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76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扇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作为吊扇最重要的动力结构,其存在有以下不足:(1)电机与吊扇一体的,转子固定在吊扇外壳内壁上,对吊扇外壳的制造要求高、强度要求也高,生产成本高,维修困难;(2)电机整体组装好再与吊扇组装,两者组装容易,维修容易,但容易出现电机与吊扇连接不稳定,有较大噪音产生,且电机自身组装也极为耗费人工,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与吊扇组装容易且自身容易组装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绕组、定子绝缘胶、转子和轴心,绕组置于定子内,定子两端分别设有定子绝缘胶,轴心沿定子中心轴线贯穿定子和定子绝缘胶,定子置于转子内,还包括上、下端盖组成的外壳和上、下轴承,所述下端盖为“凸”形圆柱壳体,在其台阶处设有下轴承槽,下轴承卡置在下轴承槽内;所述上端盖为两段台阶状“凸”形圆柱壳体,在其第一台阶处设有上轴承槽,上轴承卡置在上端盖槽内,转子卡置在上轴承第二台阶处,上、下端盖螺钉连接,轴心两端分别延伸出上、下端盖。此款电机其外壳由上、下端盖组成,并利用上、下端盖阶梯状的结构,以形成上、下轴承及转子的安装槽,使电机组装变得简单、容易、省力,同时,上、下端盖构成的电机外壳呈阶梯状,方便电机放置于吊扇内。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第二台阶高度与转子的高度相等,上端盖第二台阶恰好容纳转子,此结构使生产人员直观的了解转子是否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盖圆柱壳体的最大外径略小于下端盖圆柱壳体的最大内径或者所述的上端盖圆柱壳体的最大内径略大于下端盖圆柱壳体的最大外径,两种方案皆能确保上端盖和下端盖同心同轴的对接在一起,使上、下轴承的圆心保持同一轴线,且该轴线与轴心中心轴线一致,电机输出顺畅,不会产生大良噪音,即吊扇运行稳定、静音。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第二台阶面和下端盖台阶面对应分别设有螺纹孔,并由螺钉连接上、下端盖,通过上、下端盖锁紧,实现电机内部零件的整体固定,安装与维修简单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电机,其外壳由上、下端盖组成,并利用上、下端盖的阶梯状结构,以形成上、下轴承及转子的安装槽,使电机组装变得简单、容易、省力,同时,上、下端盖构成的电机外壳呈阶梯状,方便电机放置于吊扇内。

(2)再有,上端盖第二台阶高度与转子的厚度相等,上端盖第二台阶恰好容纳转子,此结构设计使生产人员直观的了解转子是否安装到位。

(3)最后,上端盖和下端盖同心同轴的对接在一起,且该轴线与轴心中心轴线一致,并由螺钉连接,通过上、下端盖锁紧,实现电机内部零件的整体固定,提高电机装配效率,其安装极为方便、准确和简易,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电机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电机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实施例一,一种电机,包括定子1、绕组2、定子绝缘胶3、转子4和轴心5,还包括由上、下端盖(61,62)组成的外壳6和上、下轴承(71,72),绕组2置于定子1内,定子1两端分别设有定子绝缘胶3,轴心5沿定子1中心轴线贯穿定子1和定子绝缘胶3,定子1置于转子4内,所述下端盖62为“凸”形圆柱壳体,在其台阶处设有下轴承槽82,下轴承72卡置在下轴承槽82内;所述上端盖61为两段台阶状“凸”形圆柱壳体,在其第一台阶处611设有上轴承槽81,上轴承71卡置在上轴承槽81内,转子4卡置在上端盖第二台阶612处,上、下端盖(61,62)螺钉9连接,轴心5两端分别延伸出上、下端盖(61,62)。

所述上端盖第二台阶612高度与转子4的高度相等。

所述的上端盖61圆柱壳体的最大外径略小于下端盖62圆柱壳体的最大内径,上端盖61圆柱壳体坐落在下端盖62圆柱壳体内。

所述上端盖第二台阶612面和下端盖台阶621面对应分别设有螺纹孔,并由螺钉9连接锁紧上、下端盖构成所述电机外壳6。

实施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上端盖61圆柱壳体的最大内径略大于下端盖62圆柱壳体的最大外径,下端盖62圆柱壳体向上套入上端盖61圆柱壳体内,螺钉9连接锁紧上、下端盖构成所述电机外壳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