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1837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迫近顶峰且逐步趋向枯竭,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下,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趋势看,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0003]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电动车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传统电池冷却系统主要机构是冷却管,能达到一定的冷却效果,但是只能180°范围内冷却,易产生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低廉、装配过程简单、使用可靠的电池冷却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包括下盖板、外框、进出口侧边板、进出口末端、电池支撑筒、上盖板,上、下盖板分别与外框上下侧固定在一起,形成空间,所述外框短侧边的两端分别预留通孔,所述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的结构相同,包括侧面板以及垂直侧面板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外侧端部紧抵外框,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与外框之间形成一空间,侧面板上设置若干小孔,所述进口末端和出口末端通过外框的短侧边的两端预留的通孔插入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与外框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电池支撑筒底端容置在下盖板上设置的孔内,且电池支撑筒底端与下盖板之间密封,该电池冷却装置包括若干个独立的所述电池支撑筒,电池支撑筒内放置电池组,所述上盖板固定盖在外框上,上盖板上对应每个电池支撑筒的位置开设有孔。
[0006]优化的,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的侧面板的长边侧的一端部平直,安装在外框内时,该平直的端紧贴靠在外框的短侧边上,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的侧面板的长边侧的另一端部向远离外框的方向倾斜延伸,使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的该端部与外框之间形成一敞口,进口末端和出口末端分别插入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与外框之间形成的敞口内。
[0007]优化的,相邻两列或者两行的电池支撑筒交错排列,各电池支撑筒保持相同的间隙,且均匀地分布在外框中。
[0008]优化的,所述外框的两长侧边预留有若干个卡扣孔,所述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的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外侧端部对应外框的卡扣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卡扣,卡扣卡在所述卡扣孔中。
[0009]优化的,所述电池支撑筒呈圆筒状。
[0010]优化的,该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电池感应装置、感应接头、进口水栗、出口水栗、液体存储装置、热交换装置,若干个电池组被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放置一个感应接头,感应接头连接在电池性能感应装置上,电池性能感应装置连接在进口水栗上,进口水栗的进口与热交换装置相连,出口与进口末端相连,热交换装置与液体存储装置连通,出口水栗与出口末端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快速预热,提升电池温度,在温度较高时快速散热,降低电池温度,确保电池的正常的充放电和安全性;
[0013]2,360°环绕方式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增加电池组整体寿命;
[0014]3、降低了装配和调试的难度,节省装配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
[0015]4、组件式装配,易于维护。
[0016]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用来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导出电池或者将外部热量导入电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冷却装置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冷却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冷却装置的进出口末端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冷却装置的侧边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却装置包括下盖板1、外框2、进口侧边板3、出口侧边板4、进口末端5、出口末端6、电池支撑筒7、上盖板8。
[0023]所述下盖板I的内侧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孔12,孔12主要作用是防止应力集中,下盖板I固定在外框2的下侧,作为一种优化的结构,下盖板I具有一定侧边高度,下盖板I固定在外框2内侧,外框2的外侧面紧紧抵靠在下盖板I的内侧面,下盖板I的侧边包裹所述外框I的侧边底部。
[0024]所述外框2的两长侧边预留有若干个卡扣孔22,一短侧边的两端分别预留通孔(图未示)。
[0025]所述进口侧边板3和出口侧边板4的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以进口侧边板3为例,进口侧边板3包括侧面板32以及垂直侧面板32的上面板34和下面板36,所述上面板34和下面板36的外侧端部对应外框2卡扣孔22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卡扣35,卡扣35卡在所述卡扣孔22中,从而将侧边板固定在外框2上,并且进口侧边板3和出口侧边板4与外框2之间形成一空间。侧面板32上设置若干小孔322。进口侧边板3和出口侧边板4的侧面板的长边侧的一端部平直,安装在外框2内时,该平直的端紧贴靠在外框2的短侧边上,进口侧边板3和出口侧边板4的侧面板的长边侧的另一端部向远离外框的方向倾斜延伸,使进口侧边板3和出口侧边板4的该端部与外框2之间形成一敞口。
[0026]所述进口末端5和出口末端6通过外框2的短侧边的两端预留的通孔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