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34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线盒,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的功能的不断增多,轨道车辆车体电气设备数量显著增加,对应地,电气设备接口需连接的电缆种类和数量也显著增加,主要包括:交流电缆、通讯电缆等,而这些电缆在车体内的布置将直接影响到组装后车体的运行性能。

现有的铁路机车车辆和地铁车辆的车下电线布置是将交直流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等安装在同一个电线槽内,电线槽通过安装支架等结构固定安装在车体上,这种结构虽然走线和安装均较为方便,但由于所有电线电缆均布置在一个电线槽内,增加电线槽内各电线之间的电磁干扰,这样会对机车车辆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受安装位置等原因,电线槽不易过高,但高度降低又缺少足够空间满足线缆出线时所要求的弯曲半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包括用于放置线缆的线槽本体,在所述线槽本体上设置有出线盒,所述出线盒的高度高于线槽本体的高度,在所述出线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线缆出线的出线孔。

进一步,在所述出线孔处固定有软接头,在所述软接头的另一端固定有软管。

进一步,所述软接头与出线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出线盒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出线孔设置在出线盒的侧面或顶面上。

进一步,所述线槽本体为U型槽结构,在线槽本体内设置隔板将线槽本体内分为多个区域。

进一步,在所述线槽本体内设置有三个隔板,所述线槽本体内部被分为四块直线区域。

进一步,在线槽本体顶部设置有线槽盖。

进一步,所述出线盒与其两侧的线槽盖之间设置密封胶。

进一步,在所述线槽本体顶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线槽盖栓接固定在翻边上。

进一步,在所述线槽本体顶部设置有翻边,所述出线盒栓接固定在翻边上。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通过在线槽本体上设置有出线盒,出线盒的高度高于线槽本体的高度,在不增加甚至降低线槽高度的情况下,满足线缆出线所需的弯曲半径。通过设置软接头和软管,进一步对线缆进行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线槽本体1、出线盒2、软接头3、软管4、隔板5、线槽盖6、翻边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主要应用于轨道车辆上,可为轨道车辆线缆提供走线的保护。

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主要包括线槽本体1、出线盒2。线槽本体1用于在其内部放置线缆,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出线盒2设置在线槽本体1上,主要用于线缆穿出线槽本体1与车上设备连接。

如图1所示,线槽本体1为U型槽结构,为防止线缆之间的电磁干扰,在U型槽内设置多个隔板5,将线槽本体1分割成多个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隔板5,将线槽本体1分割成四块区域。隔板5为长条形,将线槽本体1分割为长条直线区域供线缆布设。

在线槽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翻边7,在翻边7上设置有螺栓穿过固定的孔。

如图2所示,在线槽本体1需要出线的位置设置有出线盒2,出线盒2为长方体形状,在出线盒2上设置有出线孔,出线孔可设置在长方体形状除底面外的其他任意面上,用于线缆穿出。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孔设置在出线盒2的顶面上。

出线盒2栓接固定在线槽本体1的翻边7上,固定后出线盒2的高度高于线槽本体1的高度,线缆从线槽本体1向上弯曲从出线盒2的出线孔穿出。通过在线槽本体上设置有出线盒,出线盒的高度高于线槽本体的高度,在不增加甚至降低线槽高度的情况下,满足线缆出线所需的弯曲半径,既减少了线槽本体1所占用的空间,还满足线缆出线所需的弯曲半径。

为进一步保护线缆,线缆出线后由软管4保护,软管4通过软接头3固定在出线盒2的出线孔处,软接头3与出线盒2可是任意固定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固定,在出线孔处设置螺纹,软接头3与出线孔螺纹固定。

为密封线槽,保护线缆,在线槽本体1顶部设置有线槽盖6,该线槽盖6固定在线槽本体1的翻边7上,在线槽盖6固定后能够将线槽本体1的U型槽开口覆盖,保护内部线缆。

出线盒2两端的线槽盖6在固定后,采用设置密封胶的形式将线槽盖6与出线盒2之间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线槽出线盒,通过在线槽本体上设置有出线盒,出线盒的高度高于线槽本体的高度,在不增加甚至降低线槽高度的情况下,满足线缆出线所需的弯曲半径。通过设置软接头和软管,进一步对线缆进行防护。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