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箱装配用装配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0313发布日期:2018-06-23 01:2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小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断路器箱装配用装配小车。



背景技术:

在装配断路器箱时,需要对装配好的断路器箱在检查工位进行检查。当发现有不合格品时,需要将不合格品从检查工位上抬起放置到运输小车上,使用运输小车将不合格品运送到返修工位处,再将不合格品从运输小车上抬起放置到返修工位上。工作人员在返修工位上修理不合格品,修理完毕后,需要将修理后产品从返修工位上抬起放置到运输小车上,使用运输小车将修理后产品运送到检查工位处,再将不合格品从运输小车上抬起放置到检查工位上,再次进行检查。

此时,对断路器箱的检修需要进行四次的抬起与放置,程序繁琐,步骤繁多,花费时长长,生产效率低;断路器箱较为笨重,需要至少两人抬起一起配合抬起或放置断路器箱,浪费人力;并且在断路器箱不断的抬起与放置的过程中,容易与工位、运输小车之间发生磕碰磨损,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对断路器箱的检修需要进行四次的抬起与放置,程序繁琐,步骤繁多,花费时长长,生产效率低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断路器箱装配用装配小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断路器箱装配用装配小车,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方用于放置断路器箱的装配层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装配层的侧壁,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行走轮,所述装配层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限位断路器箱的限位体,多个所述限位体之间围合形成与断路器箱外形适配的放置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查工位上检查断路器箱,当发现有不合格品后,将不合格品从检查工位上抬起放置到装配小车上,推送装配小车到返修工位处,工作人员在装配小车上对不合格品进行修理。修理完毕后,将装配小车推送到检查工位处,再将不合格品从运输小车上抬起放置到检查工位上,再次进行检查。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断路器箱进行两次的抬起与放置,程序简单,步骤少,大大减小了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花费时间抬起或放置断路器箱,节约人力成本。还减少了断路器箱在抬起与放置过程中发生的磕碰与磨损,提高断路器箱的成品率。

断路器箱放置在多个限位体围合的放置空间,断路器箱不易发生松动与滑脱,断路器箱稳定,返修时工况而稳定,有利于对断路器箱进行返修。底板上还可以放置一些检修工具,直接对不合格品进行修理,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层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断路器箱底部的装配口,所述侧壁包括两个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侧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开有装配口的装配层以及相邻两个侧板之间的空隙将断路器箱架空放置,断路器箱的底部露出,工作人员可以对断路器箱的底部进行修理,在装配小车上可以修理的范围更大。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所述装配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底板与装配层之间的隔板可以起加强筋作用,增加了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装配小车不易被沉重的断路器箱压损。此外,隔板上也可以放置检修工具,增加装配小车上可修理范围。

进一步的,每一层上的所述隔板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分别靠近所述侧板的边缘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隔板进一步的增强了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两个隔板靠近侧板的边缘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取放位于隔板上的检修工具。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和/或所述隔板向上设置有翻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翻边的设置使得底板与隔板形成顶端开口的置物槽,放置于其内的物品更加稳定。并且,翻边也起到加强筋作用,进一步的增强了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位于上层的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装配层与所述侧板,位于下层的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起加强筋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装配小车不易被沉重的断路器箱压损。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通过配套的螺栓与螺母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与侧板、隔板与底板均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连接紧固,且可以拆卸下螺栓与螺母,根据工况对不同部件进行更换或修理,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可以任意转变方向,方便装配小车的运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装配小车,可以将断路器箱放置于多个限位体围合的放置空间,稳定住断路器箱,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装配小车上对不合格品进行修理,此时只需要对断路器箱进行两次的抬起与放置,程序简单,步骤少,大大减小了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设置底板上和隔板上的翻边,增加装配小车的容置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的检修工具,增加装配小车的可修理范围;

(3)通过设置万向轮,万向轮可以任意转变方向,方便装配小车的运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断路器箱装配用装配小车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装配层;2、隔板;3、底板;4、行走轮;5、装配口;6、限位体;7、放置空间;8、翻边;9、加强板;10、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断路器箱装配用装配小车,包括由两相对设立的平行的侧板10组成的侧壁,两个侧板10之间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装配层1、隔板2以及底板3,底板3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4。将不合格品放置在装配层1上,将装配小车运送到相应位置如返修工位,对不合格品进行直接进行修理。底板3和隔板2上还可以放置一些检修工具,直接对不合格品进行修理,简单方便。

装配层1,如图1所示,装配层1上开设有装配口5,装配口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装配层1和侧板10的连接线,开有装配口5的装配层1以及相邻两个侧板10之间的空隙将断路器箱架空放置,断路器箱的底部露出,工作人员可以对断路器箱的底部进行修理,在装配小车上可修理的范围更大。装配层1的顶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的限位体6,两个装配口5上的多个限位体6一起配合,围合成一个与断路器箱外形适配的放置空间7。断路器箱放置在装配层1上,限位体6固定住断路器箱,断路器箱稳定,返修时工况稳定,有利于对断路器箱进行返修。

隔板2,如图1所示,至少有一层,隔板2分别与两个侧板10固定连接,隔板2上可放置一些检修工具。此时的隔板2可以起加强筋作用,增加了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装配小车不易被沉重的断路器箱压损。每一层上均设置有两个隔板2,两个隔板2分别靠近侧板10的边缘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取放检修工具。

如图1所示,在底板3和隔板2上均设置有向上的翻边8,增加底板3与隔板2的容置空间,装配小车可以放置更多的检修工具,也使得放置在底板3和隔板2上的检修工具更稳定。翻边8同时也起到加强筋作用,增加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两个侧板10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9,其中,位于上层的加强板9连接装配层1与侧板10,位于下层的加强板9连接底板3与侧板10。加强板9起加强筋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装配小车的结构强度,装配小车不易被沉重的断路器箱压损。

行走轮4,优选的,为万向轮,可以任意转变装配小车的行走方向,方便装配小车的运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隔板2与侧板10、隔板2与底板3均通过螺栓与螺母可拆卸连接,连接紧固,可以拆卸下螺栓与螺母,根据工况对不同部件进行更换或修理,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在检查工位上检查断路器箱,当发现有不合格品时,将不合格品从检查工位上抬起放置到装配小车上,推送装配小车到其他位置处,工作人员从装配小车里取出隔板2和底板3上放置的检修工具并对不合格品进行修理。修理完毕后,将装配小车推送到检查工位处,再将修理后产品从运输小车上抬起放置到检查工位上,再次进行检查。

断路器箱放置在多个限位体6围合的放置空间7,断路器箱不易发生松动与滑脱,断路器箱稳定,返修时工况稳定,有利于对断路器箱进行返修。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断路器箱进行两次的抬起与放置,程序简单,步骤少,大大减小了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花费时间抬起或放置断路器箱,节约人力成本。还减少了断路器箱在抬起与放置过程中发生的磕碰与磨损,提高断路器箱的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