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7321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机的制作过程中,对整体的定子铁芯进行嵌线、滴漆操作,不仅嵌线速度太慢,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质量很难保证。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采用的办法是如图1和2所示,将定子铁芯1分块制作,也就是说将定子铁芯1制作成多个分块定子11,再通过绕线机对每个分块定子11进行绕线,绕线结束后,将每个分块定子11依次组合焊接,完成定子铁芯1的整体制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定子铁芯1的结构更加清楚,图1和2中省略了绕在分块定子1上的漆包线部分。目前,将每个分块定子11依次组合焊接工作,均是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将每个分块定子依次对接,存在生产效率太低,质量不易保证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其能够对分块定子进行快速、精确定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定子的制作质量得到了保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用以为两个以上的分块定子进行定位,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座、芯轴和与所述分块定子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定位柱;

所述芯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两个以上所述定位柱环绕所述芯轴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定位柱与所述芯轴夹持所述分块定子,用以将所述分块定子定位。

较优地,所述芯轴为圆柱形,并且外圆与所述分块定子的内侧圆弧相适配。

较优地,两个以上所述定位柱在以所述芯轴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较优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安装孔;

所述定位柱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用以将所述定位柱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较优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相互贯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

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互错位设置,用以使所述定位柱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摆动。

较优地,还包括底板;

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柱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孔并抵接在所述底板上。

较优地,还包括抱紧环;

所述抱紧环套设在两个以上所述定位柱上,用以将两个以上所述定位柱收拢,使两个以上所述定位柱同时与所述芯轴夹持两个以上所述分块定子。

较优地,所述抱紧环与两个以上的所述定位柱之间为过渡配合。

较优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安装孔;

所述定位柱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用以将所述定位柱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为向远离所述底座方向渐缩的锥形。

较优地,所述芯轴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穿设在所述连接孔中,用以将所述芯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和/或,

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孔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定位装置,采用所述定位座与所述芯轴夹持所述分块定子,用以将所述分块定子进行定位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分块定子进行快速、精确定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定子的制作质量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分块制作的定子铁芯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分块定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一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底座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一实施例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中:1、定子铁芯;11、分块定子;2、底座;21、连接孔;22、安装孔;221、第一定位孔;222、第二定位孔;3、芯轴;31、连接部;4、定位柱;41、自由端;5、抱紧环;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定位装置,用以为两个以上的分块定子11进行定位,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2、芯轴3和与分块定子11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定位柱4。芯轴3连接在底座2上,两个以上定位柱4环绕芯轴3并连接在底座2上,定位柱4与芯轴3夹持分块定子11,用以将分块定子11定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定位装置的工作状态更加清楚图3和图4中,省略了绕在分块定子1上的漆包线部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芯轴3与两个以上定位柱4将两个以上的分块定子11,使分块定子11在该定位装置上拼装成整体的定子铁芯1后,将拼装好的定子铁芯1连同该定位装置一起推入焊接机定位处焊接完成定子组件的加工。这样能够对分块定子进行快速、精确定位,而且还便于将拼装好的定子铁芯1搬运到焊接机内进行焊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定子的制作质量得到了保证。此外,采用定位柱4与芯轴3夹持分块定子11将分块定子11进行定位的方式,可以对不同厚度的分块定子11进行定位拼装,通用化程度高。由于分块定子11是通过绕线机绕先后,才通过该定位装置进行定位拼装的,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缠绕在分块定子11上漆包线的接线端设置在分块定子11的一个端面上,当将分块定子11放置到定位装置上时,分块定子11的设置有接线端的端面背对底座2,这样能够避免在对分块定子11定位拼装时,损坏接线端。

具体地,芯轴3为圆柱形,并且外圆与分块定子11的内侧圆弧相适配。这样能够保证分块定子11的内侧圆弧与芯轴3的外壁严密贴合,进而保证定位的精确性。进一步地,两个以上定位柱4在以芯轴3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定位柱4的数量是根据分块定子11的数量确定的,例如,整个定子铁芯1由12个分块定子11组成时,定位柱4的数量为12个,每个定位柱4和芯轴3之间夹持一个分块定子11,定位柱4在以芯轴3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能够使每个定位柱4都能够压贴在其所对应的分块定子11外侧的中部,进而保证了分块定子11受力均匀,保证其定位的精确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定位柱4和底座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具体采用,如图5所示,底座2上设有与定位柱4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安装孔22。定位柱4的一端插入安装孔22中,用以将定位柱4连接在底座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41。这样便于将定位柱4连接在底座2上,有利于对分块定子11的快速定位。

其中,安装孔22包括相互贯通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定位柱4穿设在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中。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相互错位设置,用以使定位柱4能够在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中摆动。其中,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均可以制作成腰孔,以利于定位柱4的摆动,在实际制作中第二定位孔222相对于第一定位孔221更靠近芯轴3,使用时,可如图6所示,先将定位柱4插入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中,此时可以先将定位柱4朝远离芯轴3的方向倾斜,使定位柱4与芯轴3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角度,这样有利于将分块定子11从上部放到定位柱4与芯轴3之间,当将分块定子11放置到定位柱4与芯轴3之间后,将定位柱4的自由端41向芯轴3方向移动,使定位柱4与芯轴3对分块定子11形成稳定的夹持。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板6;底座安装在底板6上,定位柱4的一端插入安装孔22并抵接在底板6上。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定位柱4具有相同的安装高度,同时还能避免定位柱4从安装孔的另一侧脱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抱紧环5,抱紧环5套设在两个以上定位柱4上,用以将两个以上定位柱4收拢,使两个以上定位柱4同时与芯轴3夹持两个以上分块定子11。具体地,当抱紧环5套设在两个以上定位柱4上时,抱紧环5与两个以上的定位柱4之间的而配合为过渡配合,这样能够保证抱紧环5对两个以上的定位柱4的收拢效果。在实际使用时,当所有的定位柱4以及分块定子都安装到位后,将抱紧环5平直套入所有的定位柱4,用橡胶锤和木条配合,将抱紧环5均匀向下敲至下端面距拼装后的定子铁芯1上端面15mm左右,使定位柱4和芯轴3对分块定子11的稳定夹持。较优地,定位柱4的自由端41为向远离底座2方向渐缩的锥形。这样有利于抱紧环5的套设安装。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芯轴3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如图1、2所示,芯轴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31,底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部31相匹配的连接孔21,连接部31穿设在连接孔21中,用以将芯轴3连接在底座2上。这样便于芯轴3和底座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需要说明的是芯轴3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可实现的方式。具体地,连接部31和连接孔21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这样能够保证芯轴3与底座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保证芯轴3的中心与连接孔21的同心度,当在底座2上设置安装孔22时,安装孔22的位置是以连接孔21的轴线为基准设置的,因此这样的方案能够使安装孔22与芯轴3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精确,进而保证了插在安装孔22中的定位柱与芯轴3对分块定子11定位的精确性。

以上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对分块定子进行快速、精确定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定子的制作质量得到了保证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