。提醒的是,为便于以下描述,图3A?图3B中的连接端口模块20与前述附图的视角为上下颠倒。
[0074]如图3A?图3B所示,连接端口模块20包括一主体210及二释放件230。具体的说,主体210包括一壳部211及二第二卡扣部213。壳部211可抽离地位于前述的组装空间SI中。第二卡扣部213分别位于主体210相对的两侧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213为 ^块,且与壳部211为一体成型,但非以此为限。
[0075]更进一步的,壳部211包括一第一横板2111、一第二横板2113、一第一侧板2115及一第二侧板2117。第一横板2111与第二横板2113彼此相对,第一侧板2115与第二侧板2117彼此相对,且第一横板2111及第二横板2113衔接第一侧板2115及第二侧板2117,并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2。第一侧板2115具有一穿槽2115s,第二侧板2117具有一穿槽2117s。穿槽2115s、2117s均连接于容置空间S2。而前述的二第二卡扣部213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115与第二侧板2117上。于本实施例中,二第二卡扣部213分别与第一侧板2115及第二侧板2117为一体成型,但非用以限制本新型。
[0076]此外,壳部211具有多个插槽Pl及一配线开口 P2。插槽Pl可形成于第二横板2113,用以供一传输线(未绘示)插设。而配线开口 P2是指容置空间S2—端的开口,用以供多条缆线(未绘示)插设。插槽P1、容置空间S2与配线开口 P2彼此相连接。可理解的是,插槽Pl的数量为选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插槽Pl的数量可为一。
[0077]二释放件230则是可活动地位于前述的容置空间S2,且彼此相对。具体的说,各释放件230包括一按压部233、一枢接部231、一推抵部235及一弹性部237。枢接部231连接于按压部233与推抵部235之间,且枢设于壳部211的第二横板2113。二推抵部235分别可活动地对应穿槽2115s与穿槽2117s。各弹性部237的一端连接于枢接部231,而另一端则抵靠于壳部211的第一侧板2115或第二侧板2117,用以提供释放件230复位所需的弹性力。于本实施例中,弹性部237为一弹性臂,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237可为一扭簧,设置于枢接部231上,以提供释放件230复位所需的弹性力。
[0078]接着,举其中一释放件230为例,使用者可藉由按压按压部233,释放件230得以其枢接部231进行枢转,而连动的带动推抵部235穿出第一侧板2115上的穿槽2115s,并且,再藉由弹性部237 —端抵靠于第一侧板2115产生弯曲所累积的弹性力来将释放件230枢转复位。
[0079]接着,将以图4A?图4B来说明连接端口模块20与组装框10之间的组装与拆卸动作。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组装框与连接端口模块的爆炸图。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组装框与连接端口模块的俯视图。且可理解的是,为保持图示简洁,图4A仅绘示一个连接端口模块20。
[0080]如图4A?图4B所示,连接端口模块20是自二弹片130之间插设进入组装框10的组装空间SI。就位置上,二弹片130是分别并排于连接端口模块20的第一侧板2115与第二侧板2117旁,而释放件230的推抵部235可对应于弹片130。
[0081]从前述可知,第一卡扣部133为卡槽,而第二卡扣部213为卡块,两者彼此对应且相匹配。因而,将连接端口模块20放入组装框10中,连接端口模块20上的第二卡扣部213可卡扣于组装框10的弹片130上的第一卡扣部133,即完成将连接端口模块20装设于组装框10的动作。
[0082]而欲将连接端口模块20拆卸时,使用者可按压按压部233,以枢转枢接部231而连动推抵部235推抵弹片130。推抵部235是于朝着第一侧板2115与第二侧板2117的方向推抵弹片,就图中上座标轴的方向看来,也可以说,推抵部235是于X轴的方向上推抵弹片130,弹片130受力于推抵部235而弯折。以令弹片130的第一卡扣部133脱离第二卡扣部213,即可将连接端口模块20自组装框10上抽出。
[0083]且由前述可知,当连接端口模块20装设于组装框10时,由于各释放件230的推抵部235位于弹片130的第一^^扣部133与自由端131b之间。因而,当欲枢转释放件230以推抵弹片130远离连接端口模块20时,推抵部235推抵弹片130的力臂长,可以较省力的方式将弹片130推离连接端口模块20,藉以将弹片130上的第一卡扣部133与连接端口模块20的第二卡扣部213相解扣。
[0084]此外,可理解的是,前述的第一卡扣部133可以但并不限为卡槽,而前述的第二卡扣部213可以但并不限制为卡块,只要弹片130上的第一卡扣部133得以相匹配的卡扣于连接端口模块20上的第二卡扣部213,而使连接端口模块20装设于组装框10上,均属于本新型范畴。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弹片130上的第一卡扣部133为一卡块,连接端口模块20上的第二卡扣部213为一卡槽。
[0085]另外,请并同参阅图2及图4B,于本实施例中,弹片130的连接部131的自由端131b更具有一导斜面Al,可导引连接端口模块20插设进入组装框10。但导斜面Al为选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86]再者,前述将弹片130配置于组装框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