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6601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包括机座及与机座相配合的前、后端盖,所述的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座内部的风冷循环系统以及循环于机座、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的水冷循环系统。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座内部同时设置风冷循环系统以及循环于机座、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的水冷循环系统,两个循环系统可以同时有效地对机座内部以及前、后端盖进行散热,散热性能好,电机的寿命得到提高,同时电机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占用空间小。
【专利说明】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机,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城市汽车密集、交通拥挤,汽车需要频繁起步停车,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这种工况运行模式会导致排放差、噪声大、油耗率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国内能源储量比较匮乏,大量需要进口,因此,开发低排放、低油耗的新能源电动车已成为当今我国汽车工业的紧迫任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驱动电机作为整车的重要部件,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驱动电机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于散热性能,传统的汽车驱动电机其散热冷却系统是呈螺旋状设置在机壳上,其散热效果不好,使得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由于其散热性能不好,所以驱动电机的体积就相对较大,转速相对较低,这些缺陷导致传统的驱动电机很难广泛地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车型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高,电机体积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机座及与机座相配合的前、后端盖,所述的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座内部的风冷循环系统以及循环于机座、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的水冷循环系统。
[0005]所述的机座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定子与转子,所述的风冷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定子上的第一通风孔及设置在转子上的第二通风孔,所述的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之间形成供热风循环的风道。
[0006]所述的机座截面呈方形,所述的水冷循环系统由分别设置在机座四角处的水管道、设置在前端盖上的前凹槽、设置在后端盖上后凹槽以及设置在后端盖上的连接管组成,所述的水冷循环系统还包括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所述的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水管道、前凹槽、后凹槽以及连接管相互连通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通路。
[0007]所述的水管道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回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三回水管、第四进水管、第四回水管,其中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回水管、第四进水管和第四回水管分别设置在机座的四角处。
[0008]所述的前凹槽包括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四角处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前凹槽,所述的后凹槽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后凹槽,所述的第一后凹槽和第二后凹槽、第三后凹槽和第四后凹槽、第五后凹槽和第六后凹槽、第七后凹槽和第八后凹槽分别设置在后端盖的四角处,且位置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回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三回水管、第四进水管、第四回水管位置相对应。
[0009]所述的连接管包括设置在后端盖上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管,其中,第一连接管连通第二后凹槽与第三后凹槽,第二连接管连通第四后凹槽和第五后凹槽,第三连接管连通第六后凹槽和第七后凹槽。
[0010]所述的进水管接头与第一后凹槽相连通,所述的出水管接头与第八后凹槽连通,所述的冷却液依次流经进水管接头、第一后凹槽、第一进水管、第一前凹槽、第一回水管、第二后凹槽、第一连接管、第三后凹槽、第二进水管、第二前凹槽、第二回水管、第四后凹槽、第二连接管、第五后凹槽、第三进水管、第三前凹槽、第三回水管、第六后凹槽、第三连接管、第七后凹槽、第四进水管、第四前凹槽、第四回水管、第八后凹槽和出水管接头。
[0011]所述的第一通风孔沿定子的外圆均匀开设四个,所述的四个第一通风孔与机座四角处的水管道相错开布置,所述的第二通风孔沿转子的轭部均匀布置多个。
[0012]所述的前端盖与机座之间、后端盖与机座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两者的防漏水垫片。
[00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座内部同时设置风冷循环系统以及循环于机座、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的水冷循环系统,两个循环系统可以同时有效地对机座内部以及前、后端盖进行散热,散热性能好,电机的寿命得到提高,同时电机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占用空间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包括机座I及与机座I相配合的前、后端盖2、3,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座I内部的风冷循环系统以及循环于机座1、前端盖2与后端盖3之间的水冷循环系统。
[0021]进一步的,机座I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定子11与转子12,风冷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定子11上的第一通风孔111及设置在转子12上的第二通风孔121,第一通风孔111与第二通风孔121之间形成供热风循环的风道。
[0022]进一步的,机座I截面呈方形,与之配合的前端盖2与后端盖3也是方形的,水冷循环系统由分别设置在机座I四角处的水管道、设置在前端盖2上的前凹槽、设置在后端盖3上后凹槽以及设置在后端盖3上的连接管组成,水冷循环系统还包括进水管接头41和出水管接头42,水管道、前凹槽、后凹槽以及连接管相互连通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通路。
[0023]更进一步的,第一通风孔111沿定子11的外圆均匀开设四个,四个第一通风孔111与机座I四角处的水管道相错开布置,第二通风孔121沿转子12的轭部均匀布置多个。换句话说也就是,定子冲片的外圆处开设有四个通风槽,即第一通风孔111,转子冲片轭部开有轴向通风道,即第二通风孔121,转子一端设置风扇,风扇端安装挡风板,这样驱动电机内部形成循环风路,可以保证铁芯温度均匀、散热及时。[0024]第一通风孔与机座四角处的水管道错开布置是指在有绕组定子入壳时,要求从没有开通风槽处对准机座水道位置压入定子,也就是要求没有内部风冷散热的部位通过机座的水冷散热方式散热,而在机座4个面没有冷却水道的,通过定子内部风冷散热方式散热,从而保证方形电机机座的定子铁芯散热均匀,提高冷却效率。
[0025]优选的,机座I采用拉伸铝拉伸制造而成,前端盖2和后端盖3采用压铸铝压铸制造而成,机座、前端盖和后端盖采用拉伸铝和压铸铝为材料,其目的是减小机加工的余量,缩短加工工时,降低电机自身的重量,提高电机的能量密度。
[0026]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水管道包括第一进水管51、第一回水管52、第二进水管53、第二回水管54、第三进水管55、第三回水管56、第四进水管57、第四回水管58,其中第一进水管51和第一回水管52、第二进水管53和第二回水管54、第三进水管55和第三回水管56、第四进水管57和第四回水管58分别设置在机座I的四角处。
[0027]如图4、图5所示,进一步的,前凹槽包括分别设置在前端盖2四角处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前凹槽21、22、23、24,后凹槽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后凹槽31、32、33、34、35、36、37、38,第一后凹槽31和第二后凹槽32、第三后凹槽33和第四后凹槽34、第五后凹槽35和第六后凹槽36、第七后凹槽37和第八后凹槽38分别设置在后端盖3的四角处,且位置分别与第一进水管51、第一回水管52、第二进水管53、第二回水管54、第三进水管55、第三回水管56、第四进水管57、第四回水管58位置相对应。
[0028]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连接管包括设置在后端盖3上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管61、62、63,其中,第一连接管61连通第二后凹槽32与第三后凹槽33,第二连接管62连通第四后凹槽34和第五后凹槽35,第三连接管63连通第六后凹槽36和第七后凹槽37。优选的,第一连接管61、第二连接管62、第三连接管63均采用不锈钢管。
[0029]进一步的,进水管接头41与第一后凹槽31相连通,出水管接头42与第八后凹槽38连通,冷却液依次流经进水管接头41、第一后凹槽31、第一进水管51、第一前凹槽21、第一回水管52、第二后凹槽32、第一连接管61、第三后凹槽33、第二进水管53、第二前凹槽22、第二回水管54、第四后凹槽34、第二连接管62、第五后凹槽35、第三进水管55、第三前凹槽23、第三回水管56、第六后凹槽36、第三连接管63、第七后凹槽37、第四进水管57、第四前凹槽24、第四回水管58、第八后凹槽38和出水管接头42。这里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前凹槽相当于冷却液的回转处,第一进水管51中的冷却液向前流动至第一前凹槽处时流向发生回转,从而进入第一出水管52。
[0030]机座的四角处设有水管道可以有效地对机座进行散热,前端盖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前凹槽有水流通过,使轴承室的热量散得快,可以降低轴承温度,提高轴承使用寿命;后端盖内设有后凹槽且设有连接管,使得轴承的散热效果更好。
[0031]进一步的,前端盖2与机座I之间、后端盖3与机座I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两者的防漏水垫片7。具体地说就是,机座两端止口端面分别设有合适高度的凸环,当机座与前、后端盖连接紧密时,连接处4个角的位置有可供防漏水垫片7安装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保证电机的轴向尺寸,又可以保证防漏水垫片轴向的压缩空间,从而保证密封质量。
[00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电机内部同时采用风冷与水冷循环系统,散热效果好,冷却效率高;2)电机体积小,重量轻。
[00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包括机座(1)及与机座(1)相配合的前、后端盖(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座(1)内部的风冷循环系统以及循环于机座(I)、前端盖(2)与后端盖(3)之间的水冷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1)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定子(11)与转子(12),所述的风冷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定子(11)上的第一通风孔(111)及设置在转子(12)上的第二通风孔(121),所述的第一通风孔(111)与第二通风孔(121)之间形成供热风循环的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1)截面呈方形,所述的水冷循环系统由分别设置在机座(1)四角处的水管道、设置在前端盖(2)上的前凹槽、设置在后端盖(3)上后凹槽以及设置在后端盖(3)上的连接管组成,所述的水冷循环系统还包括进水管接头(41)和出水管接头(42),所述的进水管接头(41)、出水管接头(42)、水管道、前凹槽、后凹槽以及连接管相互连通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道包括第一进水管(51)、第一回水管(52)、第二进水管(53)、第二回水管(54)、第三进水管(55)、第三回水管(56)、第四进水管(57)、第四回水管(58),其中第一进水管(51)和第一回水管(52)、第二进水管(53)和第二回水管(54)、第三进水管(55)和第三回水管(56)、第四进水管(57)和第四回水管(58)分别设置在机座(1)的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凹槽包括分别设置在前端盖(2)四角处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前凹槽(21、22、23、24),所述的后凹槽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后凹槽(31、32、33、34、35、36、37、38),所述的第一后凹槽(31)和第二后凹槽(32)、第三后凹槽(33)和第四后凹槽(34)、第五后凹槽(35)和第六后凹槽(36)、第七后凹槽(37)和第八后凹槽(38)分别设置在后端盖(3)的四角处,且位置分别与第一进水管(51)、第一回水管(52)、第二进水管(53)、第二回水管(54)、第三进水管(55)、第三回水管(56)、第四进水管(57)、第四回水管(58)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包括设置在后端盖(3)上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管(61、62、63),其中,第一连接管(61)连通第二后凹槽(32)与第三后凹槽(33),第二连接管(62)连通第四后凹槽(34)和第五后凹槽(35),第三连接管(63)连通第六后凹槽(36)和第七后凹槽(3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接头(41)与第一后凹槽(31)相连通,所述的出水管接头(42)与第八后凹槽(38)连通,所述的冷却液依次流经进水管接头(41)、第一后凹槽(31)、第一进水管(51)、第一前凹槽(21)、第一回水管(52)、第二后凹槽(32)、第一连接管(61)、第三后凹槽(33)、第二进水管(53)、第二前凹槽(22)、第二回水管(54)、第四后凹槽(34)、第二连接管(62)、第五后凹槽(35)、第三进水管(55)、第三前凹槽(23)、第三回水管(56)、第六后凹槽(36)、第三连接管(63)、第七后凹槽(37)、第四进水管(57)、第四前凹槽(24)、第四回水管(58)、第八后凹槽(38)和出水管接头(4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风孔(111)沿定子(11)的外圆均匀开设四个,所述的四个第一通风孔(111)与机座(1)四角处的水管道相错开布置,所述的第二通风孔(121)沿转子(12)的轭部均匀布置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盖(2)与机座(1)之间、后端盖(3)与 机座(1)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两者的防漏水垫片(7)。
【文档编号】H02K1/20GK203416111SQ20132053108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杨大庆, 陈顺东, 徐志汉, 李俊, 付冠东, 丁传记, 李韧, 王少凯, 刘超, 王军, 王修满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