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823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包括壳体、封装层、电流探针;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三层槽,由内向外依次为间隔槽、定位槽、封装槽,且依次增大而呈阶梯状设置;所述间隔槽上设置有电极孔;所述定位槽与电池对应适配,所述电极孔的位置与电池的电极对应;所述封装层位于封装槽与电池之间;所述电流探针设置在电极孔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避免了破坏性的封装材料与电池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及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器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硅系太阳能电池,但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能耗大,使得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并且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其转换效率突破20%,并且制备条件简单(可通过溶液旋涂、印刷、3D打印技术制备),可操作调控性广,易于实现大面积制备,因而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的太阳能电池。但由于钙钛矿对水、氧非常敏感,因此必须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严格的封装才可以应用。目前,现有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的封装技术主要为:在惰性气氛中,在电池上涂布UV胶、AB胶等封装材料,然后通过固化而实现封装。但由于封装材料是直接与电池接触的,而且钙钛矿极易受溶极性溶剂破坏,使得封装良品率和电池寿命大大下降,这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以避免封装材料直接接触电池而造成的破坏,从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和使用寿命。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包括壳体、封装层、电流探针;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三层槽,由内向外依次为间隔槽、定位槽、封装槽,且依次增大而呈阶梯状设置;所述间隔槽上设置有电极孔;所述定位槽与电池对应适配,所述电极孔的位置与电池的电极对应;所述封装层位于封装槽与电池之间;所述电流探针设置在电极孔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电池放置在定位槽上,间隔槽的作用是防止电池与壳体接触;同时,通过电流探针封堵电极孔、并与电池电极接触而引出电极;然后将封装材料填充于电池与封装槽之间的空隙而形成封装层,从而实现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I)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非接触式封装,避免了破坏性的封装材料与电池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提尚了广品的良品率及使用寿命。
[0008](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0013]图中:壳体I,间隔槽Ia,定位槽I b,封装槽I c,电极孔I d,封装层2,电流探针3,电池4,电极4a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封装层2、电流探针3。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I中设置有三层槽,由内向外依次为间隔槽Ia、定位槽Ib、封装槽lc,且依次增大而呈阶梯状设置;间隔槽Ia上设置有电极孔Id;定位槽Ib与电池4对应适配,电极孔Id的位置与电池4的电极4a对应。封装层2位于封装槽I c与电池4之间(见图3)。电流探针3设置在电极孔Id内。
[0016]壳体I的材质可以是ABS工程塑料、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电池4放置在壳体I定位槽Ib上,其电极4a与间隔槽Ia上的电极孔Id对应,电流探针3封堵电极孔ld、并与电池电极4a接触而引出电极;然后用封装材料在电池4与封装槽Ic之间的空隙点胶固化而形成封装层2,从而实现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封装材料可以是AB胶、紫外固化胶、热封膜等。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封装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封装层(2)、电流探针(3);所述壳体(I)中设置有三层槽,由内向外依次为间隔槽(Ia)、定位槽(lb)、封装槽(Ic),且依次增大而呈阶梯状设置;所述间隔槽(Ia)上设置有电极孔(Id);所述定位槽(Ib)与电池(4)对应适配,所述电极孔(Id)的位置与电池(4)的电极(4a)对应;所述封装层(2)位于封装槽(Ic)与电池(4)之间;所述电流探针(3)设置在电极孔(Id)内。
【文档编号】H01L51/44GK205542904SQ20162014812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王艳香, 邱任拯, 孙健, 杨志胜, 朱华
【申请人】景德镇陶瓷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