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922发布日期:2020-02-08 00:3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磁体固定剂固定磁体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电动机包括固定于壳体的定子和配置于定子的内部的转子。在各种各样的电动机中,公知有一种在转子固定有永磁体的电动机。在该电动机中,转子包含固定于轴的转子芯,而磁体固定于转子芯。在以往的技术中,公知有一种具备在转子芯的表面固定有磁体的转子的电动机(例如,日本特表2009-512413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技术中,公知有一种具备使永磁体嵌入于转子芯的内部的转子的电动机(例如,日本特开2017-6361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1-258187号公报)。具备这样的转子的电动机被称作磁体嵌入型电动机。在制造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时,制造形成有供磁体插入的孔的转子芯。通过向转子芯的孔插入涂布有磁体固定剂的磁体,能够将磁体嵌入于转子芯的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制造工序中,在转子芯沿着转子芯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磁体固定孔。多个磁体固定孔沿着转子芯的轴向自一侧的端面贯通到另一侧的端面。通过将磁体自一侧的端面朝向另一侧的端面压入于磁体固定孔,从而在转子芯的内部配置磁体。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具有与转子芯的轴向上的长度同样的长度的磁体。为了将磁体插入于转子芯的磁体固定孔,必须以较长的距离将磁体插入于磁体固定孔。另外,由于磁体固定剂的粘性,而使向转子芯的磁体固定孔插入磁体时的阻力变大。因此,在插入磁体时,存在花费时间的问题。

另外,能够将磁体分割成轴向上的长度的一半的长度。然后,能够在自转子芯的一侧的端面插入了磁体之后,自另一侧的端面插入磁体。然而,在自一侧的端面插入了磁体时,涂布于磁体的磁体固定剂中的过剩的磁体固定剂残留在磁体固定孔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在自另一侧的端面插入了磁体时,由于在中央部残留的磁体固定剂,而存在无法将磁体压入到预定的位置的情况。此外,在多个磁体固定孔中,由于在中央部残留的磁体固定剂的量彼此不同,因此,存在转子的静平衡或动平衡变差的问题。

这样,在制造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的工序中,存在难以进行将磁体向转子芯的磁体固定孔插入的工序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该转子包括:轴,其绕旋转轴线旋转;转子芯,其固定于轴;以及磁体,其固定于转子芯的内部。转子芯包括呈同轴状固定于轴的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第1筒状构件包括供磁体利用磁体固定剂固定的多个磁体固定孔和在该第1筒状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彼此之间并沿着旋转轴线延伸的凹部。第2筒状构件包括供磁体利用磁体固定剂固定的多个磁体固定孔。磁体固定孔包括供磁体配置的配置区域和形成于配置区域的侧方并具有供磁体固定剂积存的大小的退避区域。以第1筒状构件的配置区域与第2筒状构件的配置区域连通并且第1筒状构件的凹部与第2筒状构件的退避区域连通的方式相对于第1筒状构件在周向上偏移地固定有第2筒状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也可以是,第2筒状构件包含凹部,该凹部在该第2筒状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彼此之间,并沿着旋转轴线延伸,多个磁体固定孔包含由第1磁体固定孔和第2磁体固定孔构成的磁体固定孔对,多个磁体固定孔对沿着筒状构件的周向形成,各个筒状构件的凹部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对彼此之间,以第1筒状构件的凹部与第2筒状构件的第1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连通且第2筒状构件的凹部与第1筒状构件的第2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连通的方式固定有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也可以是,各个筒状构件的凹部自筒状构件的一侧的端面形成到另一侧的端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也可以是,第2筒状构件具有与第1筒状构件同样的形状。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含固定工序,在该固定工序中将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沿着轴的旋转轴线固定于轴。转子的制造方法包含插入工序,在该插入工序中向第1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和第2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插入磁体。第1筒状构件包括供磁体利用磁体固定剂固定的多个磁体固定孔和在该第1筒状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彼此之间并沿着旋转轴线延伸的凹部。第2筒状构件包括供磁体利用磁体固定剂固定的多个磁体固定孔。磁体固定孔包括供磁体配置的配置区域和形成于配置区域的侧方并具有供磁体固定剂积存的大小的退避区域。固定工序包含以下工序:以第1筒状构件的配置区域与第2筒状构件的配置区域连通并且第1筒状构件的凹部与第2筒状构件的退避区域连通的方式,使第2筒状构件相对于第1筒状构件在周向上偏移,而固定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插入工序包含以下工序:向第1筒状构件的配置区域插入磁体,而将过剩的磁体固定剂向第2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挤出。插入工序包含以下工序:向第2筒状构件的配置区域插入磁体,而将过剩的磁体固定剂向第1筒状构件的凹部挤出。插入工序包含以下工序:去除被挤出到第1筒状构件的凹部的磁体固定剂。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切断时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筒状构件与第2筒状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第1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第2工序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向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插入的插入棒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第3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第4工序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比较例的转子芯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中的另一转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3对实施方式中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和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为使磁体嵌入于转子芯的内部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本实施方式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具有在制造工序中能够容易地将磁体插入于转子芯的磁体固定孔的构造。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电动机10包括转子11和定子12。定子12例如由在轴向上层叠的多个磁性钢板形成。在定子12卷绕有线圈16。转子11包括:形成为棒状的轴13、固定于轴13的外周面的转子芯17以及多个磁体41、42。本实施方式的磁体41、42为永磁体。

轴13与其他构件连结从而传递旋转力。轴13绕旋转轴线ra旋转。本实施方式的轴向表示轴13的旋转轴线ra延伸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径向表示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周向表示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另外,在电动机10中,将轴13与其他构件连结的一侧称作前侧。另外,将与前侧相反的一侧称作后侧。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箭头81表示电动机10的前侧。

电动机10包含前侧的壳体21和后侧的壳体22来作为壳体。在壳体21、22固定有定子12。壳体21、22借助轴承14、15将转子11支承为能够旋转。

壳体22形成为筒状。在壳体22固定有用于支承轴承15的轴承支承构件26。轴承15对轴13的后侧的部分进行支承。壳体21形成为筒状。壳体21对轴承14进行支承。轴承14对轴13的前侧的部分进行支承。在轴13的后侧的端部配置有用于检测轴13的旋转位置或转速的编码器19。在壳体22的后侧的端部固定有将壳体22的内部的空间封闭的后盖23。

图2中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立体图。参照图1和图2,转子11绕旋转轴线ra旋转。本实施方式的转子芯17包含沿着旋转轴线ra呈同轴状配置的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分别形成为圆筒状。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31、32通过沿着旋转轴线ra的轴向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筒状构件31、32例如由软磁性材料形成。

图3中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俯视图。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磁体固定孔。磁体固定孔自筒状构件的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面贯通到另一侧的端面。第1筒状构件31具有第1磁体固定孔51和第2磁体固定孔52。在磁体固定孔51、52利用磁体固定剂分别固定有磁体41。磁体固定剂含有初期呈液状且之后固化而能够将磁体固定的物质。磁体固定剂中含有例如粘接剂、环氧树脂或腻子等。俯视转子11时,磁体固定孔51、52沿着第1筒状构件31的外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磁体固定孔51、52分别以沿着相对于轴13的径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磁体固定孔51、52分别以包围轴13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中,由一个第1磁体固定孔51和一个第2磁体固定孔52形成磁体固定孔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磁体固定孔对。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四个磁体固定孔对。在一个磁体固定孔对中,第1磁体固定孔51和第2磁体固定孔52以同一平面状配置。第1磁体固定孔51和第2磁体固定孔52彼此朝向相反方向。多个磁体固定孔对沿着第1筒状构件31的周向互相以等间隔配置。而且,磁体固定孔对按照预先确定的中心角为单位地配置。

磁体固定孔51、52分别具有在内部配置有磁体41的配置区域55。配置区域55具有与磁体4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配置区域55具有供磁体41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密合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41的三个表面与配置区域55的壁面密合。

磁体固定孔51、52分别包括在配置区域55的侧方形成的退避区域56。退避区域56具有在转子11的制造工序中将磁体41插入于配置区域55时供过剩的磁体固定剂退避的大小。退避区域56具有供磁体固定剂积存的大小。本实施方式的退避区域56为未配置磁体41的空间。退避区域56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对的朝向外侧的端部。退避区域56配置于第1筒状构件31的外周面附近。本实施方式中的退避区域56形成为截面形状呈大致三角形,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退避区域56能够采用任意的截面形状。

此外,只要退避区域56配置于第1筒状构件31的外周面附近,磁体固定孔51、52能够配置于任意的位置。例如,还可以形成为俯视时磁体固定孔对的形状呈v字形。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俯视时磁体固定孔沿着轴的径向延伸。

第1筒状构件31具有供轴13插入的轴插入孔35。第1筒状构件31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凹部33。凹部33以沿着旋转轴线ra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自第1筒状构件31的一侧的端面形成到另一侧的端面。如下所述,凹部33在转子的制造工序中作为供磁体固定剂积存的积存部发挥功能。

凹部33在第1筒状构件31的外周面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彼此之间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3形成于彼此相邻的磁体固定孔对之间。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1筒状构件31具有四个磁体固定孔对,因而形成有四个凹部33。凹部33形成于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退避区域56与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退避区域56之间的区域。凹部33在第1筒状构件31的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如下所述,凹部33具有在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固定于轴13时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连通的深度。

图4中表示沿着图2的iv-iv线切断时的剖视图。图4对应于第2筒状构件和磁体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第2筒状构件32具有与第1筒状构件31同样的形状。参照图1至图4,第2筒状构件32具有第1磁体固定孔53和第2磁体固定孔54来作为多个磁体固定孔。在磁体固定孔53、54分别固定有磁体42。磁体固定孔53、54均包括供磁体配置的配置区域57和形成于配置区域57的侧方且具有在插入磁体42时供磁体固定剂退避的大小的退避区域58。其他的磁体固定孔53、54的结构与第1筒状构件31的磁体固定孔51、52的结构同样。

第2筒状构件32具有供轴13插入的轴插入孔36。第2筒状构件32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凹部34。凹部34以沿着旋转轴线ra延伸的方式形成。凹部34自第2筒状构件32的一侧的端面形成到另一侧的端面。凹部34形成于磁体固定孔53、54彼此之间。另外,由一个磁体固定孔53和一个磁体固定孔54形成磁体固定孔对。凹部34形成于磁体固定孔对彼此之间。凹部34在第2筒状构件32的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另外,磁体固定孔对在第2筒状构件32的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如下所述,凹部34具有在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固定于轴13时使凹部34与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退避区域56连通的深度。第2筒状构件32的其他的结构与第1筒状构件31同样。

此外,在第1筒状构件31配置有多个磁体41。在第2筒状构件32配置有多个磁体42。各个磁体41、42的磁场的朝向能够采用任意的方式。例如,在图3中,形成有四个磁体41对。各个磁体对的极性能够沿着顺时针设定为n极、s极、n极以及s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转子芯17具有在轴向上的中央被分割成两部分的形状。另外,第2筒状构件32相对于第1筒状构件31在周向上偏移地固定于轴13。例如,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的位置自第2筒状构件32的凹部34的位置偏移。

图5中表示用于说明第1筒状构件与第2筒状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5是在制造转子的工序中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固定于轴13时的俯视图。在图5中,在磁体固定孔51、52、53、54未配置磁体41、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状构件31的第1磁体固定孔51具有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同样的形状。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具有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2磁体固定孔54同样的形状。第2筒状构件32以相对于第1筒状构件31略微绕旋转轴线ra旋转了的状态固定。

第1筒状构件31的第1磁体固定孔51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连通。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2磁体固定孔54连通。特别是,第1筒状构件31的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配置区域55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配置区域57连通。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配置区域55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2磁体固定孔54的配置区域57连通。

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连通。第2筒状构件32的凹部34与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退避区域56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11能够容易地将磁体41、42配置于转子芯17的磁体固定孔51、52、53、54。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制造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各个筒状构件31、32能够通过对电磁钢板进行冲孔而形成磁体固定孔51、52、53、54和轴插入孔35、36等。能够通过层叠该电磁钢板来形成筒状构件31、32。

图6中表示将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固定于轴时的立体图。接着,实施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固定于轴13的固定工序。在固定工序中,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沿着轴向排列并固定于轴13。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进行加温而使其膨胀。另一方面,使轴13冷却。然后,向第1筒状构件31的轴插入孔35和第2筒状构件32的轴插入孔36插入轴13。之后,通过冷却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能够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固定于轴1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热套配合将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固定于轴13。

在固定工序中,并不限定于该方式,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将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固定于轴。例如,还可以利用粘接剂将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固定于轴。

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序中,如上所述,使第2筒状构件32相对于第1筒状构件31在周向上偏移,而固定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在实施了固定工序之后的状态下,使第1筒状构件31的磁体固定孔51、52的配置区域55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磁体固定孔53、54的配置区域57连通。而且,使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连通。使第2筒状构件32的凹部34与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退避区域56连通(参照图5)。

在该固定工序之后,由于第1筒状构件31与第2筒状构件3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产生变化,因此,在制造成的转子11中,也维持第1筒状构件31与第2筒状构件32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图7中表示向第1筒状构件插入磁体时的转子的立体图。接着,实施向第1筒状构件31的磁体固定孔51、52和第2筒状构件32的磁体固定孔53、54插入涂布了磁体固定剂的磁体41、42的插入工序。在插入工序中,自转子芯17的一侧的端面插入磁体,然后自另一侧的端面插入磁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向第1筒状构件31插入磁体41。在磁体41预先涂布磁体固定剂。作为磁体固定剂,能够使用具有粘性的磁体固定剂。例如,能够使用含有环氧树脂的磁体固定剂。磁体41具有与第1筒状构件31的轴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如箭头82所示,向第1筒状构件31的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配置区域55插入磁体41。

参照图3、图5以及图7,在磁体41涂布有多于粘接所需的量的磁体固定剂。通过向第1筒状构件31的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配置区域55插入磁体41,过剩的磁体固定剂被向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退避区域56挤出。或者,过剩的磁体固定剂被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挤出。特别是,过剩的磁体固定剂被向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配置区域57挤出。这样,由于存在插入磁体41时供磁体固定剂退避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向第1磁体固定孔51插入磁体41。利用同样的方法,向全部的第1磁体固定孔51插入磁体41。在该状态下,存在磁体固定剂积存于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退避区域56的情况。接着,实施将积存于退避区域56的磁体固定剂挤出的排出工序。

图8中表示用于将积存于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的磁体固定剂挤出的插入棒的立体图。插入棒43具有与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相对应的形状。插入棒43具有与退避区域56、58密合的截面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插入棒43形成得长于筒状构件31、32的轴向上的长度。

图9中表示插入插入棒时的转子的立体图。在完成了磁体41的插入之后,如箭头83所示,向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退避区域56插入插入棒43。向全部的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退避区域56插入插入棒43。通过实施该排出工序,能够将积存于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退避区域56的磁体固定剂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挤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全部第1磁体固定孔51的配置区域55插入了磁体41之后,在全部的退避区域56插入有插入棒43,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还可以重复在插入了一个磁体41之后插入一个插入棒43这样的工序。

图10中表示向第2筒状构件插入磁体时的转子的立体图。在第1筒状构件31中,插入棒43的一部分自第1磁体固定孔51突出。如下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全部的磁体固定孔51、52、53、54插入了磁体41、42和插入棒43之后,实施拔出插入棒43的工序。

参照图4、图5以及图10,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插入磁体42。磁体42具有与第2筒状构件32的轴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如箭头84所示地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配置区域57插入磁体42。存在磁体固定剂积存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情况。而且,在磁体42的表面涂布有磁体固定剂。积存于第1磁体固定孔53的磁体固定剂和过剩的磁体固定剂被朝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上部按压。

在第1筒状构件31的第1磁体固定孔51已插入有磁体41。因此,磁体固定剂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移动。另外,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与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连通。磁体固定剂从第2筒状构件32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向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流出,而能够抑制由磁体固定剂产生的阻力。这样,由于存在插入磁体42时供磁体固定剂退避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向第1磁体固定孔53插入磁体42。而且,能够抑制磁体固定剂残留在转子芯17的中央部。

接着,在第2筒状构件32中,向全部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配置区域57插入磁体42。接着,实施向全部的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插入插入棒43的排出工序。通过插入插入棒43,能够将积存于第1磁体固定孔53的退避区域58的磁体固定剂向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挤出。然后,实施通过擦除流出到第1筒状构件31的凹部33的磁体固定剂从而去除该磁体固定剂的去除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筒状构件以及第2筒状构件的彼此相对的磁体固定孔中,能够按顺序地插入磁体。彼此相对的磁体固定孔中的一个磁体固定孔与筒状构件的凹部连通。另一磁体固定孔未与筒状构件的凹部连通。能够在向未与筒状构件的凹部连通的磁体固定孔插入了磁体之后,向与筒状构件的凹部连通的磁体固定孔插入磁体。利用该方法,磁体固定剂的阻力变小而能够容易地向磁体固定孔插入磁体。

接着,与向第1磁体固定孔51、53插入磁体41、42以及插入棒43的工序同样地,实施向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和第2筒状构件32的第2磁体固定孔54插入磁体41、42和插入棒43的工序。

向第2筒状构件32的第2磁体固定孔54的配置区域57插入磁体42。而且,向第2磁体固定孔54的退避区域58插入插入棒43。过剩的磁体固定剂向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流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向第2磁体固定孔54插入磁体42。向第2筒状构件32的全部的第2磁体固定孔54插入磁体42和插入棒43。

接着,向第1筒状构件31的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配置区域55插入磁体41。此时,过剩的磁体固定剂和积存于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配置区域55的磁体固定剂向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退避区域56移动。而且,磁体固定剂向与退避区域56连通的第2筒状构件32的凹部34流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向第2磁体固定孔52插入磁体41。此外,通过向第2磁体固定孔52的退避区域56插入插入棒43,能够将磁体固定剂向第2筒状构件32的凹部34挤出。这样,能够向第1筒状构件31的全部的第2磁体固定孔52插入磁体41和插入棒43。然后,实施通过擦除流出到第2筒状构件32的凹部34的磁体固定剂从而去除该磁体固定剂的去除工序。

接着,实施将插入于磁体固定孔51、52、53、54的退避区域56、58的全部的插入棒43拔出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包含在向磁体固定孔51、52、53、54的配置区域55、57插入了磁体41、42之后向退避区域56、58插入插入棒43的工序。插入工序包含在向全部的磁体固定孔51、52、53、54插入了磁体41、42和插入棒43之后将全部的插入棒43拔出的工序。通过采用该方法,能够去除在退避区域56、58残留的磁体固定剂。

此外,能够在将磁体和插入棒插入了第1筒状构件和第2筒状构件的互相连通的磁体固定孔之后将插入棒拔出。例如,还可以在将磁体41、42和插入棒43插入了第1磁体固定孔51和第1磁体固定孔53之后将插入棒43拔出。之后,可以向第2磁体固定孔52和第2磁体固定孔54插入磁体41、42和插入棒43。利用该方法,也能够去除在退避区域56、58残留的磁体固定剂。

图11中表示比较例的转子的立体图。图12中表示比较例的转子的转子芯的俯视图。参照图11和图12,比较例的转子具有转子芯71。转子芯71在轴向上未被分割而一体地形成。转子芯71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磁体固定孔72。各个磁体固定孔72以与磁体73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形成。即,磁体固定孔72不具有退避区域,而仅由配置区域构成。

在比较例的转子中,如箭头86所示地插入磁体73。磁体73具有与转子芯71的轴向上的长度同样的长度。在插入磁体73时,相对于磁体固定孔72插入的长度变长。因此,存在由磁体固定剂产生的阻力变大,而花费较长时间的问题。

另外,能够将磁体73沿着轴向分割成两部分。能够自转子芯71的一侧的端面插入磁体,然后自另一侧的端面插入磁体。然而,在该情况下,也因磁体固定剂的阻力而使插入磁体的时间变长。另外,过剩的磁体固定剂在磁体固定孔72的轴向上的中央部残留。因此,在自另一侧的端面插入磁体时,存在无法将磁体插入到预先规定的位置的情况。另外,由于在各个磁体固定孔残留的磁体固定剂的量不同,因而存在转子的静平衡或动平衡变差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存在将磁体插入于磁体固定孔时供磁体固定剂退避的部分,因而能够减小磁体固定剂的阻力。该结果,能够容易地将磁体插入于磁体固定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磁体插入于转子芯。此外,由于过剩的磁体固定剂最终向筒状构件的凹部流出,因此,能够将磁体插入到预先规定的位置。另外,由于过剩的磁体固定剂不残留在磁体固定孔的内部,因而能够抑制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恶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状构件31和第2筒状构件32具有同样的形状。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制造筒状构件。此外,第1筒状构件以及第2筒状构件的形状可以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以一个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与另一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连通的方式形成磁体固定孔。另外,能够以一个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与另一筒状构件的凹部连通的方式形成磁体固定孔和凹部。

本实施方式中的凹部33、34在各个筒状构件31、32中沿着轴向自一侧的端面形成到另一侧的端面,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凹部能够自筒状构件彼此接触的端面形成为预先规定的长度。凹部形成为能够积存自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流出的磁体固定剂即可。

图13中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另一转子的俯视图。在上述的说明中,示出了具有四个磁体固定孔对的转子,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结构和制造方法能够应用于包括任意个数的磁体固定孔对的转子。

图13所示的转子18包括第1筒状构件37和具有与第1筒状构件37同样的形状的第2筒状构件38。在第1筒状构件37形成有8个由磁体固定孔51和磁体固定孔52构成的对。另外,在第1筒状构件37的外周面上,在磁体固定孔对彼此之间形成有凹部33。在第2筒状构件38也形成有与第1筒状构件37同样的磁体固定孔和凹部。在这样的转子芯中,也能够以一个筒状构件的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与另一筒状构件的凹部连通的方式将筒状构件固定于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芯中,形成有由第1磁体固定孔和第2磁体固定孔构成的对,但并不限定于此。对于未形成磁体固定孔对(磁体对)的转子,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的凹部和磁体固定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磁体固定孔51、53和第2磁体固定孔52、54这两者中,第1筒状构件31的配置区域55与第2筒状构件32的配置区域57连通。此外,以一个筒状构件的凹部与另一筒状构件的退避区域连通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还可以是,第1磁体固定孔和第2磁体固定孔中的一个磁体固定孔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而另一磁体固定孔不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中,将插入于各个磁体固定孔的退避区域的插入棒进行拔出,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还可以是,准备由不会对磁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质形成的插入棒。插入棒形成为与磁体同样的长度。然后,固定磁体并且将插入棒固定于退避区域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方式,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和磁体嵌入型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在不改变工序的作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改变工序的顺序。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组合。在上述的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例示而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包含了技术方案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