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11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步进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步进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步进电机普遍包括转接板,该转接板用于连接外接导线和绕组线圈,通常的,由于步进电机圆筒型机壳内的轴向结构布置较为紧凑,转接板只能设于机壳径向的一侧,而为了防止转接板上的连接被破坏,需要于转接板处设置一护线盒,可以理解,该护线盒为突出于机壳的筒状设置的,如此,会导致步进电机整体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步进电机所应用的电器的结构优化。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步进电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步进电机的护线盒结构导致步进电机整体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步进电机所应用的电器的结构优化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步进电机,包括:机壳,呈上端敞口的圆筒状设置,且其周壁的上端设有豁口;上盖,盖合所述机壳的敞口设置;绕线骨架,呈筒状并环绕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子设置;绕组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骨架;出线结构,设于所述豁口处;所述出线结构具有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凹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内设有沿所述机壳的轴向延伸的出线孔;以及外接导线,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组线圈,另一端从所述出线孔内穿出;其中,所述出线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机壳的外周面平齐或位于所述机壳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优选地,所述绕线骨架包括沿轴向排布并连接的第一子骨架和第二子骨架,所述第一子骨架位于所述第二子骨架上端,所述出线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子骨架上端的出线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子骨架上端的穿线板;所述出线板上设有多个所述出线孔,所述穿线板上设有穿线孔;所述外接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出线孔以连接所述第一子骨架周围的绕组线圈,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出线孔和穿线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子骨架周围的绕组线圈。优选地,所述出线板包括出线板本体、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出线板本体立设于所述第一子骨架上端,所述外侧面包括所述出线板本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为与所述机壳周壁弧度一致的弧形面,所述出线板本体的外板面上凹设有所述避位槽,所述避位槽内设有多个所述出线孔;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出线板本体的两侧,与所述豁口周围的机壳周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出线板本体的上部,与所述上盖限位配合。优选地,所述避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径向外侧且所述避位槽的上端开口,所述避位槽的下槽壁开设有多个所述出线孔;所述出线孔包括位于两侧的供所述第一导线出线的第一出线孔以及位于中部的供所述第二导线出线的第二出线孔。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由所述出线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限位凸筋,所述豁口周围的机壳周壁抵接所述限位凸筋位于所述机壳径向外侧的侧面。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由所述出线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插块,所述上盖上设有对应所述插块的插孔;所述上盖盖合所述机壳的敞口,所述插块适配插接所述插孔。优选地,所述穿线板包括穿线板本体以及第三限位部;所述穿线板本体平设于所述第二子骨架的上端,所述外侧面包括所述穿线板本体的侧表面,所述侧表面为与所述机壳周壁弧度一致的弧形面,所述穿线板本体的板面对应所述出线孔的位置贯穿设有所述穿线孔;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穿线板本体的两侧,与所述豁口周围的机壳周壁限位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为由所述穿线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限位块,所述豁口周围的机壳周壁抵接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机壳径向外侧的侧面。优选地,所述豁口两侧的机壳周壁上端设有定位缺口,所述上盖的周缘设有对应两所述定位缺口和所述豁口上口沿的定位凸缘;所述上盖盖合所述机壳的敞口,所述定位凸缘插设于两所述定位缺口之间。优选地,所述步进电机还包括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设于所述上盖和绕线骨架之间,所述齿轮组件连接于所述步进电机的电机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使步进电机的外接导线直接连接于绕组线圈,并于机壳的豁口处设置出线结构,该出线结构的外侧面凹设有避位槽,避位槽内设有用于引出外接导线的出线孔,出线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机壳的外周面平齐或位于所述机壳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如此,在保护外接导线出线的前提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具有护线盒的步进电机,避免了出线结构凸出于机壳径向外部设置,减小了步进电机整体所占的空间,利于步进电机于电器设备内的安装,提高了步进电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步进电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步进电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子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二子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机壳11豁口12定位缺口13定位开口2上盖21插孔22定位凸缘23安装凸板3电机轴4转子5外接导线51第一导线52第二导线6绕线骨架61第一子骨架611定位柱62第二子骨架7齿轮组件8出线结构81外侧面811外板面812侧表面82出线板821出线板本体821a避位槽821b出线孔821c第一出线孔821d第二出线孔822限位凸筋823插块83穿线板831穿线板本体831a穿线孔832限位块833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步进电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步进电机包括:机壳1,呈底端封口的圆筒状设置;机壳1的上端周壁设有豁口11;上盖2,盖合机壳1的敞口设置;电机轴3,设于上盖2处;转子4、定子5,设于机壳1内;绕线骨架6,呈筒状并环绕步进电机的转子4设置;绕组线圈(图未示),缠绕于绕线骨架6上;出线结构8,设于豁口11处;出线结构8具有外侧面81,外侧面81上凹设有避位槽821a,避位槽821a内设有沿机壳1的轴向延伸的出线孔821b;以及外接导线5,一端连接于绕组线圈,另一端从出线孔821b内穿出;其中,出线结构8的外侧面81与机壳1的外周面平齐或位于机壳1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步进电机取消了转接板的设计,而使绕组线圈直接与外接导线5连接(焊接);可以理解,绕线骨架上还设有两中极板(图未示),缠绕有绕组线圈的绕线骨架和两中极板共同构成该步进电机的定子;本实施例中,该步进电机为齿轮步进电机,包括一齿轮组件7,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步进电机也可为混合步进电机;本实施例中,齿轮组件7设于上盖2和绕线骨架6之间,且连接于电机轴3,以驱动电机轴3伸出上盖2或收容入机壳1内。另外,可以理解,出线结构8沿机壳1径向的最外侧表面812为上述外侧面81;本实施例中,出线结构8的外侧面81平齐于机壳1的外周面设置,以增强步进电机整体的外观完整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出线结构8的外侧面81也可位于机壳1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使步进电机的外接导线5直接连接于绕组线圈,并于机壳1的豁口11处设置出线结构8,该出线结构8的外侧面81凹设有避位槽821a,避位槽821a内设有用于引出外接导线5的出线孔821b,出线结构8的外侧面81与机壳1的外周面平齐或位于机壳1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如此,在保护外接导线5出线的前提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具有护线盒的步进电机,避免了出线结构8凸出于机壳1径向外部设置,减小了步进电机整体所占的空间,利于步进电机于电器设备内的安装,提高了步进电机的实用性。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4,绕线骨架6包括沿轴向排布并连接的第一子骨架61和第二子骨架62,第一子骨架61位于第二子骨架62上端,出线结构8包括设于第一子骨架61上端的出线板82以及设于第二子骨架62上端的穿线板83;出线板82上设有多个出线孔821b,穿线板83上设有穿线孔831a;外接导线5包括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第一导线51穿过出线孔821b以连接第一子骨架61周围的绕组线圈,第二导线52穿过出线孔821b和穿线孔831a以连接第二子骨架62周围的绕组线圈。本实施例中,该步进电机为两相电机,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步进电机也可为其他多相电机;可以理解,如此设置,第一子骨架61、第二子骨架62的外接导线5都通过出线板82引出,便于外部的连接;同时,在第二子骨架62和出板之间设穿线板83,以限制连接第二子骨架62的绕组线圈的第二导线52朝向出线板82引出,避免第二导线52散乱,而不便于其与出线板82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出线板82设于第二子骨架62下端,而穿线部设于第一子骨架61的下端。进一步地,参照图3,出线板82包括出线板本体821、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出线板本体821立设于第一子骨架61上端,外侧面81包括出线板本体821的外板面811,外板面811为与机壳1周壁弧度一致的弧形面,出线板本体821的外板面811上凹设有避位槽821a,避位槽821a内设有多个出线孔821b;第一限位部设于出线板本体821的两侧,与豁口11周围的机壳1周壁限位配合;第二限位部设于出线板本体821的上部,与上盖2限位配合。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保证出线板82具有出线功能的同时,利用机壳1和上盖2的结构对出线板82进行有效的限位,使其安装稳固。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出线板82也可仅包括一出线板本体821,而该出线板本体821通过螺钉锁附或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于豁口11处。进一步地,避位槽821a的槽口朝向机壳1的径向外侧且避位槽821a的上端开口,避位槽821a的下槽壁开设有多个出线孔821b;出线孔821b包括位于两侧的供第一导线51出线的第一出线孔821c以及位于中部的供第二导线52出线的第二出线孔821d。本实施例中,第一出线孔821c设有两个,第二出线孔821d设有一个,且出线板本体821的外板面811上设有沿机壳1的轴向连通于第二出线孔821d的通孔,以方便第二导线52装入第二出线孔821d;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出线孔821d设于下槽壁的两侧,而第一出线孔821c设于下槽壁的中部。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第一限位部为由出线板本体82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限位凸筋822,豁口11周围的机壳1周壁抵接限位凸筋822位于机壳1径向外侧的侧面。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机壳1周壁的内表面可抵挡限位凸筋822所受到的向外的压力,从而防止出线板82向外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也可具体为其他可抵接机壳1周壁的结构,且第一限位部与机壳1周壁之间还可再通过螺钉锁附或卡扣结构等连接。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6,第二限位部为由出线板本体821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插块823,上盖2上设有对应插块823的插孔21;上盖2盖合机壳1的敞口,插块823适配插接插孔21。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上盖2的插孔21的孔壁可限制出线板本体821受到水平外力而产生晃动,从而使出线板82的安装更为稳固。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也可具体为其他结构,且第二限位部与上盖2之间也可通过螺钉锁附等其他方式连接。进一步地,参照图4,穿线板83包括穿线板本体831以及第三限位部;穿线板本体831平设于第二子骨架62的上端,外侧面81包括穿线板本体831的侧表面812,侧表面812为与机壳1周壁弧度一致的弧形面,穿线板本体831的板面对应出线孔821b的位置贯穿设有穿线孔831a;第三限位部设于穿线板本体831的两侧,与豁口11周围的机壳1周壁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穿线板本体831下板面抵接豁口11的下口沿,以使豁口11的下口沿对穿线板83形成支撑;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保证穿线板83具有穿线功能的同时,利用机壳1的结构对穿线板83进行有效的限位,使其安装稳固。本实施例中,穿线板本体831的侧表面812上设有沿机壳1的轴向连通于穿线孔831a的通孔,以方便第二导线52装入穿线孔831a内;另外,穿线板本体831的板面上还设有定位孔833,第一子骨架61的下端面边缘设有对应该定位孔833的定位柱611,以实现穿线板本体831和第一子骨架61之间的稳固连接;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穿线板本体831和第一子骨架61之间还可设有其他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4,第三限位部为由穿线板本体83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限位块832,豁口11周围的机壳1周壁抵接限位块832位于机壳1径向外侧的侧面。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机壳1周壁的内表面可抵挡限位块832所受到的向外的压力,从而防止穿线板83向外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也可具体为其他可抵接机壳1周壁的结构,且第三限位部与机壳1周壁之间还可再通过螺钉锁附或卡扣结构等连接。进一步地,参照图5和图6,豁口11两侧的机壳1周壁上端设有定位缺口12,上盖2的周缘设有对应两定位缺口12和豁口11上口沿的定位凸缘22;上盖2盖合机壳1的敞口,定位凸缘22插设于两定位缺口12之间。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方便上盖2与机壳1的定位安装,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机壳1周壁上端还设有三个定位开口13,豁口11与三个定位开口13沿机壳1的轴向对称排布,上盖2对应与豁口11相对设置的定位开口13设有另一定位凸缘22、对应另外两定位开口13设有凸设有安装凸板23,该安装凸板23上设有连接孔,以便步进电机于电器内的安装固定;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机壳1与上盖2之间还可设有其他适配的定位结构以及用于与外部连接的安装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