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853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转子的制作方法
马达转子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马达转子,尤其是一种可应用于马达结构,以供马达的定子驱 动旋转的马达转子。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为中国台湾发明第1279063号“风扇及其转子”专利案,该专利 案揭示有目前较常见的现有转子9,该转子9包括一接合件91、一叶轮92及一转轴93。该 接合件91具有一凸缘部911 ;该叶轮92以射出成型方式一体成型于该接合件91的外周缘, 且该叶轮92与该接合件91的凸缘部911嵌合;该转轴93的一端连接该接合件91,并借助 该接合件91铆接于一马达壳体94。借此,该转子9可应用于马达结构,当马达结构的定子 驱动该转轴93转动时,该叶轮92得以旋转动作。
上述现有转子9主要利用射出成型方式将该叶轮92与该接合件91结合,以减少 组装可能造成的公差,并使转子9的叶轮92与接合件91结合时不易脱离,以确保该转轴93 与该叶轮92之间具有较佳的垂直度或同心度。然而,现有转子9的叶轮92在一体成型于 该接合件91的外周缘时,仅借助该接合件91的凸缘部911与该叶轮92嵌接,使该叶轮92 与该接合件91接合,但倘若该转轴93借助该接合件91铆接于该马达壳体94的过程中,该 接合件91未确实铆接结合该马达壳体94 (即图式上箭头Al所指部位),由于该接合件91 朝向凸缘部911的端面(即图式上箭头A2所指部位),未被该叶轮92所一体包覆结合;因 此,在该叶轮92长时间旋转动作时,仍容易造成该接合件91与该叶轮92之间形成松动情 形,进而产生噪音;甚至可能影响该叶轮92与该接合件91的结合,而无法确保该转轴93与 该叶轮92之间具有较佳的垂直度或同心度。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乃改良上述现有马达转子缺点,以提供一种马达转子,该马达转子能 够确保轮毂(可作为叶轮)与接合件之间不会产生松动情形。
本发明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转子,该马达转子能够使该轮毂(可作为叶轮) 与接合件稳固结合,以确保该转轴与该叶轮之间具有较佳垂直度或同心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马达转子,包含
一个马达壳,具有一个组装孔;
一个接合件,结合于该马达壳的组装孔,该接合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面及一 个第二端面,该接合件设有一个抵接部及一个轴孔,该抵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 面之间且抵接该马达壳;
一个转轴,结合于该接合件的轴孔;
及一个轮毂,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及该接合件,且该轮毂具有一个辅助包 覆部,该辅助包覆部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
所述马达壳具有一个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组装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
所述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 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二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 第一端面,该辅助包覆部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位于马达壳内侧。
所述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 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一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 第一端面,该辅助包覆部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位于马达壳外侧。
所述固定座设有供该轮毂成型时用以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的至少一个透孔。
所述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 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一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 第二端面,且该辅助包覆部及该接合件的抵接部都位于马达壳外侧。
所述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 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二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 第二端面,且该辅助包覆部及该接合件的抵接部都位于马达壳内侧。
所述固定座设有供该轮毂成型时用以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的至少一个透孔。
所述接合件的外周面形成一个铆接部,该铆接部及该抵接部共同夹持该马达壳。
所述接合件的外周面设置一个咬合部,该轮毂与该咬合部相互咬合固定。
所述咬合部为压花纹路或凹槽。
所述马达壳的固定座周缘形成一个环周壁,使该马达壳呈帽盖状的中空壳体。
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叶片。
基于前揭马达转子的技术概念,本发明马达转子也可以包含
一个马达壳,具有一个组装孔;
一个接合件,结合于该马达壳的组装孔,该接合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面及一 个第二端面,该接合件设有一个抵接部、一个铆接部及一个轴孔,该抵接部及该铆接部位于 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之间,且该抵接部及该铆接部共同夹持该马达壳;
一个转轴,结合于该接合件的轴孔;
及一个轮毂,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及该接合件,且该轮毂具有一个辅助包 覆部,该辅助包覆部包覆该接合件的铆接部。
所述马达壳具有一个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 面,该组装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
所述抵接部抵接于该固定座的第一表面。
所述抵接部抵接于该固定座的第二表面。
所述接合件的外周面设置一个咬合部,该轮毂与该咬合部相互咬合固定。
所述咬合部为压花纹路或凹槽。
所述马达壳的固定座周缘形成一个环周壁,使该马达壳呈帽盖状的中空壳体。
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叶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马达转子可借助该轮毂的辅助包覆部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 或该接合件的铆接部,以有效防止该轮毂与该接合件之间产生松动情形,进而达到提升马达转子运转品质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马达转子借助该轮毂的辅助包覆部的结构设计,用以使该轮毂与该接合件 能够稳固结合,以达到使该转轴与该轮毂之间具有较佳垂直度或同心度的有益效果。


图1 :现有转子的组合剖视图。图2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未包含轮毂时的立体分解图。图3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未包含轮毂时的组合剖视图。图4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组合剖视图。图5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未包含轮毂时的立体分解图 (一)°图6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的组合剖视图(一)。图7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未包含轮毂时的立体分解图 (二)。图8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的组合剖视图(二)。图9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的组合剖视图(三)。图10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的组合剖视图(四)。图11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的组合剖视图(五)。图12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马达转子未包含轮毂时的立体分解图。图13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马达转子的组合剖视图。图14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马达转子的另一种结构设计组合剖视图。其中〔本发明〕1马达转子 11马达壳11a固定座lib环周壁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组装孔 114透孔12接合件 121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 123抵接部124轴孔 125咬合部126铆接部 13转轴14 轮毂 141辅助包覆部 2马达转子 21马达壳21a固定座 21b环周壁211第一表面 212第二表面213组装孔 22接合件221第一端面 222第二端面223抵接部 224轴孔225咬合部 226铆接部23转轴 24轮毂 241辅助包覆部〔现有技术〕9转子 91接合件 911凸缘部 92轮毂93转轴 94马达壳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全文所定义的“马达壳外侧”是指马达壳11的第一表面111所在的一侧 (详参后续说明)。
本发明全文所定义的“马达壳内侧”是指马达壳11的第二表面112所在的一侧 (详参后续说明)。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转子I至少包含一马达壳 11、一接合件12、一转轴13及一轮毂14。其中该接合件12结合该马达壳11,该转轴13结 合该接合件12,该轮毂14以射出成型方式一体结合该马达壳11及该接合件12。
该马达壳11可借助金属板片以如冲压等方式制作成型,以便提供封磁效果;其中 该马达壳1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11及一第二表面112,并设有贯穿该第一表面111及 该第二表面112的一组装孔113,且该马达壳11可以为各种几何形状造型。本实施例中, 该马达壳11具有一固定座11a,该固定座Ila周缘形成一环周壁Ilb ;借此,使该马达壳11 呈近似帽盖状的中空壳体,其中该第一表面111及该第二表面112分别为该固定座Ila的 顶面及底面(以图式为主),该组装孔113设置于该固定座Ila的中央部位。
该接合件12可为结合于该马达壳11的组装孔113的金属轴衬,且该接合件12具 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121及一第二端面122,如图3所示,该第一端面121及该第二端面122 分别位于该马达壳11的固定座Ila的相对二侧;又,该接合件12设有一抵接部123及一轴 孔124,该抵接部123可以借助如车削或锻造等方式于该接合件12的外周面形成外径大于 该组装孔113的孔径的外凸缘,或者,也可于该接合件12与该马达壳11结合后,再直接以 铆接方式于该接合件12的外周面形成该外凸缘,其中该抵接部123位于该第一端面121及 该第二端面122之间且抵接马达壳11的固定座11a,该轴孔124则为各种能够供该转轴13 结合的结构设计。
本实施例中,该接合件12的轴孔124贯穿该第一端面121及该第二端面122,该 接合件12结合于该马达壳11的组装孔113后,该接合件12以该抵接部123抵接该马达壳 11的组装孔113的周边位置;再者,该接合件12的外周面另可设置一咬合部125,该咬合部 125可为压花纹路、凹槽或其他可供该轮毂14固定包覆的结构,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咬 合部125为数个凹槽,借此,使该轮毂14 一体结合该接合件12时,该轮毂14能够与该咬合 部125相互咬合固定,以强化该轮毂14与该接合件12两者之间的结合面积,进而提供如防 止轴向脱落及防止径向转动等固定效果。
该转轴13的一端结合于该接合件12的轴孔124。其中在该接合件12与该马达 壳11组装前,可事先将该转轴13与该接合件12结合;或者,也可在该接合件12与该马达 壳11完成组装后,再将该转轴13与该接合件12结合。
该轮毂14 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11及该接合件12。如图4所示,该轮毂14 在包覆该马达壳11及该接合件12时,该轮毂14更具有能够用以包覆于该接合件12的第 一端面121或第二端面122的一辅助包覆部141。其中当该轮毂14的外周面也可形成叶片 (未绘示),以供该马达转子I应用于散热风扇时具有散热功能。
本发明马达转子I于实际制造组装时,较佳是先将该接合件12结合于该马达壳11 的组装孔113,并将该转轴13的一端结合于该接合件12的轴孔124,以供置入一射出成型 模具(未绘示),再注入塑料至该射出成型模具内部,用以成型出预定形状的该轮毂14,借 此,使该轮毂14可一体包覆结合该马达壳11及该接合件12,以完成本发明马达转子I的制造组装作业。
更详言之,借助前揭的技术概念,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I的接合件12与该 马达壳11的组装结构,以及该轮毂14与该马达壳11的包覆结构,大致可进一步区分为以 下数种结构设计(仅揭示数种较佳结构设计,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他相同技术概念的 结构仍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该接合件12的第一端面121位于“马达壳外侧”,该 接合件12的第二端面122位于“马达壳内侧”,其中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抵接于该马 达壳11的第二表面112 ;又,该轮毂14 一体包覆该马达壳11及该接合件12,且当该接合件 12设有该咬合部125时(数个凹槽),该轮毂14在包覆该接合件12的同时,更可与该咬合 部125所形成的数个凹槽相互咬合固定,以提供轴向防脱落及径向防转动等固定效果,且 该辅助包覆部141全部包覆该接合件12的第一端面121,借此,该辅助包覆部141位于“马 达壳外侧”,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位于“马达壳内侧”。
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相较于前揭第2、3及4图的结构设计,该接合件12的咬 合部125为一环槽及一压花纹路,借此,该轮毂14在包覆该接合件12的同时,更可与该咬 合部125所形成的环槽及压花纹路相互咬合固定,以提供更佳的轴向防脱落及径向防转动 等固定效果;又,该辅助包覆部141部分包覆该接合件12的第一端面121。
请参照图7及图8所示,相较于前揭图2、图3及图4的结构设计,该接合件12的 组装方向相反,故该接合件12的第一端面121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12的第二端面 122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抵接于该马达壳11的第一表面111,且 该马达壳11的固定座Ila设有至少一透孔114 ;该接合件12的咬合部125为形成于该抵 接部123的外周面的一压花纹路,借此,在利用该射出成型模具制作该轮毂14的过程中,该 轮毂14除可包覆该马达壳11的外周面外,更可经由该透孔114进一步包覆该马达壳11的 内周面,使该轮毂14与该接合件12的结合更为稳固,以便配合形成包覆该接合件12的第 一端面121的该辅助包覆部141,其中该辅助包覆部141同样可部分包覆或全部包覆该接合 件12的第一端面121,而该辅助包覆部141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 位于“马达壳外侧”。
请参照图9所示,该接合件12的第一端面121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12的 第二端面122位于“马达壳外侧”,其中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抵接于该马达壳11的第 一表面111 ;又,该轮毂14 一体包覆该马达壳11及该接合件12,且当该接合件12设有该 咬合部125时(压花纹路),该轮毂14在包覆该接合件12的同时,更可与该咬合部125所 形成的压花纹路相互咬合固定,其中该辅助包覆部141部分包覆该接合件12的第二端面 122 (也可全部包覆该第二端面122);借此,该辅助包覆部141及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 都位于“马达壳外侧”。
请参照图10所示,相较于前揭图9的结构设计,该接合件12的第一端面121位于 “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12的第二端面122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 抵接于该马达壳11的第二表面112,且该马达壳11的固定座Ila设有至少一透孔114;该接 合件12的咬合部125为形成于该抵接部123的外周面的一压花纹路,借此,在利用该射出 成型模具制作该轮毂14的过程中,该轮毂14除可包覆该马达壳11的外周面外,更可经由 该透孔114进一步包覆该马达壳11的内周面,以便配合形成包覆该接合件12的第二端面122的该辅助包覆部141,其中该辅助包覆部141同样可部分包覆或全部包覆该接合件12 的第二端面122,使该辅助包覆部141及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都位于“马达壳内侧”。
请参照图11所示,相较于前揭图9的结构设计,在该马达壳11及接合件12完成 组装后,更可以在该接合件12的外周面加工形成一铆接部126,该铆接部126抵接于该马达 壳11的第二表面112,以便利用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及铆接部126共同夹持该马达壳 11,再配合该辅助包覆部141包覆该接合件12的第二端面122的结构设计,以确保该马达 壳11、接合件12及轮毂14彼此之间具有更佳的结合固定效果。
借助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马达转子I的结构设计,本发明主要技术特征在于 相较于现有转子9的接合件91的端面未被该轮毂92包覆,造成该轮毂92容易自该接合件 91上脱落的缺点(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马达转子I除可借助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 抵接于该马达壳11形成初步定位外,更可进一步利用该轮毂14的辅助包覆部141全部或 部分包覆于该接合件12之第一端面121或第二端面122,使该马达壳11、接合件12及轮毂 14彼此之间的结合更为稳固;再者,当该接合件12设有该咬合部125时,该轮毂14在包覆 该接合件12的同时,更可进一步与该咬合部125相互咬合固定;或者,当该接合件12进一 步设有该铆接部126时,该接合件12的抵接部123及铆接部126更可共同夹持该马达壳 11,进而提供更佳的轴向防脱落及径向防转动效果;因此,该轮毂14在长时间旋转动作时, 可有效防止该接合件12与该轮毂14之间形成松动,以避免产生噪音或该轮毂14自该接合 件12上脱落等情形。
请参照图12、图13及图1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马达转子2至少包含一马达 壳21、一接合件22、一转轴23及一轮毂2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马达壳21、接合件22及 转轴23与第一实施例的马达壳11、接合件12及转轴13大致相同。其中该马达壳21同样 可以具有固定座21a、环周壁21b、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组装孔213及透孔214等结 构特征;该接合件22同样可以具有第一端面221、第二端面222、抵接部223、轴孔224、咬合 部225及铆接部226等结构特征;因此,本实施例马达转子2与前揭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转子 I相同的结构特征及结合关系容不赘述。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合件22的抵接部223可以选择抵接于该马达壳21的第一 表面211或第二表面212,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揭示该抵接部223抵接于该马达壳21的 第一表面211,又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揭示该抵接部223抵接于该马达壳21的第二表面 212,并于该马达壳21及接合件22完成组装后,进一步于该接合件22的外周面加工形成该 铆接部226,该接合件22的抵接部223及铆接部226则共同夹持该马达壳21,而该轮毂24 同样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21及该接合件22 ;借此,本实施例马达转子2与第一实施 例的马达转子I的主要差异在于该轮毂24在包覆该马达壳21及该接合件22时,该轮毂 24更具有能够用以部分或全部包覆于该接合件22的铆接部226的一辅助包覆部241。
借助上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马达转子2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的轮毂24的辅助包覆 部241可进一步包覆该接合件22所形成的该铆接部226,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转子1, 本实施例的马达转子2即使在该接合件22的铆接部226未确实铆接结合该马达壳21,但由 于该辅助包覆部241包覆该铆接部226,故仍可以有效地确保该马达壳21、接合件22及轮 毂24彼此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稳固性;因此,该轮毂24在长时间旋转动作时,同样可有效 防止该接合件22与该轮毂24之间形成松动现象,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并避免该轮毂24自该接合件22上脱落。
如上所述,本发明马达转子1、2确可达到如下所述的诸多有益效果
本发明马达转子1、2可借助该轮毂14、24的辅助包覆部141、241包覆该接合件12 的第一端面121、第二端面122或该接合件22的铆接部226,以有效防止该轮毂14、24与该 接合件12、22之间产生松动情形,进而达到提升马达转子1、2运转品质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马达转子1、2借助该轮毂14、24的辅助包覆部141、241的结构设计,用以 使该轮毂14、24与该接合件12、22能够稳固结合,以达到使该转轴13、23与该轮毂14、24 之间具有较佳垂直度或同心度的有益效果。
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 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 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马达壳,具有一个组装孔; 一个接合件,结合于该马达壳的组装孔,该接合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面及一个第二端面,该接合件设有一个抵接部及一个轴孔,该抵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之间且抵接该马达壳; 一个转轴,结合于该接合件的轴孔; 及一个轮毂,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及该接合件,且该轮毂具有一个辅助包覆部,该辅助包覆部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壳具有一个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组装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二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该辅助包覆部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位于马达壳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一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该辅助包覆部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位于马达壳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设有供该轮毂成型时用以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的至少一个透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一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且该辅助包覆部及该接合件的抵接部都位于马达壳外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位于马达壳外侧,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位于马达壳内侧,该接合件的抵接部抵接于该马达壳的第二表面,该辅助包覆部全部或部分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且该辅助包覆部及该接合件的抵接部都位于马达壳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设有供该轮毂成型时用以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二端面的至少一个透孔。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外周面形成一个铆接部,该铆接部及该抵接部共同夹持该马达壳。
10.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外周面设置一个咬合部,该轮毂与该咬合部相互咬合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咬合部为压花纹路或凹槽。
12.如权利要求2、3、4、5、6、7或8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壳的固定座周缘形成一个环周壁,使该马达壳呈帽盖状的中空壳体。
13.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叶片。
14.一种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马达壳,具有一个组装孔; 一个接合件,结合于该马达壳的组装孔,该接合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面及一个第二端面,该接合件设有一个抵接部、一个铆接部及一个轴孔,该抵接部及该铆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之间,且该抵接部及该铆接部共同夹持该马达壳; 一个转轴,结合于该接合件的轴孔; 及一个轮毂,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及该接合件,且该轮毂具有一个辅助包覆部,该辅助包覆部包覆该接合件的铆接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壳具有一个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组装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抵接部抵接于该固定座的第一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抵接部抵接于该固定座的第二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4、15、16或17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件的外周面设置一个咬合部,该轮毂与该咬合部相互咬合固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咬合部为压花纹路或凹槽。
20.如权利要求14、15、16或17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壳的固定座周缘形成一个环周壁,使该马达壳呈帽盖状的中空壳体。
21.如权利要求14、15、16或17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叶片。
全文摘要
一种马达转子,其包含一马达壳、一接合件、一转轴及一轮毂。该马达壳与该接合件相互结合,该接合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该接合件可以设有一抵接部、一铆接部及一轴孔,该抵接部及该铆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之间且抵接该马达壳;该转轴结合该接合件;该轮毂一体射出成型包覆该马达壳及该接合件,且该轮毂具有一辅助包覆部,该辅助包覆部包覆该接合件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或该铆接部。借此,可防止该轮毂自该接合部脱落。
文档编号H02K1/22GK103051083SQ20111030785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倪薪富, 张智铭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