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0600发布日期:2020-10-23 19:2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具备转子、定子、电路板以及马达壳体。专利文献1的电路板通过螺钉紧固而被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0520号公报

在用螺钉固定电路板的情况下,螺钉等贯通比电路板的外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螺钉的周围产生无法布线的空间,因此布线图案的自由度可能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电路板的布线图案的自由度,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基板的马达。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备:转子,其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转子;电路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马达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电路板。所述马达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第一壳体部,其至少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有顶筒状的第二壳体部,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结,该第二壳体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开口对置。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包围所述中心轴线并沿周向扩展的铁芯外周面;以及绝缘件,其固定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绝缘件具有比所述定子铁芯向轴向一侧延伸并包围所述中心轴线的筒部。在从轴向观察时,所述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为多边形状。所述电路板的一对板面朝向轴向,所述电路板从轴向一侧与所述端面接触。在从轴向观察时,所述电路板的基板外周缘为多边形状。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的外周部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基板角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具有从轴向一侧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基板按压部。在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基板按压部与所述基板角部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能够提高电路板的布线图案的自由度,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iii-iii截面的横剖视图,其中省略了线圈的图示。

图4是示出图2的iv-iv截面的横剖视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线圈的图示。

图5是示出图2的v-v截面的横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马达;2:转子;3:定子;5:电路板;5a、5b:板面;5c:轴孔;5d:第一基板角部;5e:第二基板角部;5f:基板凹部;5g:销收纳部;10:马达壳体;11:第一壳体部;11a:周壁部;11c:壳体平面部;11d:铁芯支承部;11e:第一止转部;11f:第二止转部;12:第二壳体部;12d:基板按压部;31:定子铁芯;31c:铁芯外周面;31d:第一槽部;32:绝缘件;33:线圈;34:筒部;34a:端面;34b:绝缘件平面部;35:第二槽部;36、36a:销;360:宽幅部40:加热部;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例如是对冰箱或冷冻库等的风扇进行驱动的马达。马达1例如是8极8槽的单相马达。马达1具有中心轴线j。在各图中,中心轴线j沿z轴方向延伸。z轴方向在组装马达1时例如是铅直方向,但在将马达1设置于装置而使用时,z轴方向可以是铅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还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方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在径向中,将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j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的方向”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包含大致垂直的方向。

如图1~图5所示,马达1具备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的转子2、多个轴承24、25、定子3、电路板5、马达壳体10、多个紧固螺钉7以及布线部件9。定子3的轴向位置与电路板5的轴向位置彼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中,将从定子3朝向电路板5的方向称为轴向一侧(+z侧),将从电路板5朝向定子3的方向称为轴向另一侧(-z侧)。

转子2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省略图示)。轴21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沿轴向延伸。轴21被设置于马达壳体10的多个轴承24、25支承为绕中心轴线j旋转自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4、25在轴向上相互分开地设置有一对。轴承24、25例如是球轴承等。

转子铁芯2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为筒状。转子铁芯22配置于轴21的径向外侧。转子铁芯22的内周面与轴21的外周面固定。转子铁芯22与轴21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虽然省略了图示,磁铁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磁铁沿周向排列并设置有多个。另外,磁铁也可以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的环形磁铁。

定子3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定子3从径向外侧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包围转子铁芯22。定子3与转子2的磁铁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即定子3与转子2在径向上对置。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以及多个线圈33。

定子铁芯3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31配置于转子2的径向外侧。定子铁芯31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定子铁芯31例如是沿轴向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构成的钢板层叠体。

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1a、第一槽部31d以及多个齿31b。铁芯背部31a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铁芯背部31a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横截面视图(以下,有时简称为“横截面视图”)中,铁芯背部31a的铁芯外周面31c为圆形。即,在横截面视图中,定子铁芯31的铁芯外周面31c包围中心轴线j,并沿周向扩展。

第一槽部31d从铁芯外周面31c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第一槽部31d在铁芯外周面31c的轴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延伸。在从径向观察时,第一槽部31d与齿31b重叠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槽部31d在铁芯外周面31c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但并不限于此,第一槽部31d也可以在铁芯外周面31c仅设置有一个。

齿31b从铁芯背部3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1b在铁芯背部31a的内周面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齿31b与转子2在径向上对置。齿31b的径向内侧面从径向外侧隔开间隔地与转子2的磁铁对置。

绝缘件32安装于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以至少无法沿周向和径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固定于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的材料例如是树脂等绝缘材料。绝缘件32具有覆盖多个齿31b的部分和筒部34。

筒部34是绝缘件32中的位于最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部分,并且是最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筒部34比定子铁芯31向轴向一侧延伸。筒部34包围中心轴线j。筒部34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筒状。筒部34是沿轴向延伸的多边形筒状。筒部34是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筒状。即,在横截面视图中,筒部34的外周面具有四个以上的边和四个以上的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34为八边形筒状。在横截面视图中,筒部34的外周面具有八个边和八个角。

在横截面视图中,筒部34的外周面为多边形状。在横截面视图中,筒部34的外周面的形状是六边形状、八边形状、九边形状、十边形状以及十二边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截面视图中,筒部34的外周面为八边形状。具体而言,在横截面视图中,筒部34的外周面为正八边形状。在从轴向观察时,筒部34的轴向一侧的端面34a为多边形状。端面34a位于轴向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端面34a为八边形状,具体而言,为正八边形状。

筒部34具有多个绝缘件平面部34b、第二槽部35以及销36。多个绝缘件平面部34b在筒部34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各个绝缘件平面部34b分别构成筒部34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绝缘件平面部34b朝向径向外侧。绝缘件平面部34b为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在从径向观察时,绝缘件平面部34b为四边形状。在从径向观察时,绝缘件平面部34b为周向的长度大于轴向的长度的长方形状。

绝缘件平面部34b的数量等于线圈33的数量。即,线圈33的数量与绝缘件平面部34b的数量彼此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为8极8槽,即,线圈33的数量为八个,筒部34为八边形筒状,筒部34的外周面在横截面视图中为八边形状,在筒部34的外周面,绝缘件平面部34b沿周向排列设置有八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线圈33的数量(槽数)确定筒部34的外周面的多边形的边数。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横截面视图中使筒部34的外周面成为具有与线圈33的数量(槽数)相同的边数的多边形状。而且,能够一对一地配置各个线圈33与各个绝缘件平面部34b。因此,能够简化筒部34的结构,从而容易制作筒部34。

第二槽部35从绝缘件平面部34b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第二槽部35在绝缘件平面部34b的轴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延伸。第二槽部35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槽部3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即,第二槽部35与第一槽部31d在轴向上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槽部35仅设置于多个绝缘件平面部34b中的一个绝缘件平面部34b。即第二槽部35在筒部34的外周面设置有一个。第二槽部35配置于绝缘件平面部34b的周向的中央部。

销36从筒部34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34a朝向轴向一侧突出。销36为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销36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电路板5的轴向的长度,即,大于电路板5的一对板面之间的长度(厚度)。销36的前端比电路板5的朝向轴向一侧的板面向轴向一侧突出。

销36配置于端面34a的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销36设置有多个。多个销36分别配置于端面34a的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两个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端面34a为八边形状,从而具有八个角部。销36配置于角部的总数(八个)中的一半(四个)。销36在四个角部各配置有一个。在端面34a中,配置有销36的角部与未配置销36的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线圈33经由绝缘件32的覆盖齿31b的部分安装于齿31b。多个线圈33通过将导线经由绝缘件32卷绕于各个齿31b而构成。即多个线圈33经由绝缘件32安装于定子铁芯31。

线圈33的数量为6个以上,具体而言,可以为6个、8个、9个、10个以及12个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3的数量为8个。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马达1是单相马达的情况下,线圈33的数量为6个(6槽)以上时,例如,与是单相马达并且通常为4槽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齿槽效应。在这里,如上所述,线圈33的数量与绝缘件平面部34b的数量彼此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3的数量越多,即绝缘件平面部34b的数量越多,越能够减少齿槽效应。而且,在线圈33的数量为6个(6槽)、9个(9槽)以及12个(12槽)的3的倍数的情况下,容易将该马达1应用于三相马达。

电路板5与定子3电连接。电路板5经由布线部件9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电连接。电路板5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提供给定子3的线圈33。电路板5对提供给线圈33的电流进行控制。

电路板5为一对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电路板5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电路板5配置于筒部34的轴向一侧。电路板5从轴向一侧与筒部34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34a接触。

关于电路板5,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为多边形状。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即,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具有四个以上的边和四个以上的角。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外周面的形状为六边形状、八边形状、九边形状、十边形状以及十二边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外周面为八边形状。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外周面具有八个边和八个角。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外周面为正八边形状。

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与筒部34的外周面在绕中心轴线j的大致整周范围内重叠。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的形状与筒部34的外周面的形状大致一致。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外周面的多个(八个)边部与筒部34的多个(八个)绝缘件平面部34b彼此重叠。尤其是,虽然未图示,但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的外接圆的直径大于定子铁芯31的外径。即,在从轴向观察时,通过基板外周面的多个角并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外接圆的直径大于铁芯外周面31c的外径。而且,在从轴向观察时,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的内接圆与铁芯外周面31c重叠。即,在从轴向观察时,与基板外周面的多个边相接并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内接圆与铁芯外周面31c大致一致。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电路板5的板面的面积较大。由此,电路板5的布线图案的自由度提高,抑制了电路板5的温度上升,并抑制了噪音。

电路板5具有轴孔5c、多个基板角部以及基板凹部5f。在从轴向观察时,轴孔5c配置于电路板5的中央部。轴孔5c沿轴向贯通电路板5。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孔5c为圆孔状。轴21沿轴向插入轴孔5c。

多个基板角部在电路板5的外周部沿周向排列。多个基板角部具有第一基板角部5d和第二基板角部5e。第一基板角部5d与筒部34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34a的多个角部中的配置有销36的角部在轴向上对置。

第一基板角部5d具有销收纳部5g。销36插入销收纳部5g。销收纳部5g为从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的槽以及沿轴向贯通电路板5的孔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槽。第一基板角部5d设置有多个,销收纳部5g也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角部5d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销收纳部5g也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

销36为柱状,并从筒部34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34a朝向轴向一侧突出。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销36为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销36也可以是沿轴向延伸的大致棱柱状。销36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电路板5的轴向的长度,即,大于电路板5的一对板面之间的长度(厚度)。销36的前端比电路板5的朝向轴向一侧的板面向轴向一侧突出。

销36配置于端面34a的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销36设置有多个。多个销36分别配置于端面34a的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两个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观察时,端面34a为八边形状,从而具有八个角部。销36配置于角部的总数(八个)中的一半(四个)。销36在四个角部各配置有一个。在端面34a中,配置有销36的角部与未配置销36的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销36插入销收纳部5g,绝缘件32与电路板5能够容易在径向和周向上对位。而且,销36和供销36插入的销收纳部5g的组设置有多个,由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2与电路板5在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j的假想的平面的所有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二基板角部5e与筒部34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34a的多个角部中的未配置销36的角部在轴向上对置。第二基板角部5e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角部5e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在电路板5的外周部,第一基板角部5d与第二基板角部5e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稳定地使电路板5相对于绝缘件32对位。而且,能够更稳定地将电路板5固定于筒部34。

基板凹部5f从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基板凹部5f在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沿轴向延伸。基板凹部5f为在基板外周面的轴向的整个长度(整个厚度)范围内延伸的槽状。基板凹部5f在基板外周面仅设置有一个。基板凹部5f配置于基板外周面的八个边部中的一个边部。基板凹部5f在基板外周面的边部中配置于周向的中央部。

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壳体10收纳有转子2、定子3以及电路板5。进而马达壳体10收纳有多个轴承24、25以及布线部件9的一部分。马达壳体10具备第一壳体部11、第二壳体部12以及布线保持部件16。构成马达壳体10的部件中的至少第一壳体部11是树脂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部12也是树脂制的。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部11至少配置有转子2和定子3。进而第一壳体部11配置有电路板5、轴承24以及布线保持部件16的一部分。第一壳体部11为有底筒状。第一壳体部11向轴向一侧开口。第一壳体部11具有周壁部11a和底壁部11b。另外,周壁部11a还可以改称为第一周壁部11a。进而第一壳体部11具有多个壳体平面部11c、铁芯抵靠部11k、铁芯支承部11d、第一止转部11e、第二止转部11f、环状槽部11g、第一耳部11i、螺母部11j、第一保持架支承筒11h以及轴通过孔11m。

周壁部11a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11a为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直径变大的锥形筒状。周壁部11a具有圆锥筒状的部分和多边形筒状的部分。圆锥筒状的部分位于周壁部11a中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圆锥筒状的部分与底壁部11b连接。多边形筒状的部分位于周壁部11a中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周壁部11a的多边形筒状的部分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边形筒状的部分为八边形筒状。

在横截面视图中,第一壳体部11的周壁部11a的外周面为多边形状。具体而言,在横截面视图中,周壁部11a的多边形筒状的部分的外周面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边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第一壳体部11的外观的设计性。

在横截面视图中,第一壳体部11的周壁部11a的内周面为多边形状。具体而言,在横截面视图中,周壁部11a的多边形筒状的部分的内周面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边形状。在横截面视图中,周壁部11a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彼此为相似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第一壳体部11的周壁部11a的厚度在周向上恒定,从而能够在周向的整个范围内确保周壁部11a的刚性。

多个壳体平面部11c在周壁部11a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各个壳体平面部11c分别构成周壁部11a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壳体平面部11c配置于周壁部11a中的多边形筒状的部分的内周面。壳体平面部11c朝向径向内侧。壳体平面部11c为沿垂直于径向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在横截面视图中,壳体平面部11c沿垂直于径向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11a的多边形筒状的部分为八边形筒状,壳体平面部11c的数量为八个。即,壳体平面部11c的数量与绝缘件平面部34b的数量彼此相同。而且,壳体平面部11c的数量与线圈33的数量也彼此相同。壳体平面部11c在径向上与定子铁芯31和筒部34对置。具体而言,壳体平面部11c与铁芯外周面31c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壳体平面部11c与绝缘件平面部34b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从轴向观察时,壳体平面部11c与绝缘件平面部34b彼此平行地配置。

铁芯抵靠部11k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从轴向另一侧与定子铁芯31接触。铁芯抵靠部11k为沿轴向延伸的肋状。关于铁芯抵靠部11k,铁芯抵靠部11k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与铁芯背部31a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面接触。铁芯抵靠部11k在周壁部11a的内周面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抵靠部11k沿周向彼此隔开相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铁芯抵靠部11k配置于壳体平面部11c。铁芯抵靠部11k在壳体平面部11c中位于周向的中央部。根据本实施方式,三个以上的铁芯抵靠部11k与定子铁芯31的铁芯背部31a在轴向上接触,由此定子3相对于第一壳体部11的轴向的位置稳定地确定。

如图3所示,铁芯支承部11d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与铁芯外周面31c接触。即,铁芯支承部11d的径向内侧面与铁芯外周面31c接触。铁芯支承部11d为沿轴向延伸的肋状。铁芯支承部11d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高度小于铁芯抵靠部11k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高度。铁芯支承部11d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高度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变大。由此,铁芯支承部11d在铁芯外周面31c的轴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与铁芯外周面31c接触。

铁芯支承部11d在周壁部11a的内周面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支承部11d沿周向彼此隔开相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铁芯支承部11d的数量与铁芯抵靠部11k的数量彼此相同。铁芯支承部11d配置于壳体平面部11c。铁芯支承部11d在壳体平面部11c中位于周向的中央部。铁芯支承部11d的周向位置与铁芯抵靠部11k的周向位置彼此相同。铁芯支承部11d与铁芯抵靠部11k在轴向上彼此连接。

第一止转部11e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配置为与绝缘件平面部34b接触或能够与绝缘件平面部34b接触。即,第一止转部11e的径向内侧面以接触或能够接触的方式与绝缘件平面部34b对置。而且,第一止转部11e在径向上与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对置。第一止转部11e与基板外周面中的平面部,即在从轴向观察时与基板外周面的边部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第一止转部11e为沿轴向延伸的肋状。第一止转部11e的径向内侧面的径向位置与铁芯支承部11d的径向内侧面的径向位置彼此相同。即,关于径向的位置,第一止转部11e的径向内侧面与铁芯支承部11d的径向内侧面彼此共面。

第一止转部11e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高度略大于铁芯支承部11d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高度。第一止转部11e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高度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变大。由此,第一止转部11e配置为在绝缘件平面部34b的轴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与绝缘件平面部34b接触或者能够与绝缘件平面部34b接触。第一止转部11e在周壁部11a的内周面至少配置有一个。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壳体部11的三个以上的铁芯支承部11d与定子铁芯31的铁芯外周面31c接触,由此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3同轴地对位。即,三个以上的铁芯支承部11d分别在周向的一部分,即“点”处支承铁芯外周面31c。由此,树脂制的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3的相对径向位置稳定地确定,从而在径向上确保这些相对位置精度。而且,第一止转部11e与绝缘件平面部34b接触,由此抑制了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3绕中心轴线j相对旋转。因此,使用树脂制的第一壳体部11从而降低马达1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稳定地进行马达壳体10与定子3的对位,并且,抑制了马达壳体10与定子3的空转。

优选第一止转部11e在周壁部11a的内周面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转部11e沿周向彼此隔开相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第一止转部11e的数量与铁芯支承部11d的数量彼此相同。第一止转部11e配置于壳体平面部11c。第一止转部11e在壳体平面部11c中位于周向的中央部。第一止转部11e的周向位置与铁芯支承部11d的周向位置彼此相同。第一止转部11e与铁芯支承部11d在轴向上彼此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支承部11d与第一止转部11e在轴向上连接,由此铁芯支承部11d与第一止转部11e的组成为沿轴向延伸的一个肋。例如,与将铁芯支承部11d和第一止转部11e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部11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简化第一壳体部11的结构。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抵靠部11k与铁芯支承部11d在轴向上连接,因此能够简化第一壳体部11的结构的效果更加显著。

而且,第一止转部11e配置于壳体平面部11c,因此第一止转部11e更稳定地与绝缘件平面部34b接触。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截面视图中,第一止转部11e与绝缘件平面部34b中的位于最径向内侧的部分在径向上对置。即,在横截面视图中,第一止转部11e与绝缘件平面部34b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对置。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3的相对旋转的容许量抑制得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壳体10与定子3的空转。

第二止转部11f从周壁部1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沿轴向延伸。第二止转部11f为沿轴向延伸的肋状。第二止转部11f配置于周壁部11a中的多边形筒状的部分,并在多边形筒状的部分的轴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延伸。第二止转部11f在周壁部11a的内周面配置有一个。第二止转部11f配置于壳体平面部11c。第二止转部11f在壳体平面部11c中配置于周向的中央部。第二止转部11f配置于壳体平面部11c的轴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

第二止转部11f在径向上与定子铁芯31、筒部34以及电路板5对置。第二止转部11f在径向上与铁芯外周面31c对置。第二止转部11f在径向上与绝缘件平面部34b对置。第二止转部11f与电路板5的基板外周面中的平面部,即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外周面的边部在径向上对置。

第二止转部11f插入第一槽部31d。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止转部11f插入第一槽部31d,进一步抑制了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铁芯31绕中心轴线j的相对旋转。因此,进一步抑制了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3的空转。

第二止转部11f插入第二槽部35。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止转部11f插入第二槽部35,进一步抑制了第一壳体部11与筒部34绕中心轴线j的相对旋转。因此,进一步抑制了第一壳体部11与定子3的空转。

第二止转部11f插入基板凹部5f。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止转部11f插入基板凹部5f,能够简单地进行第一壳体部11和定子3与电路板5的周向的对位。

环状槽部11g从周壁部11a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并沿周向延伸。环状槽部11g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

第一耳部11i从周壁部11a的朝向轴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耳部11i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耳部11i具有沿轴向贯通第一耳部11i的螺钉插入孔。螺母部11j埋入第一耳部11i的螺钉插入孔内。

底壁部11b为一对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底壁部11b的外周部与周壁部1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即圆锥筒状的部分连接。第一保持架支承筒11h为从底壁部11b朝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筒状。

轴通过孔11m沿轴向贯通底壁部11b。轴21通过轴通过孔11m。轴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通过轴通过孔11m,并向马达1的外部露出。即,轴21具有位于比轴通过孔11m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轴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有未图示的风扇。

第二壳体部12的轴向位置与第一壳体部11的轴向位置彼此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轴向中的从第一壳体部11朝向第二壳体部12的方向称为轴向一侧(+z侧),也可以将从第二壳体部12朝向第一壳体部11的方向称为轴向另一侧(-z侧)。第二壳体部12从轴向一侧与第一壳体部11对置,并与第一壳体部11连结。

第二壳体部12配置有轴承25、布线部件9的一部分以及布线保持部件16的一部分。第二壳体部12为有顶筒状。第二壳体部12向轴向另一侧开口。第二壳体部12具有周壁部12a和顶壁部12b。另外,周壁部12a也可以改称为第二周壁部12a。进而,第二壳体部12具有按压肋部12c、基板按压部12d、环状肋部12e、,第二耳部12g以及第二保持架支承筒12f。第二壳体部12的开口与第一壳体部11的开口对置。

周壁部12a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12a为大致圆筒状。周壁部12a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直径略微变大。按压肋部12c从周壁部12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沿轴向延伸。按压肋部12c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顶壁部12b连接。按压肋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电路板5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按压肋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电路板5的第二基板角部5e在轴向上对置。按压肋部12c在周壁部12a的内周面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肋部12c沿周向彼此隔开相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按压肋部12c在按压肋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保持基板按压部12d。

基板按压部12d被按压肋部12c支承。基板按压部12d固定于按压肋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按压部12d为有底筒状。关于基板按压部12d,基板按压部12d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为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状。基板按压部12d从轴向一侧与电路板5接触。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与第二基板角部5e重叠地配置。即,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与基板角部5重叠。基板按压部12d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与第二基板角部5e在轴向上接触。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为圆形。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的中心与第二基板角部5e重叠。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的一部分从电路板5伸出。即,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位于比基板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由此,在电路板5中,能够维持可有效地用于布线的面积,并且能够通过基板按压部12d固定电路板5。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筒部34的端面34a和基板按压部12d从轴向的两侧按压并固定电路板5。由于无需使用螺钉等就能够固定电路板5,因此能够削减马达1的制造工时,从而制造容易。而且,基板按压部12d按压位于电路板5的外周部的第二基板角部5e,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板5的布线图案的自由度。而且,由于基板按压部12d按压第二基板角部5e,因此抑制了在基板按压部12d按压第一基板角部5d时所要考虑的与销36的干涉,从而稳定地固定电路板5。基板按压部12d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的中心与第二基板角部5e重叠,因此更稳定地固定电路板。在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按压部12d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位于比基板外周缘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固定电路板5,而不会在电路板5中大幅减少能够有效地用于布线的面积。

基板按压部12d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按压部12d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基板按压部12d的数量与第二基板角部5e的数量彼此相同。各个基板按压部12d从轴向按压各个第二基板角部5e。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多个基板按压部12d,能够更稳定地固定电路板5。

基板按压部12d是橡胶制的或树脂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橡胶制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基板按压部12d与电路板5接触,电路板5也不易损伤。而且,由于基板按压部12d是非金属制的,因此与例如用金属制的螺钉等固定电路板5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路板5的噪音。

环状肋部12e从周壁部12a的朝向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并沿周向延伸。环状肋部12e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环状肋部12e插入环状槽部11g内。

第二耳部12g从周壁部12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二耳部12g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耳部12g具有沿轴向贯通第二耳部12g的螺钉插入孔。在从轴向观察时,各个第二耳部12g与各个第一耳部11i彼此重叠地配置。各个第二耳部12g与各个第一耳部11i在轴向上彼此接触。紧固螺钉7通过第二耳部12g的螺钉插入孔和第一耳部11i的螺钉插入孔,并拧入螺母部11j,由此第一壳体部11与第二壳体部12彼此固定。

顶壁部12b为一对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顶壁部12b的外周部与周壁部12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第二保持架支承筒12f为从顶壁部12b朝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筒状。

布线保持部件16为沿径向延伸的筒状。布线保持部件16的内部通过马达壳体10的内部和外部。布线保持部件16在布线保持部件16的内周面保持布线部件9的一部分。布线保持部件16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壳体部11的周壁部11a与第二壳体部12的周壁部12a之间,并被周壁部11a和周壁部12a保持。

尤其是,虽然没有图示,布线部件9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布线部件9与电路板5电连接。布线部件9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提供给电路板5。虽然省略了图示,布线部件9具有电源用布线、信号用布线以及接地用布线。

此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个结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而且,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而且,本发明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