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3160发布日期:2019-10-13 01:2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日趋成熟,虽然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但是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在短期内由于技术工艺不完善,设备自动化水平,人员熟练度等等原因都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虽然新产品份额不断在增加,但是短期内还无法取代常规产品,反倒是常规产品的改进相对新技术而言有着短、频、快的优势,改进容易,推广快速,立竿见影,短期内可以立即见到经济效益。

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结构,用于固定安装层压件。常规组件边框内腔体窄小,内腔体的宽度一般为3-5mm,组件的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组件背面与层压件接触面积小,槽口的深度小于12mm,水汽容易渗入,角码连接件铝材实心,造成材料浪费,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提升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成本。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包括:与

层压件的长边相配合的长边边框、与层压件的短边相配合的短边边框以及连

接相邻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的角码,其中,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均包括:

第一纵梁,该第一纵梁的顶端连接一个横向设置的压板,该压板、第一纵梁与其中一个横梁围绕形成安装层压件的槽口,所述槽口的深度为12~25mm;

与第一纵梁垂直设置的两个横梁;

垂直设置在两个横梁之间的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宽度为10~18mm;所述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两个横梁围绕形成内腔体;所述的角码包括两个具有空腔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连接呈直角形,两个连接臂分别伸入对应的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的内腔体中。

优选,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处为呈45°的斜梁。

优选,所述的连接臂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连接两个支撑板的连接板,另一端与斜梁连接;两个支撑板和连接板围绕形成所述的空腔。

优选,每个连接臂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2~3根支撑柱。

优选,连接臂的内表面设有锯齿状卡槽。

优选,两个连接臂连接部位的内表面设有让位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内腔体、深槽口的设计,能够提升组件的承载能力,组件层压件不易脱框,组件边缘密封距离长,边缘水汽渗透低。

本实用新型的角码采用镂空加支撑柱的支撑方式,同样面积的组件,角码可以采用更薄的铝材厚度,保证了支撑强度,又降低了组件材料成本,同时降低包装物流成本,安装方便,降低人工安装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边框对于72片6寸电池组件只需用35*35mm(型材的B面和C面的尺寸,对应图1中第一纵梁的高度和第二横梁的宽度)规格即可满足国际IEC61215 2016版的载荷承载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中长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中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长边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角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层压件、2-长边边框、3-短边边框、4-角码、201-第一纵梁、202-第二纵梁、203-第一横梁、204-第二横梁、205-内腔体、206-压板、207-槽口、401-连接臂、402-空腔、403-斜梁、404-让位槽、405-卡槽、40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施例低成本加强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边框均由轻质铝材制成,包括:与层压件1的长边相配合的长边边框2、与层压件1的短边相配合的短边边框3以及连接相邻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的角码4,其中,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除了边框长度上的差异外,结构上一致,下面以长边边框为例说明两者的结构。

如图1所示,长边边框2包括两个纵梁和两个横梁,分别命名为第一纵梁201、第二纵梁202、第一横梁203、第二横梁204。第一横梁203、第二横梁204与第一纵梁201垂直设置。第二横梁204的宽度宽于第一横梁203,一方面是有助于减小组件边框弯曲,另一方面有助于组件搬运方便。第二纵梁202垂直设置在第一横梁203和第二横梁204之间,两个纵梁和两个横梁围绕形成内腔体205,用于支撑层压件。第一纵梁201和第二纵梁202之间的宽度(即内腔体的宽度)为10~18mm,采用该大内腔的结构相较于传统的3-5mm内腔体宽度,能提升对组件的承载能力。第一纵梁201的顶端连接一个横向设置的压板206,该压板206、第一纵梁201、第一横梁203围绕形成安装层压件的槽口207,第一横梁203与层压件背面接触,采用深槽口,槽口的深度为12~25mm,较好为18~25mm,即安装时组件侧边伸入槽口内,槽口深,不易脱框。

如图3,角码4包括两个具有空腔402的连接臂401,两个连接臂401连接呈直角形,两个连接臂分别伸入对应的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的内腔体205中。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处为呈45°的斜梁403,两个连接臂连接部位的内表面设有让位槽404,以免与长短边框位置冲突。每个连接臂的内表面还设有锯齿状卡槽405,保证与组件边框组装后不脱落。

传统的角码均为实心结构,而本实用新型采用镂空的结构,每个连接臂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4011,两个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连接两个支撑板的连接板4012,另一端与对应斜梁403的两端连接;两个支撑板和连接板围绕形成上述的空腔402。每个连接臂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2~3根支撑柱406,提升稳固性。

安装一个层压件需要两个长边边框、两个短边边框以及四个角码,如图3和图4,将层压件插入对应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的槽口内用硅胶固定,将角码的连接臂伸入对应长边边框和短边边框的内腔体内,围成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