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32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



背景技术:

在冬季时会经常下雪,电缆表面会积累较多的雪,甚至会结冰。当积累的冰雪达到一定重量时会拉弯电缆,甚至会导致电缆被拉断,进而影响人们的用电,特别时北方地区,冬季时间久,受冰雪天气影响大,进而影响到日常的用电。

中国专利cn205863872u揭示了一种电缆除冰器,主要由两个以上的风叶、两个止位环和一个叶轮座组成。在叶轮座两侧的电缆上设置止位环,风叶通过风叶轴插在叶轮座外壁,风吹动风叶带动叶轮座在电缆上转动,从而实现叶轮座在两个止位环间的移动,当叶轮座从侧面撞击到一个止位环后,风叶的迎风面的角度发生改变,使风叶在风的吹动下向另一侧的止位环移动,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叶轮座在两个止位环间的移动,在叶轮座上还设有毛刷,在叶轮座移动的过程中毛刷将电缆上积的冰雪扫掉。然而,当电缆上有冰时,毛刷无法将电缆上的冰清除掉;并且毛刷直接作用在电缆上,会对电缆产生压力,影响电缆的稳定性;并且由于需要风叶循环往复的移动,使得其对电缆上的冰雪清除的效率较低,除冰效果有限。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支架装置右侧的第一电机装置、设置于支架装置上的移动装置、位于移动装置上方的支撑板装置、设置于支撑板装置上的第一固定装置、设置于支撑板装置下方的第二电机装置、位于第一固定装置左侧的第二固定装置及位于第二固定装置左侧的加热装置。本发明能够对电缆上的冰与雪进行快速有效的清除,除冰雪效率高,并且无法来回往复的移动,而是直接的将电缆上的冰雪融化,除冰雪效果显著,同时可以将电缆固定住,防止电缆晃动,进而可以保证电缆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右侧的第一电机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移动装置、位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方的支撑板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上的第一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下方的第二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左侧的第二固定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左侧的加热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端的第一滚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左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电机装置包括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推板、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右端的第四滚轮,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上方的旋转杆、位于所述旋转杆右侧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旋转杆左侧的第二拉线,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包覆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包覆框内的集中板、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框下方的第三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上的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框右侧的连接环,所述第二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上方的第四竖杆、设置于所述第四竖杆下端的第五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三拉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包覆框、收容于所述第二包覆框内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右侧的导热板、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框下方的第二固定杆,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过滤网、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过滤网上方的加热棒、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风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能够对电缆上的冰与雪进行快速有效的清除,除冰雪效率高,并且无法来回往复的移动,而是直接的将电缆上的冰雪融化,除冰雪效果显著,同时可以将电缆固定住,防止电缆晃动,进而可以保证电缆的稳定性,以便保证除冰雪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万向轮;12-第一竖杆;13-第一滚轮;2-支架装置;21-第一支撑杆;211-第二凹槽;212-第一通孔;22-第一横杆;23-第二滚轮;24-第一固定块;3-第一电机装置;31-移动杆;32-推板;33-第二固定块;34-第一电机;35-第一输出轴;36-第一拉线;4-移动装置;41-第二竖杆;42-第三支撑杆;43-第一固定杆;44-第四滚轮;5-支撑板装置;51-支撑板;52-连接块;53-旋转杆;54-第一弹簧;55-第二拉线;6-第一固定装置;61-第一包覆框;62-集中板;63-第三竖杆;631-第三通孔;64-滑块;65-连接环;7-第二电机装置;71-第二横杆;72-第二电机;73-第二输出轴;74-第四竖杆;75-第五滚轮;76-第三拉线;8-第二固定装置;81-第二包覆框;811-第四通孔;82-第二弹簧;83-导热板;84-第二固定杆;9-加热装置;91-框体;911-第五通孔;912-第六通孔;92-过滤网;93-第三弹簧;94-加热棒;95-管道;96-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架装置2、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2右侧的第一电机装置3、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的移动装置4、位于所述移动装置4上方的支撑板装置5、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装置5上的第一固定装置6、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装置5下方的第二电机装置7、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6左侧的第二固定装置8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左侧的加热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11、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竖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12上端的第一滚轮13。所述万向轮11设有四个,所述万向轮11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万向轮11可以带动所述底板1移动。所述第一竖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2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1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1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3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横杆22、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左侧的第一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的第二滚轮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右侧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一固定块24。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设有位于其下端的第二凹槽211、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212,所述第二凹槽211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凹槽211呈方形,所述第一通孔212呈方形。所述第一横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23设有两个且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12内,所述第二滚轮23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滚轮2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23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212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位于其下端的第三凹槽及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呈方形且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通孔呈方形且低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滚轮设有两个且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三滚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块2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机装置3包括移动杆31、位于所述移动杆31上方的推板32、位于所述移动杆31上方的第二固定块3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4上的第一电机34、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4上的第一输出轴35、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5上的第一拉线36。所述移动杆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杆31贯穿所述第一竖杆1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杆31只能左右移动。所述推板3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板32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3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4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机34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机34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第一电机34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机3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4与所述第一电机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4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4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35旋转。所述第一拉线3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6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13上。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第二竖杆41、位于所述第二竖杆41右侧的第三支撑杆42、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2右侧的第一固定杆4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43右端的第四滚轮44。所述第二竖杆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2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杆42分别处于上下两侧的第二滚轮23之间及上下两侧的第三滚轮之间,所述第二滚轮23及第三滚轮顶靠在所述第三支撑杆42上,进而对所述第三支撑杆4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杆43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4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43的右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滚轮44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44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杆4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滚轮44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旋转,所述推板32顶靠在所述第四滚轮44上。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装置5包括支撑板51、位于所述支撑板51上方的连接块52、位于所述连接块52上方的旋转杆53、位于所述旋转杆53右侧的第一弹簧54、设置于所述旋转杆53左侧的第二拉线55。所述支撑板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竖杆4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52呈长方体,所述连接块52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53呈长方体,所述旋转杆53的下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连接块52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杆5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杆53可以围绕所述连接块52旋转。所述第一弹簧5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4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杆5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55的右端与所述旋转杆53的上端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包覆框61、收容于所述第一包覆框61内的集中板62、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框61下方的第三竖杆63、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63上的滑块64、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框61右侧的连接环65。所述第一包覆框61的纵截面呈侧放的凹字形,所述第一包覆框61可以包住电缆。所述集中板62呈弯曲状,所述集中板62与所述第一包覆框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6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三竖杆6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包覆框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6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631,所述第三通孔631呈方形。所述滑块64呈长方体,所述滑块64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631内且与所述第三竖杆6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1贯穿所述滑块6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滑块64及支撑板51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滑块64可以在所述支撑板51上顺畅的左右移动。所述连接环65呈弯曲状,所述连接环65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包覆框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55的左端与所述连接环6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电机装置7包括第二横杆71、位于所述第二横杆71上方的第二电机7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72上的第二输出轴73、位于所述第二电机72上方的第四竖杆74、设置于所述第四竖杆74下端的第五滚轮75、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73上的第三拉线76。所述第二横杆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71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第二电机72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机7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第二电机72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电机7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杆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73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7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7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72可以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73旋转。所述第四竖杆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竖杆7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74的下端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五滚轮75呈圆柱体,所述第五滚轮75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竖杆7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滚轮75可以在所述第六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三拉线7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7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7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竖杆6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76穿过所述第六凹槽且顶靠在所述第五滚轮75上。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包括第二包覆框81、收容于所述第二包覆框81内的第二弹簧82、位于所述第二弹簧82右侧的导热板83、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框81下方的第二固定杆84。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纵截面呈侧放的凹字形,所述第二包覆框81与所述第一包覆框61相对,所述第一包覆框61通过顶靠在所述第二包覆框81上将电缆包住,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左表面设有第四通孔811,所述第四通孔81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弹簧8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82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81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82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2的右端与所述导热板83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83呈弯曲状,所述导热板8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导热板83可以顶靠在电缆上。所述第二固定杆8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杆8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8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9包括框体91、收容于所述框体91内的过滤网92、位于所述过滤网92下方的第三弹簧93、位于所述过滤网92上方的加热棒94、位于所述框体91上方的管道95、设置于所述管道95上的风机96。所述框体9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9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9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9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六通孔912,所述第五通孔911及第六通孔912呈圆形且与所述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过滤网9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过滤网92的侧面与所述框体9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过滤网92可以在所述框体91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弹簧9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弹簧93的下端与所述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93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网9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过滤网9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加热棒94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加热棒94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且该开关设置于所述框体91的外侧,并且通过电线与加热棒94电性连接,方便使用者操作。所述管道95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911且与所述框体9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95的内部与所述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管道95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811且与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风机96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风机96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其移动到需要除冰的电缆下方。然后打开加热框94的开关,使其开始产生热量,使得框体91内的温度升高。然后打开第一电机34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35旋转,所述第一拉线36的左端在所述第一输出轴35上缠绕,所述第一拉线36向左拉动所述第二固定块33,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块33及移动杆31向左移动,所述移动杆33向左移动时可以穿过第三通孔及第二凹槽211,所述推板32随之向左移动,所述推板32向左推动所述第四滚轮44,使得所述第四滚轮44向左移动,所述第四滚轮44向左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2呈倾斜状,且第二滚轮23及第三滚轮对其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第三支撑杆42、第四滚轮44开始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竖杆41向上移动,所述支撑板51随之向上移动,同时第二竖杆41及支撑板51向左移动,此时向右移动底板1,使得电缆始终处于第一包覆框61及第二包覆框81之间的上方,进而使得支撑板51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包覆框61及第二包覆框81分别移动到电缆的左右两侧,此时所述导热板63处于电缆的左侧,所述集中板62位于电缆的右侧。然后此时向右第一底板1,使得导热板83顶靠在电缆上,所述第二弹簧82对导热板83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然后打开第二电机72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73旋转,所述第三拉线76的左端在所述第二输出轴73上缠绕,所述第三拉线76向左拉动所述第三竖杆63,使得所述第三竖杆63及滑块64在支撑板51上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包覆框61向左移动,所述第二拉线55向左移动,所述旋转杆53围绕所述连接块52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弹簧54被拉伸,直至所述第一包覆框61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二包覆框81的右表面上,此时集中板62顶靠在电缆上,所述导热板83及集中板62可以将电缆固定住。然后打开风机96的开关,使得框体91内经过加热的空气进入到管道95内,然后经过第四通孔811进入到第一包覆框61及第二包覆框81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可以对电缆的外表面进行加热,使得电缆上的冰雪快速的融化,并且由于导热板83位于第四通孔811的右侧,使得热空气从第四通孔811向右喷出时,喷出的热气可以直接对导热板83进行加热,从而不会直接喷到电缆上,防止热空气一直喷到电缆上导致电缆绝缘层软化,进而可以对电缆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由于导热板83经过加热后与电缆接触的面积更大,进而可以对电缆更大面积的冰雪进行融化,热量传递效率高,由于热空气处于第一包覆框61及第二包覆框81之间,使得热空气可以对集中板62进行加热,进而可以使得集中板62对电缆上较大面积的冰雪进行融化,除冰雪效率高。至此,本发明高效的电缆除冰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