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机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87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电机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底座。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机作为驱动机构驱动汽车的行驶。电动汽车的电机广泛采用大功率电机,电机在运行时应尽量降低底盘传到电机上振动,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电机向汽车底盘传递振动增加汽车的舒适感。现有的技术中,电机普遍采用安装螺栓将电机安装到汽车底盘上,采用加固螺栓或者采用实心橡胶垫来限制振动幅度,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底座,通过摩擦将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进而地减少振动在电机和车架之间的传递,减震效果显著,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舒适性。

其解决方案是,新能源汽车电机底座,包括固定架、支撑座、安装座,支撑座固定在安装座上,电机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圆柱体形的转动体,转动体的轴线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支撑座的上部设有与转动体配合的支撑槽,转动体左端设有与其同轴的左导杆,其右端同轴转动连接有右导杆,左导杆和右导杆背离转动体一端均穿过支撑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支撑槽的两端壁与转动体之间均设有套在左导杆或者右导杆上的第一压簧,固定架和支撑座之间关于转体对称地设有第二压簧,支架的前侧下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竖向槽,竖向槽内放置有连杆,固定架在初始位置不发生摆动时,连杆的顶端位于竖向槽的最上部,安装座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有主动轴,安装座通过第二轴承座安装有第一摩擦盘轴,主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主动轴上转动连接有长度大于转动盘半径的驱动杆,驱动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摩擦块,摩擦块的下侧为弧面,摩擦块下侧的弧面与转动盘的侧面接触,摩擦块与转动盘的互相接触面摩擦性能良好,摩擦块和驱动杆之间连接有拉动摩擦块与转动盘接触的摩擦块拉簧,连杆下端与驱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驱动杆的上端与支撑座之间连接有带动驱动杆复位的驱动弹簧,固定架相对于支撑座超出初始位置且向前侧倾斜时,固定架通过滑块带动连杆摆动,连杆摆动带动驱动杆向前侧转动,驱动杆转动使得摩擦块挤压转动盘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第一摩擦盘轴与主动轴同轴,齿轮轴与第一摩擦盘轴之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主动轴传向第一摩擦盘轴的第一单向传动机构,第一摩擦盘轴背离主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摩擦盘,安装座上通过第三轴承座安装有第二摩擦盘轴,第二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二摩擦盘,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相邻的端面摩擦接触,第一摩擦盘轴转动使得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相对的转动。

优选地,右导杆伸出支撑座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架,安装座上固定有l形管,l形管的两端均连接有活塞,两所述的活塞中的一个与传动架固定连接,其另一个固定连接有齿条,传动架的横向运动经过l形管和活塞转换成齿条的纵向运动,齿条啮合有齿轮,齿轮的齿轮轴通过第四轴承座安装在安装座上,齿轮轴与第二摩擦盘轴同轴,齿轮轴与第二摩擦盘轴之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齿轮轴传向第一摩擦盘轴的第二单向传动机构,第一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一棘轮棘爪机构,第一棘轮棘爪机构使得第一摩擦盘轴仅能沿主动轴带动它的方向转动,第二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二棘轮棘爪结构,第二棘轮棘爪结构使得第二摩擦盘轴仅能沿齿轮轴带动它的方向转动,第一摩擦盘轴与第二摩擦盘轴同轴且它们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摩擦盘在第一摩擦盘轴带动下与第二摩擦盘发生相对转动,第二摩擦盘在第二摩擦盘轴带动下与第二摩擦盘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固定架相对于支撑座向前侧偏转时,主动轴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摩擦盘轴转动。所述转动体向右侧发生移动时,齿轮轴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带动第二摩擦盘轴转动。

优选地,主动轮轴上安装有第一棘轮,第一摩擦盘轴上安装有安装有第二棘轮,第二棘轮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棘爪,第一棘爪连接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棘轮上,第一拉簧使得第一棘爪与第一棘轮的棘齿配合,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棘爪,第二棘爪连接有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自由端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拉簧使得第二棘爪与第二棘轮的棘齿配合,第一棘轮的棘齿朝向与第二棘轮的棘齿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棘轮、第一棘爪、第一拉簧与第二棘轮构成第一单向传动机构,所述第二棘轮、第二棘爪、第二拉簧构成第一棘轮棘爪结构。

优选地,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三棘轮,第二摩擦盘轴上安装有安装有第四棘轮,第四棘轮上转动安装有第三棘爪,第三棘爪连接有第三拉簧,第三拉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四棘轮上,第三拉簧使得第三棘爪与第三棘轮的棘齿配合,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棘爪,第四棘爪连接有第四拉簧,第四拉簧的自由端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四拉簧使得第四棘爪与第四棘轮的棘齿配合,第三棘轮的棘齿朝向与第四棘轮的棘齿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三棘轮、第三棘爪、第三拉簧与第四棘轮构成第二单向传动机构,所述第四棘轮、第四棘爪、第四拉簧构成第二棘轮棘爪机构,所述第一棘轮的棘齿朝向与第三棘轮的棘齿朝向相反。

优选地,转动体相对于支撑座向左侧发生移动超过初始位置时,齿条与齿轮脱离。

优选地,第一摩擦盘与第一摩擦盘轴沿轴向滑动连接,第一摩擦盘与第二轴承座之间有套在第一摩擦盘轴上的第一摩擦压簧,第二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轴轴向滑动连接,第二摩擦盘与第三轴承座之间有套在第二摩擦盘轴上的第二摩擦压簧,在第一摩擦压簧和第二摩擦压簧的作用下,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紧密贴合。

优选地,转动盘的后侧下部有第二摩擦块,第二摩擦块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二摩擦块与转动盘摩擦接触且与摩擦盘的接触面为弧面,第二摩擦块向摩擦块带动转动盘转动的方向倾斜,摩擦块和安装座之间连接有使第二摩擦块与转动盘接触的第二摩擦块拉簧。

本发明通过两摩动擦盘的相对摩擦将振转化为摩擦热消耗掉,由于振动频率很高,所以减震效果明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架产生的振动通过该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传至电机上的振动会明显减弱,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同时电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传递到车架上也会明显减弱,增加了汽车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沿d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5沿e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5沿f方向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7给出,新能源汽车电机底座,包括固定架1、支撑座2、安装座3,支撑座2固定在安装座3上,电机4安装在固定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圆柱体形的转动体5,转动体5的轴线与电机4输出轴的轴线平行,支撑座2的上部设有与转动体5配合的支撑槽201,转动体5左端设有与其同轴的左导杆6,其右端同轴转动连接有右导杆7,左导杆6和右导杆7背离转动体5一端均穿过支撑座2与支撑座2滑动连接,支撑槽201的两端壁与转动体5之间均设有套在左导杆6或者右导杆7上的第一压簧8,固定架1和支撑座2之间关于转体对称地设有第二压簧9,支架的前侧下部设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上设有竖向槽1001,竖向槽1001内放置有连杆11,固定架1在初始位置不发生摆动时,连杆11的顶端位于竖向槽1001的最上部,安装座3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有主动轴12,安装座3通过第二轴承座13安装有第一摩擦盘轴14,主动轴12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5,主动轴12上转动连接有长度大于转动盘15半径的驱动杆16,驱动杆16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摩擦块17,摩擦块17的下侧为弧面,摩擦块17下侧的弧面与转动盘15的侧面接触,摩擦块17与转动盘15的互相接触面摩擦性能良好,摩擦块17和驱动杆16之间连接有拉动摩擦块与转动盘接触的摩擦块拉簧,连杆11下端与驱动杆16的上端转动连接,驱动杆16的上端与支撑座2之间连接有带动驱动杆16复位的驱动弹簧18,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超出初始位置且向前侧倾斜时,固定架1通过滑块带动连杆11摆动,连杆11摆动带动驱动杆16向前侧转动,驱动杆16转动使得摩擦块17挤压转动盘15进而带动转动盘15转动,第一摩擦盘轴14与主动轴12同轴,齿轮轴29与第一摩擦盘轴14之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主动轴12传向第一摩擦盘轴14的第一单向传动机构19,第一摩擦盘轴14背离主动轴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摩擦盘20,安装座3上通过第三轴承座21安装有第二摩擦盘轴22,第二摩擦盘轴22上安装有第二摩擦盘23,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相邻的端面摩擦接触,第一摩擦盘轴14转动使得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相对的转动。

所述右导杆7伸出支撑座2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架24,安装座3上固定有l形管25,l形管25的两端均连接有活塞26,两所述的活塞26中的一个与传动架24固定连接,其另一个固定连接有齿条27,传动架24的横向运动经过l形管25和活塞26转换成齿条27的纵向运动,齿条27啮合有齿轮28,齿轮28的齿轮轴29通过第四轴承座安装在安装座3上,齿轮轴29与第二摩擦盘轴22同轴,齿轮轴29与第二摩擦盘轴22之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齿轮轴29传向第一摩擦盘轴14的第二单向传动机构30,第一摩擦盘轴14上安装有第一棘轮棘爪机构,第一棘轮棘爪机构使得第一摩擦盘轴14仅能沿主动轴12带动它的方向转动,第二摩擦盘轴22上安装有第二棘轮棘爪结构,第二棘轮棘爪结构使得第二摩擦盘轴22仅能沿齿轮轴29带动它的方向转动,第一摩擦盘轴14与第二摩擦盘轴22同轴且它们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摩擦盘20在第一摩擦盘轴14带动下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转动,第二摩擦盘23在第二摩擦盘轴22带动下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转动。

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前侧偏转时,主动轴12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19带动第一摩擦盘轴14转动。所述转动体5向右侧发生移动时,齿轮轴29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30带动第二摩擦盘轴22转动。

固定架1与支撑座2之间通过转动体5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压簧8和第二压簧9进行限制,可以使得固定架1能够绕着转动体5与支撑座2发生较小的相对转动,同时转动体5在支撑槽201内沿着支撑槽201发生较小的移动。

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超出初始位置向前侧发生转动时,此时连杆11的最上端已经到达滑块上的竖向槽1001的上部,固定架1再向前侧发生转动,此时滑块将会压着连杆11摆动,进而通过驱动杆、摩擦块带动转动盘转动。摩擦块向摩擦块带动转动盘旋转的方向倾斜,这样固定架1反向转动时,驱动杆16、摩擦块17、连杆11在驱动弹簧18的作用下进行复位。

安装座3安装在车架上,当车架或者电机4发生振动时,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绕着转动体5发生正向旋转,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的正向旋转方向为能使主动轴12带动第一摩擦盘轴14旋转的方向,固定架1通过连杆11、驱动杆16、摩擦块17、转动盘带动主动轴12转动,主动轴12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19带动第一摩擦盘轴14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摩擦盘20发生转动。因为第二棘轮棘爪机构则第一摩擦盘轴14上摩擦盘不会带动第二摩擦盘23发生旋转,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进而将动能转化为热量散掉。当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绕转动体5发生反向旋转,主动轴12发生的旋转则不会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19带动第一摩擦盘轴14及第一摩擦盘20旋转,这一过程不会使得第一摩擦盘20和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这样第二压簧9被压缩或者拉伸所积蓄的能量能够使得固定架1反向转动进行位置的复原。通过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的相对转动,动能被转化摩擦热,降低了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的转动幅度,起到减震效果。当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后侧偏转超出初始位置后,再向前侧运动时,此时连杆11没有竖向槽1001的上侧壁接触,连杆11的上端在竖向槽1001内运动,固定块10此时不会通过连杆11、摩擦块17、摩擦盘带动主动轴12转动。

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做沿转动体5轴向的正向移动,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的正向移动方向是使第二齿轮轴29能够带动第二转动盘15轴转动的方向,固定架1通过传动架24、l形管25、齿条27、齿轮28带动齿轮轴29旋转,齿轮轴29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30带动第二摩擦盘轴22转动,进而地,第二摩擦盘23随着其一起转动,因为第一棘轮棘爪结构限制第一摩擦盘20沿着该方向转动,则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进而将动能转化为热量散掉。当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沿转动体5轴向发生反向移动时,齿轮轴29发生的旋转则不会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30带动第二摩擦盘轴22旋转,这一过程不会使得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这样第二压簧9被压缩或者拉伸所积蓄的能量能够使得固定架1反向移动进行位置的复原。通过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的相对转动,动能被转化摩擦热散掉,降低了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移动的幅度,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

所述主动轮轴上安装有第一棘轮31,第一摩擦盘轴14上安装有安装有第二棘轮32,第二棘轮32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棘爪33,第一棘爪33连接有第一拉簧34,第一拉簧34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棘轮32上,第一拉簧34使得第一棘爪33与第一棘轮31的棘齿配合,所述支撑座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5,第一安装板3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棘爪36,第二棘爪36连接有第二拉簧37,第二拉簧37的自由端与第一安装板35固定连接,第二拉簧37使得第二棘爪36与第二棘轮32的棘齿配合,第一棘轮31的棘齿朝向与第二棘轮32的棘齿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棘轮31、第一棘爪33、第一拉簧34与第二棘轮32构成第一单向传动机构19,所述第二棘轮32、第二棘爪36、第二拉簧37构成第一棘轮31棘爪结构。

所述齿轮轴29上安装有第三棘轮38,第二摩擦盘轴22上安装有安装有第四棘轮39,第四棘轮39上转动安装有第三棘爪40,第三棘爪40连接有第三拉簧41,第三拉簧4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四棘轮39上,第三拉簧41使得第三棘爪40与第三棘轮38的棘齿配合,所述支撑座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2,第一安装板35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棘爪43,第四棘爪43连接有第四拉簧44,第四拉簧44的自由端与第二安装板42固定连接,第四拉簧44使得第四棘爪43与第四棘轮39的棘齿配合,第三棘轮38的棘齿朝向与第四棘轮39的棘齿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三棘轮38、第三棘爪40、第三拉簧41与第四棘轮39构成第二单向传动机构30,所述第四棘轮39、第四棘爪43、第四拉簧44构成第二棘轮棘爪机构,所述第一棘轮31的棘齿朝向与第三棘轮38的棘齿朝向相反。

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前侧超出初始位置继续发生偏转时,即固定架1绕着转动体5发生正向旋转,固定架1通过固定块10、连杆11、摩擦块17、转动盘15等带动主动轴12发生旋转,主动轴12上的第一棘轮31发生旋转,然后通过第一棘爪33带动第二棘轮32转动,第二棘轮32转动使得第一摩擦盘轴14和第一摩擦盘20转动,第一摩擦盘20的转动方向与第四棘轮39允许第二摩擦盘23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摩擦盘23不会被第一摩擦盘20带动旋转,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就会发生相对的旋转。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后侧发生偏转时,即固定架1绕着转动体5发生反向旋转,此时主动轴12转动,第一棘轮31转动,而第一棘轮31不能通过第一棘爪33带动第二棘轮32转动。使得固定架1向左侧偏转的时候很容易复位。

转动体5相对于支撑座2向右侧发生移动时,即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做沿转动体5轴向的正向移动,固定架1通过传动架24、l形管25、齿条27、齿轮28带动齿轮轴29旋转,此时齿轮轴29旋转,则其上的第三棘轮38转动并通过第三棘爪40带动第四棘轮39转动,第四棘轮39转动带动第二摩擦盘轴22转动,第二摩擦盘23就会转动,此时第二摩擦盘轴2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棘轮32允许第一摩擦盘轴14旋转的方向相反,第一摩擦盘20不会被第二摩擦盘23带动旋转,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就会发生相对的旋转。转动体5相对于支撑座2向左侧移动时,即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做沿转动体5轴向的反向移动,此时齿轮轴29转动,第三棘轮38转动,而第三棘轮38转动不会通过第三棘爪40带动第三棘轮38转动,使得固定架1向左侧的移动复位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很小,便于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进行复位。

所述固定架1向后侧摆动超出原始位置后,此时连杆11的端部在竖向槽1001内滑动。只有在固定架1相对与支撑座2向前侧超出初始位置且继续向前侧转动的过程中固定块10才会带动连杆11运动,进而使得驱动杆16摆动,驱动杆16摆动通过摩擦块17带动转动盘15转动,才能使得第一摩擦盘20和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在向后侧超出初始位置继续转动以及在复位的过程中,不会使得第一摩擦盘20和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第二压簧9积蓄的能量能够将固定架1复位至初始位置,不会造成因为第一摩擦盘20和第二摩擦盘23的作用不能使固定架1很好复位的情况。

所述转动体5相对于支撑座2向左侧发生移动超过初始位置时,齿条27与齿轮28脱离。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右侧移动只有超过初始位置后,才能使第一摩擦盘20和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而固定架1向左移动超出初始位置后,再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这一过程中不会使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的转动,第一压簧8形变积蓄的能量能够将固定架1复位至初始位置,不会造成因为摩擦盘的作用不能使固定架1很好复位的情况。

所述第一摩擦盘20与第一摩擦盘轴14沿轴向滑动连接,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轴承座13之间有套在第一摩擦盘轴14上的第一摩擦压簧45,第二摩擦盘23与第二摩擦盘轴22轴向滑动连接,第二摩擦盘23与第三轴承座21之间有套在第二摩擦盘轴22上的第二摩擦压簧46,在第一摩擦压簧45和第二摩擦压簧46的作用下,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紧密贴合。第一摩擦压簧和第二摩擦压簧使得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之间有足够的预紧力。

所述转动盘15的后侧下部有第二摩擦块47,第二摩擦块47与安装座3转动连接,第二摩擦块47与转动盘15摩擦接触且与摩擦盘的接触面为弧面,第二摩擦块47向摩擦块17带动转动盘15转动的方向倾斜,摩擦块17和安装座3之间连接有使第二摩擦块47与转动盘15接触的第二摩擦块拉簧48。在第二摩擦盘23的作用下,驱动弹簧18在带着驱动杆16和摩擦块17复位的过程中,此时第二摩擦块47顶紧转动盘15,进而阻挡转动盘15的转动,当摩擦块17带动转动盘15转动的过程中,此时第二摩擦块47与转动盘15之间的作用力很小,不影响转动盘15的转动。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电机4安装在固定架1上,安装座3安装到车架上。车架或者电机4发生振动,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前侧偏转时,会带动主动转动,主动轴12通过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带动第一摩擦盘轴14转动,进而第一摩擦盘20转动,第二摩擦盘23因为第四棘轮39和第四棘爪43的作用不会被第一摩擦盘20带动,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转动,摩擦消耗能量,起到减震效果。固定架1相对于支撑座2向右侧移动时,会带动齿轮轴29转动,齿轮轴29通过第三棘轮38和第四棘轮39带动第二摩擦盘轴22转动,进而第二摩擦盘23转动,第一摩擦盘20因为第二棘轮32和第二棘爪36的作用不会被第二摩擦盘23带动,第一摩擦盘20与第二摩擦盘23发生相对转动,摩擦消耗能量,起到减震效果。

本发明通过两摩动擦盘的相对摩擦将振转化为摩擦热消耗掉,由于振动频率很高,所以减震效果明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架产生的振动通过该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传至电机上的振动会明显减弱,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同时电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传递到车架上也会明显减弱,增加了汽车的舒适感。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