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161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及组装模具,尤指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音圈马达的微型化发展,使得零部件的组装越来越困难,一般的组装由人工一个一个地将音圈马达组件进行组装,在进行点胶或点焊的工作,这样一来,效率低,成本高,又或者用大型自动组装机台为音圈马达进行组装,即便稍为提高了组装效率,但使成本
很1 。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尤指一种安装简便的音圈马达、能提高音圈马达组装效率和方便音圈马达组件组装定位的组装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该音圈马达整体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平板弹片组、垫片、镜头载体、线圈、磁铁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弹片组包括形状配合相同的上平板弹片和下平板弹片,所述下平板弹片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下平板弹片与端子一体成型,所述上、下平板弹片均包括内框、外框和弹力部;所述的弹力部为等弦波浪形弹性弦体,所述的上、下平板弹片内框为带圆形通孔的边框,上、下平板弹片的内框和外框之间均通过弹力部连接,内边框边缘内部延伸有均勻分布于边框的凸出部。其次,所述上、下平板弹片弹力部为4条或6条,均布于平板弹片的内框和外框之间。其次,所述分体式的下平板弹片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下平板弹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的连接块与平板弹片的连接处设置有预压痕。另外,该组装模具整体结构包括A模块、B模块和压紧模块,所述的A模块和B模块通过侧面相互连接配合后上表面形成完整的工作台,压紧模块与工作台相互配合连接;其中所述A模块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和带磁性的凹槽,所述的B模块与A模块连接配合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柱数量相同且相互配合的导向孔和能与带磁性凹槽相互吸引紧密配合的带磁性凸块,A模块与B模块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相互配合定位连接,并通过带磁性且相互吸引的凸块紧密结合;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定位柱和与镜头载体形状相配合的镜头载体安放槽和平板弹片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于安放槽上方,安装槽周围设置有孔; 所述压紧模块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周围的孔相配合的中心轴,中心轴附近设置有压紧轴, 压紧轴的长度短于中心轴的长度且底面为带尖锥面。其次,所述的安装槽用于安装平板弹片,数量与预制件上平板弹片单体个数相同, 为十个或十个以上;安放槽、压紧模块和安装槽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安装槽之间、安放槽之间、压紧模块之间均有相同的间距。
其次,所述的预制件为平板弹片集合体条,预制件两端设置有与工作台两端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每个预制件上有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平板弹片单体,每个平板弹片连接处之间设置有预压痕,且连接处的长度与安装槽之间的间距相同。另外,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组装工艺为1)首先,将A模块和B模块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固定连接,由于磁铁的相互吸引作用使A模块和B模块达到紧密结合而形成工作台;
2)接着,把镜头载体依次地放到工作台上的安放槽中,再把预制件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安装在安装槽中;
3)然后,把压紧模块从上往下移动,使压紧模块底面设置的中心轴与安装槽附近的孔相互配合后,压紧轴底面的尖锥面继续往下直至紧压平板弹片;
5)然后,再把镜头载体和下平板弹片用点胶或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
6)最后,拉高压紧模块至其中心轴离开凹槽上设置的孔一定距离后取出安装好的样
P
ΡΠ O另外,首先把上盖倒转,然后把上平板弹片设置在上盖内,再把上垫片设置在弹片上,然后再把已绕上线圈的镜头载体设置在上盖中心,再把磁铁安装在镜头载体和上盖之间,再把下盖反转盖上后,然后把下平板弹片安装在下盖上,用点焊或点胶的方式把镜头载体和下平板弹片固定连接,把样品倒转,最后把底盖安装在底部,安装外壳,完成整个组装工艺。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的弹片弹力部由等弦波浪形弹性弦体均布于弹片边框组成,使得马达在驱动时受力均勻获得更强的稳定性,模具结构简单易组装和拆卸,方便组装和取下音圈马达的组件,方便工人安装和固定后对组件进行点胶或点焊工作,且一次性地可同时安装多个镜头载体和弹片,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具及安装组件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具及安装组件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弹片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压紧模块横向截面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压紧模块纵向截面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A、B模块的俯视图。

1-外壳;2-上盖;3-平板弹片组;4-垫片;5-镜头载体;6_线圈;7_磁铁;8-下盖;9-弹力部;10-内框;11-外框;12-端子;13-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15-A模块;16-B模块;17-压紧模块;18-带磁性凸块;19-导向柱;20-导向孔;21-凹槽;22-安装槽;23-安装槽孔;24-中心轴;25-定位柱;26-弹片预制件;27-定位孔;28-下平板弹片; 29-连接块;30-圆形通孔;31-凸出部,32-安放槽;33-预压痕;34-压紧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该音圈马达整体结构包括外壳(1)、上盖(20)、平板弹片组(3)、垫片(4)、镜头载体(5)、线圈(6)、磁铁(7)和下盖(8),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弹片组(3)包括形状配合相同的上平板弹片和下平板弹片(28),所述下平板弹片(28)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下平板弹片(28)与端子(12)—体成型,所述上、 下平板弹片(28)均包括内框、外框(11)和弹力部(9);所述的弹力部(9)为等弦波浪形弹性弦体,所述的上、下平板弹片内框为带圆形通孔(30)的边框,上、下平板弹片(28)的内框和外框(11)之间均通过弹力部(9)连接,内边框边缘内部延伸有均勻分布于边框的凸出部 (31)。其次,所述上、下平板弹片弹力部(9)为4条或6条,均布于平板弹片的内框和外框(11)之间。其次,所述分体式的下平板弹片(28)分为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所述下平板弹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14)通过连接块(29)连接,所述的连接块(29)与平板弹片的连接处设置有预压痕(33)。另外,该组装模具整体结构包括A模块(15)、B模块(16)和压紧模块(17),所述的 A模块(15)和B模块(16)通过侧面相互连接配合后上表面形成完整的工作台,压紧模块 (17)与工作台相互配合连接;其中所述A模块(15)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19)和带磁性的凹槽(21),所述的B模块(16)与A模块(15)连接配合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柱(19) 数量相同且相互配合的导向孔(20)和能与带磁性凹槽(21)相互吸引紧密配合的带磁性凸块,A模块(15)与B模块(16)通过导向柱(19)和导向孔(20)相互配合定位连接,并通过带磁性且相互吸引的凸块(18)紧密结合;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定位柱(25)和与镜头载体(5 )形状相配合的镜头载体(5 )安放槽(32 )和平板弹片的安装槽(22 ),所述安装槽(22 ) 设置于安放槽(32)上方,安装槽(22)周围设置有孔;所述压紧模块(17)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22)周围的孔相配合的中心轴(24),中心轴(24)附近设置有压紧轴(34),压紧轴的长度短于中心轴(24)的长度且底面为带尖锥面。其次,所述的安装槽(22)用于安装平板弹片,数量与预制件下平板弹片(28)单体个数相同,为十个或十个以上;安放槽(32)、压紧模块(17)和安装槽(22)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安装槽(22 )之间、安放槽(32 )之间、压紧模块(17 )之间均有相同的间距。其次,所述的预制件为平板弹片集合体条,预制件两端设置有与工作台两端相互配合的定位孔(27),每个预制件上有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平板弹片单体,每个平板弹片连接处之间设置有预压痕(33),且连接处的长度与安装槽(22)之间的间距相同。另外,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组装工艺为1)首先,将A模块 (15)和B模块(16)通过导向柱(19)和导向孔(20)固定连接,由于磁铁(7)的相互吸引作用使A模块(15)和B模块(16)达到紧密结合而形成工作台;
2)接着,把镜头载体(5)依次地放到工作台上的安放槽(32)中,再把预制件通过定位柱(25)和定位孔(27)之间的配合安装在安装槽(22)中;
3)然后,把压紧模块(17)从上往下移动,使压紧模块(17)底面设置的中心轴(24)与安装槽(22)附近的孔相互配合后,压紧轴底面的尖锥面继续往下直至紧压平板弹片;
5)然后,再把镜头载体(5)和下平板弹片(28)用点胶或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
6)最后,拉高压紧模块(17)至其中心轴(24)离开凹槽(21)上设置的孔一定距离后取出安装好的样品。另外,首先把上盖(20 )倒转,然后把上平板弹片(28 )设置在上盖(20内,再把上垫片(4)设置在弹片上,然后再把已绕上线圈(6)的镜头载体(5)设置在上盖(20)中心,再把磁铁(7 )安装在镜头载体(5 )和上盖(20 )之间,再把下盖(8 )反转盖上后,然后把下平板弹片(28)安装在下盖(8)上,用点焊或点胶的方式把镜头载体(5)和下平板弹片(28)固定连接,把样品倒转,最后把底盖安装在底部,安装外壳(1 ),完成整个组装工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该音圈马达整体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平板弹片组、垫片、镜头载体、线圈、磁铁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弹片组包括形状配合相同的上平板弹片和下平板弹片,所述下平板弹片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下平板弹片与端子一体成型,所述上、下平板弹片均包括内框、外框和弹力部;所述的弹力部为等弦波浪形弹性弦体,所述的上、下平板弹片内框为带圆形通孔的边框,上、下平板弹片的内框和外框之间均通过弹力部连接,内边框边缘内部延伸有均勻分布于边框的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平板弹片弹力部为4条或6条,均布于平板弹片的内框和外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的下平板弹片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下平板弹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的连接块与平板弹片的连接处设置有预压痕。
4.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模具整体结构包括A 模块、B模块和压紧模块,所述的A模块和B模块通过侧面相互连接配合后上表面形成完整的工作台,压紧模块与工作台相互配合连接;其中所述A模块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和带磁性的凹槽,所述的B模块与A模块连接配合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柱数量相同且相互配合的导向孔和能与带磁性凹槽相互吸引紧密配合的带磁性凸块,A模块与B模块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相互配合定位连接,并通过带磁性且相互吸引的凸块紧密结合;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定位柱和与镜头载体形状相配合的镜头载体安放槽和平板弹片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于安放槽上方,安装槽周围设置有孔;所述压紧模块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周围的孔相配合的中心轴,中心轴附近设置有压紧轴,压紧轴的长度短于中心轴的长度且底面为带尖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用于安装平板弹片,数量与预制件上平板弹片单体个数相同,为十个或十个以上;安放槽、压紧模块和安装槽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安装槽之间、安放槽之间、压紧模块之间均有相同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件为平板弹片集合体条,预制件两端设置有与工作台两端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每个预制件上有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平板弹片单体,每个平板弹片连接处之间设置有预压痕, 且连接处的长度与安装槽之间的间距相同。
7.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组装工艺为1)首先,将A 模块和B模块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固定连接,由于磁铁的相互吸引作用使A模块和B模块达到紧密结合而形成工作台;2)接着,把镜头载体依次地放到工作台上的安放槽中,再把预制件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安装在安装槽中;3)然后,把压紧模块从上往下移动,使压紧模块底面设置的中心轴与安装槽附近的孔相互配合后,压紧轴底面的尖锥面继续往下直至紧压平板弹片;5)然后,再把镜头载体和下平板弹片用点胶或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6)最后,拉高压紧模块至其中心轴离开凹槽上设置的孔一定距离后取出安装好的样
8. 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把上盖倒转,然后把上平板弹片设置在上盖内,再把上垫片设置在弹片上,然后再把已绕上线圈的镜头载体设置在上盖中心,再把磁铁安装在镜头载体和上盖之间,再把下盖反转盖上后,然后把下平板弹片安装在下盖上,用点焊或点胶的方式把镜头载体和下平板弹片固定连接,把样品倒转,最后把底盖安装在底部,安装外壳,完成整个组装工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及组装模具,尤指一种音圈马达和组装模具及其组装工艺;该音圈马达整体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平板弹片组、垫片、镜头载体、线圈、磁铁和下盖,所述平板弹片组分为形状一致的上平板弹片和下平板弹片,下平板弹片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下平板弹片与端子一体成型,所述上、下平板弹片均包括内框、外框和弹力部;所述的弹力部为等弦波浪形弹性弦体,所述的上、下平板弹片内框为带圆形通孔的边框,在边框边缘内部延伸有均匀分布于边框的凸出部。本发明的弹片弹力部由等弦波浪形弹性弦体均布于弹片边框组成,使得马达在驱动时受力均匀获得更强的稳定性,且一次性地可同时安装多个镜头载体和弹片,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低。
文档编号H02K15/00GK102522873SQ2011104135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0日
发明者宋孝杰, 李寿春 申请人:东莞市旭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