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7126发布日期:2018-06-08 19:5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的工作原理为通电的导体穿过磁场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垂直于磁场线的力,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场的导体的长度,磁场及电流的强度。现有技术中,音圈马达的载座环绕式线圈通常仅正对于磁石的其中一个磁极,其利用磁极受力有限,若需要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则通过增加电流强度或增加线圈长度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可在不增加电流强度或线圈长度的情况下,通过改进线圈和磁石结构为音圈马达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其可更充分利用磁场,并节省绕线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外壳、至少两磁石、载座和至少两线圈,所述磁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载座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可相对外壳移动;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载座上,所述线圈为跑道式线圈,所述跑道式线圈的上部分与所述磁石的N极相对应,下部分与所述磁石的S极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有八个,每个线圈各自独立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磁石架,所述磁石安装于所述磁石架内,所述磁石架包括底座和多个侧壁,所述底座包括承载部和通孔;所述多个侧壁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磁石架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磁石架和第二磁石架,所述第一磁石架和所述第二磁石架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有七个,其中,所述第一磁石架除了靠近所述第二磁石架的一面之外的其它三面上各分布有一个所述定位结构,所述第二磁石架除了靠近所述第一磁石架的一面之外的其它三面上各分布有一个所述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磁石架和第二磁石架的之间分布有一个所述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弹片,其固定于所述磁石架上,所述载座固定在所述弹片上,所述弹片包括弹片外圈和弹片内圈,所述弹片外圈和所述弹片内圈通过弹丝连接,所述弹片外圈抵接在所述承载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载座与所述弹片内圈相连,所述载座可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内圈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载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弹片内圈最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线圈绕其中心轴阵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可在不增加电流强度或线圈长度的情况下,通过改进线圈和磁石结构为音圈马达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其可更充分利用磁场,并节省绕线空间。

每个线圈各自独立控制,通过传感器对镜头光轴的倾角进行感测,输出信号至集成电路,将得到的信号用于计算补偿电流,再输出所需要的电流至每个线圈,以对光轴进行补偿,起到防抖效果,以此使每个镜头的光轴均可以调节,可以对组装后的两个镜头的光轴进行调整达到光轴绝对平行的效果。

磁石架的定位结构可为磁石提供精准的定位、良好的固定。

七块磁石设计可使磁石的磁场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共磁场,不仅提高了磁场的利用率,为两个动子提供足够的作用力,以防止两个动子的光轴发生偏移倾斜,保证了双摄模组的性能,并且实现了小型化、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音圈马达分解示意图。

图2为线圈受力分析图。

图3为磁石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载座与弹片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线圈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种线圈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又一种线圈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外壳1、至少两磁石2、载座3和至少两线圈4,所述磁石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载座3设于所述外壳1内且可相对外壳1移动;所述线圈4固定在所述载座3上,所述线圈4为跑道式线圈4,所述跑道式线圈4的上部分与所述磁石2的N极相对应,下部分与所述磁石2的S极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磁石2的N极和S极位置是可对换的,即其也可以是所述跑道式线圈4的上部分与所述磁石2的S极相对应,下部分与所述磁石2的N极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其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磁石2的上半部分为N极,下半部分为S极,跑道式线圈4设于磁石2一侧,跑道式线圈4的上部分对应设置于磁石2的N极,跑道式线圈4的下部分对应设置于磁石2的S极,当跑道式线圈4通以逆时针电流时,B为通电电流的方向,A1为上部分线圈4对应的磁场方向,A2为下部分线圈4对应的磁场方向,根据安培定律左手定则可知上部分跑道式线圈4的受力情况可分解为向右的力F1和向下的力F2,下部分跑道式线圈4的受力情况可分解为向左的力F3和向下的力F4,该跑道式线圈4可以受到两个向下的力,相比于传统载座3环绕式线圈4来说,其可在不增加电流强度或线圈4长度的情况下,通过改进线圈4和磁石2结构为音圈马达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其可更充分利用磁场,并节省绕线空间,有利于产品小型化和轻薄化。

更优地,本实用新型运用于双摄音圈马达,所述线圈4包括第一线圈组合第二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各有四个线圈4,总共八个线圈4,且每个线圈4各自独立控制,通过传感器对镜头光轴的倾角进行感测,输出信号至集成电路,将得到的信号用于计算补偿电流,再输出所需要的电流至每个线圈4,以对光轴进行补偿,起到防抖效果,以此使每个镜头的光轴均可以调节,可以对组装后的两个镜头的光轴进行调整达到光轴绝对平行的效果。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磁石架5,所述磁石2安装于所述磁石架5内,所述磁石架5包括底座51和多个侧壁52,所述底座51包括承载部53和通孔54;所述多个侧壁5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51上,每个所述侧壁52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55。该定位结构55可用于固定和定位所述磁石架5上的磁石2。由于定位结构55的外形比磁石2略大,该定位结构55可为磁石2提供精准的定位、良好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磁石架5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磁石架和第二磁石架,所述第一磁石架和所述第二磁石架并列设置,该磁石架5可应用于双摄音圈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55有七个,其中,所述第一磁石架除了靠近所述第二磁石架的一面之外的其它三面上各分布有一个所述定位结构55,所述第二磁石架除了靠近所述第一磁石架的一面之外的其它三面上各分布有一个所述定位结构55,所述第一磁石架和第二磁石架的之间分布有一个所述定位结构55。该磁石架5可应用于双摄音圈马达,所述七个定位结构55可装载七个磁石2,为了降低双摄音圈马达中的磁石2之间的电磁干扰,现有的做法是减少磁石2的数量或者增加双摄音圈马达中的两个动子之间的距离,第一种方法会导致磁石2无法为两个动子提供足够的作用力,两个动子的光轴容易发生偏移倾斜,影响双摄模组的性能,第二种方法会导致双摄音圈马达的体积过大,不利于小型化、轻薄化。该双摄音圈马达基于共磁场原理来设计七块磁石2的分布及其极性的朝向,七块磁石2的磁场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共磁场,不仅提高了磁场的利用率,为两个动子提供足够的作用力,以防止两个动子的光轴发生偏移倾斜,保证了双摄模组的性能,并且实现了小型化、轻薄化。

请结合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弹片6,其固定于所述磁石架5上,所述载座3固定在所述弹片6上,所述弹片6包括弹片外圈61和弹片内圈62,所述弹片外圈61和所述弹片内圈62通过弹丝63连接,所述弹片外圈61抵接在所述承载部53上。所述载座3与所述弹片内圈62相连,所述载座3可穿过所述通孔54。当音圈马达工作时,载座3穿过通孔54,载座3带动弹片6与音圈马达上的外壳1接触时达到最大行程,该最大行程等于承载部53的厚度,该磁石架5可通过承载部53的厚度来实现对音圈马达上行程的限位效果,其垂直度易于保证,且在做可靠性试验时不会有使弹片6的弹丝63与卡爪碰撞导致弹丝63变形甚至断裂的风险,该承载部53可使用塑料等材质制造,其厚度易于控制,且生产成本低。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内圈6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64,所述载座3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64相对应的定位柱31,以实现载座3与弹片6的定位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64位于所述弹片内圈62最内侧,其可选用的加工方式更多样,也易于加工,有助于提升产品良品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线圈4绕其中心轴阵列设置。如图3所示,由于向右的力F1和向左的力F3不在同一轴线上,这两个力会使线圈4翻转,进而导致载座翻转,为了平衡这两个力而使其不翻转,所述线圈4绕其中心轴阵列设置,以平衡抵消该这两个力使其不翻转。如图6所示,其可以是两个线圈4相互对称设置,使其受到翻转的力相互抵消,以使线圈4内部平衡。如图7所示,其为图6的变形,其包括四个线圈4,其两两相互对称,其可以视为两组以同一中心轴阵列的线圈4同时设置,其同样可以使载座不翻转。如图8所示,其包括三个线圈4,其分别以同一中心轴阵列的方式分布,其也可使载座不翻转,其也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